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坡度的模拟径流场

文档序号:31240433发布日期:2022-08-23 23:5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坡度的模拟径流场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径流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调节坡度的模拟径流场。


背景技术:

2.目前径流场普遍应用于降雨实验中,用于测定水土流失及地表径流量,其测量的准确性、有效性得到行业人员的普遍认可。
3.但是,现有的径流场体量较大,其中涉及到动土量大、投资量大、坡度固定后不易更改等问题,建设多个不同坡度的径流场,其工作量就更大,给水土流失测定工作增添了很多工作量及麻烦。
4.因此,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可调节坡度的模拟径流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坡度的模拟径流场,能够对径流场的坡度进行调节。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可调节坡度的模拟径流场,包括:
8.径流场主体,所述径流场主体前侧通过引流管与径流收集瓶连接相通;
9.支撑架,所述径流场主体固定在所述支撑架顶部;
10.滑轮支撑组件,所述滑轮支撑组件固定在所述支撑架后侧的两个支撑腿上;
11.千斤顶,所述千斤顶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滑轮支撑组件连接。
12.通过采取以上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能够方便快捷的调节径流场的坡度,极大程度上缩短了试验时间和试验工作量。
14.进一步的,所述滑轮支撑组件包括:
15.第一支撑杆,水平分布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支撑腿上;
16.两个第一连接圆盘,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圆盘分别套合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且间隔分布;
17.两个第一支撑臂,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后端部均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圆盘上;
18.两个滚轮,两个所述滚轮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铰接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前端部与地面接触。
19.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包括螺旋杆、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底座、顶头、两个第二支撑臂、两个第三支撑臂、两个第四支撑臂、两个第五支撑臂和摇动把手,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旋拧在水平分布的所述螺旋杆上;所述顶头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臂连接;所述顶头通过两个对称分布的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一固定
件连接,所述顶头通过两个对称分布的所述第三支撑臂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所述底座通过两个对称分布的所述第四支撑臂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所述底座通过两个对称分布的所述第五支撑臂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所述摇动把手固定在所述螺旋杆一端部。
2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圆盘,水平分布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臂上;所述第二连接圆盘套合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中部;所述顶头与所述第二连接圆盘底部固定连接。
2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臂一端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顶头铰接,所述第二支撑臂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三支撑臂一端通过第四连接件与所述顶头铰接,所述第三支撑臂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四支撑臂一端通过第五连接件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第四支撑臂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五支撑臂一端通过第六连接件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第五支撑臂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螺栓连接。
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第五连接件和第六连接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两端带螺纹的第二连接杆和两个螺母,两个所述螺母旋拧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
23.进一步的,所述径流场主体的下侧拦水墙靠近顶部位置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上安装有拦截网;所述条形孔顶部固定有盖板,所述条形孔底部固定有倾斜分布的带引流孔的引流板,且所述引流板位于所述盖板下方;所述径流收集瓶通过所述引流管与所述引流孔连接相通。
24.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为,盖板能够防止外部雨水通过拦截网进入径流场主体。
25.进一步的,所述径流收集瓶包括瓶体、橡胶卡圈和橡胶塞,所述瓶体顶部开设有入口;所述橡胶卡圈安装在所述入口处;所述引流管底端通过所述橡胶塞安装在所述橡胶卡圈内。
26.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橡胶塞及橡胶卡圈能够防止外部雨水进入瓶体。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坡度的模拟径流场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径流场主体及径流收集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滑轮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千斤顶及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坡度的模拟径流场,包括:
34.径流场主体1,径流场主体1前侧通过引流管2与径流收集瓶3连接相通;
35.支撑架4,径流场主体1固定在支撑架4顶部;
36.滑轮支撑组件5,滑轮支撑组件5固定在支撑架4后侧的两个支撑腿上;
37.千斤顶6,千斤顶6通过连接组件7与滑轮支撑组件5连接。
38.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快捷的调节径流场的坡度,极大程度上缩短了试验时间和试验工作量。
39.具体的,滑轮支撑组件5包括:
40.第一支撑杆51,水平分布的第一支撑杆5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撑腿上;
41.两个第一连接圆盘52,两个第一连接圆盘52分别套合在第一支撑杆51上且间隔分布;
42.两个第一支撑臂53,两个第一支撑臂53的后端部均通过第一连接件54固定在两个第一连接圆盘52上;
43.两个滚轮55,两个滚轮55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56铰接安装在两个第一支撑臂53的前端部与地面接触。
44.具体的,千斤顶6包括螺旋杆61、第一固定件62、第二固定件63、底座64、顶头65、两个第二支撑臂66、两个第三支撑臂67、两个第四支撑臂68、两个第五支撑臂69和摇动把手610,第一固定件62和第二固定件63分别旋拧在水平分布的螺旋杆61上;顶头65通过连接组件7与两个第一支撑臂53连接;顶头65通过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支撑臂66与第一固定件62连接,顶头65通过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三支撑臂67与第二固定件63连接;底座64通过两个对称分布的第四支撑臂68与第一固定件62连接,底座64通过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五支撑臂69与第二固定件63连接;摇动把手610固定在螺旋杆61一端部。
45.具体的,连接组件7包括第一连接杆71和第二连接圆盘72,水平分布的第一连接杆7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一支撑臂53上;第二连接圆盘72套合固定在第一连接杆71中部;顶头65与第二连接圆盘72底部固定连接。
46.具体的,第二支撑臂66一端通过第三连接件611与顶头65铰接,第二支撑臂66另一端与第一固定件62通过螺栓连接;第三支撑臂67一端通过第四连接件612与顶头65铰接,第三支撑臂67另一端与第二固定件63通过螺栓连接;第四支撑臂68一端通过第五连接件613与底座64铰接,第四支撑臂68另一端与第一固定件62通过螺栓连接;第五支撑臂69一端通过第六连接件614与底座64铰接,第五支撑臂69另一端与第二固定件63通过螺栓连接。
47.具体的,第一连接件54、第二连接件56、第三连接件611、第四连接件612、第五连接件613和第六连接件614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两端带螺纹的第二连接杆和两个螺母,两个螺母旋拧在第二连接杆的两端。
48.具体的,径流场主体1的下侧拦水墙11靠近顶部位置开设有条形孔111,在本实施例中,径流场主体1为矩形框架结构,矩形框架结构内以条形孔111为分界线,其上为植被覆盖层,其下为土壤层,条形孔111上安装有拦截网8,在本实施例中,拦截网8为20目铁制拦截
网;条形孔111顶部固定有盖板9,条形孔111底部固定有倾斜分布的带引流孔101的引流板10,且引流板10位于盖板9下方,使降雨时产生的径流可以汇集通过引流管2流入下方径流收集瓶3;径流收集瓶3通过引流管2与引流孔101连接相通。
49.具体的,径流收集瓶3包括瓶体31、橡胶卡圈32和橡胶塞33,瓶体31顶部开设有入口;橡胶卡圈32安装在入口处;引流管2底端通过橡胶塞33安装在橡胶卡圈32内。
5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人工操作摇动把手610,螺旋杆61转动,第一固定件62和第二固定件63在螺旋杆61上向相反方向平移,彼此靠近,第二支撑臂66和第三支撑臂67向内靠拢,及第四支撑臂68和第五支撑臂69向内靠拢,使得顶头65抬高,然后在第一连接杆71和第二连接圆盘72作用下带动第一支撑臂53随之做抬高移动,两个滚轮55在地面上滚动,通过第一支撑杆51及第一连接圆盘52使得支撑架4后侧抬高,从而改变径流场主体1与地面之间的夹角,起到改变径流场主体1内土壤层坡度的目的。
51.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52.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