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车桥疲劳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44473发布日期:2022-08-06 05:0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叉车车桥疲劳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疲劳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叉车车桥疲劳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叉车车桥疲劳检测装置。用于叉车驱动桥、转向桥、前轴、驱动桥桥壳、车体、构件进行垂直弯曲刚度、静强度、疲劳寿命等试验。可在正弦波、三角波、梯形波、斜波等动态载荷下的拉压交变疲劳特性,也适用于转向桥总成综合试验。现有的叉车车桥疲劳检测装置通常为进口设备,其操作复杂,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叉车车桥疲劳检测装置,用以解决现有叉车车桥疲劳检测装置其操作复杂,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具体方案如下:
4.本技术提供给了一种叉车车桥疲劳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平台,用于安装车桥试样;分配器,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上;龙门架,固定在所述工作平台上;作动器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龙门架上,所述分配器与所述作动器组件连通,所述分配器用于为所述作动器组件提供动力;所述作动器组件的工作端连接有负荷传感器,负荷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车桥试样连接;所述作动器组件拉动所述负荷传感器移动,进而实现对所述车桥试样进行疲劳检验。
5.可选的,还包括:工装夹具,其一端与所述车桥试样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荷传感器连接。
6.可选的,所述龙门架包括:两根立柱,固定在所述工作平台上;横梁,连接在所述两根立柱之间,所述作动器组件设置在所述横梁上。
7.可选的,所述分配器与所述作动器组件通过胶管连通。
8.可选的,所述胶管通过管夹夹持在所述龙门架上。
9.可选的,所述作动器组件包括:锁定装置,滑动设置在所述龙门架上,可锁定在所述龙门架上;作动器,固定在所述锁定装置上,其工作端与所述工装夹具连接;伺服阀,设置在所述作动器上,与所述作动器控制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作动器工作或静止;进而控制所述作动器带动或不带动所述工装夹具以及所述负荷传感器相对所述车桥试样移动,以完成对所述车桥试样的疲劳检验。
10.可选的,所述锁定装置包括:上吊板,滑动设置在所述龙门架的横梁顶部;下吊板,滑动设置在所述龙门架的横梁底部,与所述上吊板通过螺栓连接,转动所述螺栓,可带动所述上吊板与所述下吊板相向或背向移动;当所述上吊板与所述下吊板相向移动时,所述上吊板与所述下吊板夹紧所述横梁,当所述上吊板与所述下吊板背向移动时,所述上吊板与所述下吊板不夹紧所述横梁;所述作动器组件安装在所述下吊板的底面上。
11.可选的,包括至少两个作动器,还包括:水平调节装置,所述水平调节装置用于调节相邻的两个所述作动器组件之间的距离。
12.可选的,所述水平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套接在所述第二套管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套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在所述第二套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套管与一个作动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套管与另一个作动器组件连接;插栓,所述插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锁止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用于使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的相对位置固定。
13.可选的,在所述横梁上设置有反顶钢珠螺钉,与所述上吊板连接,其钢珠端部与所述横梁的顶面接触。
14.本技术提供给了一种叉车车桥疲劳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平台,用于安装车桥试样;分配器,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上;龙门架,固定在所述工作平台上;作动器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龙门架上,所述分配器与所述作动器组件连通,所述分配器用于为所述作动器组件提供动力;所述作动器组件的工作端连接有负荷传感器,负荷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车桥试样连接;所述作动器组件拉动所述负荷传感器移动,进而实现对所述车桥试样进行疲劳检验。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叉车车桥疲劳检测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叉车车桥疲劳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标号分别为:
17.1.工作平台;2.分配器;3.车桥试样;4.工装夹具;5.立柱;6.横梁;7.胶管;8.管夹;9.作动器;10.伺服阀;11.上吊板;12.下吊板;13.螺栓;14.第一套管;15.第二套管;16.插栓。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上”、“底”、“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若有的话)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2.实施例1
23.本技术提供了本技术提供给了一种叉车车桥疲劳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平台1,用于安装车桥试样3;分配器2,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1上;龙门架,固定在所述工作平台1上;作动器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龙门架上,所述分配器2与所述作动器组件连通,所述分配器2用于为所述作动器组件提供动力;所述作动器组件的工作端连接有负荷传感器,负荷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车桥试样3连接;所述作动器组件拉动所述负荷传感器移动,进而实现对所述车桥试样3进行疲劳检验。
24.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工装夹具4,其一端与所述车桥试样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荷传感器连接。
25.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龙门架包括:两根立柱5,固定在所述工作平台1上;横梁6,连接在所述两根立柱5之间,所述作动器组件设置在所述横梁6上。
26.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配器2与所述作动器组件通过胶管7连通。
27.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胶管7通过管夹8夹持在所述龙门架上。
28.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作动器组件包括:锁定装置,滑动设置在所述龙门架上,可锁定在所述龙门架上;作动器9,固定在所述锁定装置上,其工作端与所述工装夹具4连接;伺服阀10,设置在所述作动器9上,与所述作动器9控制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作动器9工作或静止;进而控制所述作动器9带动或不带动所述工装夹具4以及所述负荷传感器相对所述车桥试样3移动,以完成对所述车桥试样3的疲劳检验。
29.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定装置包括:上吊板11,滑动设置在所述龙门架的横梁6顶部;下吊板12,滑动设置在所述龙门架的横梁6底部,与所述上吊板11通过螺栓13连接,转动所述螺栓13,可带动所述上吊板11与所述下吊板12相向或背向移动;当所述上吊板11与所述下吊板12相向移动时,所述上吊板11与所述下吊板12夹紧所述横梁6,当所述上吊板11与所述下吊板12背向移动时,所述上吊板11与所述下吊板12不夹紧所述横梁6;所述作动器组件安装在所述下吊板12的底面上。
30.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包括至少两个作动器9,还包括:水平调节装置,所述水平调节装置用于调节相邻的两个所述作动器组件之间的距离。
31.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平调节装置包括:第一套管14、第二套管15;所述第一套管14套接在所述第二套管15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套管14与所述第二套管15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套管14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在所述第二套管15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套管14与一个作动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套管15与另一个作动器组件连接;插栓16,所述插栓16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锁止所述第一套管14与所述第二套管15,用于使所述第一套管14与所述第二套管15的相对位置固定。
32.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横梁6上设置有反顶钢珠螺钉,与所述上吊板11连接,其钢珠端部与所述横梁6的顶面接触。
33.本技术提供给了一种叉车车桥疲劳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平台1,用于安装车桥试样3;分配器2,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1上;龙门架,固定在所述工作平台1上;作动器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龙门架上,所述分配器2与所述作动器组件连通,所述分配器2用于为所述作动器组件提供动力;所述作动器组件的工作端连接有负荷传感器,负荷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车桥试样3连接;所述作动器组件拉动所述负荷传感器移动,进而实现对所述车桥试样3进行疲劳检验。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叉车车桥疲劳检测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34.实施例2
35.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叉车车桥疲劳检测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具体如下:
36.本实施例提供的叉车车桥疲劳检测装置的系统采用全数字式微机控制双通道电液伺服试验控制系统-德国doli(edc580)控制器,系统稳定、性能可靠、操作简单。
37.本试验系统适用于叉车驱动桥、转向桥、前轴、驱动桥桥壳、车体、构件进行垂直弯曲刚度、静强度、疲劳寿命等试验。可在正弦波、三角波、梯形波、斜波等动态载荷下的拉压交变疲劳特性,也适用于转向桥总成综合试验。主机结构图如图1所示。
38.试验软件在windows环境下工作,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试验条件和试验结果自动存盘,显示、打印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随机成组试验数据、试验曲线、试验报告,是广泛适用于科研院所、冶金建筑、国防人防、大专院校、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行业理想的高性价比的试验设备。
39.本实施例提供的叉车车桥疲劳检测装置的技术参数如下:
[0040][0041]
本实施例提供的叉车车桥疲劳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0042]
试验机工作原理:指令信号进入放大器,控制伺服阀10,伺服阀10控制来自液压源的高压油,使作动器9的活塞运动,压缩试样。力传感器(或变形传感器)测出负载力(或变形),将信号反馈给放大器和指令信号比较,形成闭环回路,实现系统控制。
[0043]
本实施例提供的叉车车桥疲劳检测装置的装置组成如下:该系列试验机是由主机、液压源、计算机控制程序等部分组成。主机组成主机包括工作平台1、龙门架、水平调节装置、作动器9、负荷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伺服阀10、分配器2、工装夹具4、伺服阀10及其他连接附件等。
[0044]
本实施例提供的叉车车桥疲劳检测装置的装置组成具体如下:
[0045]
工作平台1:工作平台1用于安装龙门架、试样工装夹具4及为整个试验过程提供反力等,并能满足设备调整需求:材料:ht250;长x宽x厚:2500x2000x300mm;t型槽加工要求:t型槽22mm槽宽标准型(用于m20 t型槽螺钉);t型槽布局形式:网格状布局,间距300x300mm。
[0046]
龙门架:龙门架由两立柱5与一横梁6用螺杆连接而成,两立柱5底座与工作平台1之间用t型螺栓13连接,横梁6置于两立柱5之间,用螺杆连接,横梁6上下位置可调,整个强度足以承受试验过程中的反力。
[0047]
水平调节装置:由于不同车桥试样3两加力点距离不同,安装车桥试样3试验前,需要调整两悬挂在横梁6上作动器9之间的距离。首先紧固横梁6上面作动器9吊板内的反顶钢
珠螺钉,使上吊板11抬离横梁6(只有钢珠在横梁6上表面滚动),这时转动固定在上吊板11上的l形水平调节装置手把,调整作动器9间距到加力点上,然后将反顶螺钉松开,使上吊板11下表面紧贴横梁6,最后紧固连接作动器9上、下吊板12螺杆螺母,锁死作动器9位置。
[0048]
作动器9:结构特点,作动器9为单活塞出杆双作用结构,两边面积相等,故可输出拉压相等的力值。活塞采用高强度合金钢制成,表面镀硬铬,耐磨,疲劳寿命可靠,作动器9内设计了液压缓冲垫,对活塞突然失控冲击下起保护作用。作动器9采用了填充聚四氟乙烯与o形密封圈组合而成的复合密封,其配合紧密,密封效果好,可用于高速运动。活塞杆导向喷涂工业塑料,增强了抗侧向负荷能力,耐磨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
[0049]
工作原理:压力油由进油管路经高压蓄能器,5μm的精密滤油器和电液伺服阀10进入油缸。回油经电液伺服阀10、冷却器及回油过滤器回油箱。在进油管路上安装蓄能器,可消除压力波动,提高控制精度。精密滤油器可保证伺服阀10正常工作。由于作动器9内安装了位移传感器,故可形成位置控制回路。
[0050]
液压作动器9的试车:液压作动器9开机前,必须进行冲洗。此时,卸下伺服阀10,装上冲洗块,接通液压源,使作动器9处于低压条件下进行冲洗,冲洗时间不低于48小时,其后要更换一次滤芯,并冲洗4小时以上后换上电液伺服阀10。
[0051]
给高压蓄能器充氮气。充气压力为10mpa,操作规范详见nxq皮囊蓄能器使用说明书。将系统压力升至14mpa,用负荷控制作为控制回路,进行试车,并观察是否有渗漏现象。若加油或更换新油时,必须重新冲洗,要建立“新油不干净,必须过滤”的概念。
[0052]
负荷传感器:负荷传感器是控制和测量试验机负荷的元件,本机采用轮副式拉压负荷传感器,用高强度连接螺钉及其他连接附件连接在活塞杆上,试验过程中会将试验负荷反馈在控制系统。
[0053]
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安装于作动器9内部,采集作动器9位移信息,并作为唯一控制反馈信号。
[0054]
分配器2:分配器2是将液压源的高压油分配到液压作动器9,液压分配器2装有蓄能器、高精度过滤器及高、低压球阀,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及液压油的清洁性。
[0055]
液压源:液压源是向试验机液压作动器9提供高压油的能源设备,该机使用工作压力最高为25mpa,流量为100l/min,过滤精度5μm的液压源。
[0056]
本实施例中,测量控制系统可以是:测量控制系统是实现指令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比较,然后利用差值信号进而控制整个系统,使系统完成预期的动作
[0057]
本实施例还提供的叉车车桥疲劳检测装置的操作以及实验过程如下:
[0058]
工作平台1安装时,将其放置在地基基础上,初步调平,然后将随带的地脚螺栓13,在平台上,并用水泥浆进行二次浇注,表面平整,填足、填实。二次灌浆完毕,混凝土需养护14-20天后,方可进行精调。
[0059]
龙门架放置在工作平台1指定位置后用t型螺钉固定牢靠。
[0060]
控制柜安放在主机旁,并按规定接通电源线和地线。
[0061]
连接力,位移传感器及各操作开关的电缆,准备进行闭环控制通电试验。
[0062]
将所有电气线路接好后,先打开计算机,在桌面打开系统控制程序,待程序页面出现后,观察负荷、位移与实际相符。
[0063]
检查液位计中油液面须高于吸油口球阀,液压源球阀、分配器2球阀均为打开状态
(手把平行于球阀方向为打开状态),手动溢流阀须旋到零位置(手轮逆时针旋转到头(旋不动)。根据试验所需流量选用开泵数量,打开液压源控制系统空开(通电),点下绿色启动按钮,电机启动,等待10秒钟左右,听到“嘣”的响声后点下高压按钮(高压指示灯亮),顺时针调节手动溢流阀将压力调至3mpa(观察压力表),用较低频率控制活塞移动作满行程往复运动,排除作动器9油路中气体。大约运行10分钟左右后,可开始作力闭环调试工作(试验前应接上冷却循环水,需要时开启冷却水泵循环系统)。
[0064]
将作动器9活塞停在合适位置,装夹试样。
[0065]
试样装夹完毕后,系统转换为力闭环方式,检查在力闭环下,力值是否灵敏的随给定变动,停止给定时,显示数是否稳定。如果正常,可以给定正弦动态信号试验,检查工作波形,波形正常,说明主机部分可以正常工作。
[0066]
试验结束后,利用控制系统将试验与连接附件调整到卸力状态,逆时针调小手动溢流阀,直至压力为零,点下液压源控制系统上的卸压按钮,再点下停止按钮,关闭液压源控制柜开关,关闭冷却水。
[0067]
本实施例还提供的叉车车桥疲劳检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下:
[0068]
注意系统良好接地。
[0069]
开启系统后,应观察通信、显示数据是否正常。
[0070]
油的清洁度:因为系统采用的是伺服阀10作为控制元件,油的清洁度将直接影响阀的性能,当重新加油,或对管路进行拆装修理后,油路必须进行重新冲洗。
[0071]
试验运行中的系统,当液压源的压力未降为零或停止之前,千万不能关闭测量控制器,否则将使作动器9失控产生冲击,使部件或试件损坏。
[0072]
在进行要求精确度较高的试验时,应对力,位移的精度进行重新检查和标定。
[0073]
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