一种无极绳绞车梭车牵引负荷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文档序号:31188238发布日期:2022-08-19 22:55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极绳绞车梭车牵引负荷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1.本发明属于煤矿辅助运输领域,特别涉及无极绳绞车梭车牵引负荷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2.如图1-3所示无极绳绞车,是以主机101为动力,并与张紧装置110、梭车102、尾轮109、负载车组105等各类轮组及钢丝绳107共同组成的循环传动运输系统,无极绳运输系统是一类矿山井下辅助运输系统,主要用于工作面顺槽和采掘大巷,由钢丝绳107牵引梭车102和负载车组105运输设备,实现了材料或设备等的长距离上坡、下坡和拐弯运输,主机101在低速运行时输出力较大,适合液压支架等重型设备的长距离运输,在有些矿山,也可用于煤炭或其他矿石的采掘运输。
3.无极绳绞车使用中是由梭车带动负载车组105,负载车组105装有货物。无极绳绞车梭车牵引负荷的检测有其特殊性:一是在运行中检测,二是检测位置是变化的。无极绳绞车牵引负荷的检测在以往的技术中,并没有发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无极绳绞车梭车牵引负荷的检测提供一种方法及装置。
5.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无极绳绞车梭车牵引负荷的检测方法,所述无极绳绞车包括运行在轨道组上的负载车组,所述轨道组包括两轨道,轨道组各部分的轨道间距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步骤1:在轨道组上选取若干倾角相同、长度不小于负载车组长度的部分作为检测区;步骤2:在各检测区设置若干传感器组、若干负荷测量仪;各传感器组包括若干分别设置在两轨道上的负荷传感器,各负荷传感器与距其相近的负荷测量仪相连;步骤3:负载车组在轨道组运行,当负载车组的车轮经过各负荷传感器,负荷测量仪将负载车组的负载信息传送至与其相连的负荷测量仪上,实现无极绳绞车梭车牵引负荷的检测。
7.一种无极绳绞车梭车牵引负荷的检测装置,所述无极绳绞车包括运行在轨道组上的负载车组,所述轨道组包括两轨道,轨道组各部分的轨道间距相同。所述检测装置包含若干设置在各检测区的若干传感器组、若干负荷测量仪;所述检测区为轨道组上倾角相同、长度不小于负载车组长度的部分;各传感器组包括若干分别设置在两轨道上的负荷传感器,各负荷传感器与距其相近的负荷测量仪相连。
8.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负荷传感器底面两端有倒角,其宽度尺寸不大于轨道的上轨面宽度,适合放置在轨道的上轨面上。
9.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负荷传感器与其下方的轨道顶端粘接连接,或者,负荷传感器与其下方的轨道螺钉连接。
10.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各负荷传感器通过导线与距其相近的负荷测量仪之间设有导线管,导线设置在导线管内。
11.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各传感器组的负荷传感器通过安装连接件相连。
12.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两轨道的底端与轨道底板相连;安装连接件包括若干传感器安装板;各传感器组的两负荷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安装板相连,传感器安装板的底端与轨道底板相连;各传感器组的一侧设有一负荷测量仪,各传感器组的一负荷传感器与所述负荷测量仪相连。
13.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轨道底端连接有若干轨道压板,轨道底板与轨道压板螺钉连接;检测区内相邻两传感器安装板通过连板相连。
14.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负载车组包括若干串联在一起的单一负载车,各检测区内,根据负载车组的单一负载车的车轮的数量和间距,布置相对应数量、间距的负荷传感器。
15.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负载车组的单一负载车为矿车或平板车。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无极绳绞车的使用环境中,选择几处倾角一致的、长度符合列车编组长度的检测区;各检测区随着无极绳绞车的使用延长或者缩短都有可能用到;通过在其中某一检测区的轨道上布置负荷传感器,靠近负荷传感器的位置布置其测量仪器;负载车组经过负荷传感器的轨道时,即会在仪器中测量出负荷;负荷传感器易拆卸、易安装,不破坏原轨道,特别适用于因为测量点需经常变化的场合。
17.本发明为无极绳绞车梭车牵引负荷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可在运行中检测梭车牵引负荷。能够动态测量运行中的负载的大小,该技术可以与无极绳绞车智能化控制系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该装置安装方便,可根据需要,变动检测位置,操作简单,检测数据准确,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18.图1是现有技术中无极绳绞车的结构示意图。采用了轨道长度省略画法。
19.图2是图1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0.图3是图1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1.图4是负荷传感器与一段轨道一种连接示意图。
22.图5是负荷传感器与负荷测量仪一种连接示意图。
23.图6是采用本发明无极绳绞车梭车牵引负荷的检测装置的无极绳绞车的示意图。采用了轨道长度省略画法。
24.图7是图6的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5.图8是图6的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6.图9是图6的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7.图10是图6的f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8.图11是图6沿g-g’线的剖面图。
29.图12是图11沿h-h’线的剖视图。
30.图13是图11的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1.图14是图13的j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2.图15是图13的k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3.图16是负荷传感器与轨道一种连接示意图。
34.图17是负荷传感器与负荷测量仪一种连接示意图。
35.其中:主机-101;梭车-102;矿车-103;平板车-104;负载车组-105;轨道组-106;钢丝绳-107;轨道-108;尾轮-109;张紧装置-110;负荷传感器-1;轨道压板-2;车轮-3;传感器安装板-4;轨道底板-5;轨道压板连接螺钉-6;负荷测量仪-7;导线-8;导线管-9;负荷传感器连接螺钉-10;连板-11;轨道底板连接螺钉-12。
具体实施方式
36.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作为参考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37.实施例1。如图4-15所示,一种无极绳绞车梭车牵引负荷的检测装置,所述无极绳绞车包括主机101、梭车102、负载车组105、轨道组106,主机101与梭车102通过钢丝绳107相连,梭车102与负载车组105相连,梭车102、负载车组105运行在轨道组106上,所述轨道组106包括两轨道108,轨道组106各部分的轨道108间距相同。轨道组106运行在巷道中。
38.检测装置包含若干设置在各检测区的若干传感器组、若干负荷测量仪7;所述检测区为轨道组106上倾角相同、长度不小于负载车组105长度的部分;各传感器组包括若干分别设置在两轨道108上的负荷传感器1,各负荷传感器1与距其相近的负荷测量仪7相连。
39.负荷传感器1底面两端有倒角,其宽度尺寸不大于轨道108的上轨面宽度,适合放置在轨道108的上轨面上。
40.负荷传感器1与其下方的轨道108顶端粘接连接,或者螺钉连接。
41.各传感器组的负荷传感器1通过安装连接件相连。安装连接件包括传感器安装板4。两轨道108的底端与轨道底板5相连;各传感器组的两负荷传感器1通过传感器安装板4相连,传感器安装板4的底端与轨道底板5相连;各传感器组的一侧设有一负荷测量仪7,各传感器组的一负荷传感器1与所述负荷测量仪7相连。
42.轨道108底端两侧设有若干轨道压板2,轨道底板5与各轨道压板2通过轨道压板连接螺钉6相连;检测区内相邻两传感器安装板4通过连板11相连。轨道底板5与传感器安装板4通过若干轨道底板连接螺钉12相连。传感器安装板4起到对各负荷传感器1的连接、定位作用。
43.负载车组105包括若干串联在一起的单一负载车,各检测区内,根据负载车组105的单一负载车的车轮的数量和间距,布置相对应数量、间距的负荷传感器。
44.所述负载车组105的单一负载车为矿车103。
45.所述梭车102、负载车组105、轨道组106均位于巷道中。各传感器组两负荷传感器1的中心连线垂直于其所在检测区内两轨道。
46.无极绳绞车梭车牵引负荷的检测方法,包括:步骤1:在轨道组106上选取若干倾角相同、长度不小于负载车组105长度的部分作为检测区。
47.步骤2:在各检测区设置若干传感器组、若干负荷测量仪7;各传感器组包括若干分别设置在两轨道108上的负荷传感器1,各负荷传感器1与距其相近的负荷测量仪7相连;
步骤3:主机101驱动梭车102与负载车组105在轨道组106上运行,当负载车组105的车轮3经过各负荷传感器1,负荷测量仪7将负载车组105的负载信息传送至与其相连的负荷测量仪7上,实现无极绳绞车梭车牵引负荷的检测。
48.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包括负荷传感器1、安装连接件、负荷测量仪器7、导线8、负载车组105、轨道108等,负荷传感器1两端有倒角,方便负载车组105的车轮3通过,其宽度尺寸不大于上轨面宽度适合放置在轨面上;设置安装连接件,该连接件将负荷传感器1与轨道108连接在一起,根据单一负载车轮的数量和间距布置相同的负荷传感器1;在靠近负荷传感器1的巷道某位置设置负荷测量仪器7,仪器与负荷传感器11用导线8连接;负载车组10经过负荷传感器11时即会在仪器上7显示数据。所述负荷传感器11两端有倒角,方便负载车组的车轮通过,其宽度尺寸不大于上轨面宽度适合放置在轨面上;所述安装连接件,包括轨道压板3、传感器安装板4、底板5、连接螺栓6,该安装连接件将负荷传感器1与轨道连接在一起,根据单一负载车车轮的数量和间距布置相同的负荷传感器1。所述负荷测量仪器1,在靠近负荷传感器11的巷道某位置设置负荷测量仪器7,用于测量和显示负载的数值,负载经过负荷传感器1时即会在仪器7上显示数据;所述导线8,用于连接负荷测量仪器7与负荷传感器1。主机100置于绞车房硐室,梭车101一端牵引负载由头至尾或者由尾至头在巷道内轨道2上往复运行。负载车组是四轮结构的矿车103。负荷传感器1通过粘结剂或螺钉固定在轨道行走面上。各传感器组包括两个负荷传感器1,分别安装在检测区两轨道上,两负荷传感器1间距与两轨道间距相同。
49.本实施例通过在无极绳绞车的使用环境中,选择几处倾角一致的、长度符合列车编组长度的检测区;各检测区随着无极绳绞车的使用延长或者缩短都有可能用到;通过在其中某一检测区的轨道上布置负荷传感器,靠近负荷传感器的位置布置其测量仪器;负载车组经过负荷传感器的轨道时,即会在仪器中测量出负荷;负荷传感器易拆卸、易安装,不破坏原轨道,特别适用于因为测量点需经常变化的场合。
50.本实施例为无极绳绞车梭车牵引负荷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可在运行中检测梭车牵引负荷。能够动态测量运行中的负载的大小,该技术可以与无极绳绞车智能化控制系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该装置安装方便,可根据需要,变动检测位置,操作简单,检测数据准确,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51.实施例2。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各负荷传感器1通过导线与距其相近的负荷测量仪7之间设有导线管9,导线8设置在导线管9内。所述导线管9,用于保护导线8,防止导线8受到损坏。
52.实施例3。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负荷传感器1与其下方的轨道108顶端螺钉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