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究甘蔗破头率试验台上的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04837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研究甘蔗破头率试验台上的夹持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甘蔗破头率试验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研究甘蔗破头率试验台上的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对于甘蔗收获机作业质量来说,甘蔗破头率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破头率低,说明甘蔗收获机的作业质量高,有利于提高甘蔗来年的发芽率。相反破头率高,则来年甘蔗发芽率就低,表明甘蔗收获机的使用价值不高。
[0003]研究甘蔗破头率一种是可以进行田间进行真实的试验,但其过程投入大,成本较高,而且反馈信息时间长。另一种便是在实验内构建模拟甘蔗根部与土壤的关系,来建立研究甘蔗破头率问题。在实验室内构建对甘蔗进行切割的试验台时,现有的夹紧机构多为对甘蔗进行刚性夹持,在甘蔗受到切割时无法模拟甘蔗与土壤之间的作用效果。
[0004]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研究甘蔗破头率试验台上的夹持机构,从而克服现有的夹紧机构在甘蔗受到切割时无法模拟甘蔗与土壤之间的作用效果的缺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研究甘蔗破头率试验台上的夹持机构,其中,包括:底座,其设置有一托孔;球体,其活动托设于所述托孔上;夹持圆筒,其下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球体上;弹簧,所述夹持圆筒的侧壁通过至少两个该弹簧与所述底座进行连接,且所有的所述弹簧沿所述夹持圆筒的侧壁的周向均匀地分布;以及夹紧机构,当甘蔗的下端插入到所述夹持圆筒内时,由该夹紧机构对甘蔗进行夹紧固定。
[0007]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于上端面的下方设置有一球铰支座,所述托孔凹设于该球铰支座上,且所述托孔为球形孔;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设置有一与所述托孔对应的通孔。
[0008]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持圆筒的侧壁通过四个所述弹簧与所述底座进行连接。
[0009]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持圆筒的侧壁上设置有四个各与一个所述弹簧的上端连接的第一拉钩,且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设置有四个各与一个所述弹簧的下端连接的第二拉钩。
[0010]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弧形夹片,其活动插在所述夹持圆筒内;以及推动机构,该推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弧形夹片沿径向进行移动。
[0011]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螺栓,所述螺栓通过螺孔设置于所述夹持圆筒的侧壁上,且所述螺栓的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弧形夹片上。
[0012]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推动机构包括两个沿所述夹持圆筒的轴向上下分布的所述螺栓。
[0013]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弧形夹片的内弧面的上下两端各铺设有一个弹性保护垫
[0014]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保护垫由橡胶材料制作而成。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发明的夹持圆筒通过球体能够绕着托孔沿任意方向转动,且夹持圆筒由弹簧与底座连接,当甘蔗在受到切割时因受力而出现的弯曲倾斜状态时会带动夹持圆筒一起倾斜,而且夹持圆筒的倾斜方向能够随甘蔗受到的任意方向的切割力而改变,当切割完成后,夹持圆筒在弹簧的作用下能够复位,从而能够模拟在对甘蔗进行切割时甘蔗与土壤的作用效果。
[0017]2、本发明的托孔凹设于球铰支座上,且托孔为球形孔,从而能够提高夹持圆筒通过球体绕托孔转动的稳定性。
[0018]3、本发明通过弧形夹片对甘蔗进行夹紧,其与甘蔗的接触面积大,夹紧稳定可靠,能够实现对不同直径的甘蔗进行夹紧,而且在甘蔗受到切割时有效防止甘蔗的脱落。
[0019]4、本发明的弧形夹片的内弧面的上下两端各铺设有一个弹性保护垫,从而增大与甘蔗的摩擦力且避免夹紧时损伤甘蔗。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研究甘蔗破头率试验台上的夹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图1的主视图。
[0022]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23]1-底座,11-球铰支座,12-空心球座,13-托孔,14-通孔,15-第二拉钩;2_球体;3-夹持圆筒,31-第一拉钩;4_弹簧;5_弧形夹片,51-弹性保护垫;6_螺栓;7_甘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5]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26]图1至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研究甘蔗破头率试验台上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底座1、球体2、夹持圆筒3、弹簧4以及夹紧机构,底座1设置有一托孔13,球体2活动托设于托孔13上,夹持圆筒3的下端固定设置于球体2上,以使夹持圆筒3通过球体2能够绕着托孔13沿任意方向转动。托孔13可以为一个直径小于球体2的圆孔,以使球体2能够自由托设于其孔口,而本发明优选地,参考图2,底座1于上端面的下方设置有一球铰支座11,球铰支座11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底座1的侧壁上,托孔13凹设于球铰支座11上,且托孔13为球形孔,底座1的上端面设置有一与托孔13对应的通孔14,球体2的直径小于托孔13的直径以活动容纳于托孔13内,夹持圆筒3穿过通孔14向上延伸。而且球体2可以在托孔13内自由转动,以能够有效防止球体2脱离托孔13,并提高夹持圆筒3通过球体2绕托孔13转动的稳定性。而且本发明中可以是在球铰支座11上设置有一个空心球座12且其内孔上端为开口的,空心球座12的内孔即为托孔13。
[0027]继续参考图1或图2,夹持圆筒3的侧壁通过至少两个弹簧4与底座1进行连接,且所有的弹簧4沿夹持圆筒3的侧壁的周向均匀地分布,弹簧4在连接时处于拉伸状态,当球体2托设于托孔13时,由于弹簧4是均匀分布的,从而使弹簧4对夹持圆筒3的拉力均匀分布,以能够使夹持圆筒3竖直地立在底座1上。优选地,夹持圆筒3的侧壁通过四个弹簧4与底座1进行连接,四个弹簧4均匀分布,即相邻两个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