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沉自动测试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84502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血沉自动测试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医疗诊断分析仪器。
红细胞沉降速度(ESR)的检查,是临床上一种常规诊断方法。传统上是由人工进行肉眼观察。血沉管竖立一小时后,观察血液沉降数值,即红细胞沉降率,也即血沉值。到目前为止ESR的检测,还是沿用近百年来的检测和报告方法;读取1小时或2小时的ESR数值,供临床医生参考。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浪费人力,无法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国内外有关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发展,要求能动态连续测试红细胞沉降速度,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分析沉降曲线较单纯ESR值具有更大的病生理意义和临床价值,然而这一切是人工测试很难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血沉自动测试及分析的装置,可使上述问题得到满意的解决,使测量、分析、沉降曲线以及分析结果一次完成。经过查新检索,美国、英国、西德、法国、苏联、瑞士、日本等七国以及WPI、EPI两国际专利组织,没有发现有关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文献。


图1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摘要附图。附图2为结构原理图。附图3为电路框图。
本装置具有单板机(1)、打印机(2)、框架(3)、导轨(4)、丝杠(5)、试管(6)、光电对管(7)、步进电机(9)、连轴套管(10)、轴承(11)、水平调整螺丝(12)。将数对(本实用新型装有8对)光电对管(7)装在光电扫描板(8)上,(如图2)该板由步进电机(9)通过丝杠(5)拖动。在光电扫描板(8)的两端各装有4个轴承(11),可使扫描板沿着导轨(4)平滑(上、下)移动。丝杠(5)与步进电机(9)用连轴套管(10)固定连接。当血液装入试管(6)时,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红细胞不断下沉,所以沉聚的红细胞与血浆的分界面十分明显,并且不断下移,(血液开始装入试管时,便有血液与空气的分界面)这时用光电对管(7)做为血液沉降信号的传感器,测取试管(6)中沉聚的红细胞与血浆的分界面。步进电机(9)的步距分是1.5步,则一周是240步,丝杠的螺距是2毫米,则对应步进电机的脉冲当量为2/240毫米(1/120毫米),因此通过某段时间内的脉冲数,便可推算出每次测量的高度,也即发送至步进电机的脉冲数,作为光电扫描的量程。
扫描开始时,光电扫描板(8)在试管(6)的最下端,操作人员输入命令开始扫描,首先通过单板机PIO接口经过光电隔离(13)(如图3)发出步进电机驱动脉冲信号,经驱动电路(14)驱动步进电机(9)运转。这时由丝杠(5)拖动光电扫描板(8)平稳上移,因为每个试管内的血液高度不同,所以光电对管扫到每个试管各自的分界面时,便将信号,通过扫描电路(15)。传至整形电路(16)通过单板机PIO接口送回CPU。(17)为整机稳压电源。当所有装入的血样(共8个)分界面都被测取后,本次测量结束。CPU通过PIO发出步进电机反转复位的脉冲信号,这时光电扫描板回到初始位置。本实用新型进行测试时,每2分钟自动读取一次数据(血沉高度)一小时后每个试管有31个数据,每相邻两数据之差值即是该时间段的红细胞沉降值。最后单板机对测试的数据进行处理,由打印机(2)打出数据及沉降曲线与沉降速率曲线。
本实用新型选用的步进电机的转距为500克·厘米,单板机为TP-801,丝杠为T12×2毫米,导轨φ12,轴承为H62,发光管为HG401,受光管为3CU51。测量工作时间60mis;扫描间隔时间2mis;测量精度<0.5mm;测量温度20-25℃。
本实用新型为临床检测ESR专用仪器,具有自动测量和解析功能,曾对200例健康人和300例患者进行了实验测量,打印出的数据结果表明,完全能够应用于临床,并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可普及到县级医院甚至基层医疗单位。
权利要求1.血沉自动测试分析仪,具有单板机(1),打印机(2),框架(3)导轨(4)、丝杠(5)、试管(6)、光电对管(7)、步进电机(9)、连轴套管(10)、轴承(11)、其特征是将数对光电对管(7)装在光电扫描板(8)上,该板由步进电机(9)通过丝杠(5)拖动,在光电扫描板(8)的两端装有轴承(11),可使扫描板沿着导轨(4)平滑移动,丝杠(5)与步进电机(9)用连轴套管(10)固定连接,光电对管(7)测取试管(6)中沉聚的红细胞与血浆的分界面,将单板机(1)发送至步进电机(9)的电脉冲数,作为光电扫描的量程。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沉自动测试分析仪,其特征是步进电机(9)亦可由交流伺服电机与光电码盘代替。
专利摘要血沉自动测试分析仪,具有单板机,打印机。光电扫描板,以及步进电机等组成。采用光电对管做为血液沉降信号的传感器,测取试管中沉聚的红细胞与血浆的分界面。由步进电机拖动光电扫描板进行上下扫描,以脉冲数作为每次扫描的量程。每2分钟自动测取一次数据,一小时后每个血样可得到31个数据。由单板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打印出结果及沉降曲线与沉降速率曲线。该装置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可普及至县级医院甚至基层医疗单位。
文档编号G01N35/02GK2062448SQ89218130
公开日1990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1989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1989年10月21日
发明者张伯礼, 刘正光, 黄汝祥, 刘曼华, 魏洪德, 赵亚莉, 王志华 申请人:天津中医学院, 天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