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轮压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18843发布日期:2022-05-16 20:28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重机轮压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压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起重机轮压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针对起重机轮压测试的主要方法是在千斤顶上放置压力传感器,然后用千斤顶起起重机的支腿,读取压力传感器的读数,然后将压力平分到每个轮子上,进而算出轮压。该方法测试效率低,设备笨重,并且在将支腿上的压力平分到每个轮子上得到的轮压误差较大。另外一种方法是在轨道上粘贴应变片,然后起重机轮子驶过粘贴有应变片的轨道,根据应变时程图对轮压进行计算,该方法具有简单实用的优点,被广泛应用。
3.但是,该测试方法中两个轨道之间的距离通常为固定的,不能满足对不同车身宽度起重机的轮压测试,具有实用性低的缺点,鉴于此,现提供一种起重机轮压测试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机轮压测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起重机轮压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一对轨道以及安装在轨道上的轮压测试主体,两个所述轨道均活动安装在底座上,所述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对两个轨道之间距离进行调节,包括双向丝杠、螺纹轴套和连接杆,所述双向丝杠转动设置在底座内,且双向丝杠通过底座外设置的第一伺服电机驱动,双向丝杠上两个螺纹旋向相反的螺纹部上还对称设置有螺纹轴套,所述螺纹轴套通过连接杆与所述轨道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面开设有供连接杆滑动的滑槽。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双向丝杠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双向丝杠并列转动设置在底座内,且相邻双向丝杠之间通过第一带轮传动组传动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万向轮、支撑筒、支撑盘、螺杆、螺套和驱动单元,所述底座的底面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侧面底部固定套设有支撑盘,且支撑筒内滑动设置有螺套,所述螺杆螺纹套接在螺套内,且螺杆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底座的底面上,所述驱动单元用于为多个螺杆同步转动提供动力。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转轴、齿轮组和第二带轮传动组,所述转轴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转轴并列转动设置在底座内,且两个转轴通过第二带轮传动组传动连接,其中一个转轴通过底座内设置的第二伺服电机驱动,所述齿轮组的数量与支撑筒数量相同,且齿轮组中其中一个齿轮固定安装在转轴上,另一个齿轮与所述螺杆同轴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两侧还固定设置有倾斜设置的楔块。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可对底座上两个轨道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使得该装置能满足不同车身宽度起重机的轮压测试,另外,也可以通过调节机构对两个轨道之间距离进行微调,使得起重机的车轮正对轨道中心,避免车轮偏离轮压测试主体导致轮压测试精度差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对起重机轮压测试的精度。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移动机构,方便对该装置进行移动和固定,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一种起重机轮压测试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一种起重机轮压测试装置中底座的部分俯视剖面图;
16.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17.图中:1-底座、2-轨道、3-双向丝杠、4-螺纹轴套、5-连接杆、6-滑槽、7-第一带轮传动组、8-万向轮、9-支撑筒、10-支撑盘、11-螺杆、12-螺套、13-轴承、14-转轴、15-齿轮组、16-第二带轮传动组、17-楔块。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19.实施例1
20.请参阅图1-3,一种起重机轮压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上的一对轨道2以及安装在轨道2上的轮压测试主体,两个所述轨道2均活动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对两个轨道2之间距离进行调节,包括双向丝杠3、螺纹轴套4和连接杆5,所述双向丝杠3转动设置在底座1内,且双向丝杠3通过底座1外设置的第一伺服电机驱动,双向丝杠3上两个螺纹旋向相反的螺纹部上还对称设置有螺纹轴套4,所述螺纹轴套4通过连接杆5与所述轨道2连接,所述底座1的顶面开设有供连接杆5滑动的滑槽6,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可对底座1上两个轨道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使得该装置能满足不同车身宽度起重机的轮压测试,另外,也可以通过调节机构对两个轨道2之间距离进行微调,使得起重机的车轮正对轨道2中心,避免车轮偏离轮压测试主体导致轮压测试精度差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对起重机轮压测试的精度。
21.其中,所述双向丝杠3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双向丝杠3并列转动设置在底座1内,且相邻双向丝杠3之间通过第一带轮传动组7传动连接。
22.工作原理:当需要对两个轨道2之间距离进行调节时,通过控制第一伺服电机运作,第一伺服电机转动带动其中一个双向丝杠3转动,通过第一带轮传动组7的传动,使得多个双向丝杠3同时转动,双向丝杠3上两个螺纹轴套4相对运动,通过连接杆5的传动,使得两个轨道2相对运动,以此实现对两个轨道2之间距离的调节。
23.另外,为了方便起重机车轮运动至底座1上,所述底座1的两侧还固定设置有倾斜设置的楔块17。
24.实施例2
25.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具体为:
26.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万向轮8、支撑筒9、支撑盘10、螺杆11、螺套12和驱动单元,所述底座1的底面四角均固定安装有支撑筒9,所述支撑筒9的侧面底部固定套设有支撑盘10,且支撑筒9内滑动设置有螺套12,所述螺杆11螺纹套接在螺套12内,且螺杆11通过轴承13转动设置在底座1的底面上,所述驱动单元用于为多个螺杆11同步转动提供动力,通过设置移动机构,方便对该装置进行移动和固定,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27.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转轴14、齿轮组15和第二带轮传动组16,所述转轴14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转轴14并列转动设置在底座1内,且两个转轴14通过第二带轮传动组16传动连接,其中一个转轴14通过底座1内设置的第二伺服电机驱动,所述齿轮组15的数量与支撑筒9数量相同,且齿轮组15中其中一个齿轮固定安装在转轴14上,另一个齿轮与所述螺杆11同轴固定连接。
28.工作原理:当该装置移动至指定位置后,通过控制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带动底座1内两个转轴14同时转动,并通过齿轮组15的传动,使得多个螺杆11同时转动,螺杆11与螺套12的配合,使得与螺套12相邻的万向轮8向支撑筒9内收缩,直至支撑盘10与地面接触后停止第二伺服电机的运作,以此实现对该装置的固定,反之,当需要移动该装置时,只需控制第二伺服电机反转,即可使得万向轮8从支撑筒9内伸出,此时,可顺利推动该装置进行移动。
2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3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