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线位移空间坐标监测受损索载荷识别方法_3

文档序号:9348270阅读:来源:国知局
示;T。、U。和d。是A。的参数,由A。的力学计算结果得到的所有被监测量的初始数值与C^表 示的所有被监测量的初始数值相同,因此也可以说Cci由A^的力学计算结果组成;TVUtci和 Clci是A\的参数,C\由A\的力学计算结果组成;
[0020] e.从这里进入由第e步到第m步的循环;在结构服役过程中,不断按照"本方法的 索结构的温度测量计算方法"不断实测计算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当前数据,"索结 构稳态温度数据"的当前数据称为"当前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记为"当前索结构稳态温度 数据向量Tt'向量Tt的定义方式与向量Tci的定义方式相同;在实测得到当前索结构稳态温 度数据向量Tt的同一时刻,实测得到索结构支座空间坐标当前数据,所有索结构支座空间 坐标当前数据组成当前索结构实测支座空间坐标向量Ut,向量Ut的定义方式与向量Uci的定 义方式相同;
[0021] f.根据当前索结构实测支座空间坐标向量Ut和当前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t, 按照步骤n至f3更新当前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当前初始索结构支座空间坐标向量 U:被监测量当前初始数值向量Ctci和当前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
[0022]n?分别比较Ut与U\、1^与Tt。,如果Ut等于U\且Tt等于Tt。,则Atc^UtciXtci和Tt。 保持不变,否则需要按下列步骤对A1。、lf。、Ctci和Tt。进行更新;
[0023]f2.计算Ut与U^的差,U4与U^的差就是索结构支座关于初始位置的支座线位移, 用支座线位移向量V表示支座线位移,V等于Ut减去U。,支座线位移向量V中的元素与支座 线位移分量之间是一一对应关系,支座线位移向量V中一个元素的数值对应于一个指定支 座的一个指定方向的线位移;计算Tt与T^的差,T4与T^的差就是当前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 关于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变化,1^与T。的差用稳态温度变化向量S表示,S等于T1 减去T。,S表示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变化;
[0024]f3.先对A。中的索结构支座施加支座线位移约束,支座线位移约束的数值就取自 支座线位移向量V中对应元素的数值,再对A。中的索结构施加温度变化,施加的温度变化 的数值就取自稳态温度变化向量S,对A。中索结构支座施加支座线位移约束且对A。中的索 结构施加的温度变化后得到更新的当前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tci,更新Atci的同时,U\所 有元素数值也用UtK有元素数值对应代替,即更新了UTtci所有元素数值也用T1的所有 元素数值对应代替,即更新了Ttci,这样就得到了正确地对应于Atci的T\和U更新C\的方 法是:当更新Atci后,通过力学计算得到A\中所有被监测量的、当前的具体数值,这些具体 数值组成Ctci5A\的支承索的初始健康状态始终用被评估对象初始损伤向量d。表示;
[0025]g?在当前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tci的基础上按照步骤gl至g4进行若干次力学 计算,通过计算获得索结构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AC和被评估对象单位变化向 量Du;
[0026]gl.索结构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AC是不断更新的,即在更新当前初 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tci、当前初始索结构支座空间坐标向量Utci、被监测量当前初始数值向 量Ctci和当前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之后,必须接着更新索结构单位损伤被监测 量数值变化矩阵AC和被评估对象单位变化向量Du;
[0027]g2.在索结构的当前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Atci的基础上进行若干次力学计算,计 算次数数值上等于所有被评估对象的数量N,有N个评估对象就有N次计算;依据被评估对 象的编号规则,依次进行计算;每一次计算假设只有一个被评估对象在原有损伤或分布载 荷的基础上再增加单位损伤或分布载荷单位变化,具体的,如果该被评估对象是索系统中 的一根支承索,那么就假设该支承索在向量Clci表示的该支承索已有损伤的基础上再增加单 位损伤,如果该被评估对象是一个分布载荷,就假设该分布载荷在向量d。表不的该分布载 荷已有变化量的基础上再增加分布载荷单位变化,用Duk记录这一增加的单位损伤或分布 载荷单位变化,其中k表示增加单位损伤或分布载荷单位变化的被评估对象的编号,Duk是 被评估对象单位变化向量Du的一个元素,被评估对象单位变化向量Du的元素的编号规则与 向量Clci的元素的编号规则相同;每一次计算中增加单位损伤或分布载荷单位变化的被评估 对象不同于其它次计算中增加单位损伤或分布载荷单位变化的被评估对象,每一次计算都 利用力学方法计算索结构的所有被监测量的当前计算值,每一次计算得到的所有被监测量 的当前计算值组成一个被监测量计算当前向量,被监测量计算当前向量的元素编号规则与 被监测量初始数值向量C。的元素编号规则相同;
[0028] g3.每一次计算得到的被监测量计算当前向量减去被监测量当前初始数值向量 Ctci得到一个向量,再将该向量的每一个元素都除以该次计算所假设的单位损伤或分布载荷 单位变化数值,得到一个被监测量单位变化向量,有N个被评估对象就有N个被监测量单位 变化向量;
[0029] g4.由这N个被监测量单位变化向量按照N个被评估对象的编号规则,依次组成 有N列的索结构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AC;索结构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 矩阵AC的每一列对应于一个被监测量单位变化向量;索结构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 矩阵AC的每一行对应于同一个被监测量在不同被评估对象增加单位损伤或分布载荷单 位变化时的不同的单位变化幅度;索结构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AC的列的编号 规则与向量Clci的元素的编号规则相同,索结构单位损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AC的行的 编号规则与M个被监测量的编号规则相同;
[0030] h.在实测得到当前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t的同时,实测得到在获得当前索结 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t的时刻的同一时刻的索结构的所有被监测量的当前实测数值,组成 被监测量当前数值向量C;被监测量当前数值向量C和被监测量当前初始数值向量Ctci与被 监测量初始数值向量C。的定义方式相同,三个向量的相同编号的元素表示同一被监测量在 不同时刻的具体数值;
[0031] i.定义被评估对象当前名义损伤向量d,被评估对象当前名义损伤向量d的元素 个数等于被评估对象的数量,被评估对象当前名义损伤向量d的元素和被评估对象之间是 一一对应关系,被评估对象当前名义损伤向量d的元素数值代表对应被评估对象的名义损 伤程度或名义分布载荷变化量;向量d的元素的编号规则与向量d。的元素的编号规则相 同;
[0032] j.依据被监测量当前数值向量C同被监测量当前初始数值向量C:索结构单位损 伤被监测量数值变化矩阵AC和待求的被评估对象当前名义损伤向量d间存在的近似线性 关系,该近似线性关系可表达为式1,式1中除d外的其它量均为已知,求解式1就可以算出 被评估对象当前名义损伤向量d;
[0033] C=Cv +AC^d式 1
[0034] k.定义被评估对象当前实际损伤向量da,被评估对象当前实际损伤向量da的元素 个数等于被评估对象的数量,被评估对象当前实际损伤向量da的元素和被评估对象之间是 一一对应关系,被评估对象当前实际损伤向量da的元素数值代表对应被评估对象的实际损 伤程度或实际分布载荷变化量;向量da的元素的编号规则与向量d。的元素的编号规则相 同;
[0035] 1.利用式2表达的被评估对象当前实际损伤向量da的第k个元素d\同被评估对 象初始损伤向量d。的第k个元素d和被评估对象当前名义损伤向量d的第k个元素d,间 的关系,计算得到被评估对象当前实际损伤向量da的所有元素;
[0036]
[0037] 式2中k= 1,2, 3,…….,N,d\表示第k个被评估对象的当前实际健康状态,如 果该被评估对象是索系统中的一根支承索,那么(1\表示其当前实际损伤,(1\为0时表示无 损伤,为100%时表示该支承索彻底丧失承载能力,介于〇与100%之间时表示丧失相应比 例的承载能力;所以根据被评估对象当前实际损伤向量Cf能够确定有哪些支承索受损及其 损伤程度;
[0038] m.回到第e步,开始由第e步到第m步的下一次循环。
[0039] 有益效果: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首先通过使用传感器对结构响应进行长期在线监 测,获得监测数据后对其进行在线(或离线)分析得到结构健康状态数据,由于结构的复杂 性,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需要使用大量的传感器等设备进行结构健康监测,因此其造价通常 相当高,因此造价问题是制约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应用的一个主要问题。另一方面,核心被评 估对象(例如斜拉索)的健康状态的正确识别是结构健康状态的正确识别的不可或缺的组 成部分,甚至是其全部,而次要被评估对象(例如结构承受的载荷)的变化(例如通过斜拉 桥的汽车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的正确识别对索结构的健康状态的正确识别的影响是微 乎其微的,甚至是不需要的。但是次要被评估对象的数量与核心被评估对象的数量通常是 相当的,次要被评估对象的数量还常常大于核心被评估对象的数量,这样被评估对象的数 量常常是核心被评估对象的数量的多倍。在次要被评估对象(载荷)发生变化时,为了准确 识别核心被评估对象,常规方法要求被监测量(使用传感器等设备测量获得)的数量必须 大于等于被评估对象的数量,当发生变化的次要被评估对象的数量比较大时(实际上经常 如此),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所需要的传感器等设备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因此结构健康监测 系统的造价就会变得非常高,甚至高得不可接受。发明人研究发现,在次要被评估对象(例 如结构承受的正常载荷,结构的正常载荷是指结构正在承受的载荷不超过按照结构设计书 或结构竣工书所限定的结构许用载荷)变化较小时(对于载荷而言就是结构仅仅承受正常 载荷,结构承受的载荷是否是正常载荷,能够通过肉眼等方法观察确定,如果发现结构承受 的载荷不是正常载荷,那么人为去除、移除非正常载荷后,结构就只承受正常载荷了),它们 所引起的结构响应的变化幅度(本说明书称其为"次要响应")远小于核心被评估对象的变 化(例如支承索受损)所引起的结构响应的变化幅度(本说明书称其为"核心响应"),次 要响应与核心响应之和是结构响应的总变化(本说明书称其为"总体响应"),显然核心响 应在总体响应中占据主导地位,基于此,发明人研究发现在确定被监测量数量时即使选取 稍大于核心被评估对象数量、但远小于被评估对象数量的数值(本方法就是这样做的),也 就是说即使采用数量相对少很多的传感器等设备,仍然可以准确获得核心被评估对象的健 康状态数据,满足结构健康状态监测的核心需求,因此本方法所建议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的造价显而易见地比常规方法所要求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造价低很多,也就是说本方法 能够以造价低得多的条件实现对索结构的核心被评估对象的健康状态的评估,这种益处是 对结构健康监测技术能否被采用是举足轻重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本方法的实施例的下面说明实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目的绝不在于限制本方 法的应用或使用。具体实施时,下列步骤是可采取的各种步骤中的一种。
[0041] 第一步:首先确认索结构承受的可能发生变化的载荷的数量。根据索结构所承受 的载荷的特点,确认其中"所有可能发生变化的载荷",或者将所有的载荷视为"所有可能发 生变化的载荷",设共有JZW个可能发生变化的载荷,即共有JZW个次要被评估对象。设索 系统中共有1根支承索,即共有个核心被评估对象。
[0042] 设索结构的支承索的数量和JZW个"所有可能发生变化的载荷"的数量之和为N, 即共有N个被评估对象。给被评估对象连续编号,该编号在后续步骤中将用于生成向量和 矩阵。
[0043] "结构的全部被监测的空间坐标数据"由结构上K个指定点的、及每个指定点的L 个指定方向的空间坐标来描述,结构空间坐标数据的变化就是K个指定点的所有空间坐标 分量的变化。每次共有M(M=KXL)个空间坐标测量值或计算值来表征结构空间坐标信息。 M不得小于吣加4。
[0044] 综合上述被监测量,整个索结构共有M个被监测量。
[0045] 为方便起见,在本方法中将"索结构的被监测的所有参量"简称为"被监测量"。给 M个被监测量连续编号,该编号在后续步骤中将用于生成向量和矩阵。本方法用用变量j表 示这一编号,j= 1,2, 3,…,M。
[0046] 按照技术方案和权利要求书中给出的方法,采用常规温度测量计算方法,确定"本 方法的索结构的温度测量计算方法"。
[0047] 第二步:建立初始力学计算基准模型总。
[0048] 在索结构竣工之时,或者在建立健康监测系统前,按照"本方法的索结构的温度测 量计算方法"测量计算得到"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可以用常规温度测量方法测量,例如 使用热电阻测量),此时的"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用向量Tci表示,称为初始索结构稳态温 度数据向量Tci。在实测得到Tci的同时,使用常规方法直接测量计算得到索结构的所有被监 测量的初始数值,组成被监测量初始数值向量(;。
[0049] 本方法中可以具体按照下列方法在获得某某(例如初始或当前等)索结构稳态温 度数据向量的时刻的同一时刻,使用某某方法测量计算得到某某被测量量被监测量(例如 索结构的所有被监测量)的数据:在测量记录温度(包括索结构所在环境的气温、参考平板 的向阳面的温度和索结构表面温度)的同时,例如每隔10分钟测量记录一次温度,那么同 时同样也每隔10分钟测量记录某某被测量量被监测量(例如索结构的所有被监测量)的 数据。一旦确定了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那么与获得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 刻同一时刻的某某被测量量被监测量(例如索结构的所有被监测量)的数据就称为在获得 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的时刻的同一时刻,使用某某方法测量计算方法得到的某某被测量量 被监测量的数据。
[0050] 使用常规方法(查资料或实测)得到索结构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的随温度变化的物 理参数(例如热膨胀系数)和力学性能参数(例如弹性模量、泊松比)。
[0051] 在实测计算得到初始索结构稳态温度数据向量Tci的同时,使用常规方法实测计算 得到索结构的实测计算数据。索结构的实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