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测电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94128阅读:9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直流测电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测电笔。
现有技术提供的直流测电笔,是由正、负极测试触头之间连接由电阻、发光二极管和二极管组成的电路,其不足之处在于只能测量蓄电池的电压,显示误差大,对蓄电池的放电极限、充电极限及正常工作电压的检测结果不能单独显示,而是从高档到低档一起显示,使汽车驾驶员不能准确判断蓄电池的工作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能准确显示蓄电池各个阶段工作状况及在线电路故障点的测量、使用携带方便的直流测电笔。
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在于,电路由分压器、比较器、显示器及报警器组成测试电路,电路分压器巧妙的利用二极管的降压作用,达到对直流电压的分压,分压器分为八档,分别是5.25V、6.25V、7.05V、10.5V、11.5V、12.5V、13.5V、14.1V。电路比较器是有稳压二极管、电阻、三极管组成,是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后输入相应的显示档位。显示器是有三极管、发光二极管及闪烁发光二极管组成,将不同的测量结果以不同颜色的数字发光显示或闪烁发光并发声报警。使驾驶员判断蓄电池电压正常与否及电路故障点。
本直流测电笔的技术解决方案结合附

图1,直流测电笔示意图,图2,直流测电笔电路图,作进一步说明。
本直流测电笔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长方形塑料外壳6其前部装拉杆式导线3接正极触头2,外壳6的另一端通过卷尺式导线4与负极触头1连接,外壳6正表面设有九个带有显示数字的窗口5设通、5.25、6.25、7.05、10.5、11.5、12.5、13.5、14.1共九格,外壳右下部设有功能转换开关k,检测电路由电阻、二极管、闪烁发光二极管、稳压管及三根管构成,装在塑料外壳6中所组成。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的电路图,分压器是由D1--D14共14支二极管串联组成,并且在各个分压点(5.25、6.25、7.05、10.5、11.5、12.5、13.5、14.1)处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W1---DW8的负极相连接;比较器、显示器、报警器、是由测电笔的负极并联七只开关三极管BG1--BG7、七只发光二极管LED1---LED7、二个闪烁发光二极管BTS1、BTS2及报警蜂鸣器F组成,各类发光二极管(LED1除外)正极接电阻,电阻另一端分别接与其相对应的稳压管正极,各三极管的基极接电阻,电阻另一端分别接与其相对应支路下一级的稳压管正极。其各电子元件的连接关系如下直流测电笔的测电负极与三极管BG1--BG7(共七支)的发射极连接,同时还与发光二极管LED1--LED7(共七支)的负极相连接,闪烁发光二极管BTS1、BTS2的负极通过蜂鸣器F与测电笔的测电负极相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与纽扣电池E(电源)的负极连接,电池的正极与转换开关K的触点②相连接;闪烁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BTS1、LED2、LED3、BTS2、LED4、LED5、LED6、LED7的正极分别与偏置电阻Rc1--Rc7、R(共8支)相连接,同时还与三极管BG1--BG7的集电极相连接(发光二极管LED7除外);电阻Rc1--Rc7、R另一端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W1--DW8(共8支)的正极相连接;三极管BG1--BG7的基极接偏置电阻Rb1--Rb7(共7支),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W2--DW8正极相连接;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与直流测电笔的测电正极转换开关K的触点①相连接,同时还与二极管D1--D2串联的正极相连接;二极管D1--D2串联的负极与二极管D5的正极相连接,同时还与稳压二极管DW2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与二极管D6的正极相连接,同时还与稳压二极管DW3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与二极管D7、D8串联的正极相连接,同时还与稳压二极管DW4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7、D8串联的负极与二极管D9、D10串联的正极相连接,同时还与稳压二极管DW5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9、D10串联的负极与二极管D11、D12串联的正极相连接,同时还与稳压二极管DW6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11、D12串联的负极与二极管D13、D14串联的正极相连接,同时还与稳压二极管DW7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13、D14串联的负极与稳压二极管DW8的负极相连接;本直流测电笔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转换开关K与触点①相接时,电路处于对蓄电池电压检测状态。汽车蓄电池分为6V、12V,6V蓄电池的正常工作电压为6.25V左右,12V蓄电池的正常工作电压为11.5V--13.5V之间,蓄电池的放电极限电压,6V蓄电池为5.25V,12V蓄电池为10.5V,蓄电池的充电极限电压6V蓄电池为7.05V,12V蓄电池为14.1V。如果蓄电池电压低于放电极限电压,那么蓄电池应立即养护充电或已接近报废状态,高于充电极限电压,应立即停止充电。当蓄电池电压等于5.25V(6V蓄电池)或10.5V(12V蓄电池)时,稳压管DW1或DW4反向击穿,处于导通状态,Rc1、Rc4支路使闪烁发光二极管BTS1、BTS2发闪烁红光,同时蜂鸣器F发声报警,实现放电极限声光报警。当电压为6.25V或11.5V时,由于电流通过D1--D4或D1--D8产生压降,使DW2或DW5导通,与其相对应的Rc支路电流使发光二极管LED2或LED4工作,显示为绿色。其它正常工作电压发光显示原理依次类推。
当蓄电池充电电压达到7.05V或14.1V时,稳压管DW3或DW8导通,与其相对应的Rc3或R支路电流使发光二极管LED3或LED7发红色光数,以警告应结束充电。
本电路的每档单独显示,是由于三极管BG1--BG7作为驱动或关闭显示器件来实现的,准确显示其存在状态,其工作原理如下以BG1为例,当被测电压等于5.25V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DW1导通,A点电位接近为5.25V(DW1、Rc1的压降忽略不计),BTS1进入工作发光报警状态;当被测电压高于5.25V而接近6.25V时,稳压管DW2导通;BG1基极电位升高,使三极管BG1由截止而迅速进入饱和导通状态,此时A点电位迅速下降接近零,BTS1因失去电压而停止发光报警。实现关闭前一档支路,使每档单独显示,BG2--BG7工作原理同BG1。
转换开关K与触点②相闭合时,电路进入在线电器故障点判断检测,如果被测电路为通路时,发光二极管LED1导通,在纽扣电池作用下,发光显示,颜色为红色。反之,LED1不发光,表示电路处于断路状态。闪烁红色光加声音是表示蓄电池处在放电极限处,需要充电养护;绿色光是表示蓄电池处在正常工作状态并显示其电值;黄色光是表示12V蓄电池处在充电时,其最高工作电压向极限电过渡时的状态;不闪烁红色光是表示蓄电池已达到充电极限,需要停止充电。
本直流测电笔,可随时检测显示蓄电池的正常工作电压、放电极限电压,并单独以不同颜色的数字及声光显示报警。该直流测电笔整机工作电流在15mA左右,对汽车用电量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也可以接入电路随时显示蓄电池的状况及电压,提醒驾驶员注意。
本直流测电笔设计为6V、12V蓄电池用,如果检测24V蓄电池的电压,可将蓄电池分开单独测量(因24V蓄电池是由两个12V电池串联而成)。
本直流测电笔可广泛适用于货车、客车、轿车、摩托车以及家用电器检测。
实施例D1、2、3、5、6、7、9、11、13为硅二极管,每管压降0.6VD4、8、10、12、14为锗二极管,每管压降0.2VDW1、DW4为5V稳压二极管DW2、DW3、DW5、DW6、DW7、DW8为3V稳压二极管Rc1、Rc4均为1.5KΩ,Rc2、Rc3、Rc5、Rc6、Rc7均为1KΩRb1、Rb2、Rb4、Rb5、Rb6、Rb7均为15KΩ,Rb3为25KΩ,R为32KΩBTS1、BTS2为红色闪烁发光二极管,表示放电下限LED1、3、7为红色发光二极管,警告显示LED2、4、5为绿色发光二极管,正常显示LED6为黄色发光二极管,过渡显示BG1--BG7为小功率硅开关三极管体积长×宽×高=130×40×20mm
权利要求1.一种直流测电笔,它是由带有显示窗口5及功能转换开关K的塑料外壳6,正极测试触头2、负极测试触头1、等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在正、负极触头之间由转换开关K、分压器、比较器、显示器及报警器组成测试电路。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测电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压器是由D1--D14共14支二极管串联组成,并且在各个分压点5.25、6.25、7.05、10.5、11.5、12.5、13.5、14.1处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W1-----DW8的负极相连接。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测电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比较器、显示器、报警器、是由测电笔的负极并联七只开关三极管BG1---BG7、七只发光二极管、二个闪烁发光二极管及报警蜂鸣器组成,各类发光二极管,LED1除外,正极接电阻,电阻另一端分别接与其相对应的稳压管正极,各三极管的基极接电阻,电阻另一端分别接与其相对应支路下一级的稳压管正极。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测电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换开关K由触点①转换到触点②与测电笔内部电源正极相接,电池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相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与测电笔的负极触头相接。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测电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外壳上有九个显示孔及转换开关孔。
专利摘要一种直流测电笔,它是由带有显示窗口的塑料外壳,正极测试触头、负极测试触头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正、负极触头之间由分压器、比较器、显示器及报警器组成测试电路。本直流测电笔的优点在于,体积小,价格低,携带方便,可随时测量蓄电池的工作电压、放电、充电极限电压,并且每挡以不同颜色数字单独显示,可声光报警。
文档编号G01R31/36GK2205561SQ9421257
公开日1995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1994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1994年5月30日
发明者徐发海, 王金山, 徐志涛, 王金星, 杨勇, 孙全, 孙凤 申请人:王金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