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倾斜度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78946发布日期:2022-07-09 01:28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倾斜度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倾斜度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光伏组件尺寸逐步增大,对光伏叠托组件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严格。
3.现有技术中,在光伏组件叠托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倾斜现象,然而,叠托倾斜会影响整体外观,并导致打包带松散、组件划伤及箱体破裂,更严重的会出现组件爆裂;目前对组件叠托倾斜的测量方法及工装的设计尚未成熟,无法完善叠托后组件的可靠性测试。因此,随着对光伏组件成品可靠性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有必要适时提供一种能够检测光伏叠托组件的倾斜度的工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倾斜度检测工装,能够检测光伏叠托组件的倾斜度,从而可以完善光伏叠托组件出厂前的检测能力,提高产品的良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倾斜度检测工装,用于检测待测工件的倾斜度,包括:
6.基台,用于放置待测工件;
7.第一检测模块,活动地设于所述基台上,用于沿第一方向相对所述基台运动并检测所述基台与待测工件的间距;
8.第二检测模块,设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运动距离;
9.检测控制及数据运算模块,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基台运动,且用于根据所述间距和所述运动距离计算待测工件的倾斜度。
10.可选地,所述基台包括:
11.框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并活动地连接所述第一检测模块;
12.基板,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用于放置待测工件。
13.可选地,所述框体上设有滑动组件,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设于所述滑动组件上,所述滑动组件用于供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框体滑动。
14.可选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轨和滑杆,两个所述滑轨对称地设于所述框体的两侧,所述滑杆滑动地设于两个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固定于所述滑杆上。
15.可选地,所述框体上还设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分别设于所述滑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在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滑动。
16.可选地,所述检测控制及数据运算模块包括:
17.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运动;
18.运算单元,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运动距离和所述间距计算待测工件的倾斜度。
19.可选地,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框体上并与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滑杆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基台运动。
20.可选地,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检测控制及数据运算模块连接,所述报警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预设距离后报警。
21.可选地,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检测控制及数据运算模块连接。
22.可选地,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
23.第一按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启动并离开初始位置;
24.第二按键,与所述第一按键并排设置,用于在所述报警模块发出报警声后控制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关闭并返回至所述初始位置。
25.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倾斜度检测工装,用于检测待测工件的倾斜度,该工装包括基台、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和检测控制及数据运算模块,其中,基台用于放置待测工件;第一检测模块活动地设于基台上,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沿第一方向相对基台运动、且用于检测基台与待测工件的间距;第二检测模块设于第一检测模块上,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检测模块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距离;检测控制及数据运算模块与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连接,检测控制及数据运算模块用于控制第一检测模块沿第一方向相对基台运动,且用于根据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的间距和第一检测模块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距离计算待测工件的倾斜度。具体地,检测时,先将待测工件放置于基台上,然后,控制第一检测模块沿第一方向相对基台运动,待运动到某个位置时,通过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基台与待测工件的间距,以及通过第二检测模块检测第一检测模块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距离,最后,通过检测控制及数据运算模块收集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的间距和第一检测模块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距离,以计算待测工件的倾斜度。相较于传统无法直接检测待测工件的倾斜度的方式,本技术提供的倾斜度检测工装,可以直接检测待测工件,比如光伏叠托组件的倾斜度,解决光伏叠托组件无法检测倾斜度的问题,从而可以增加光伏叠托组件出厂前的检测能力,并完善光伏叠托组件后续的可靠性测试,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良率。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倾斜度检测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所示倾斜度检测工装的检测原理图;
29.图3为图1所示倾斜度检测工装中检测控制及数据运算模块与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控制面板以及报警模块的连接框图。
30.其中:
31.100-倾斜度检测工装、
32.101-基台、1011-框体、1012-基板、
33.102-第一检测模块、
34.103-第二检测模块、
35.104-检测控制及数据运算模块、1041-控制单元、1042-运算单元、105-滑动组件、1051-滑轨、1052-滑杆、
36.106-第一限位件、
37.107-第二限位件、
38.108-报警模块、
39.109-控制面板、1091-第一按键、1092-第二按键;
40.200-待测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43.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所述的“上端、下端、左侧、右侧”等方位词都是基于说明书附图所定义的。
44.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倾斜度检测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倾斜度检测工装的检测原理图;
45.图3为图1所示倾斜度检测工装中检测控制及数据运算模块与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控制面板以及报警模块的连接框图。
46.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倾斜度检测工装100,用于检测待测工件200的倾斜度,该工装包括基台101、第一检测模块102、第二检测模块103和检测控制及数据运算模块104,其中,基台101用于放置待测工件200;第一检测模块102活动地设于基台101上,第一检测模块102用于沿第一方向相对基台101运动、且用于检测基台101与待测工件200的间距;第二检测模块103设于第一检测模块102上,第二检测模块103用于检测第一检测模块102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距离;检测控制及数据运算模块104与第一检测模块102和第二检测模块103连接,检测控制及数据运算模块104用于控制第一检测模块102沿第一方向相对基台101运动,且用于根据第一检测模块102检测到的间距和第一检测模块102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距离计算待测工件200的倾斜度。
47.其中,上述第一方向可为如图1所示的z轴方向,即竖直方向。
48.具体地,检测时,先将待测工件200放置于基台101上,然后,控制第一检测模块102沿第一方向相对基台101运动,待第一检测模块102运动到某个位置时,通过第一检测模块102检测基台101的框体1011与待测工件200的斜边的间距,以及通过第二检测模块103检测第一检测模块102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距离,最后,通过检测控制及数据运算模块104收集第一检测模块102检测到的间距和第一检测模块102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距离,以计算待测工件
200的倾斜度。
49.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运算过程中,令第一检测模块102检测到基台101的框体1011与待测工件200的斜边的间距为a,第二检测模块103检测到第一检测模块102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距离为b,根据tana=a/b,因此,a即为arctan a/b。这样即可计算出待测工件200的倾斜角(90
°‑
a)。
50.相较于传统无法直接检测待测工件200的倾斜度的方式,本技术提供的倾斜度检测工装100,可以直接检测待测工件200,比如光伏叠托组件的倾斜度,解决光伏叠托组件无法检测倾斜度的问题,从而可以增加光伏叠托组件出厂前的检测能力,并完善光伏叠托组件后续的可靠性测试,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良率。
51.在本实施例中,基台101包括框体1011和基板1012,其中,框体1011沿第一方向设置,框体1011活动地连接第一检测模块102,即第一检测模块102可沿框体1011活动;基板1012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基板1012用于放置待测工件200。
52.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第二方向为如图1所示的水平面内的一直线方向,作为优选的,第二方向可为如图1所示的x轴方向。
53.也就是说,基板1012沿水平方向的x轴方向设置,并用于放置待测工件200,框体1011沿竖直方向设置,这样一来,基板1012和框体1011二者共同构成l型基台101,l型基台101作为放置待测工件200的基准平台,充分利用l型直角原理,辅助测试待测工件200的倾斜度。
54.为了便于第一检测模块102运动,框体1011上设有滑动组件105,第一检测模块102设于滑动组件105上,滑动组件105用于供第一检测模块102沿第一方向相对框体1011滑动。
55.具体地说,滑动组件105包括滑轨1051和滑杆1052,两个滑轨1051对称地设于框体1011的左、右两侧,滑杆1052滑动地设于两个滑轨1051上,第一检测模块102固定于滑杆1052上。
56.这样一来,滑杆1052上的第一检测模块102可跟随滑杆1052沿滑轨1051滑动。
57.为了便于限制第一检测模块102的位移,框体1011上还设有第一限位件106和第二限位件107,第一限位件106和第二限位件107分别设于滑轨105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第一检测模块102在第一限位件106和第二限位件107之间滑动。其中,第一限位件106与第二限位件107平行设置,且第一限位件106设于第二限位件107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06和第二限位件107分别设于框体1011的顶部和底部。
58.在本实施例中,检测控制及数据运算模块104包括控制单元1041和运算单元1042,其中,控制单元1041与第一检测模块102连接,控制单元1041用于控制第一检测模块102运动;运算单元1042与第一检测模块102和第二检测模块103连接,运算单元1042用于根据运动距离和间距计算待测工件200的倾斜度。
59.具体地说,控制单元1041可为微型控制器单元,运算单元1042可为数据处理单元,在接收到用户的启动指令后,微型控制器单元用于控制第一检测模块102沿第一方向运动,待第一检测模块102运动到某个位置时,通过第一检测模块102检测基台101与待测工件200的间距,以及通过第二检测模块103检测第一检测模块102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距离,再通过数据处理单元收集第一检测模块102检测到的间距和第一检测模块102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距离,从而计算出待测工件200的倾斜度。
60.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微型控制器单元的控制功能和数据处理单元的数据处理功能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内容,并不是本技术的保护重点,本技术的重点是通过检测控制及数据运算模块104与第一检测模块102和第二检测模块103的连接关系实现计算待测工件200的倾斜度的功能。
61.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上述第一检测模块102具体为激光测距仪,第二检测模块103具体为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设于激光测距仪的外部,并可跟随激光测距仪沿竖直方向运动。
62.此外,为了便于驱动第一检测模块102运动,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于框体1011上,驱动组件与控制单元1041和滑杆1052连接,通过控制单元1041向驱动组件传递控制指令,以使驱动组件驱动滑杆1052运动,从而实现第一检测模块102沿第一方向相对基台101运动。该驱动组件可以为直线电机。
63.为了优化上述实施例,倾斜度检测工装100还包括报警模块108,报警模块108与检测控制及数据运算模块104连接,报警模块108用于在第一检测模块102沿第一方向运动预设距离后报警。
64.作为优选的,该预设距离可以设置为等于或者小于待测工件200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也就是说,在第一检测模块102沿第一方向运动至即将离开待测工件200所在的区域时,报警模块108通过报警提示现场工作人员,此时,应当尽快停止第一检测模块102沿第一方向运动,以便于第一检测模块102检测框体1011与待测工件200的斜边的间距。
65.此外,倾斜度检测工装100还包括控制面板109,控制面板109与检测控制及数据运算模块104连接。控制面板109用于控制第一检测模块102的启停,同时,通过控制面板109也可以设置第一检测模块102的上下限预警距离、测试速率,当然,控制面板109也可用于显示待测工件200的倾斜度数值和保存数据。
66.具体地,控制面板109上设有第一按键1091和第二按键1092,其中,第一按键1091用于控制第一检测模块102启动并离开初始位置,该初始位置即为l型基台101的边角位置;第二按键1092与第一按键1091并排设置,第二按键1092用于在报警模块108发出报警声后控制第一检测模块102关闭并返回至初始位置。控制面板109在接收到第一按键1091或第二按键1092的指令后,通过控制驱动组件,从而实现第一检测模块102的启动或停止。
6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68.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倾斜度检测工装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