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73322发布日期:2022-08-17 09:45阅读:28来源:国知局
软管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管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管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2.通常消防水带、地面输油软管、页岩气压裂液输送软管都称为扁平软管。扁平软管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柔软度,扁平软管可以卷绕或折叠运输,在使用时进行打开。通常扁平软管的柔软度一般用感官的“软”或“硬”表示,目前实际实用中对扁平软管的柔软度数值没有明确的指标。而一般扁平软管的软硬影响软管的可卷绕、折叠长度,软管单个箱可以储存的长度,软管收卷需要设备的扭矩,以及软管释放回收所需的时间等等,因此扁平软管的柔软度对于使用人员在战备、抢险等使用场景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测试出软管柔软度数值的测试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软管测试设备,包括,
6.支架;
7.平台,安装设置于所述支架的顶部;
8.固定夹具,安装固定于所述平台的顶部,所述固定夹具为至少一个;
9.折叠机构,安装固定于所述平台的顶部,包括所述折叠夹具以及滑轮支架,所述滑轮支架设置在所述折叠夹具沿待测软管牵引方向的下游位置,所述滑轮支架的顶部安装有定滑轮;
10.拉力计,设置于所述定滑轮的上方,用于与被牵引穿过固定夹具与所述折叠夹具,并绕经所述定滑轮竖直向上的待测软管连接,以获取所述待测软管折弯后的拉力。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夹具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夹具包括第一固定夹具和第二固定夹具,所述第一固定夹具和第二固定夹具分别位于所述折叠机构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固定夹具与第二固定夹具相对所述折叠机构对称设置,所述待测软管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夹具、所述折叠夹具以及第二固定夹具后弯折,再穿过折叠夹具后绕所述定滑轮竖直向上移动。
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夹具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平台上的两个侧壁、连接两个所述侧壁的基座、固定于所述侧壁上方的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下方的压板以及一端连接于所述压板顶部的螺旋手柄,当旋转所述螺旋手柄时,可使得所述压板相对所述基座靠近或远离移动。
1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夹具还包括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分别设置于所述侧壁的旁侧,两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压板与所述螺旋手柄之间,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置有螺孔,所述螺旋手柄的螺杆穿过所述螺孔与所述压
板相连接,当旋转所述螺旋手柄,以带动所述压板能够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基座之间上下移动。
14.进一步的,所述折叠夹具的结构与所述固定夹具的结构相同。
15.进一步的,所述滑轮支架还包括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所述待测软管的自由端相连接,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与所述拉力计相连接。
1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软管测试设备通过设置在所述平台顶部的固定夹具、折叠夹具以及设置在所述折叠夹具沿待测软管牵引方向下游的滑轮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滑轮支架上方的拉力计。所述待测软管依次通过所述固定夹具与所述折叠夹具后,并绕设置在所述滑轮支架上方的定滑轮后竖直向上与所述拉力计连接,以获取所述待测软管折弯后的拉力,从而测试得出该待测软管的柔软度。本实用新型软管测试设备操作简单且测试数据相对准确,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软管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产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20.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或“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21.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22.请参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软管测试设备100,用于进行待测软管的柔软度的测试。
23.请参考图1,软管测试设备100包括,支架1、平台2、固定夹具3、折叠机构4以及拉力计。
24.所述平台2为包括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的矩形,所述支架1具有四个,四个所述支
架1分别设置于所述平台其中相邻长边和短部的交点处。四个所述支架1设置于所述平台的底部,用以支撑所述平台2,保证所述平台2在待测软管5在测试过程中能够平稳。
25.所述固定夹具3安装固定于所述平台2的顶部。所述固定夹具3为至少一个。至少一个所述固定夹具3与所述折叠机构4依次设置于所述平台2的顶部,以使得待测软管5穿过所述固定夹具3以及所述折叠机构4后对所述待测软管5的柔软度进行测试。
26.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夹具3具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夹具3包括第一固定夹具31和第二固定夹具32。所述第一固定夹具31和所述第二固定夹具32分别位于所述折叠机构4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固定夹具31和所述第二固定夹具32相对所述折叠机构4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夹具31和第二固定夹具32结构相同。
27.请参考图2,所述第一固定夹具31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平台2上的两个侧壁311、连接两个所述侧壁311的基座312、固定于所述侧壁311上方的固定板313、设置于所述固定板313下方的压板314以及一端连接于所述压板314顶部的螺旋手柄315。所述第一固定夹具31还包括两个支撑杆316,两个所述支撑杆316分别设置于所述侧壁311的旁侧,两个所述支撑杆316的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基座312,两个所述支撑杆316的另一端固定所述固定板313,所述固定板313设置于所述压板314与所述螺旋手柄315之间。所述固定板313的中部设置有螺孔,所述螺旋手柄315的螺杆317穿过所述螺孔与所述压板314相连接。当旋转所述螺旋手柄315,可使得所述压板314相对所述基座312靠近或远离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压板314能够在所述固定板313与所述基座312之间上下移动,用以对所述待测软管5的管壁施加压力。
28.请参考图1,所述折叠机构4安装固定于所述平台2的顶部。所述折叠机构4包括折叠夹具41以及滑轮支架42。所述滑轮支架42设置在所述折叠夹具41沿待测软管5牵引方向的下游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夹具41的结构与所述固定夹具3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29.所述滑轮支架4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支架421以及设置于所述两个固定支架421顶部的定滑轮422。两个所述固定支架421的一端分别垂直设置于所述平台2的所述长边上,两个所述固定支架421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杆423。所述定滑轮422穿过所述连接杆423并在所述连接杆423上转动。
30.所述拉力计设置于所述定滑轮422的上方,用于与被牵引穿过固定夹具3与所述折叠夹具41,并绕经所述定滑轮422竖直向上的所述待测软管5连接,以获取所述待测软管5折弯后的拉力。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待测软管5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夹具31、折叠夹具41以及第二固定夹具32后弯折。所述第一固定夹具31、所述折叠夹具41以及所述第二固定夹具32在所述待测软管5通过后,旋转所述螺旋手柄315,所述压板314竖直向下运动对所述待测软管5进行压扁。压扁后的所述待测软管5再穿过折叠夹具41后绕所述定滑轮422的右侧竖直向上匀速移动,在此过程中,将待测软管5折弯所需要的力通过所述定滑轮422变为垂直向上的力,所述待测软管5与所述拉力计连接后,以测试所述待测软管5折弯后的拉力,测试结果用于表征待测软管5的柔软度。当待测软管5的拉力值越大,说明其柔软度越差,在自然状态下可折叠的长度就越短,以及所需要卷绕的设备扭矩就越大。
3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待测软管5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夹具31和所述折叠夹具41后折弯,后绕所述定滑轮422的左侧竖直向上移动,经拉力计以测试所述待测软管5折弯后的拉力。
32.所述滑轮支架42还包括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所述待测软管5的自由端相连接,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与所述拉力计相连接。用以牵引所述待测软管5依次通过所述固定夹具3以及折叠夹具41,使得待测软管5的自由端与所述拉力计能更容易的配合,方便测试人员的测试。
3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软管测试设备100,通过设置在所述平台2顶部的所述固定夹具3、所述折叠夹具41以及设置在所述折叠夹具41沿所述待测软管5牵引方向下游的所述滑轮支架42以及设置在所述滑轮支架42上方的所述拉力计。所述待测软管5依次通过所述固定夹具3与所述折叠夹具41后,并绕进设置在所述滑轮支架42上方的所述定滑轮422后竖直向上与所述拉力计连接,以获取所述待测软管5折弯后的拉力,从而测试得出该待测软管5的柔软度。本实用新型软管测试设备100操作简单且测试数据相对准确,生产成本低。
34.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描述,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