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定性接驳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33769阅读:来源:国知局
经常需要进行拆装的一端设置该拆装机构,或者是在插接管的上下两端均设置该拆装机构。如图1和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拆装机构包括扭簧33、活动手柄31、支撑板32和顶推环36,活动手柄31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部31a和手持部32b,支撑板32设于活动手柄的支撑部31a的下方并与插接管2固定连接,活动手柄的支撑部31a设有与插接管同轴的第一通孔31c,扭簧33设于活动手柄的支撑部31a和支撑板32之间,活动手柄的支撑部31a和支撑板32的外侧分别设有第—^槽31d和第二卡槽32a,扭簧33的两端分别卡在第—^槽31d和第二卡槽32a内,扭簧33用于活动手柄31的自动复位,该扭簧优选为“己”字形,如图2所示;顶推环36安装在第一通孔31c内,且其端部抵在卸杆件9上,顶推环36沿其轴线上依次设有第一突起部36a和第二突起部36b,第一突起部36a和第二突起部36b分别卡在活动手柄的支撑部31a的两侧。按压活动手柄31可带动顶推环36运动以推动卸杆件9,卸杆件9顶推弹齿圈的弹齿,进而使得弹齿圈的弹齿离开连接杆的外壁。其中,卸杆件9和顶推环36可一体成型或分开成型,为了简化加工工序,优选为一体成型。
[0033]为了人手能够更好地对手柄进行夹持,本发明的拆装机构还包括与插接管2固定连接的固定手柄34,如图1和图5所示,该固定手柄34设于活动手柄的手持部32b的下方,可提高手持的舒适度,使得人手更好地进行操作。此外,为了提高活动手柄的灵活性,顶推环36优选为半圆形柱体,并位于靠近活动手柄的手持部32b的一侧,由此,在按压活动手柄时,可轻松地推动卸管件。活动手柄31可为水平设置的平板,或者可以为纵截面为Z字形的弯板。固定手柄34与支撑板32可一体成型或分开成型,当活动手柄31为水平设置的平板时,优选地,固定手柄34和支撑板32 —体成型,且整体上也是水平设置的平板结构,并在该支撑板32上开设第二通孔32b,以供插接管2穿过,如图6所示。
[0034]本发明的高稳定性接驳装置特别适用于显微镜、摄像机等精密仪器的安装。
[0035]实施例二
[0036]当作为摄像机的云台使用时,本实施例的接驳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其还包括球体4和球套6,如图6所示,其中,插接管2的下端与球体4连接,球体4安装在球套6内,第二连接杆Ib的第二连接部lb〃与球体4螺纹连接,而第一连接杆Ia的第一连接部Ia"则与摄像机螺纹连接。相应地,拆装机构3应设于插接管2的外侧,支撑板32和固定手柄34与插接管2固定连接。由于位于旋转杆的上端与摄像机的拆装较为频繁,因此,可只在旋转杆的上端设置拆装机构。
[0037]插接管2的下端设有第三卡槽2a,球体4的上端设有与该第三卡槽2a相匹配的第三突起部4a,该第三突起部4a卡在第三卡槽2a内,为了同时限制旋转杆和球体轴向和轴向的相对运动,第三卡槽2a可设置为“π ”形,突起卡在该卡槽的最里面。为了确保旋转杆和球体连接的牢固性,第三卡槽2a可设置为两个,该两个“π ”形的第三卡槽2a的开口相对设置。
[0038]为了便于观察摄像机是否水平,本实施例的云台还包括第一水平仪10和第二水平仪11,第一水平仪10水平设于活动手柄31的手持部32b上,活动手柄31和支撑板32之间设有侧板35连接,侧板35第二水平仪11垂直设于侧板35上。优选地,侧板35可为对称设置的两块,其中一块上设置第二水平仪11,另一块上可设置标签。
[0039]当本发明的接驳装置用于摄像机的云台使用时,为了避免摄像机和手柄二者发生干扰,优选将活动手柄31设置为纵截面为Z字形的弯板。
[0040]本发明所提供的高稳定性接驳装置,以应用在摄像机的云台为例,其具体工作过程为:首先将该接驳装置整体组装一起,当需要安装摄像机时,夹紧活动手柄和固定手柄,按压活动手柄以带动顶推环运动,由此向下推动插接管上端的卸杆件,卸杆件能够将其下方的弹齿圈的弹齿挤压变形,弹齿被顶开进而离开第一连接杆的外壁,由此可将第一连接杆拔出,将第一连接杆与摄像机的底部螺纹连接后,整体将第一连接杆插入插接管上端的插接座中,第一连接杆重新被弹齿卡住,且第一连接杆的下端和第二连接杆的上端固定插接,二者之间不能相对转动;当需要拆除摄像机时,按压活动手柄,顶推环向下推动插接管上端的卸杆件,卸杆件够将其下方的弹齿圈的弹齿挤压变形,弹齿被顶开进而离开第一连接杆的外壁,由此可将第一连接杆拔出,最后将第一连接杆从摄像机的底部拆除。
[0041]本发明的接驳装置使得仪器安装稳定,可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且拆装步骤较少,操作方便。
[0042]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高稳定性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插接管;所述插接管上、下两端的内部均设有插接座,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部,其下端从所述插接管上端的插接座插入所述插接管,所述第一连接杆被所述插接管上端的插接座压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设有第二连接部,其上端从所述插接管下端的插接座插入所述插接管,所述第二连接杆被所述插接管下端的插接座压紧;在所述插接管内,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和第二连接杆的上端固定插接以使得二者相对不能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座的内部由内层到外层依次设有承隔圈、弹齿圈和卸杆件,所述卸杆件抵在所述弹齿圈的弹齿上,所述第一连接杆被所述插接杆上端的弹齿圈的弹齿压紧,所述第二连接杆被所述插接管下端的弹齿圈的弹齿压紧,按压所述卸杆件能够将弹齿圈的弹齿顶开进而离开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外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内侧壁为多边形,第二连接杆的上端设有与插接槽形状相匹配的插接杆,所述插接杆插入插接槽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上端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内侧壁为多边形,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设有与插接槽形状相匹配的插接杆,所述插接杆插入所述插接槽中。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稳定性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管的上、下两端至少一端设有拆装机构,所述拆装机构包括扭簧、活动手柄、支撑板和顶推环,所述活动手柄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部和手持部,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活动手柄的支撑部的下方并与插接管固定连接,所述扭簧设于所述活动手柄的支撑部和支撑板之间,所述活动手柄的支撑部和支撑板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卡在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所述活动手柄的支撑部设有与插接管同轴的通孔,所述顶推环安装在所述通孔内,且其端部抵在卸杆件上,所述顶推环沿其轴线上依次设有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分别卡在所述活动手柄的支撑部的两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稳定性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装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插接管固定连接的固定手柄,所述固定手柄设于所述活动手柄的手持部的下方。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稳定性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环为半圆环形柱体。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稳定性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手柄为纵截面为Z字形的弯板或者为水平设置的平板。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高稳定性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装置还包括球体和球套,所述插接管的下端与球体连接,所述球体安装在球套内,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连接部与球体连接。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稳定性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管的下端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球体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槽相匹配的第三突起部,所述第三突起部卡在所述第三卡槽内。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接驳装置,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插接管;所述插接管的上、下两端的内部均设有插接座,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部,其下端从所述插接管上端的插接座插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设有第二连接部,其上端从所述插接管下端的插接座插入,在所述插接管内,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和第二连接杆的上端固定插接以使得二者相对不能转动,由此确保了仪器安装的稳定性,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晃动,进而提高了测量精度。同时,采用承隔圈、弹齿圈和卸杆件的插接结构使得仪器安装方便,且连接杆被弹齿圈的弹齿所压紧,确保连接杆的安装牢固。
【IPC分类】G01D11/30
【公开号】CN104949701
【申请号】CN201410380085
【发明人】韩冬冬
【申请人】韩冬冬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4年8月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