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90611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氨电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氨电极,特别涉及一种流动槽与氨电极本身结合在一起的、使用方便的复合型氨电极。
氨电极传统使用方法是将电极竖直放入被测量溶液,溶液以流动或不流动的方式注入。不流动注入方式是指批操作,即如图2所示,将定体积的样品和试剂混合放在烧杯21中,电极1简单地浸没在该溶液中进行测定。为加快反应平衡,测定过程中需由电磁搅拌器22和搅拌棒23对溶液不断进行搅拌。该方式不仅操作繁琐不便,而且电极反应平衡过程中氨分子在反应条件下不断生成并进入溶液逃逸而去,使得电极分析结果容易偏低,因而现已较少采用。现在电极测定已较多采用连续流动测定的方法,即如图3所示,将电极1垂直放入一腔体31,腔体31有溶液入口32、出口33以及流动槽35,样品和试剂经蠕动泵(未图示)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不断地从入口32注入,由出口33排出,反应腔34内溶液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操作过程较前一种方式简单。此时电极1分析结果的精度与流动槽35设计的合理性以及电极1与流动槽35的布置有很大的关系。氨电极属气敏电极,受流动槽35结构的影响更大。目前市售电极只供应电极本身,电极使用方式即容器或流动槽等的设计和布置均由用户自行考虑。由于氨电极使用方法和保存方法均比固态电极要求高。用户自行设计的使用方式人为影响多,随意性大,大多数情况下无法满足氨电极所要求的条件。例如图3所示的电极1使用方式,在长时间无人照看的情况下,就容易使样品中气泡积聚在电极膜11表面上而产生分析结果的偏差。另外,流动槽35容积较大,因而使电极1的响应速度慢,记忆效应较大。这些都使得氨电极分析效果欠佳,而使用上又不如固态电极方便,因此氨电极的应用受到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动槽与氨电极本身结合在一起的,可阻止气泡积聚于电极膜表面的氨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记忆效应小,响应速度快的氨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方便地拆下流动槽使氨电极本身适用于其他应用场合的氨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氨电极包括外壳;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内电极;露出所述外壳的电极膜片,还包括与所述电极膜片相对套合在所述外壳上的流动槽帽盖,所述流动槽帽盖与所述电极膜片之间形成一中空的腔体,所述流动槽帽盖设有连通所述腔体和待测样品输入管的孔道,所述腔体设有排出所述待测样品和所述待测样品中气泡的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氨电极,其腔体可具有使待测样品中的气泡在位于电极膜片附近时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氨电极,其腔体容积最好小于0.5毫升。
本实用新型的氨电极,其流动槽帽盖与外壳可通过螺纹螺合套合在一起。
如上所述的氨电极,由于流动槽与氨电极本身结合在一起,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减少了使用过程中的人为影响和随意性,从而提高了测试分析的准确性。另外,氨电极腔体设有排出样品中气泡的出口,或具有使气泡在电极膜片附近时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构造,用这样的电极进行长时间的连续测试,即使无人照看也不会发生气泡积聚于电极膜表面影响分析结果的情况。
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氨电极,其腔体容积较小,腔体样品溶液得以迅速取代,使响应速度变快,记忆效应减小。
如上所述的氨电极,可以随时从外壳上旋下流动槽帽盖,使氨电极本身用于其他应用场合。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通过说明将会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和效果更为清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氨电极的纵向剖面图;图2是已有技术氨电极工作于不流动注入方式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已有技术氨电极工作于流动注入方式时的状态示意图。
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范性实施例的氨电极纵剖面图。该氨电极主要包括氨电极本体(即目前市售的氨电极)和流动槽帽盖10。市售的氨电极本体主要包括外壳12,置于外壳12内的内电极13,露出外壳12的电极膜片11和电极引线14等。外壳12一般为圆筒形,该外壳12将电极膜片固定设置在其筒形的一个开口端面处,而将电极引线14从另一端的闭口端面引出。这样就能使电极膜片11外露出外壳12,同与其接触的待测溶液进行作用,使强碱试剂与样品所产生的氨气经该电极膜片11渗透进氨电极外壳12内,作为pH电极的内电极13就会检测出因氨气的进入而引起的H离子浓度的变化,使得内电极13产生相应变化的电流经电极引线14输出至测试仪器40。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氨电极与市售电极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在市售电极上加装了一纵剖面图如图1所示的流动槽帽盖10。该流动槽帽盖10是与电极膜片11相对套合固定在电极本体的外壳12上的。这种套合可以是通过用帽盖10和外壳12两者的螺纹进行螺合来达到。这样就由电极膜片11和与其相对的帽盖10的内侧盖顶10a共同围成一反应腔体100,流经此腔体100的样品溶液就在此与电极膜片11发生作用。这里,反应腔体的体积应尽可能小,一般小于0.5毫升,这样在对流动注入样品溶液进行测试时就可大大减少更新反应腔体100中溶液的时间,从而减小了记忆效应,加快了响应速度。另外,对于一定容积的腔体100,电极膜片11与溶液的接触面越大,即电极膜片11与帽盖10的内侧盖顶10a间的距离越小,膜片11与溶液之间的作用越充分,更新也越完全,测试结果就会更准确。因此本实施例的腔体100设计成如图1这样的扁平形状,该腔体100几乎不存在无法被更新的“死体积”。从图1中可以看出,帽盖10中设有一孔道101,该孔道101在腔体100端开有内径稍大的输出孔102,而同蠕动泵的样品溶液输出管相连接处的输入孔103内径稍小。这样安排仅仅是为了使从该蠕动泵送出的样品溶液减速以减缓溶液对电极膜片11的冲击。输入孔103处还可插入一用于连接蠕动泵溶液输出管的输入孔引管104。从图1中可看出在腔体的与输入孔102相对端,腔体形成有排出样品废液的出口105。该出口105在本实施例中是使帽盖10的盖顶形成缺口而实现的。该出口105与输出孔102处于腔体100的两个相对位置,有助于溶液在流动过程中进行更新以及将溶液中的气泡带出该出口105。
为避免出现长时间连续测试所发生的气泡积聚于电极膜片11表面这种情况,更进一步的方法是腔体100应具有使待测样品中的气泡在位于电极膜片11附近时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构造。例如可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那样,在帽盖10的外侧盖顶上与出口105相对侧形成一如图所示的斜面10b。这样靠该斜面10b将氨电极放置于水平面时进行测试,出口105不仅是腔体中溶液逆向流动的下游位置,而且其水平位置高于腔体100,是溶液中不断上升的气泡的出口。因此,气泡在电极膜片11的附近处于不稳定状态,也就不会积聚,气泡本身的上升作用以及溶液流的带动都促使气泡从出口105排出。当然不设置斜面10b而是通过其他方法使氨电极的出口105测试时的水平位置高于腔体100也是可以的。
另外,在氨电极本体上套合帽盖10后所形成的腔体100无论在使用和保存时都容易蕴含水份,因而容易保护在电极膜片11上形成的水化层。
帽盖10与外壳12螺合时,在帽盖的内侧盖顶10a与外壳12的接触面上衬有一橡胶垫片106,这样使帽盖10与外壳12螺合时防止渗水效果更好,但应理解这并不是必须的。
上述实施例应理解为是示范性的。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书来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氨电极包括外壳;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内电极;露出所述外壳的电极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氨电极还包括与所述电极膜片相对套合在所述外壳上的流动槽帽盖,所述流动槽帽盖与所述电极膜片之间形成一中空的腔体,所述流动槽帽盖设有连通所述腔体和待测样品输入管的孔道,所述腔体设有排出所述待测样品和所述待测样品中气泡的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在测试样品时位于所述腔体的较高水平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槽帽盖设有斜面,以使所述氨电极靠所述斜面放置测试样品时所述出口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腔体。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容积小于0.5毫升。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在所述腔体处的孔径大于在所述输入管处的孔径。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槽帽盖与所述外壳通过螺纹螺合套合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具有使待测样品中的气泡在位于电极膜片附近时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构造。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在所述腔体处的孔与所述出口处于所述腔体的两个相对位置上。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和所述外壳间衬有密封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动槽与氨电极本身结合在一起的复合型氨电极。这种氨电极包括外壳12;置于外壳12内的内电极13;露出外壳12的电极膜片11,还包括与电极膜片相对套合在外壳上的流动槽帽盖10,帽盖10与电极膜片11之间形成一中空的腔体,帽盖10设有连通腔体和待测样品输入管的孔道101,腔体则设有排出所述样品和样品中气泡的出口105。这种氨电极克服了以往使用中的随意性,长时间连续测试不会有气泡积聚。并且具有死体积小,响应速度快,水化层易保护的优点。
文档编号G01N27/30GK2140524SQ9223924
公开日1993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1992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1992年11月3日
发明者沈培良, 欧伯乐, 季兆友 申请人:上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实验工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