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锁定的检测反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26800发布日期:2022-07-13 01:48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锁定的检测反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锁定的检测反馈装置。


背景技术:

2.用于充电电子锁的位置信号检测与反馈,目前最为常见的是锁定销或相关联机构带动微动开关通过检测位置或电机与其相啮合的轴的运行时间或圈数等方案,进行上锁与解锁状态的判断。另一种实现方式通过锁定销及其相关件触发多个微动开关,并将微动开关信号作为解锁或闭锁信号反馈出去实现电子锁位置信号的监测与反馈。
3.cn209673033u—一种执行器的全行程位置检测和反馈装置,该专利描述了一种使用滑动变阻器作为位置传感器的实现方式。
4.基于微动开关的位置信号反馈,这种位置反馈一来无法对整个上下锁形成进行监控,二来监控的精度过于粗糙。这里提出一种新型的位置信号反馈方式,通过固定阻值的变化反馈充电电子锁的位置。首先区别于微动开关式的位置信号反馈其具有更高的反馈精度,其次采用了区别于线性电阻位置信号反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输出值接近导致的误判信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锁定的检测反馈装置,能及时反馈充电锁定装置的位置信号,反馈精度高,稳定误差小。
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锁定的检测反馈装置,包括锁定销、背板和检测反馈电路,锁定销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经检测反馈电路与电源连接,驱动电机带动锁定销伸缩移动;
8.检测反馈电路包括多个并联的开关支路,每个开关支路上均串联有反馈电阻和开关,各支路上的开关触片沿锁定销的伸缩路径方向依次设置于背板上,每个支路上的反馈电阻的阻值不相同,检测反馈电路的两端设有电流或电压采集点;锁定销上设有连接板,触头设置于连接板上,触头随锁定销伸缩移动与背板上不同支路的开关触片连接。
9.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开关支路的个数2个或3个。
10.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开关支路的个数为3个,分别为第一开关支路、第二开关支路和第三开关支路;第一开关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反馈电阻r1和开关s1,第二开关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反馈电阻r2和开关s2,第三开关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反馈电路r3和开关s3。
11.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反馈电阻r1为11kω,反馈电阻r2为1.1kω,反馈电阻r3为 2.2kω。
12.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检测反馈电路集成于pcb板上,pcb板设置于背板上。
13.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检测反馈电路的两端连接有电流表或电压表。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触头随锁定销移动到不同位置时,触头使不同开关支路上开关连通,检测反馈电路的两端输出电阻信号,从而及时反馈充电锁定装置的位置信号,反馈精度高,稳定误差小。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能源汽车充电锁定的检测反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锁状态下触头在背板上的位置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间状态下触头在背板上的位置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解锁状态下触头在背板上的位置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测反馈电路的示意图;
21.图中,1-锁定销,2-背板,3-开关触片,4-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3.参照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新能源汽车充电锁定的检测反馈装置,包括锁定销1、背板2和检测反馈电路,锁定销1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经检测反馈电路与电源连接,驱动电机带动锁定销1伸缩移动;
24.检测反馈电路包括多个并联的开关支路,每个开关支路上均串联有反馈电阻和开关,各支路上的开关触片3沿锁定销1的伸缩路径方向依次设置于背板2上,每个支路上的反馈电阻的阻值不相同,检测反馈电路的两端设有电流或电压采集点,用于采集检测反馈电路的电流或电压;锁定销1上设有连接板,触头4设置于连接板上,触头4随锁定销1伸缩移动与背板2上不同支路的开关触片3连接;使锁定销1移动到不同位置时,触头4使不同开关支路上开关连通。
25.进一步地,开关支路的个数2个或3个。
26.进一步地,开关支路的个数为3个,分别为第一开关支路、第二开关支路和第三开关支路,3个开关支路相互并联;第一开关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反馈电阻r1和开关s1,第二开关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反馈电阻r2和开关s2,第三开关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反馈电阻r3 和开关s3。
27.进一步地,反馈电阻r1为11kω,第一开关支路接通反馈为上锁状态,反馈电阻r2为 1.1kω,第二开关支路接通反馈为解锁状态,反馈电阻r3为2.2kω,第三开关支路接通反馈为中间状态。
28.进一步地,检测反馈电路集成于pcb板上,pcb板设置于背板2上。
29.进一步地,检测反馈电路的两端连接有电流表或电压表。
30.锁定销1与驱动电机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蜗杆、第一双联齿轮组、第二双联齿轮组、齿条和锁定销1,蜗杆与第一双联齿轮组啮合,第一双联齿轮组与第二双联齿轮组啮合,第二双联齿轮组与齿条啮合,齿条与锁定销1连接,蜗杆用于连接驱动电机。
31.第一双联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轴,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依次套设于第一齿轮轴上;
32.第二双联齿轮组包括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第二齿轮轴,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依次套设于第二齿轮轴上;
33.第一齿轮与蜗杆啮合,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四齿轮与齿条啮合。
34.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的直径,第三齿轮的直径大于第四齿轮的直径。
35.进一步地,锁定销1通过齿条固定销与齿条连接。
36.进一步地,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锁定装置还包括底座,锁定销1穿过底座上的通孔,锁定销1沿通孔伸缩移动。
37.进一步地,齿条和底座上分别设有导向槽和导向肋,导向肋设置于导向槽内,齿条通过导向槽沿导向肋来回移动,导向肋的长度方向与导向孔的轴线方向相同。
38.进一步地,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锁定装置还包括压紧块和滑块导向轴,滑块导向轴通过压紧块螺接于底座上,滑块导向轴上设有滑块,滑块可沿滑块导向轴来回移动,滑块与齿条连接。
39.进一步地,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锁定装置还包括壳体,壳体设置于底座上,蜗杆、第一双联齿轮组、第二双联齿轮组和齿条均设置于壳体内。
40.进一步地,第一双联齿轮组和第二双联齿轮组的材质均为塑料。
41.进一步地,齿条连接有应急开启拉线;应急拉线的末端通过一个铸头置于齿条左侧的导槽内。
4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43.(1)此种信号反馈方式由与锁定销1连接的触头4和固定在pcb板上类似于电位器的组件—开关触片3及背板2上相应的电阻组成。
44.(2)在解锁或闭锁过程,锁定销1带动触头4在开关触片3上滑动并激活pcb板上的集成的电阻模块使其将相应位置的固定阻值通过针脚反馈出去。在上锁状态时反馈电阻为 11kω,解锁状态为1.1kω,中间状态为2.2kω。
45.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