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计算双向层替换浮动基准面的海拔高程的方法_2

文档序号:9909734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个观测点的大地坐标和实际高程。
[0032]其中,观测点包括炮点和检波点。大地坐标为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的坐标。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一个检波点可以接收来自多个炮点的地震波;一个炮点放炮时产生的地震波也可以被多个检波点接收。
[0033]步骤S2:根据每一个观测点的大地坐标,通过坐标变换得到该观测点的相对坐标。
[0034]步骤S3:根据每一个观测点的相对坐标,获得低速层的速度和高速层顶界面的高程。
[0035]步骤S4:由低速层的速度和高速层顶界面的高程计算得到从实际地表下剥到高速层顶界面的下剥时间。
[0036]步骤S5:用替换速度替代实际的低速层,保持下剥时间不变,由下剥时间、高速层顶界面的高程和替换速度得到每一个观测点的拟地形高程。
[0037]步骤S6:按照排列长度对每一个观测点的拟地形高程进行平滑处理,得到该观测点的相对于拟地形的浮动基准面的海拔高程。
[0038]其中,排列长度指的是:对于每一个炮点,该炮点与最远的检波点之间的沿测线的距离。
[0039]步骤S7:按照排列长度对每一个观测点的实际高程进行平滑处理,得到该观测点的相对于实际地形的浮动基准面的海拔高程。
[0040]步骤S8:对工区内所有的二维测线的相对于实际地形的浮动基准面进行三维空间的平滑处理,以保证相交的测线闭合。
[0041]步骤S9:根据传播时间相等原则,由替换速度、高速层顶界面的高程和相对于拟地形的浮动基准面的海拔高程,计算得到实际地形的浮动基准面的海拔高程对应的低速层的速度。
[0042]其中,传播时间相等原则指的是:对于任意一个观测点,从实际地形的高程以实际低速层的速度传播到高速层顶界面的时间与从拟地形高程以替换速度传播到高速层顶界面的时间相等;从相对于实际地形的浮动基准面以低速层的速度传播到高速层顶界面的时间与从相对于拟地形的浮动基准面以替换速度传播到高速层顶界面的时间相等。
[0043]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法中,步骤SI至步骤S5的过程称为正向层替换过程,步骤S6至步骤S9的过程称为反向层替换过程,从而实现了双向层替换。
[0044]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双向层替换不仅明显地降低了计算误差,得到了精确的浮动基准面的海拔高程,而且还实现了相交测线的闭合,解决了现有的浮动基准面的海拔高程的计算方法中的空间不闭合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能够适用于地形平坦的探区,而且还能够适用于近地表地形起伏剧烈的复杂探区。
[0045]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子,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改动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用于计算双向层替换浮动基准面的海拔高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确定多个观测点,获得每一个观测点的大地坐标和实际高程; 根据每一个观测点的大地坐标,通过坐标变换得到该观测点的相对坐标; 根据每一个观测点的相对坐标,获得低速层的速度和高速层顶界面的高程; 由低速层的速度和高速层顶界面的高程计算得到从实际地表下剥到高速层顶界面的下剥时间; 用替换速度替代实际的低速层,保持下剥时间不变,由下剥时间、高速层顶界面的高程和替换速度得到每一个观测点的拟地形高程; 按照排列长度对每一个观测点的拟地形高程进行平滑处理,得到该观测点的相对于拟地形的浮动基准面的海拔高程; 按照排列长度对每一个观测点的实际高程进行平滑处理,得到该观测点的相对于实际地形的浮动基准面的海拔高程; 对工区内所有的二维测线的相对于实际地形的浮动基准面进行三维空间的平滑处理,以保证相交的测线闭合; 根据传播时间相等原则,由替换速度、高速层顶界面的高程和相对于拟地形的浮动基准面的海拔高程,计算得到实际地形的浮动基准面的海拔高程对应的低速层的速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计算双向层替换浮动基准面的海拔高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点包括炮点和检波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计算双向层替换浮动基准面的海拔高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列长度为: 对于每一个炮点,该炮点与最远的检波点之间的沿测线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计算双向层替换浮动基准面的海拔高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播时间相等原则为: 对于任意一个观测点,从实际地形的高程以实际低速层的速度传播到高速层顶界面的时间与从拟地形高程以替换速度传播到高速层顶界面的时间相等;从相对于实际地形的浮动基准面以低速层的速度传播到高速层顶界面的时间与从相对于拟地形的浮动基准面以替换速度传播到高速层顶界面的时间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计算双向层替换浮动基准面的海拔高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地坐标为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的坐标。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计算双向层替换浮动基准面的海拔高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多个观测点,获得每一个观测点的大地坐标和实际高程;根据每一个观测点的大地坐标,通过坐标变换得到该观测点的相对坐标;根据每一个观测点的相对坐标,获得低速层的速度和高速层顶界面的高程;由低速层的速度和高速层顶界面的高程计算得到从实际地表下剥到高速层顶界面的下剥时间;用替换速度替代实际的低速层,保持下剥时间不变,由下剥时间、高速层顶界面的高程和替换速度得到每一个观测点的拟地形高程;对每一个观测点的拟地形高程进行平滑处理,得到该观测点的相对于拟地形的浮动基准面的海拔高程。该方法通过双向层替换明显地降低了计算误差。
【IPC分类】G01V1/30
【公开号】CN105676282
【申请号】CN201610006931
【发明人】李宗杰, 刘连升, 费建博, 杨子川, 邢春兰, 张志禹, 杨威, 李赋斌, 闫艳琴, 张开拓, 陈松, 周刚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帕美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1月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