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提示信息的轨迹档的产生方法及导航方法_2

文档序号:9429268阅读:来源:国知局
r>[0031]步骤S74—接下来,判断夹角a i是否大于一预设的较接近90°的第一阈值,例如70°。若是,则代表连续三个纪录点i_l、1、i+l已经构成够大的转折,判断结果属于(A),因此针对纪录点i建立「转弯」的提示信息,用以提醒使用者在行进到纪录点i时获得应「转弯」的提示。当然,实作上也可以是针对纪录点1-1建立「转弯」的提示,让使用者预先被提醒应转弯,原则固定即可。特别说明的是,此时应清除所有夹角纪录,包括夹角ai以及下文中将说明的夹角a 1-1。
[0032]步骤S75—当上述在步骤S74判断为夹角a i不大于第一阈值,则接着判断是否大于一小于该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例如10°。此步骤的用意在于,有时候转弯是渐进式、弯弧的,这种转弯较佳地也应提供提示。此步骤若判断为否,表示夹角a i极微小,判断结果应为(B),无连线转折,也不会有转弯提示被产生,并清除所有夹角纪录。
[0033]步骤S76—上述步骤S75若判断为是,表示夹角a i虽不是明显弯折,但仍有意义,因此接续判断有没有上一个夹角a 1-1,也就是利用纪录点1-2、1-1、i计算出来的夹角。若否,表示纪录点1-1、1、i+1可能是连续弯弧的起点,则进入步骤S77。否则,则进入步骤S78。
[0034]步骤S77,储存或记录该夹角a i,并判断结果为(B),也就是没有转弯提示被产生。若下一纪录点也进入到步骤S76的判断,则可进行该夹角的累加。
[0035]步骤S78—将夹角a i与夹角a 1-1进行累加,得到累积夹角β i,并判断累积夹角β i是否大于一第三阈值(例如:45度),若是表示弯折够大,则判断结果为(A),即针对纪录点i建立「转弯」的提示信息,让使用者确知已经转弯,但实作上不以在纪录点i建立转弯提示为限。此时清除所有夹角纪录。否则(若否),则进行步骤S79。
[0036]在一实施例中,该累积夹角β i相关于在该原始轨迹档3的该等记录点的一取样频率,且可以相关于在该原始轨迹档3的一预定距离内的部分记录点的夹角的和(如图4),该取样频率及该预定距离可以根据试探法(Heuristic Techniques)而被决定。如此一来,根据该累积夹角a i,就可以获得在方向移动上的变化。
[0037]步骤S79—若夹角β i未大于该第三阈值,则在本步骤将夹角β i纪录为夹角a 1-Ι,若下一纪录点进入到步骤S76的判断,则可进行累加。此情况下判断结果应为(B),无连线转折。
[0038]以上为连线转折的说明。再参阅图2,以下针对当纪录点i+Ι在道路上的情况进行说明。
[0039]步骤S08—将记录点i与路网资料4比对,判断该纪录点i是否位于该路网资料4的道路上?若否,表示记录点i原本不在道路上,但纪录点i+Ι已经落在道路上,位于该路网资料的记录点1、i+l之间的道路上的状况不同,判断结果为(D),针对纪录点i建立一「进入路网」的提不?目息。
[0040]当步骤S08的判断是记录点i在该路网资料4的道路上,表示连续二记录点1、i+1都在该路网资料4的道路上,则进入步骤S09。步骤S09,接着判断两个纪录点所在道路的路名是否相同?若是,则表示在二记录点1、i+1之间的道路无变化,判断结果应为(E),即不建立提示;若否,则接续进行步骤S10。
[0041]步骤SlO—依据该路网资料,进一步判断该二纪录点所在道路是否转折?这部分具体判断技术,可利用任何现有判断道路转折的处理方式,亦可套用类似图3步骤S73~S74的方式,判断道路夹角,本实施例不以特定道路判断方式为限。本步骤若判断两道路未构成转折,则属于结果(F),只须建立一「道路名称改变」的提示信息。本步骤若判断两道路构成转折,则属于结果(G),建立一「道路名称改变且转弯」的提示信息。
[0042]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步骤S72~S79也可以被利用来执行步骤S10。此时,该累积夹角β i的计算还相关于位在该路网线段的连续二记录点1、i+1的道路宽度,如一道路宽度为15米及一道路宽度为30米。比较该累积夹角β i与该第三阈值的一个目的是为了排除一使用者在该路网资料4的该路网线段沿着一扭曲的路径移动而有很多次的小转弯但没有离开该路网线段。图5说明根据该累积夹角判断是否转弯的优点,以区分如图5中的右图与图5中的左图的二种态样。
[0043]当得到上述任何判断结果,接续都是进行步骤Sll的判断,若i=n则结束流程,表示该轨迹档中所有纪录点皆完成处理,得到一具提示信息的轨迹档5(如图1)。若i不等于n,表示尚未处理完成,令i=i+l,并回到步骤S02。
[0044]该具提示信息的轨迹档5可被发布到网络上,另一使用者可利用一导航装置2下载、读取,而在电子地图上依据该等轨迹点的GPS坐标进行标示进而还原出轨迹。该轨迹即可作为导航路径,让该另一使用者据以依序地行经该等纪录点。该导航装置2泛指任何具有导航功能的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及专用于导航的设备。
[0045]该导航装置2读取利用前述方法产生的具提示信息的轨迹档5之后,可接收一代表该导航装置2所在位置的GPS定位资料,并依据该GPS定位资料与该等纪录点进行比较。当该GPS定位资料的坐标符合或接近其中一具有提示信息的纪录点,则输出该纪录点对应的提示信息。
[0046]综上所述,本发明针对一般的内容仅包括多个纪录点的GPS坐标的轨迹档,进一步搭配路网资料而产生更有参考价值的「具提示信息的轨迹档」,对使用者提供更完善的协助,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0047]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具提示信息的轨迹档的产生方法,由一计算装置执行,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读取一原始轨迹档及一路网资料,该原始轨迹档包含有复数个序列的纪录点; (B)判断连续的两个纪录点位于该路网资料的道路上的状况,若该二纪录点「位于该路网资料的道路上」的状况不同,则针对该二轨迹点其中一者,建立一道路状态改变的提示信息 '及 (C)判断连续的三个以上纪录点的连线,若存在一大于一预设阈值的夹角,则针对该等纪录点中序列较前的其中一者,建立一转弯的提示信息; 当该轨迹档中所有纪录点皆完成处理,得到一具提示信息的轨迹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提示信息的轨迹档的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C)包括: (Cl)计算纪录点1-ι与纪录点i的连线L1-1,与纪录点i与纪录点i+Ι的连线Li两者之间的夹角a i ; (C2)判断该夹角a i是否大于一较接近90°的第一阈值,若是,则进行(C3);及 (C3)建立该转弯的提示信息,并清除该a i的纪录。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提示信息的轨迹档的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C2)判断结果若否,则进行步骤(C4),判断该夹角a i是否大于一小于该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若是则进行步骤(C5),与一先前储存的夹角a 1-1进行累加,当累加结果大于一第三阈值,则进行步骤(C6)建立该转弯的提示信息,并清除该a i与α 1-Ι的纪录。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提示信息的轨迹档的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B)中,若序列在前纪录点在该路网资料的道路上,序列在后的纪录点不在该路网资料的道路上,则建立一「离开路网」的提示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提示信息的轨迹档的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B)中,若序列在前纪录点不在该路网资料的道路上,序列在后的纪录点在该路网资料的道路上,则建立一「进入路网」的提示信息。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提示信息的轨迹档的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B)中,若该二纪录点都在该路网资料的道路上,则进行步骤(D),判断该二纪录点所在道路的路名是否相同,若否则进行步骤(E),建立一「道路名称改变」的提示信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提示信息的轨迹档的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E)还依据该路网资料,进一步判断该二纪录点所在道路是否转折,若有转折,则所建立的提示信息为「道路名称改变且转弯」。8.一种导航方法,由一导航装置执行,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a)读取一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提示信息的轨迹档的产生方法产生的具提示信息的轨迹档; (b)接收一代表该导航装置所在位置的GPS定位资料; (c)依据该GPS定位资料与该等纪录点进行比较;及 (d)当该GPS定位资料符合或接近其中一具有提示信息的纪录点,输出该提示信息。
【专利摘要】一种具提示信息的轨迹档的产生方法,包含:(A)读取一具有复数纪录点的原始轨迹档及一路网资料;(B)判断连续的两个纪录点位于该路网资料的道路上的状况,若该二纪录点位于该路网资料的道路上的状况不同,则针对该二轨迹点其中一者,建立一道路状态改变的提示信息;及(C)判断连续的三个以上纪录点的连线,若存在一大于一预设阈值的夹角,则针对该等纪录点中序列较前的其中一者建立一转弯的提示信息。当该轨迹档中所有纪录点皆完成处理,得到具提示信息的轨迹档。
【IPC分类】G01C21/26
【公开号】CN105180947
【申请号】CN201510296837
【发明人】陈宗裕
【申请人】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6月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