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土壤成分含量采集分析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49930发布日期:2022-08-24 08:1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土壤成分含量采集分析仪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土壤成分含量采集分析仪器。


背景技术:

2.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成大自然主体。壤和母质层的区别表现在于形态、物理特性、化学特性以及矿物学特性等方面。由于地壳、水蒸气、大气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土层有别于母质层。它是矿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组成部分,存在着固体、气体和液体状态。
3.现有土壤成分含量采集分析仪器分为箱式和手持式,两种型号均便于携带,但传统分析仪器在采样过程中大多直接表层取土或插入式取样,不便于进行倾斜向取样,且因为检测针末端深埋于土内,少部分能够进行倾斜向取样的仪器也不便于测量其倾斜角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土壤成分含量采集分析仪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便携式土壤成分含量采集分析仪器,包括检测仪和安装于检测仪下方的检测针;
6.所述检测仪底部设有角度测量组件,且角度测量组件包括托垫和垫板,所述托垫套接于检测仪底端,且垫板位于托垫下方,且所述垫板与托垫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托垫外壁刻有呈弧形或环形排布的若干道刻度线,且垫板顶壁安装有标记件,所述标记件扫过刻度线;
7.该设计,可操纵检测针倾斜向插入土壤中,从而检测不同位置以及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
8.所述检测针外侧安装有取样管,且所述取样管外壁固定有若干片筛网。
9.该设计,通过筛网可滤出土壤内的水分。
10.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垫板顶面开有通孔,且检测针与检测仪的连接位置穿过通孔,所述通孔内径大于检测针与检测仪连接位置外径。
11.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垫板前端嵌接有水平仪。
12.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标记件头端呈外凸状,且所述标记件的外凸位置靠近刻度线。
13.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检测仪底部临近于与检测针连接的位置设有螺纹部,且取样管头端与螺纹部拧动连接。
14.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取样管套在检测针外侧且两者之间相隔有间隙。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1.需要检测不同位置以及不同深度的土壤层时,可调整检测仪的角度,让检测针
呈倾斜向插入土壤内,检测针则以倾斜的方式插入土中,倾斜向插入相比垂直式插入所接触的面积更大,扩大检测面积,且随着检测针的深入,能够对不同位置的土壤层进行检测,提高实用效果;
17.掰动垫板,标记件移动,标记件扫过刻度线,调整垫板与土壤表层水平后,查看标记件所对应的刻度线,从而知晓检测针倾斜角度,计算检测针插入位置到检测针末端监测位置所移动的面积,更精确的判断土壤温湿度、ph 值,提高检测分析的效果。
18.2.通过筛网可过滤土质,让土壤中的水分浸入取样管内,对水分进行单独采样,水分浸入取样管与检测针之间相隔的间隙内,且水分可留在取样管内部且位于筛网下方的空间中,检测针末端位置也位于该空间中,通过检测针可直接对其进行检测分析,利于水土分离,良好配合土壤采样分析检测工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托垫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垫板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仪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仪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取样管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取样管结构内部局部示意图。
26.图中:检测仪(1)、检测针(101)、托垫(2)、刻度线(201)、垫板(3)、弹簧(301)、水平仪(4)、标记件(5)、取样管(6)、筛网(7)。
具体实施方式
27.请参阅图1-图7,一种便携式土壤成分含量采集分析仪器,包括检测仪1 和安装于检测仪1下方的检测针101;
28.检测针101在进行检测工作时,可垂直插入土壤中进行深层检测,通过检测针101可对土壤温湿度、ph值进行检测,不同成分的土壤温湿度以及ph 值均不一致,利于分辨土壤,能够种植对应的农作物;
29.对于检测针101的检测工作,本技术还提供另一种实施例:
30.如图1-图3所示,所述检测仪1底部设有角度测量组件,且角度测量组件包括托垫2和垫板3,所述托垫2套接于检测仪1底端,且垫板3位于托垫 2下方,且所述垫板3与托垫2之间安装有弹簧301,所述托垫2外壁刻有呈弧形或环形排布的若干道刻度线201,且垫板3顶壁安装有标记件5,所述标记件5扫过刻度线201;
31.需要检测不同位置以及不同深度的土壤层时,可调整检测仪1的角度,让检测针101呈倾斜向插入土壤内,检测针101则以倾斜的方式插入土中,倾斜向插入相比垂直式插入所接触的面积更大,扩大检测面积,且随着检测针101的深入,能够对不同位置的土壤层进行检测,提高实用效果;
32.所述垫板3顶面开有通孔,且检测针101与检测仪1的连接位置穿过通孔,所述通孔内径大于检测针101与检测仪1连接位置外径;所述标记件5 头端呈外凸状,且所述标记件5
的外凸位置靠近刻度线201;初始状态下标记件5对应于最中线的刻度线201;
33.检测针101完全插入土壤后,垫板3靠近土壤表层,因为检测仪1呈倾斜状,所以垫板3也会呈倾斜状,这时可直接掰动垫板3,垫板3通过弹簧 301与托垫2连接,弹簧301具有可形变力,所以垫板3能够发生形变,且通孔内径大于检测针101与检测仪1连接位置外径,检测针101与检测仪1的连接位置在通孔内具有可活动空间,不易抵住垫板3而限制垫板3的移动,垫板3能够正常移动,掰动垫板3让垫板3底部四角紧贴土壤表层,垫板3 前端嵌接有水平仪4,通过水平仪4查看垫板3是否位于水平状态,水平仪4 内装灌有水,且水面浮有气泡,如垫板3位于水平状态,那么气泡所处于水面中央,如垫板3倾斜,那么气泡会向一方倾斜,利于判断垫板3的角度;
34.掰动垫板3的同时,标记件5也会移动,标记件5扫过刻度线201,调整垫板3与土壤表层水平后,查看标记件5所对应的刻度线201,从而知晓检测针101倾斜角度,计算检测针101插入位置到检测针101末端监测位置所移动的面积,更精确的判断土壤温湿度、ph值,提高检测分析的效果。
35.进一步的,无论检测针101倾斜向插入还是垂直式插入土壤,通过垫板3 均可垫住检测仪1底部,避免检测仪1底部与土壤面产生碰撞以及磨损,通过弹簧301在托垫2与垫板3之间起到减震缓冲的效果,维护检测仪1的良好使用。
36.如图4-图7所示,所述检测针101外侧安装有取样管6,且所述取样管6 外壁固定有若干片筛网7;
37.所述检测仪1底部临近于与检测针101连接的位置设有螺纹部,且取样管6头端与螺纹部拧动连接;所述取样管6套在检测针101外侧且两者之间相隔有间隙;
38.对于检测针101的检测工作,本技术还提供另一种实施例:
39.土壤内部含水量较多时,可单独检测土壤中的水分,将取样管6拿起拧入螺纹部,使取样管6套住检测针101,然后再将取样管6插入土壤中,取样管6底部呈锥形,利于进入土壤,通过筛网7可过滤土质,让土壤中的水分浸入取样管6内,对水分进行单独采样,水分浸入取样管6与检测针101之间相隔的间隙内,且水分可留在取样管6内部且位于筛网7下方的空间中,检测针101末端位置也位于该空间中,通过检测针101可直接对其进行检测分析,利于水土分离,良好配合土壤采样分析检测工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