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96515阅读:1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液位的传感器,特别是一种电容式液位传感器。
已使用的锅炉液位传感器有电极式、光电式和浮球式。电极式是利用水导电的特性,设置多根不同高度的金属电极柱,主要缺点是锅炉水垢(水中的杂质经过不蒸发和浓缩,在锅炉金属表面呈固相析出的沉淀物)存在时电极柱电阻增大容易失灵。光电式是在玻璃水位表的两侧放置光源和光电管,是利用光照改变光电管电阻阻值进行控制的,主要缺点是当玻璃管内侧和外部有污垢时容易失灵,维护不方便。浮球式是空心浮子随液位上下移动,在浮子上部连接金属杆,与其组件构成磁控干簧管式,水银开关式和电感线圈式的传感器,由于浮子作机械运动,浮子与外管间隙不能太大,在高温高压和锅炉水垢存在的情况下,水垢的不断堆积易造成卡牢。综上所述,影响锅炉传感器使用的主要问题是锅炉的水垢,加上各地水质不同,水处理达不到要求,锅炉房管理工作跟不去,导致了目前锅炉传感器失效率高的现象,水位报警系统失灵已占锅炉事故的榜首,严重的影响了锅炉的安全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锅炉传感器的缺点,解决水垢对传感器的影响,为锅炉液位控制提供了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电容式液位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取如下措施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内柱、外筒,所述的内柱的外表面设有隔离层,内柱的下端置于外筒内,内柱的上端由锁紧螺帽固定在上法兰盖中间位置上,外筒上的上法兰与上法兰盖由螺栓和螺帽固定连接。
所述的外筒的侧面设有连接锅炉锅筒炉水的B端管和连接锅炉锅筒蒸汽的A端管。
所述的内柱为金属或能弯曲的多股金属材料,隔离层为聚四氟乙烯塑料或其它如塑料、橡胶等绝缘材料,外筒为金属无缝管或金属空心管,锁紧螺帽由聚四氟乙烯塑料或金属加工制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把内柱表面和外筒的内表面看成一个同轴园柱形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当它们的距离不变、面积不变且相互绝缘时,内部两介质所占长度比变化时电容容量也就随之改变,即水位与电容容量成正比。由于其水垢相对介电常数小(为2-3),对电容式传感器的影响远低于现在使用的各种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与现有产品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能克服水垢引起的各种故障;2、无机械运动,能够连续检测指示液位;3、线性度好,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可靠;4、结构简单,安装调换方便,且极易对现有锅炉液位传感器的改装;5、能在高温、高压、强酸、强碱液体中检测液位;6、不改变传统的测量方式且能准确地进行极限位置的显示、控制与报警等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电容式液位传感包括外筒1、内柱5,内柱5的外表面设有隔离层2。内柱5的下端置于外筒1内,其上端由锁紧螺帽4固定在上法兰盖3的中间位置上,呈悬挂状态。外筒1上的上法兰8与上法兰盖3间由螺栓6和螺帽7固定连接,两法兰间设有垫片。
上法兰8与外筒1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成一体。
外筒1选用金属无缝管,内柱5由金属棒制成,隔离层2由聚四氟乙烯塑料或其他如塑料、橡胶等绝缘材料制成,锁紧螺帽4由聚四氟乙烯塑料或金属加工制成的。
当测量环境是在无压力条件时,内柱5可由能弯曲的多股金属材料制成,外筒1的下部可设成开口。
外筒1的侧面设有B端管和A端管,B端管连接锅炉锅筒炉水,A端管连接锅炉锅筒蒸汽。这样传感器的液位高度就反映了锅炉锅筒的水位。当在内柱5的上端和外筒1上各接一根导线,(即外筒接地),就能取出变化的电容量,并可按设定的高度进行自动控制和报警。
权利要求1.一种电容式液位传感器,包括内柱(5)、外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柱(5)的外表面设有隔离层(2),内柱(5)的下端置于外筒(1)内,内柱(5)的上端由锁紧螺帽(4)固定在上法兰盖(3)中间位置上,外筒(1)上的上法兰(8)与上法兰盖(3)由螺栓(6)和螺帽(7)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式液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1)的侧面设有连接锅炉锅筒炉水的B端管和连接锅炉锅筒蒸汽的A端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式液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柱(5)为金属或能弯曲的多股金属材料,隔离层(2)为聚四氟乙烯塑料或其它如塑料、橡胶等绝缘材料,外筒(1)为金属无缝管或金属空心管,锁紧螺帽(4)由聚四氟乙烯塑料或金属加工制成的。
专利摘要一种电容式液位传感器,包括内柱和外筒。外表面设有隔离层的内柱置于外筒内,内柱的上端由锁紧螺帽固定在上法兰盖的中间位置上;外筒上设有上法兰,上法兰与上法兰盖间由螺栓和螺帽固定连接;外筒1的侧面设有连接锅炉锅筒炉水的B端管和连接锅炉锅筒蒸汽的A端管。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水垢对传感器测量的影响,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准确地进行极限位置的显示,控制与报警。
文档编号G01F23/26GK2241325SQ9521449
公开日1996年11月27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30日
发明者陈 光 申请人:陈 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