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探测器的测试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61809发布日期:2022-07-15 21:21阅读:74来源:国知局
金属探测器的测试夹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探测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金属探测器的测试夹具。


背景技术:

2.重力下落式金属探测器专门为检测非加压应用中的自由坠落粉末与颗粒产品而设计,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金属探测器作为金属异物拦截的重要手段,普遍为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该设备的运行状态必须进行有效验证后,方可正常使用。
3.在相关技术中,重力下落式金属探测器普遍采用投料管道侧壁单侧开孔进行投球测试的设计方式,即使用外形大小统一的含金属标准化测试样球从侧壁开孔处投入金探腔室内,设备可自动识别并立即剔除。但是这样的侧视方式由于测试球的位置无法准确的限定,进而会导致测试的准确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探测器的测试夹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金属探测器的测试的准确性较差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金属探测器的测试夹具,包括:第一夹臂,具有第一夹持部;第二夹臂,第二夹臂的第一端与第一夹臂的第一端铰接连接,第二夹臂具有第二夹持部;第一标尺,设置于第一夹臂的第一端;其中,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具有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当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对接,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之间形成球形容纳空间。
6.进一步地,第一夹持部位于第一夹臂的第一端并与第一标尺连接,第一夹臂的第二端为第一握持端,第二夹持部位于第二夹臂的第一端,第二夹臂的第二端为第二握持端。
7.进一步地,金属探测器的测试夹具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夹持部远离第一夹臂的一端的第一凸部和设置于第二夹持部远离第二夹臂的第一端的第二凸部,第一凸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二凸部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叠置设置,金属探测器的测试夹具还包括铰接轴,铰接轴插入至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
8.进一步地,第一标尺包括第一尺部和第一套部,第一套部可移动地套设于第一尺部上,第一尺部和第一套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锁定件。
9.进一步地,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半球壳,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二半球壳。
10.进一步地,第一夹臂包括第二尺部和第二套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尺部连接,第二套部可移动地套设于第二尺部还包括第二锁定件,第二锁定件连接在第二尺部和第二套部之间。
11.进一步地,第二夹臂包括第三尺部和第三套部,第三尺部和第二夹持部连接,第三套部可移动地套设于第三尺部还包括第三锁定件,第三锁定件连接在第三尺部和第三套部之间。
12.进一步地,第二套部远离第一夹持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指环,第三套部远离第二夹持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指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第一夹臂具有第一夹持部,第二夹臂具有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可对接。第一标尺设置在第一夹臂的第一端。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具有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当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对接,进而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球形容纳空间。球形容纳空间的内部用以容纳测试球。通过调节第一标尺的长度,将测试夹具伸入至金属探测器的投料管的内部,将第一标尺远离第一夹臂的一端与投料管的侧壁进行抵接,这样能够使得测试球在投料管内的位置准确,并且进行多次的测试,能够得到多个不同的测试点位,通过多个测试点位,能够有效地提高金属探测器的测试的准确性,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金属探测器的测试的准确性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1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4.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探测器的测试夹具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示出了图1的金属探测器的测试夹具的a处局部放大图;
16.图3示出了图1的金属探测器的测试夹具的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剖视示意图;
17.图4示出了图1的金属探测器的测试夹具的俯视图;
18.图5示出了图1的金属探测器的测试夹具的仰视图;
19.图6示出了图1的金属探测器的测试夹具的侧视图;
20.图7示出了图1的金属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8示出了图1的金属探测器的测试夹具位于第二测试点的示意图;
22.图9示出了图1的金属探测器的测试夹具位于第四测试点的示意图;
23.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探测器的测试夹具的使用流程示意图。
2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5.1、金属探测器;2、投料管;10、第一夹臂;11、第一夹持部;111、第一半球壳;112、第一指环;12、第二尺部;13、第二套部;14、第二锁定件;20、第二夹臂;21、第二夹持部;211、第二半球壳;212、第二指环;22、第三尺部;23、第三套部;24、第三锁定件;30、第一标尺;31、第一尺部;32、第一套部;33、第一锁定件;40、球形容纳空间;51、第一凸部;511、第一连接孔;52、第二凸部;521、第二连接孔;53、铰接轴;61、第一测试点;62、第二测试点;63、第三测试点;64、第四测试点;65、第五测试点。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
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8.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29.重力下落式金属探测器采用平衡线圈原理,但是由于绕线和发射线圈数量与接受线圈摆放有差异,并不一定靠近金属探测器壁的灵敏度最强;由于物料与管道摩擦会产生静电,引起干扰/电场变化,如果金属在静电变化处,由于金属探测器已经屏蔽静电影响,所以在这部分的金属异物会被隐藏,五点测试法可对电磁接收器、信号处理器及潜在测试盲区进行更有效验证。
30.目前各型重力下落式金属探测器普遍采用投料管道侧壁单侧开孔进行投球测试的设计方式,但这种设计方式无法实现精准的五点法投球测试,每次只能靠近管道侧壁进行单点测试。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如图1以及图4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探测器的测试夹具包括:第一夹臂10、第二夹臂20以及第一标尺30。第一夹臂10具有第一夹持部11。第二夹臂20第二夹臂20的第一端与第一夹臂10的第一端铰接连接,第二夹臂20具有第二夹持部21。第一标尺30设置于第一夹臂10的第一端。其中,第一夹臂10和第二夹臂20具有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当第一夹臂10和第二夹臂20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对接,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的之间形成球形容纳空间40。
31.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夹臂10具有第一夹持部11,第二夹臂20具有第二夹持部21。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可对接。第一标尺30设置在第一夹臂10的第一端。第一夹臂10和第二夹臂20具有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当第一夹臂10和第二夹臂20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对接,进而使得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之间形成球形容纳空间40。球形容纳空间40的内部用以容纳测试球。通过调节第一标尺30的长度,将测试夹具伸入至金属探测器1的投料管2的内部,将第一标尺30远离第一夹臂10的一端与投料管2的侧壁进行抵接,这样能够使得测试球在投料管内的位置准确,并且进行多次的测试,能够得到多个不同的测试点位,通过多个测试点位,能够有效地提高金属探测器1的测试的准确性,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金属探测器的测试的准确性较差的问题。
32.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实现标准化测试样球在金探腔室内精准定位投放,且结构简单便于清洁消毒,可广泛适用于各型重力下落式金属探测器的剔除有效性验证。
33.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之间设置有磁吸结构,以使第一
夹臂和第二夹臂能够吸合在一起,在磁吸结构的作用下,能够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能够对接在一起,这样也能够实现对测试球的固定。
34.如图1以及图4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1位于第一夹臂10的第一端并与第一标尺30连接,第一夹臂10的第二端为第一握持端,第二夹持部21位于第二夹臂20的第一端,第二夹臂20的第二端为第二握持端。第一握持端和第二握持端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同时第一夹持部11位于第一夹臂10的第一端,第二夹持部21位于第二夹臂20的第一端,具体地,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铰接在一起,这样使得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的夹持更加稳定,同时,这样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打开时,开口逐渐增大,这样能够使得测试球的拿取较为容易,不易掉落。
35.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探测器的测试夹具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夹持部11远离第一夹臂10的一端的第一凸部51和设置于第二夹持部21远离第二夹臂20的第一端的第二凸部52,第一凸部5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511,第二凸部5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521,第一凸部51和第二凸部52叠置设置,金属探测器的测试夹具还包括铰接轴53,铰接轴53插入至第一连接孔511和第二连接孔521内。第一凸部51和第二凸部52的设置使得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能够铰接在一起,同时第一凸部51和第二凸部52能够凸出于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并且朝向远离第一夹臂10的方向凸出,这样铰接轴53能够实现铰接。并且将第一凸部51和第二凸部52朝向远离第一夹臂10的方向凸部,这样使得第一标尺30的位置稳定,且使得在拆装测试球时,无需较大的空间。
36.如图1、图4以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标尺30包括第一尺部31和第一套部32,第一套部32可移动地套设于第一尺部31上,第一尺部31和第一套部32之间设置有第一锁定件33。第一锁定件33能够锁定第一尺部31和第一套部32的位置,这样更加便于进行测试。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锁定件33为第一螺栓。
37.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标尺和第一套部之间设置有凸齿和凹槽,凸齿设置在第一尺部上,第一尺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连接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凸齿弹簧连接,这样使得凸齿能够在凹槽内移动,并且凸齿和凹槽抵接配合,这样也能够实现第一尺部和第一套部之间的锁定。
38.如图1、图4以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1包括第一半球壳111,第二夹持部21包括第二半球壳211。第一半球壳111和第二半球壳211能够实现对测试球的夹取,并且第一半球壳111和第二半球壳211的内部形成球形容纳空间40,这样能够对测试球的固定更加稳定。
39.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限位框架,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二限位框架,第一限位框架和第二限位框架均为半球形。
40.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臂10包括第二尺部12、第二套部13以及第二锁定件14,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尺部12连接,第二套部13可移动地套设于第二尺部12,第二锁定件14连接在第二尺部12和第二套部13之间。第二尺部12和第二套部13的配合能够使得测试夹具的调节长度更大,进而使得测试夹具的调节范围更大,进而使得测试夹具能够测试不同位置的点位。同时第二锁定件14能够锁定第二尺部12和第二套部13之间的位置。
41.为了避免测试夹具在调节长度时,第一夹臂10和第二夹臂20的长度出现不同,进而能够使得测试夹具在进行测试时,较为稳定。具体地,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
二夹臂20包括第三尺部22、第三套部23以及第三锁定件24,第三尺部22和第二夹持部21连接,第三套部23可移动地套设于第三尺部22,第三锁定件24连接在第三尺部22和第三套部23之间。上述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夹臂10和第二夹臂20的长度相同,进而使得在测试时,操作人员能够更加方便地操作测试夹具。
42.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套部13远离第一夹持部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指环112,第三套部23远离第二夹持部2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指环212。第一指环112和第二指环212的设置能够更加便于操作人员拿取测试夹具。
43.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测试夹具的使用过程如下:
44.使用时,首先调节所述第一套部32至第一尺部31合理位置,用第一锁定件33锁紧;然后调节所述第二尺部和第三尺部至合理的位置,用第二锁定件和第三锁定件锁紧第二尺部和第三尺部;将手指插入第一指环112内,第二指环212向外侧稍用力,使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打开一定空间;将测试球放入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内,手指插入第一指环112和第二指环212内,第二指环212向内侧稍用力夹住测试球;保持在夹球状态下,将测试夹具整体水平伸入金属探测器1的投料管2的侧壁开孔内,将第一套部32的端头抵住投料管2侧壁内侧,第一指环112和第二指环212边缘卡在投料管2侧壁开孔外侧,手指向外侧稍用力释放测试球,完成一次测试。
45.本实施例的测试夹具可选用304不锈钢、pp(聚丙烯)或304不锈钢与pp(聚丙烯)组合。
46.具体地,实施例一:
47.整体材质选用304不锈钢,第一套部32长22mm、宽8mm,3主尺长12mm、宽6mm,球形容纳空间40内圆半径11.5mm,第二夹臂20长42mm、宽6mm,第一夹臂10长52mm、宽8mm。
48.实施例二:
49.整体材质选用304不锈钢,第一套部32长35mm、宽10mm,3主尺长25mm、宽8mm,球形容纳空间40内圆半径11.5mm,第二夹臂20长48mm、宽8mm,第一夹臂10长58mm、宽10mm。
50.实施例三:
51.整体材质选用304不锈钢,第一套部32长125mm、宽10mm,3主尺长115mm、宽8mm,球形容纳空间40内圆半径11.5mm,第二夹臂20长168mm、宽8mm,第一夹臂10长178mm、宽10mm。
52.实施例四:
53.整体材质选用pp(聚丙烯),第一套部32长35mm、宽10mm,3主尺长25mm、宽8mm,球形容纳空间40内圆半径11.5mm,第二夹臂20长48mm、宽8mm,第一夹臂10长58mm、宽10mm。
54.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一款测试夹具即可实现标准化测试样球在金探腔室内精准定位投放,对重力下落式金属探测器的电磁接收器、信号处理器及潜在测试盲区进行更有效验证。并且整体的结构简单,可快速拆检,便于清洁消毒,适用于制药、食品行业高级卫生区的应用。通过对第一标尺30、第一夹臂10以及第二夹臂20的滑动及尺寸调整,可适用于目前所有重力下落式金属探测器的测试。
55.如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探测器的测试方法使用上述的金属探测器的测试夹具进行测试,金属探测器的测试方法包括:
56.将测试球放置在第一夹持部11内,并将第二夹臂20朝向第一夹臂10推动以使第二夹持部21和第一夹持部11对接。这样能够将测试球夹持在第一夹持部11和第二夹持部21之
间,这样为测试进行准备,为后续测试时提供便利。
57.调节第一标尺30的刻度,将测试夹具沿金属探测器1的投料管2的轴线的垂直方向伸入至投料管2的测试孔内,并使得第一标尺30的端部与投料管2的侧壁抵接,以得到第一测试点61;将第一标尺30的长度缩短,将第一套部32的端部与投料管2的内壁抵接,这样测试球的位置则得到了一个测试点位,即第一测试点61。
58.将测试夹具抽离测试孔内,调节第一标尺30的刻度将测试夹具垂直伸入至投料管2的测试孔内,并使得第一标尺30的端部与投料管2的侧壁抵接,以得到第二测试点62。将第一标尺30的长度缩短,通过第一锁定件33将第一尺部31和第一套部32锁定,这样将第一套部32的端部与投料管2的内壁抵接,则得到了第二测试点62,第二测试点62为投料管2的中心点位。
59.将测试夹具抽离测试孔内,调节第一标尺30的刻度将测试夹具垂直伸入至投料管2的测试孔内,并使得第一标尺30的端部与投料管2的侧壁抵接,以得到第三测试点63。继续将第一标尺30缩短,并通过第一锁定件33和第一尺部31和第一套部32锁定,将第一套部32和投料管2的内壁抵接,这样则得到了第三测试点63,第一测试点61、第二测试点62以及第三测试点63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位于同一平面上。这样能够使得测试的准确性更好。
60.为了进一步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将测试夹具抽离测试孔内,调节第一标尺30、第一夹臂10以及第二夹臂20,将测试夹具沿第一倾斜方向伸入至投料管2的测试孔内以使第一标尺30的端部与金属探测器1的侧壁抵接,以得到第四测试点64;摆动测试夹具,以使测试夹具沿第二倾斜方向布置,并使得第一标尺30的端部与投料管2的侧壁抵接,以得到第五测试点65。
61.第四测试点64和第五测试点65对称设置在第一测试点61和第二测试点62的连线的两侧。并且第五测试点65和第四测试点64与第二测试点62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第一测试点61、第二测试点62、第三测试点63、第四测试点64以及第五测试点65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62.在将测试球放置在第一夹持部11内之前还包括:根据金属探测器1的投料管2的管径,得到第一测试点61、第二测试点62、第三测试点63、第四测试点64以及第五测试点65的位置;其中,第一测试点61与投料管2的内壁之间的最小距离a、第三测试点63与投料管2的内壁之间的最小距离b、第四测试点64与投料管2的内壁之间的最小距离c以及第五测试点65与投料管2的内壁之间的最小距离d和投料管2的管径e之间满足:1/3e≤a=b=c=d≤2/3e。在进行测试时,需要根据投料管2的管径进行计算,以测得第一测试点61、第二测试点62、第三测试点63、第四测试点64以及第五测试点65的位置,将第一测试点61、第二测试点62、第三测试点63、第四测试点64以及第五测试点65的位置计算出后,根据尺寸调节第一尺部31、第二尺部12以及第三尺部22的长度,这样则将测试夹具伸入至投料管2内,能够得到第一测试点61、第二测试点62、第三测试点63、第四测试点64以及第五测试点65。并且1/3e≤a=b=c=d≤2/3e能够使得测试的准确性更佳准确。具体地,a=b=c=d=1/2e。
63.上述的测试方案在进行测试时,均需要使得第一套部与投料管的内壁抵接,这样能够使得第一测试点61、第二测试点62、第三测试点63、第四测试点64以及第五测试点65的位置准确。
6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
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65.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66.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6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