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雷电高压附着试验中受试设备的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25782发布日期:2022-08-31 04:5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用于雷电高压附着试验中受试设备的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雷电高压附着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雷电高压附着试验中受试设备的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2.飞机在雷云雨等天气中飞行时,极易遭遇雷击,飞机外部的结构和设备可能面临损坏的风险。目前,雷电实验室正努力模拟自然雷电环境,对机载设备进行相关的试验验证。雷电高压附着试验,用于确定产品设备上可能产生的雷电附着位置,以及设备在电介质覆盖的情况下,确定横跨或穿透电介质覆盖物的击穿路径。试验标准中,雷电高压附着试验推荐的试验布置如图 1所示,在试验布置中,接地平面至关重要,接地平面设计不合理会导致电弧飞弧起于接地平面边缘,造成试验试验结果偏差、得不到预期。
3.试验中,受试设备(受试物体)安装在接地平面上,接地平面首先需要设计设备安装孔,其次接地平面需要防止发生边缘飞弧,因此接地平面需要足够大的面积,并在接地平面边缘需要做圆弧处理,如此,会造成接地平面的制作成本高、制作周期长。并且,由于受试设备种类繁多,实验室的雷电高压试验频次很高,因此接地平面需要创新设计,以降低试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雷电高压附着试验中受试设备的安装装置,该安装装置可以很好地减少接地平面的制作周期、降低接地平面的制作成本。
5.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雷电高压附着试验中受试设备的安装装置,该安装装置包括接地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接地装置上的安装板;
6.所述接地装置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形状与所述安装板的形状对应;所述安装板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安装于所述接地装置上,且所述接地装置的顶面与所述安装板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
7.在试验时,所述安装板用于安装受试设备,所述接地装置与高电压发生器的一端连接,所述高压发生器的另一端与试验电极连接。
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雷电高压附着试验中受试设备的安装装置,通过在接地装置上设置第一安装孔,并使第一安装孔的形状与安装板的形状对应,以使安装板通过该第一安装孔安装于接地装置上,并进一步使接地装置的顶面与安装板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以使得接地装置与安装板共同构成了接地平面,以与试验电极之间形成均匀电场,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边缘飞弧的现象发生,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并且,将受试设备安装在接地平面上,使其处于试验电极与接地平面的均匀电场之间,进而能够接近自然环境雷电考核验证。再者,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接地装置能够作为通用装置,在试验时仅需根据受试设备的具体情况加工合适的安装板,从而简化了接地平面的制作难度,降低了试验成本、提高了试验效率。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受试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
10.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安装板上设置第二安装孔,以使受试设备通过该第二安装孔安装于安装板上,安装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为阶梯孔,所述阶梯孔的上开口的边长大于所述安装板的边长,所述阶梯孔的下开口的边长小于所述安装板的边长,且所述阶梯孔的上开口的深度与所述安装板的厚度相同;
12.当将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接地装置上时,所述安装板的底面正好与阶梯孔的阶梯面接触。
13.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安装孔设置为阶梯孔,同时使阶梯孔的上开口的边长大于安装板的边长,阶梯孔的下开口的边长小于安装板的边长,以保证能将安装板安装于该阶梯孔的阶梯面上;并进一步将阶梯孔的上开口的深度设置成与安装板的厚度相同,以保证将安装板安装于阶梯孔的阶梯面上时安装板的顶面与接地装置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即安装板的顶面与接地装置的顶面平齐。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固定孔,所述阶梯孔的阶梯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数量和位置对应;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将所述安装板固定于所述接地装置上。
15.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安装板上设置若干第一固定孔,并在阶梯孔的阶梯面上设置若干第二固定孔,并使第二固定孔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数量和位置对应,以使得紧固件依次穿过该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将安装板固定于接地装置上,从而便于安装和拆卸安装板。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四个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阶梯孔的阶梯面上设置有四个所述第二固定孔。
17.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安装板上设置四个所述第一固定孔,同时在阶梯孔的阶梯面上设置四个所述第二固定孔,以保证安装板能够稳定地设置于接地装置上,同时能够保证受试设备在试验过程中受力均匀。
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地装置的边缘做倒圆角处理。
19.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接地装置的边缘做倒圆角处理以有效地防止试验过程中边缘飞弧现象的发生。
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地装置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形。
21.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接地装置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形,以使接地装置形成闭合结构,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边缘飞弧现象的发生。
2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形状和所述安装板的横截面形状均设置为正方形。
23.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安装孔的形状和安装板的横截面形状均设置为正方形,以避免安装过程中需进一步确定安装板的放置方向而造成安装时间的浪费。
2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受试设备上设置有安装块,在试验时,所述安装块卡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25.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受试设备上设置安装块,以在试验时通过该安装块与第
二安装孔的配合将受试设备预安装于安装板,从而能够对受试设备进行预固定。
2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受试设备与所述安装板之间通过螺钉固定。
27.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受试设备与安装板之间采用螺钉固定,从而便于安装和拆卸受试设备。
28.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2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30.图1是现有技术中雷电高压附着试验布置示意图;
31.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雷电高压附着试验中受试设备的安装装置的示意图;
32.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雷电高压附着试验中受试设备的安装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33.图中,101-接地装置、102-安装板、103-受试设备、104-试验电极,1011
‑ꢀ
第一安装孔,1021-第二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34.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系统的例子。
35.如图2~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雷电高压附着试验中受试设备的安装装置包括接地装置101、以及设置于所述接地装置101上的安装板102;
36.所述接地装置10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011,所述第一安装孔1011的形状与所述安装板102的形状对应;所述安装板102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1011安装于所述接地装置101上,且所述接地装置101的顶面与所述安装板 102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
37.在试验时,所述安装板102用于安装受试设备103,所述接地装置101 与高电压发生器的一端连接,所述高压发生器的另一端与试验电极104连接。
3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雷电高压附着试验中受试设备103的安装装置,通过在接地装置101上设置第一安装孔1011,并使第一安装孔1011 的形状与安装板102的形状对应,以使安装板102通过该第一安装孔1011 安装于接地装置101上,并进一步使接地装置101的顶面与安装板102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以使得接地装置101与安装板102共同构成了接地平面,以与试验电极104之间形成均匀电场,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边缘飞弧的现象发生,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并且,受试设备103安装在接地平面上,使其处于试验电极104与接地平面的均匀电场之间,进而能够接近自然环境雷电考核验证。再者,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接地装置101能够作为通用装置,在试验时仅需根据受试设备103的具体情况加工合适的安装板102,从而简化了接地平面的制作难度,降低了试验成本、提高了试验效率。
39.如图2所示,所述安装板10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021,所述受试设备 103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1021安装于所述安装板102上。
40.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安装板102上设置第二安装孔1021,以使受试设备103通过该第二安装孔1021安装于安装板102上,安装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4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1011为阶梯孔,所述阶梯孔的上开口的边长大于所述安装板102的边长,所述阶梯孔的下开口的边长小于所述安装板102的边长,且所述阶梯孔的上开口的深度与所述安装板102的厚度相同;
42.当将所述安装板102安装于所述接地装置101上时,所述安装板102的底面正好与阶梯孔的阶梯面接触。
43.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安装孔1011设置为阶梯孔,同时使阶梯孔的上开口的边长大于安装板102的边长,阶梯孔的下开口的边长小于安装板 102的边长,以保证能将安装板102安装于该阶梯孔的阶梯面上;并进一步将阶梯孔的上开口的深度设置成与安装板102的厚度相同,以保证将安装板 102安装于阶梯孔的阶梯面上时安装板102的顶面与接地装置101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即安装板102的顶面与接地装置101的顶面平齐。
4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102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固定孔,所述阶梯孔的阶梯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数量和位置对应;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将所述安装板102固定于所述接地装置101上。
45.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安装板102上设置若干第一固定孔,并在阶梯孔的阶梯面上设置若干第二固定孔,并使第二固定孔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数量和位置对应,以使得紧固件依次穿过该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将安装板102固定于接地装置101上,从而便于安装和拆卸安装板102。
4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102上设置有四个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阶梯孔的阶梯面上设置有四个所述第二固定孔。
47.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安装板102上设置四个所述第一固定孔,同时在阶梯孔的阶梯面上设置四个所述第二固定孔,以保证安装板102能够稳定地设置于接地装置101上,同时能够保证受试设备103在试验过程中受力均匀。
4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地装置101的边缘做倒圆角处理。
49.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接地装置101的边缘做倒圆角处理以有效地防止试验过程中边缘飞弧现象的发生。
5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地装置101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形。
51.如图2所示,通过将接地装置101边缘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形,以使接地装置101形成闭合结构,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边缘飞弧现象的发生。
52.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安装孔1011的形状和所述安装板102的横截面形状均设置为正方形。
53.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安装孔1011的形状和安装板102的横截面形状均设置为正方形,以避免安装过程中需进一步确定安装板102的放置方向而造成安装时间的浪费。
5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受试设备103上设置有安装块,在试验时,所述安装块卡接
于所述第二安装孔1021内。
55.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受试设备103上设置安装块,以在试验时通过该安装块与第二安装孔1021的配合将受试设备103预安装于安装板102,从而能随受试设备103进行预固定。。
5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受试设备103与所述安装板102之间通过螺钉固定。
57.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受试设备103与安装板102之间采用螺钉固定,从而便于安装和拆卸受试设备103。
58.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