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662403发布日期:2022-09-27 23:19阅读:42来源:国知局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与流程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
本技术是发明名称为“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国际申请日为2016年2月12日、申请号为201680016754.3(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6/054058)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血液、尿等生物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自动分析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血液的凝固和止血检查的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2.血液凝固检查的目的在于把握血液凝固纤溶系统的病态、诊断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确认血栓治疗效果以及诊断血友病。尤其是,血液凝固时间测定是将样本与试剂混合,测定至形成纤维蛋白凝块为止的时间(以下称为血液凝固时间),出现先天性、后天性异常时,血液凝固时间会延长。
3.但是,仅测定血液凝固时间并无法鉴别其原因是因缺乏血液凝固因子而导致的活性降低(缺损型)还是因抗体对于构成血液凝固系统的成分或血液凝固时间测定试剂中的成分等的血液凝固反应抑制(抑制剂型)而导致的活性降低。另一方面,在治疗中,根据血液凝固时间的延长原因是缺损型还是抑制剂型,治疗方针会有所不同,因此必须明确其原因。
4.作为用来鉴别血液凝固时间的延长的原因的方法,有通过添加正常血浆来进行的交叉混合试验(cross mixing test)(也称为血液凝固校正试验、或交叉混合试验)。交叉混合试验中,会在供试血浆中添加正常血浆,并将该血液凝固时间的校正程度绘制成图表进行判定。交叉混合试验的最具代表性的使用例为aptt的延长因素的判定,但有时也会在其他pt(凝血酶原时间)、dpt(稀释pt)、daptt(稀释aptt)、kct(白陶土凝固时间)以及drvvt(稀释鲁塞尔蝰蛇毒时间)等项目中实施。可是,即使aptt是能够在实施血液凝固检查的绝大部分设施中实施的主要项目,但现在很难频繁实施交叉混合试验。无法在设施内实施且需要向外部委托对象委托检查时,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才能获得结果,因此对于血友病等严重疾病,会导致发现病情和开始治疗的延迟。产生此种状况的原因在于,样本的配制和培养作业复杂且其结果的解释也并不清楚,因此需要熟练的检查者。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对于仅供试血浆、仅正常血浆以及以至少1种的混合比将供试血浆与正常血浆混合而成的样品(混合血浆)分别测定血液凝固时间,计算将所获得的测定值绘制而成的折线图的下面积(a)与将仅供试血浆与仅正常血浆的测定值连接而成的直线的下面积(b)的差分,并对该差分的面积比(a-b)/(b)与规定的基准面积比y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判定其为抑制剂型还是缺乏型。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wo2009/15396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7.但是,专利文献1中并未公开使供试血浆与正常血浆的混合实现自动化的方法,在采用手动方法进行配制时,可能会由于作业的复杂化或者作业人员的熟练度,使获得的混合血浆的混合比的精度存在偏差。
8.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以规定的混合比将供试血浆与正常血浆混合而成的混合血浆实现自动配制的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9.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样本容器保持部,其收容并保持多个样本容器;样本分注机构,其将供试血浆及/或为校正所述供试血浆的凝固时间而添加的正常血浆分注至收容于所述样本容器保持部的多个样本容器中的空样本容器中;反应容器,其在样本容器内配制仅所述供试血浆、仅所述正常血浆以及以至少1种混合比将所述供试血浆与正常血浆混合而成的混合血浆,并利用所述样本分注机构分注所述配制而成的所述供试血浆、所述正常血浆以及所述混合血浆;试剂分注机构,其将试剂分注至所述反应容器;以及测定部,其对所述反应容器内添加了试剂的所述供试血浆、正常血浆及/或混合血浆照射来自光源的光,并基于获得的散射光及/或透射光测定凝固时间。
10.此外,本发明的自动分析方法是至少具有收容并保持多个样本容器的样本容器保持部、样本分注机构、试剂分注机构以及测定部的自动分析装置的自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样本分注机构将供试血浆及/或为校正所述供试血浆的凝固时间而添加的正常血浆分注至收容在所述样本容器保持部的多个样本容器中的空样本容器中,并在样本容器内配制仅所述供试血浆、仅所述正常血浆、以及以至少1种混合比将所述供试血浆与正常血浆混合而成的混合血浆,将所述配制而成的所述供试血浆、所述正常血浆以及所述混合血浆收容至反应容器中,同时利用所述试剂分注机构将试剂分注至所述反应容器中,对所述反应容器内添加了试剂的所述供试血浆及/或正常血浆照射来自光源的光,并基于获得的散射光及/或透射光测定凝固时间。发明效果
11.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以规定的混合比将供试血浆与正常血浆混合而成的混合血浆实现自动配制的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
12.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及效果可根据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来明确。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1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概略构成图。图2是交叉混合试验的概略图。图3是显示图1所示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4是委托交叉混合试验测定时的操作画面的显示例。图5是委托交叉混合试验测定时的操作画面的显示例。图6是显示利用样本分注机构抽吸正常血浆时的状态的图。
图7是显示利用样本分注机构抽吸供试血浆时的状态的图。图8是显示利用样本分注机构排出正常血浆或供试血浆时的状态的图。图9是显示利用搅拌机构搅拌混合血浆的状态的图。图10是显示利用实施例1的自动分析装置进行的交叉混合试验结果的图。图11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2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概略构成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自动分析装置中样本架的搬送顺序的说明图。图13是图11所示的自动分析装置中交叉混合试验时的样本架的搬送顺序的说明图。图14是图11所示的自动分析装置中交叉混合试验时的样本分注位置的说明图。图15是显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3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16是实施例3的委托交叉混合试验时的操作画面的显示例。图17是显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4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18是显示实施例4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图19是显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5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20是显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6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21是实施例6的委托交叉混合试验时的操作画面的显示例。图22是显示仅正常血浆、仅供试血浆以及按照5种混合比混合而成的混合血浆的图。图23是显示仅正常血浆、仅供试血浆以及按照3种混合比混合而成的混合血浆的图。图24是显示仅正常血浆、仅供试血浆以及按照1种混合比混合而成的混合血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本说明书中,“供试血浆”包括住院或门诊患者的血浆以及健康诊断等受试者的血浆。此外,本说明书中,作为“正常血浆”、“供试血浆”以及“以各种混合比混合而成的混合血浆”的统称,有时会称为用来测定血液凝固时间的样本。此外,本说明书中,“一般样本”是指受试者的样本。
15.图2是交叉混合试验的概略图。在供试血浆中添加正常血浆,并进行混合配制,使正常血浆的比例为0、10、20、50、80、90、100%,准备如此制成的样本,实施aptt的测定。绘制测定结果(血液凝固时间)与正常血浆的比例关系,制成图表。如图2所示,横轴为正常血浆比率(%),纵轴为aptt(血液凝固时间)。例如,图2的实线(a)所示的缺损型时,通过添加正常血浆来校正aptt延长,显示为向下凸起的图案。另一方面,抑制剂型时,如图2的实线(b)所示,即使添加正常血浆也难以校正aptt延长,显示为向上凸起的图案。但是,抑制剂对于
第viii因子的反应具有时间和温度依赖性,因此刚混合后的反应(以下称为即时反应)中不会明确显示向上凸起的形状,在37℃下培养一定时间后的反应(以下称为延迟反应)中,有时会显示为向上凸起的形状。因此,交叉混合试验中,建议同时测定即时反应和延迟反应。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
16.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实施例1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概略构成图。此处,使用图1说明基本的血液凝固检查的流程,但并非限定于以下示例。自动分析装置100大致由样本分注机构101、样本盘102、试剂分注机构106、试剂盘107、反应容器储存部111、反应容器搬送机构112、检测单元113、反应容器废弃部117、操作部118、存储部119以及控制部120构成。
17.样本分注机构101会抽吸收容在样本容器103中的样本,并排出至收容在反应容器储存部111的反应容器104中,该样本容器103配置在顺时针及逆时针旋转的样本盘102中。样本分注机构101的前端部具备样本分注探针101a,通过由控制部120控制的样本用注射泵105的动作,执行样本的抽吸动作及排出动作。
18.试剂分注机构106抽吸收容在试剂容器108中的试剂,并排出至收容在反应容器储存部111的反应容器104中,该试剂容器108配置在试剂盘107中。试剂分注机构106的前端部具备试剂分注探针106a,通过由控制部120控制的试剂用注射泵110的动作,执行试剂的抽吸动作及排出动作。此外,试剂分注机构106内置着试剂升温机构109。由试剂分注机构106抽吸的试剂的温度通过由控制部120控制的试剂升温机构109,升温至适当温度(规定的温度)。
19.反应容器搬送机构112对收容在反应容器储存部111的反应容器104实施搬送和设置。反应容器搬送机构112通过握持反应容器104并在水平面内呈圆弧状旋转,将反应容器104从反应容器储存部111搬送及设置于检测单元113的反应容器设置部114。
20.检测单元113具有至少1个以上的反应容器设置部114,其用来载置反应容器104。检测单元113对插入反应容器设置部114的反应容器104内的样本测定光强度。另外,本实施例中,显示了配置1个检测单元113的情况,但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多个检测单元113。检测单元113中的检测原理的示例如下所述。从光源115照射出的光会因反应容器104内的反应溶液而发生散射。检测部(受光部)116由光电二极管等构成。检测部116通过接收因反应容器104内的反应溶液(样本)而发生散射的散射光并实施光/电转换,将表示所接收的散射光的强度的测光信号输出至a/d转换器121。通过a/d转换器121实施a/d转换后的散射光的测定信号会通过接口122输入至控制部120。检测单元113的动作由控制部120进行控制。此处,控制部120由分析动作控制部120a和运算部120b构成。分析动作控制部120a和运算部120b例如由cpu等的处理器来实现,通过读取存储在未图示的rom或存储部119中的各种程序并运行所读取的程序,实施控制和运算。也就是说,分析动作控制部120a控制样本分注机构101和样本盘102,实施样本分注。此外,分析动作控制部120a还控制试剂分注机构106和试剂盘107,将试剂排出至反应容器104内的样本。并且,分析动作控制部120a还会控制反应容器104的移动、反应容器104的废弃等自动分析装置的动作。
运算部120b基于根据与样本与试剂的混合反应的程度相对应地发生时间变化的光强度的测定值获得的信号值与预先决定的判定阈值的比较结果,实施测定处理,测定样本的反应时间。计算出的凝固时间在输出至显示部118c的同时,会存储至存储部119。另外,也可以通过接口122,将作为计算结果的凝固时间打印输出至打印机123。
21.检测部116的构成不仅限于接收因反应容器104内的反应溶液(样本)而产生的散射光。例如,也可以将检测部116构成为检测透过反应容器104内的反应溶液(样本)的透射光的强度。此外,也可以采用同时使用上述散射光检测方式和透射光检测方式的检测部116。并且,除了上述以外,也可采用利用粘稠度的检测器116。反应容器搬送机构112握持测定结束后的反应容器104,将其废弃至反应容器废弃部117。另外,为了改善处理能力,也可构成为,具备会在添加测定开始试剂前加热样本且不具有检测器的恒温箱124。
22.利用自动分析装置100分析的样本的分析项目会通过作为输入部的键盘118b和显示在显示部118c上的操作画面从操作部118输入至控制部120。另外,也可以是使用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的构成,该gui可通过鼠标118a利用指针等操作显示部118c中显示的分析项目,输入分析项目。
23.另外,图1中,为了便于显示所有构成要素,标记为反应容器储存部111、样本盘102以及试剂盘107分开配置,但实际上样本盘102与反应容器储存部111配置在构成样本分注机构101的样本分注探针101a在水平面内的圆弧状移动轨迹的范围内。此外,试剂盘107与反应容器储存部111配置在构成试剂分注机构106的试剂分注探针106a在水平面内的圆弧状移动轨迹的范围内。因此,俯视时,这些样本盘102、反应容器储存部111以及试剂盘107呈大致三角形状配置。
24.接着,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100的交叉混合试验的委托及样本的配制方法。图3是显示图1所示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尤其显示委托交叉混合试验时的样本配制方法的流程。首先,自动分析装置100受理交叉混合试验的委托(步骤s101)。委托的受理方法分为通过利用主计算机的网络系统进行接收的方式以及通过操作者从操作部118委托测定来受理所输入的交叉混合试验测定委托的方式。以下作为一例,说明通过操作画面输入测定委托的情况。
25.图4和图5表示委托交叉混合试验测定时显示在构成操作部118的显示部108c中的操作画面的显示例。如图4所示,交叉混合试验测定委托画面(操作画面)具有显示样本的种类即其为一般样本、紧急样本以及管理品中的哪一个的区域。图4中显示的是对于一般样本的交叉混合测定委托。此外,交叉混合测定委托画面(操作画面)具有检查项目选择/指定区域127。操作者能够从检查项目选择/指定区域127中指定通过该操作画面实施交叉混合试验的项目。图4所示的示例中,显示了选择指定了项目aptt的状态。此外,操作画面具有可选择指定正常血浆比率的区域。图4所示的示例中,显示了正常血浆的比例设定为0、10、20、50、80、90、100%这所有7种条件的状态。另外,此处设定的正常血浆比率不仅限于图4所示的7种条件,例如只要设定为含有0%、100%的3种条件以上、即仅供试血浆、仅正常血浆以及以至少1种混合比混合而成的混合血浆即可,其他混合比可以任意设定。
26.如图4所示,设定测定项目和正常血浆比率后,分析动作控制部120a会计算测定所需的正常血浆量和供试血浆量,按照各条件分别决定不同的正常血浆量和供试血浆量,并控制样本分注机构101的动作。此时,如图5所示,通过在显示部118c显示所需的正常血浆量和供试血浆量,将其告知操作者。操作者能够把握所需的血浆量时,不仅可减轻操作者计算所需量的负担,同时还能够获得事先防止在配制的中途出现血浆量不足的效果。此处,图5中操作者指定了正常血浆、供试血浆、空样本容器的设置位置,但也可控制为装置指定设置位置。此外,图5中,显示了将正常血浆的设置位置设定为“100”、将供试血浆的设置位置设定为“101”、以及将空样本容器的开始位置设定为“102”的状态。此处,各位置表示样本盘102中样本容器103的位置,并非仅能用数字来指定,例如也可通过字母与数字的组合来指定样本容器103的位置。此外,从利用主计算机的网络系统受理委托时,能够无需设定测定项目和测定条件地进行分析。
27.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按下“开始”按钮(步骤s102)后,确认正常血浆量、供试血浆量以及有无空样本容器(步骤s103)。此处,空样本容器是指具有个体识别介质的一次性可塞住的容器。个体识别介质是指用来识别样本的介质,例如可使用条形码或rfid等。受试者样本的个体识别介质中,除了用来识别样本的样本id以外,还含有测定委托信息等。黏贴在空样本容器上的个体识别介质中,分配了任意号码,用来管理将正常血浆、供试血浆混合而成的混合血浆。确认正常血浆量、供试血浆量以及空样本容器的有无时,会利用样本分注机构101的液面检测功能、即利用因设置在样本分注机构101的前端的样本分注探针101a接触或接近液面而发生变化的静电容量或电阻值等电气特性的变化,检测液面。此外,也可构成为,使用小型摄像机等的摄影功能(ccd、cmos、pmt等传感器)进行拍摄,根据液面高度计算液量。以下作为一例说明利用样本分注机构101的液面检测功能并使用条形码作为个体识别介质的情况。
28.随着顺时针及逆时针旋转的样本盘102的旋转,设置在图5中指定的位置的受试者样本和空样本容器通过读取部125之前时,会读取受试者样本的个体识别介质即条形码。对于与根据所读取的条形码指定的受试者样本相对应的委托项目进行核对,并且将所设置的空样本容器中制作的正常血浆比率和原来的受试者样本信息与各混合血浆的id进行核对。接着,如图6所示,将样本盘102中的样本容器103中填充着正常血浆的样本容器103a移动至样本分注机构101的分注位置,并利用样本分注探针101a的液面检测功能确认正常血浆的量。同样地,填充着供试血浆的样本容器103b会移动至分注位置,并且利用样本分注探针101a的液面检测功能,确认供试血浆的量(图7)。并且对于空样本容器,通过样本分注探针101a的液面检测功能,在未与液面接触且接触至该样本容器的底部(异常下降检测)时,识别为所设置的样本容器为空。
29.返回图3,步骤s104中,容器设置检查的结果为正常血浆量、供试血浆量未达到所需量或者未在规定位置设置所需个数的空样本容器时,中止混合血浆的配制,并显示系统报警(步骤s105)。因此,能够避免测定中途出现血浆不足或者由于对未设置空样本容器的位置即已经分注了样本(正常血浆、供试血浆或者混合血浆)的样本容器再次分注而使样本盘102发生污染的风险。
30.步骤s104中,准备所需量以上的正常血浆量、供试血浆量并且经确认空样本容器
设置了所需个数时,开始向开始空样本容器分注正常血浆(步骤s106)。此处,说明正常血浆的分注动作。随着顺时针旋转及逆时针旋转的样本盘102的旋转,将填充着正常血浆的样本容器103a移动至分注位置,并且样本分注机构101会抽吸正常血浆(图6)。图6所示的例子中,显示了样本盘102逆时针阶梯状旋转的情况,该各阶梯的移动距离相当于相邻配置的2个样本容器103的间距。因此,利用读取部125如上所述读取黏贴在样本容器103上的条形码,在识别出样本id后,沿样本盘102的旋转方向,定位至位于读取部125的前方的样本分注机构101的正下方(样本分注位置)。也就是说,各样本容器103始终会在通过读取部125识别出样本id后,定位至分注位置。
31.接着,随着样本盘102的阶梯状旋转,定位至分注位置的样本容器103为填充着供试血浆的样本容器103b(图7),因此不会排出由构成样本分注机构101的样本分注探针101a抽吸出的正常血浆。接着,定位至分注位置的样本容器为空样本容器103c,会排出抽吸至样本分注探针101a内的正常血浆(图8)。重复此动作,将正常血浆分注至空样本容器103d~103i。正常血浆的分注完成(步骤s107)后,接着进行供试血浆的分注(步骤s108)。
32.步骤s108中供试血浆的分注动作为,随着样本盘102的旋转,首先将填充着供试血浆的样本容器103b定位至分注位置,并利用样本分注机构101的样本分注探针101a抽吸供试血浆(图7)。接着,随着样本盘102的旋转,定位至分注位置的样本容器为在步骤s106中排出了正常血浆的样本容器103c。样本分注探针101a将所抽吸的供试血浆排出至样本容器103c(图8)。按照同样的步骤,利用样本分注探针101a将供试血浆分注至样本容器103d~103i。重复所有供试血浆的分注直至完成(步骤s109)。另外,步骤s106和步骤s108中,从构成样本分注机构101的样本分注探针101a向各样本容器103c~103i排出的正常血浆和供试血浆的排出量与例如通过图4所示的操作画面设定的正常血浆比率对应。返回图3,步骤s110中,如图9所示,利用搅拌机构126将分注于定位至搅拌机构126的正下方的样本容器103c内的正常血浆与供试血浆的混合血浆进行搅拌。此处,搅拌机构126例如通过如图9所示使前端设有搅拌叶或刮刀状的棒浸润在样本容器103c内的混合血浆中并进行旋转来实施搅拌。另外,搅拌机构126并不限定于使搅拌叶或刮刀状的棒旋转的方式。例如,也可构成为,对样本容器内的混合血浆照射超声波并进行搅拌。此外,也可取代其采用使样本盘102正反(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转动的构成、或者利用将正常血浆或供试血浆从样本分注探针101a排出至样本容器103时的排出压力、即样本用注射泵105的排出压力来搅拌混合血浆的构成。
33.如此,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100中,能够按照上述图4所示的操作画面,利用样本分注机构101和搅拌机构126自动配制具有所设定的各种正常血浆比率的混合血浆。
34.另外,图3中,采用在分注正常血浆(步骤s106)后分注供试血浆(步骤s108)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采用在分注供试血浆后分注正常血浆配制混合血浆的构成。此外,此处考虑到防止正常血浆与供试血浆的污染的观点,采用分开分注正常血浆和供试血浆的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样本分注机构101清洗充分,不用担心污染时,也可一个个制作(配制)混合血浆。此时,将所需量的正常血浆分注至空样本容器103c后,分注所需量的供试血浆。制成作样本容器103c的混合血浆后,按照每个空样本容器依次制作混合血浆,以便制作空样本容器103d的混合血浆。
35.此外,分注2种样本时,也可在图3中至步骤s109结束时,在显示部118c显示配制结束的画面,并由操作者塞住加入了已配制好的样本的样本容器并进行搅拌,然后再次放置到样本盘102上。此时,无需具备样本搅拌机构126,因此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36.样本配制结束后,使用在103c~103i上配制的7个混合血浆实施分析。另外,将如此接着样本配制立即实施的测定定义为即时型测定。图3的步骤s111中,利用读取部125读取条形码,该条形码黏贴在收容着7种正常血浆比率互不相同的混合血浆的样本容器103c~103i上,分别指定仅正常血浆、仅供试血浆、5种混合比即10、20、50、80、90%的正常血浆比率的混合血浆,然后进入步骤s112。步骤s112中,利用样本分注机构101将收容在各样本容器103c~103i中的样本分注至收容在反应容器储存部111内的互不相同的反应容器104。然后,利用反应容器搬送机构112将各反应容器104移动至检测单元113,如上所述将反应容器104安放到反应容器设置部114,并检测表示散射光及/或透射光的强度的测光信号。此处,具有以下功能:能够对7个已配制好的样本的样本容器识别步骤s103中核对过的正常血浆比率及受试者样本id,并与测定结果进行核对。
37.但是,交叉混合试验中与通常的分析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于一个受试者样本计算多个(此处为7个)aptt凝固时间,并制成一个图表,用于诊断。即时型测定结束后的结果显示为,例如将如图10的实线(a)所示以各混合血浆的正常血浆比率为横轴、以aptt凝固时间为纵轴绘制而成的图表显示在操作部118c(步骤s113)。通过利用个体识别介质对测定结果进行核对以及图表的自动绘制功能,能够防止操作者对测定结果的输入失误,并且能够提供具有可靠性的结果。此时,优选通过接口122从打印机123打印结果。
38.即时型测定后,接着实施延迟型测定时(步骤s114),将即时型测定后的混合血浆(残余样本)的容器塞住,并在37℃下培养一定时间。培养在恒温箱124中实施,但装置的构成中不具有恒温箱124时,在装置外实施培养。此处说明为了节省装置的空间并降低成本,不在装置中设置恒温箱124,而在装置外进行培养的情况。装置中,以测定结束时间为起点,计数培养时间。此时,操作者通过预先设定培养时间,能够从操作画面中知晓培养的结束时刻。此外,优选在接近培养结束时刻时输出通知培养结束的显示(步骤s115)。因此,操作者能够把握培养中的样本的状况,不会发生遗忘测定。操作者将培养结束的混合血浆进行开栓,并放置至样本盘102,按下测定开始按钮。按下测定开始按钮后(步骤s116),随着样本盘102的旋转,读取设置在图5所示的操作画面中指定的位置的混合血浆id,并识别步骤s103中核对过的正常血浆比率和受试者样本id,与委托项目进行核对(步骤s117),实施延迟型测定(步骤s118)。测定结束后,制作图10的实线(b)所示的延迟型的图表(步骤s119),并与即时型的结果进行核对(步骤s120)。此时,可以如图2所示将即时型及延迟型的图表合成一张图,或者也可以分开显示互不相同的2个图表。
39.如上所示,根据本实施例,能够自动实施混合血浆的制作、即时型/延迟型的分析以及即时型/延迟型的结果核对,因此不会出现因操作者的熟练度不同导致的测定结果的偏差以及人为取错样本等失误,能够进一步提高可靠性。此外,还能够减轻操作者的负担,迅速获得结果。此外,能够实现可使以规定的混合比将供试血浆与正常血浆混合而成的混合血浆实现自动配制的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实施例2】
40.图11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2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概略构成图。本实施例中,自动分析装置具备样本架201、样本架供给部202、样本架收纳部203、将样本架201搬送至分析部210的搬送线204、返回线205、样本架待机部206、待机部操作机构207、样本架返回机构208、第1读取部(搬送线)209以及分析部210。也就是说,作为用来搭载样本容器103的机构,具有将样本容器103搭载在样本架201上并搬送样本架201的各种搬送机构这点与实施例1不同。其他方面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对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标号,以下省略说明。
41.如图11所示,其构成为可沿搬送线204连接多个分析部210,但本实施例中,构成为具备至少一个用来实施凝固检查的分析部。用来实施凝固检查的分析部210的基本构成以及基本分析流程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但样本是通过搬送线204供给的,因此没有样本盘102。以下详细说明与实施例1有较大差异的样本的供给方法。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沿搬送线204配置的分析部210的搬送系统具备:第2读取部(分析部)211,其用来核对对应样本的分析委托信息;第1样本架操作机构212,其从搬送线204接收样本架201;分注线213,其具备可使样本架201待机至分注开始的功能,并且将样本分注至样本架201的样本容器内;退避区域214,其在配制交叉混合用混合血浆时使样本架201退避;以及第2样本架操作机构215,其将样本分注后的样本架201搬送至返回线205。
42.首先,使用图12说明实施一般的分析即校准品、管理品、一般样本等的分析时的样本供给流程即样本架的搬送顺序。通过操作部118受理分析委托时,排列在样本架供给部202上的样本架201在图12中,如箭头(a)所示移载至搬送线204后,通过第1读取部(搬送线)209读取黏贴在样本架201及收容至样本架201中的样本容器上的个体识别介质(例如条形码等),并识别样本架号码及样本容器号码(图12中的箭头(b))。然后,如果分注线213中有样本架201,则通过第1读取部(搬送线)209读取的样本会收容至样本架待机部206,等待分析(图12中的箭头(c))。在分注线213的样本分注结束的阶段待机的样本架201会被送至分析部210,通过第2读取部(分析部)211识别样本架号码及样本容器号码(图12中的(d))。接着,通过第1样本架操作机构212,被拉入分注线213(图12中的(e)),通过样本分注机构101分注样本。此时,如果分注线213上没有样本架201,则不会收容至样本架待机部206,而是直接搬送至分注线213。
43.收容样本分注机构101的分注结束后的样本的样本架201会通过第2样本架操作机构215搬送至返回线205(图12中的(f)),并通过待机部操作机构207搬送至样本架待机部206(图12中的(g))。此处,等待测定结果,当判定为没有再次检查时,通过待机部操作机构207移载至返回线205(图12中的(h)),并搬送至样本架收纳部203(图12的(i))。
44.图13显示交叉混合试验的样本配制中的样本供给流程、即样本架的搬送顺序。通过操作部118受理分析委托后,排列在样本架供给部202上的样本架201在移载至搬送线204后(图13中的箭头(a)),通过第1读取部(搬送线)209读取黏贴在样本架201及收容于样本架201中的样本容器上的个体识别介质(例如条形码),识别样本架号码及样本容器号码(图13中的(b))。通过第1读取部(搬送线)209确认交叉混合试验的委托时,会对收容着正常血浆、供试血浆以及空样本容器的样本架201进行全部核对,并且将其收容至样本
架待机部206等待分析,直至分注线213上没有分析中的样本(图13中的箭头(c))。此时,收容供试血浆、正常血浆以及空样本容器的样本架可以全都收容在同一样本架中,也可以跨越两个以上样本架进行收容。
45.分注线213上没有分析中的样本且收容分析对象即供试血浆、正常血浆以及空样本容器的样本架201已得到确认时,按照收容着作为分析对象的供试血浆的样本架、收容着空样本容器的样本架的顺序,搬送至分析部210。然后,通过第2读取部(分析部)211识别样本架号码及样本容器号码(图13中的(d))。接着,通过第2样本架操作机构215送至分注线213(图13中的(e)),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地,利用样本分注机构101的液面检测功能、异常下降检测功能,确认已经填充了所需量的供试血浆、正常血浆并且用来配制混合血浆所必需的样本容器103为空。此处,供试血浆量、正常血浆量以及空样本容器设置不正确时,通过第1样本架操作机构212暂时返回搬送线204后,通过第2样本架操作机构215,可搬送至返回线205,并返回样本架收纳部203后,输出系统报警并中止样本配制。
46.另一方面,经确认供试血浆量、正常血浆量以及空样本容器设置正确的样本架201通过第1样本架操作机构212暂时返回搬送线204,并通过第2样本架操作机构215再次搬送至分注线213。抽吸所搬送的样本架201的供试血浆,接着,排出至空样本容器。此时,空样本容器收容在其他样本架上时,使样本架配置在设于分注线213上的退避区域214,并通过样本分注机构101在水平面内的圆弧状旋转动作,排出至空样本容器(图14)。重复同样的动作,分注供试血浆和正常血浆,制成混合血浆。此时,实施例1中所示的搅拌机构126优选构成为:配置成可在分注线213上进行接入,并且能够实施混合血浆的混合。
47.收容着已配制好的样本的样本架通过第1样本架操作机构212返回搬送线204,并通过第2样本架操作机构215送至返回线205(图13中的(g))。其后,收容着已配制好的样本的样本架201通过待机部操作机构207,被拉入样本架待机部206(图13中的(h)),等待进行分析。此处,如图11所示,在分析部210不具有搅拌机构126的构造时,通过第2样本架操作机构215送至返回线205(图13中的(g)),并返回样本架收纳部203(图13中的(g))。操作者从返回的样本架上回收已配制好的样本,并在搅拌后再次安放到样本架供给部202上,实施任意的项目(例如aptt)的分析(即时型的测定)。由于分析方法与实施例1同样,因此省略说明。
48.分析结束的样本通过第2样本架操作机构215送至返回线205(图13中的(g)),并返回样本架收纳部203(图13中的(g))。操作者回收返回至样本架收纳部203的样本,在37℃下实施培养一定时间,并再次安放到样本架供给部202上,实施延迟型的测定。
49.根据本实施例,除了实施例1的效果以外,还能够通过控制样本架的搬送方向,容易地实施即时测定及延迟测定。【实施例3】
50.图15是显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3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自动分析装置自身的构成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某一个的构成,其代替在样本容器内配制测定对象的样本(制作混合血浆),而是将正常血浆和供试血浆直接分注至反应容器内实施测定对象样本的配制这点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不同。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将正常血浆和供试血浆直接分注至反应容器内后再添加试剂来实施测定,因此与如上述实施例1及实施例2所示,利用其他容器混合正常血浆和供试
血浆,并在制成混合血浆后,在测定时重新分注至反应容器中的方法相比,样本的损失较少。
51.如图15所示,首先,自动分析装置通过操作部118受理交叉混合试验的委托(步骤s301)。然后,与上述实施例1及实施例2同样地,在识别出图5所示的“开始”按钮被按下(步骤s302)前,与实施例1相同。
52.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交叉混合测定委托画面中,与实施例1同样地,由操作者来指定正常血浆比率设定、检查项目选择/通过指定区域127进行的分析项目的选择指定。此处,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除了受试者id以外,还在操作画面上设置了能够输入正常血浆id及供试血浆/正常血浆的位置的区域。按下“开始”按钮后,在黏贴着供试血浆/正常血浆的条形码等个体识别介质的情况下,会随着样本盘102的旋转,对通过读取部125之前的供试血浆/正常血浆的样本id进行识别。样本id读取失败时或者未黏贴个体识别介质时,能够通过在图16的操作画面上的供试血浆/正常血浆的样本id以及位置的栏中手动输入来进行识别。此外,通过利用主计算机的网络系统受理委托时,能够无需设定测定项目和测定条件地进行分析。
53.按下开始按钮(步骤s302)后,样本分注机构101会抽吸设置在样本盘102上的正常血浆,并分注至反应容器104(步骤s303)。接着抽吸供试血浆,并分注至反应容器104(步骤s304)。此处,显示的是按照正常血浆、供试血浆的顺序进行分注的步骤,但这些步骤s303和s304的顺序也可以相反。此外,抽吸正常血浆后,也可以不排出至反应容器104,直接抽吸供试血浆,并集中排出至反应容器104。
54.如果该测定是即时型测定(步骤s305),则反应容器搬送机构112会握持反应容器,并移动至检测单元113(步骤s306)。然后,利用试剂分注机构106实施试剂分注(步骤s307)并实施检测(步骤s308),重复直至图16所示的操作画面中设定的正常血浆比率的所有样本完成测定(s309),在测定完成后绘制即时型测定结果的图表(步骤s310)。
55.此外,步骤s305中,该反应容器的测定并非即时型测定时、即为延迟型测定时,将反应容器104移动至恒温箱124(步骤s311),并存储加热开始时间。重复图16所示的操作画面中设定的正常血浆比率的所有混合血浆的配制(步骤s312),培养所有混合血浆。在达到加热结束时间的阶段(步骤s313),反应容器搬送机构112会握持反应容器104,并将反应容器104移动至检测单元113(步骤s314)。本实施例中,能够在自动分析装置内管理培养时间,因此能够减轻因培养时间的不足或由于超过而输出错误结果的风险。此处,会在操作画面中显示时间,以便知晓交叉混合试验正在实施培养中。更优选具有能够灵活地设定培养时间的功能。然后,利用试剂分注机构106实施试剂分注(步骤s315),并实施检测(步骤s316)。重复操作直至所配制的所有样本完成测定(步骤s317),在测定完成后绘制延迟型测定结果的图表(步骤s318)。
56.接着,在步骤s319中,将通过步骤s310获得的即时测定结果的图表与通过步骤s318获得的延迟型测定结果的图表进行核对,设为最终结果(步骤s319)。
57.如此,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正常血浆与供试血浆直接分注至反应容器104,并全自动地实施混合血浆的配制、培养、测定以及测定结果的输出,能够不依赖操作者的熟练度地提供高可靠性的结果。此外,还能够通过减少配制中使用的样本数量来减轻受试者的负担。
此外,本实施例中,构成为也能够直接输入填充着正常血浆和供试血浆的样本容器的位置,因此也适用于运用中不使用样本id管理功能的设施。【实施例4】
58.图17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4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处理流程。实施例1~实施例3中说明了交叉混合试验的实施方法,但自动分析装置并非仅实施交叉混合试验,通常还会用于以凝固纤溶系统的病态把握、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血栓治疗效果的确认等为目的的检查中。也就是说,交叉混合检查用的混合血浆完成培养并实施延迟型分析时,如果混有通常的分析委托,则不一定能够立即分析交叉混合用的混合血浆。因此,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在具有能够按照样本的分类选择检查的优先级的功能方面与实施例1~实施例3有所差异。
59.本实施例中说明的自动分析装置中,为了对应在临床检查中手术前的血液凝固能力的检查时或对门诊病人提供检查结果的当天报告等时要求的迅速性,具有能够优先于通常的样本实施分析的功能。此处,要求这些迅速性的样本统称定义为紧急样本,具有能够优先于一般样本实施分析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用于交叉混合检查的混合血浆中管理着培养的时间,所以有要求期望在结束一定时间的培养时立即进行测定。因此,使用图17说明能够根据操作者的需求按照样本分类选择优先级,并按照优先级决定测定顺序的处理。图17中,以将优先级设定为“紧急样本测定>延迟型交叉混合试验>一般样本测定”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优先级的设定并不限定于此方式。
60.为用于延迟型交叉混合而配制出的混合血浆的培养结束时(步骤s401),装置并非待机状态时会按照以下流程(步骤s402)。判定计划的项目中有无紧急样本的委托(步骤s403),没有紧急样本的委托时进入步骤s406,重新进行调度,使得与一般样本的委托相比,优先实施延迟型交叉混合试验(步骤s406)。但在委托了紧急样本的分析时,首先按照紧急样本、交叉混合试验、一般样本的顺序实施分析,因此在紧急样本的分析中,会使交叉混合用的混合血浆暂时待机在恒温箱124中(步骤s404)。紧急样本的分析完成时(步骤s405),重新进行调度,使得与一般样本的委托相比,优先实施延迟型交叉混合试验(步骤s406)。此处,为用于延迟型交叉混合而配制出的混合血浆的培养结束时(步骤s401),如果装置处于待机状态则无需如上所述进行调度,而是如下所述开始交叉混合试验的分析。首先,使为用于延迟型交叉混合而配制出的混合血浆从恒温箱124移动至检测单元113(步骤s407)。接着,对所配制的混合血浆分注试剂(步骤s408),并实施检测(步骤s409)。重复实施步骤s407~步骤s409的处理,直至为用于延迟型交叉混合而配制的混合血浆的所有分析结束。混合血浆的分析完成后(步骤s410),计算并输出交叉混合试验的结果(步骤s411)。
61.然后,在剩有一般样本的委托时(步骤s412),分析一般样本(步骤s413),一般样本的分析完成后(步骤s414),自动分析装置会成为待机状态(步骤s415)。
62.图18是显示图17所示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如图18所示,在自动分析装置自身为待机状态时,受理一般样本的测定委托后,自动分析装置会成为用来测定一般样本的运行状态。此时,假设受理紧急样本的测定委托后,则会预先如上所述将紧急样本的测定处理的优先级设定为最高,接着是交叉混合试验用样本(混合血浆)的延迟型测定,一般样本的测定的优先级设定为最低。因此,会优先实施紧急样本处理。紧急样本处理完成
后,再次开始一般样本处理中,如果交叉混合试验用混合血浆的培养时间结束,则会暂时中断一般样本的处理,并开始延迟型测定。实施延迟型测定中,受理了紧急样本的测定委托时,即使紧急样本处理的优先级设定为较高,紧急样本处理也会成为待机状态直至延迟型测定结束,在交叉混合试验结束后,实施紧急样本的分析。
63.如此,根据本实施例,除了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效果以外,通过对于一般样本、紧急样本的插入处理等,预先由操作者对各样本设定优先级,能够使自动分析装置基于所设定的优先级实施分析,减少样本取错等人为失误,并且有效地运行自动分析装置。【实施例5】
64.图19是显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5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基于混合血浆样本数实施试剂管理这点与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不同。另外,试剂管理方法以外的构成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4同样,因此以下省略其说明。交叉混合试验中,例如将7个测定值作为一组结果进行处理,因此对于一组测定,必须确保其为同一批次(优选为同一瓶)的试剂。尤其是测定项目为aptt时,由于不实施校准,所以批次不同的试剂时,测定结果中容易产生偏差。此外,即使是同一批次,在装置内保存了一段时间的试剂容器(试剂瓶)内的试剂与新开封的试剂容器(试剂瓶)的试剂也会容易产生偏差。此处,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确认交叉混合试验的分析委托后,必须确保能够至少实施一次一组测定的试剂,这点很重要。如图19所示,受理即时型的分析委托后(步骤s501),控制部120会确认必要的测试数(配制成的混合血浆数)和试剂残量。也就是说,判定是否满足“混合血浆样本数≤试剂剩余测试数”的关系(步骤s502)。步骤s502的判定结果为“否”、即混合血浆样本数超过试剂剩余测试数时,进入步骤s504,并在显示部118c显示报警。此外,步骤s502的判定的结果为混合血浆样本数为试剂剩余测试数以下时,进入步骤s503,并实施交叉混合试验(实施分析)。
65.此外,控制部120在设置有多个同一项目的试剂瓶时会实施控制,使得至少在一组测定中不会跨瓶实施分析。例如,瓶1的剩余测试数为“3次测试”、瓶2的剩余测试为“100次测试”且交叉混合试验为7点(7种条件)的委托时,“混合血浆样本数(7个)≥瓶1的试剂剩余测试数”,因此取消瓶1的分析,与瓶2的剩余测试数进行核对。瓶2时,由于“混合血浆样本数(7个)≤瓶2的试剂剩余测试数”,所以会实施交叉混合试验(分析)。此外,假设没有一个可进行分析的试剂瓶时,会输出系统报警并取消分析开始(步骤s504)。
66.根据本实施例,实施一组交叉混合试验时,不会在分析中途发生试剂不足,能够使用同一瓶的试剂进行分析。因此,能够提供高可靠性的结果。【实施例6】
67.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施例6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混合血浆的配制方法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5不同。其他,自动分析装置的构成、一般凝固检查的流程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因此以下省略重复说明。此外,关于样本的配制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会尽量简化说明。
68.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其构成为,如图5所示,会在显示部118c显示所需的正常血浆量和供试血浆量,并通过通知给操作者,避免在中途发生样本不足的风险。但是,万一因操作者的失误发生正常血浆量及/或供试血浆量不足时,会在配制的中途发生样本不足,并会浪费正在配制的样本。因此,本实施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即使在如上所述应准备
的正常血浆及/或供试血浆发生不足时,也不会浪费样本,能够有效地实施测定。
69.如图20所示,自动分析装置中受理交叉混合试验的委托(步骤s601),并设定测定项目和正常血浆比率后,分析动作控制部120a会实施以下处理。也就是说,分析动作控制部120a会计算测定所需的正常血浆量和供试血浆量,按照条件分别决定互不相同的正常血浆量和供试血浆量,并控制样本分注机构101的动作。接着,按下图5所示的操作画面上的“开始”按钮后,分析动作控制部120a会识别出该“开始”按钮已被按下(步骤s602)。接着,确认有无空样本容器(步骤s603)。有无空样本容器的确认方法与图3的步骤s103的处理(实施例1)相同。步骤s604中,判定通过实施步骤s603获得的空样本容器数是否为n(n为自然数)以上。另外,此处n设定为例如与图5所示的操作画面上设定的正常血浆比率相对应的空样本容器数即7个。判定的结果为规定的位置上未设置所需个数的空样本容器时,中止样本配制,并在显示部118c显示系统报警(步骤s605)。另一方面,判定的结果为规定的位置上设置有空样本容器时,进入步骤s606,利用样本分注机构101的液面检测功能检查血浆量。
70.但是,交叉混合试验中的测定数推荐最少为3个。换言之,交叉混合试验为3个以上时,能够实施。图21表示本实施例的委托交叉混合试验时的操作画面的显示例。如图21所示,在交叉混合试验测定委托画面中,具有能够选择正常血浆比率的优先级的区域。图21所示的例子中,可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分3阶段进行输入。也就是说,在优先级设定区域中设定的优先级满足“优先级1>优先级2>优先级3”的关系。此处显示将正常血浆比率0%、50%、以及100%设定为优先级1,将正常血浆比率10%及20%设定为优先级2,将正常血浆比率80%及90%设定为优先级3的状态。这些设定的优先级会存储在存储部119中。此外,图22至图24显示与各正常血浆比率对应的正常血浆量和供试血浆量的关系。如图22所示,按照正常血浆比率为0、10、20、50、80、90、100%的7种条件,分别制作200μl的混合血浆,实施交叉混合试验时,正常血浆、供试血浆分别需要700μl以上。此处,说明即使其中一个或两个未满足所需量时,也能够利用较少的血浆量获得有效的分析结果的方法。
71.此处,返回图20,在步骤s607中,判定正常血浆量是否为xn以上以及供试血浆量是否为yn以上。此处,xn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为700μl,yn同样为700μl。判定的结果为“正常血浆量≥x
n”以及“供试血浆量≥y
n”中的某一个或两个未满足条件时、即血浆量未满足所需量时,会进入步骤s608。步骤s608中,为变更测定点数,参照存储在存储部119中的对各正常血浆比率设定的优先级,将与优先级3对应的条件除外,再次计算血浆量。步骤s609中,判定是否满足“正常血浆量≥(x
n-x
p3
)”及“供试血浆量≥(y
n-y
p3
)”。此处,在将优先级3除外的条件下测定时的正常血浆量(x
n-x
p3
)为360μl,在将优先级3除外的条件下测定时的供试血浆量(y
n-y
p3
)为640μl(图23)。判定的结果为“正常血浆量≥(x
n-x
p3
)”及“供试血浆量≥(y
n-y
p3
)”中的某一个或两个未满足条件时,进入步骤s610。另一方面,判定结果为满足上述条件时,进入步骤s613。
72.步骤s610中,对于在仅设定优先级1的条件、即将优先级2及优先级3的条件除外的条件下测定时的血浆量进行重新计算。此处,正常血浆量300μl和供试血浆量300μl可作为重新计算后的血浆量获得(图24)。
接着,进入步骤s611,判定是否满足“正常血浆量≥(x
n-x
p3-x
p2
)”及“供试血浆量≥(y
n-y
p3-y
p2
)”。判定结果为正常血浆量≥(x
n-x
p3-x
p2
)”及“供试血浆量≥(y
n-y
p3-y
p2
)”中的某一个或两个未满足条件时,进入步骤s612,向显示部118c输出系统报警,并中止混合血浆的配制。另一方面,判定结果为满足上述条件时,进入步骤s613。
73.步骤s613中,分析动作控制部120a会控制样本分注机构101及试剂分注机构106,并开始正常血浆及供试血浆的分注。另外,正常血浆及供试血浆的分注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因此此处省略说明。所有正常血浆及供试血浆的分注完成(步骤s614)后,分析动作控制部120a会控制搅拌机构126,实施混合血浆的搅拌(步骤s615)。混合血浆搅拌后,会实施分析。图20中,以将优先级设定为3个阶段时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优先级能够任意设定。
74.根据本实施例,除了上述实施例1及实施例2的效果以外,即使未满足与当初设定的正常血浆比率对应的测定所需的正常血浆量及/或供试血浆量时,也能够获得有效的交叉混合测定结果。
75.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为了在说明本发明时能够容易理解,详细地说明了上述实施例,但并非限定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结构。此外,可以将某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替换为其他实施例的结构,还可以将某一实施例的结构添加至其他实施例的结构中。此外,还可以对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进行删除或追加、替换其他实施例的结构。标号说明
76.100自动分析装置101样本分注机构101a样本分注探针102样本盘103样本容器104反应容器105样本用注射泵106试剂分注机构106a试剂分注探针107试剂盘108试剂容器108a试剂109试剂升温机构110试剂用注射泵111反应容器储存部112反应容器搬送机构113检测单元114反应容器设置部115光源
116检测部(受光部)117反应容器废弃部118操作部118a鼠标118b键盘118c显示部119存储部120控制部120a分析动作控制部120b运算部121a/d转换器122接口123打印机124恒温箱125读取部126搅拌机构127检查项目选择/指定区域201样本架202样本架供给部203样本架收纳部204搬送线205返回线206样本架待机部207待机部操作机构208样本架返回机构209第1读取部(搬送线)210分析部211第2读取部(分析部)212第1样本架操作机构213分注线214退避区域215第2样本架操作机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