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山岩型铀矿盲矿空间定位方法_3

文档序号:9929026阅读:来源:国知局
花 岗斑岩东北部接触带及其与北东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为铀成矿最有利部位,北东向断裂构 造及其次级裂隙带也为铀成矿有利空间。
[0089] 重点找矿部位为花岗斑岩脉东北部接触带构造破碎蚀变带。
[0090] (2)找矿靶区铀矿空间定位预测流程
[0091] 云际-游坊-布水花岗斑岩体找矿靶区铀矿空间定位预测,首先是通过成矿条件 分析,预测选择重点工作区;再通过地质、物探、化探综合方法对重点工作区进行评价,圈定 找矿靶区;最后通过钻探工程对找矿靶区进行铀矿查证。具体流程如下:
[0092] ①过铀矿关键控矿因素、成矿地质特征研究,查明相山火山盆地东北部发育北西 向花岗斑岩体,北东向沙洲-游坊断裂带复合发育,已发现铀矿化点,选择该区为重点工作 区,如图2所示。
[0093] ②对重点工作区进行大比例尺铀有利成矿条件质调查,对区内构造带热液蚀变矿 物组合、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特征进行识别、研究。
[0094] 在花岗斑岩脉东北部接触带发现北西向构造破碎带,见强水云母化、碳酸盐化,且 铀含量偏高;在东北接触带见到强风化基性岩脉;在花岗斑岩西南接触带沿北东向断裂的 次级裂隙发育到红色强碱交代、强黄绿色水云母化,铀含量偏高,如表1,图3所示;铀矿化 蚀变岩蚀变矿物组合:碱性蚀变矿物组合为纳长石-赤铁矿-绿泥石-碳酸盐,酸性蚀变矿 物组合为萤石-伊利石(伊蒙混层)_绿泥石,如表2所示;铀矿化蚀变岩元素组合:碱性蚀 变元素组合为Na、Al、U、Zr、Sc,酸性蚀变元素组合为P、Ca、U、Mo、Sr、Zr、Th、W、HREE。
[0095] 表1云际-游坊-布水地区蚀变岩石部分元素含量表
[0096]
[0098] 表2云际-游坊-布水地区蚀变岩石粘土分析结果表
[0100] 注:S :蒙脱石;I/S :伊利石蒙脱石混层;I :伊利石;K :高岭石;C :绿泥石;C/S :绿 泥石蒙脱石混层;I/S% :伊/蒙混层,混层比;C/S% :绿/蒙混层,混层比。
[0101] 花岗斑岩脉两侧见铀矿化点。表明花岗斑岩接触带与断裂构造破碎带叠加部位为 有利赋矿空间。花岗斑岩脉东北部接触带构造蚀变带为最有利成矿部位。
[0102] ③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高精度磁测方法组合,对区内断裂构造特征(规模、产 转、延伸深度)、盆地结构特征(组间界面、基底界面)和晚期岩脉发育特征进行识别、研究; 结合钻孔资料,编制工作区较大比例尺的断裂构造、晚期岩脉分布图及组间界面、基底界面 等深图,建立工作区构造、组间界面、基底界面和晚期岩脉构成的三维空间地质模型。
[0103] 物探AMT(V8)及高精度磁测验证了火山盆地北部与变质岩基底接触带存在一东 西向构造(原定火山断陷构造),且该测线外侧、内侧均存在断裂构造,变质岩基底岩块推 覆于火山岩层之上,如图4a所示;花岗斑岩脉东北部与火山岩接触部位存在一条北西向断 裂构造,如图4b所示,断裂切割较深。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成果图显示,该区组间界面埋深较 大,在斑岩体与北部出露基底变质岩之间组间界面强烈变陡。
[0104] ④利用土壤氡及其子体测量、伽玛能谱测量方法组合对工作区进行大比例尺扫面 工作,圈定土壤氡、伽玛能谱异常,提取构造带铀成矿信息。
[0105] 土壤氡气瞬时测量显示,氡气异常主要分布于花岗斑岩脉的上、下接触带,与花岗 斑岩脉东北部接触带地质调查发现的构造破碎带相吻合,如图5所示,沙洲-游坊断裂及其 次级裂隙也分布氡气异常。
[0106] ⑤利用地电化学方法,对工作区铀成矿相关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识别、研究,圈定 铀成矿相关元素异常图,提取构造带铀成矿信息。
[0107] 地电化学测量显示铀成矿相关元素异常明显,在花岗斑岩北部边界及花岗斑岩脉 内存在强烈的地电提取铀异常,如图6所示。
[0108] ⑥综合地质、物探、化探等铀成矿信息,对工作区进行铀矿综合评价,圈定了云 际-游坊-布水花岗斑岩找矿靶区,如图7所示。推测该区铀矿赋存空间类型主要为断裂 与岩脉复合型;深部存在断裂与组间界面复合型和断裂与基底界面复合型,但由于两个界 面深度较大,查证钻孔未钻及。预测铀矿定位于北西向花岗斑岩东北部接触带构造蚀变带 与北东向沙洲-游坊断裂构造复合部位。
[0109] ⑦钻探查证
[0110] 2012年对找矿靶区中段(游坊村地段)开展第一阶段钻探查证,261队在花岗斑 岩脉东北部接触带构造破碎蚀变带附近揭露到较大规模工业铀矿,代表钻孔铀矿化如图7、 8、9所示,工业矿体累计厚度7. 14~14. 53米、品位0.071%~0. 136%,铀矿体严格受北西 向花岗斑岩脉东北部接触带构造蚀变带控制,该北东向矿带有望发展成为相山矿田外围新 的铀成矿带。目前,勘查工作已经向该找矿靶区西北段、东南段扩展,有望继续扩大找矿成 果。
[0111] 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 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 出各种变化。本发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
【主权项】
1. 一种火山岩型铀矿盲矿空间定位技术,其特征在于:铀矿空间定位预测流程包括初 选重点工作区、关键控矿因素的识别、铀矿空间定位式及预测模型的构建、预测要素的识别 技术方法组合、钻探查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铀矿铀成矿条件、关键控矿因素,开展区域铀成矿预测,初选重点工作区; 步骤二对重点工作区进行大比例尺地质调查,对构造蚀变带进行识别、研究;对构造带 热液蚀变带热液蚀变矿物组合、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特征进行识别、研究; 步骤三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高精度磁测方法组合,对区内断裂构造特征、盆地结构 特征和晚期岩脉发育特征进行识别、研究;结合钻孔资料,编制工作区较大比例尺的断裂构 造、晚期岩脉分布图,组间界面、基底界面等深图;建立工作区由断裂构造、组间界面、基底 界面和岩脉构成的三维空间地质模型; 步骤四利用氡及其子体测量、伽玛能谱测量方法组合对工作区进行大比例尺扫面工 作,圈定氡、伽玛能谱异常图,提取铀成矿信息; 步骤五用地电化学方法测量分析,对工作区铀成矿相关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圈 定铀成矿相关元素异常图,提取构造带铀-多金属成矿信息; 步骤六综合地质、物探、化探信息,对工作区进行综合预测,对深部盲矿进行有效定 位; 步骤七钻探查证。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山岩型铀矿盲矿空间定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关 键控矿因素的识别包括控矿断裂构造的识别、铀成矿热液蚀变的识别和晚期岩脉的识别。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火山岩型铀矿盲矿空间定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 述控矿断裂构造的识别是通过区域地质、物探资料综合分析,确定控矿构造;所述铀成矿热 液蚀变的识别是确定酸性蚀变和碱性蚀变叠合控制大矿富矿的空间定位,识别矿化最有利 的蚀变组合;所述晚期岩脉的识别包括晚期酸性岩脉和中基性岩脉的识别。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火山岩型铀矿盲矿空间定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 述预测要素的识别技术方法组合,包括地质技术、物探技术和化探技术。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火山岩型铀矿盲矿空间定位技术,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质技术为应用野外地质调查、钻探、室内分析综合方法,识别成矿期断裂构造, 包括查明火山盆地组间界面、基底界面,及叠加的重力滑塌构造、火山断陷构造、火山层间 离张构造特征;查明晚期酸性岩脉和中基性岩脉发育特征;查明断裂构造与火山盆地组间 界、基底界面叠加复合部位;查明铀矿化酸性蚀变、碱性蚀变组合及其分布特征和铀成矿相 关元素组合特征; 所述物探技术为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高精度磁测方法相结合,通过电阻率横向不 均匀变化,磁场梯度带、磁场分界线、磁场错动部位、磁场串珠状异常,识别不同级别断裂构 造; 所述化探技术为应用地球化学方法,对构造带的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圈 定构造带铀成矿相关元素异常。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铀矿地质研究与铀资源预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山岩型铀矿盲矿空间定位技术。本发明铀矿空间定位预测流程包括初选重点工作区、关键控矿因素的识别、铀矿空间定位式及预测模型的构建、预测要素的识别技术方法组合、钻探查证。本发明能够有效预测火山岩型铀矿找矿靶区,对深部隐伏盲矿进行准确空间定位,直接指导火山岩型铀矿找矿勘探,扩大老矿区铀资源量,发现新的铀矿产地。
【IPC分类】G01V11/00
【公开号】CN105717551
【申请号】CN201410742276
【发明人】林锦荣, 胡志华, 刘祜, 柯丹, 王勇剑
【申请人】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5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