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校验非连续累计自动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6235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校验非连续累计自动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计量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校验非连续累计自动秤。
【背景技术】
[0002]长期以来,港口、铁路、粮食、化工等行业,涉及到大量的散料的称重、装卸、包装、存储等问题,劳动密集程度高、强度大、速度慢,而且计量精度较低。尤其是有毒化工产品、易为人体吸入的面粉在称重包装时,如果使用人工操作,极易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市场上虽然有电子散料秤,但多为手动校验砝码,校验的准确性取决于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而且校验会耽误称量时间,需要校验的周期长而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自校验非连续累计自动秤,该自动秤应能克服上述传统电子散料秤的诸多缺陷,减少人工参与及劳动强度,实现称料自动化控制,提高称料效率。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提供的自校验非连续累计自动秤如图1所示,包括一个控制柜5和一个秤安装座4,该秤安装座4上由下而上依次设置有重量检测校验传感器3、称重斗2和进料斗I。其中所述重量检测校验传感器3装置在秤安装座4上表面,该重量检测校验传感器3的顶端与所述称重斗2的底面相叠连,该重量检测校验传感器3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柜5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称重斗2的输入端上接所述进料斗I的输出端,所述称重斗2的输出端使用时外接用户的接料缓冲斗。
[0005]由此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自校验非连续累计自动秤使用时,其传感器直接检测到总重和皮重而无需沿袭传统的需要停机校验的非连续累计秤称量方式。这样,大型散料秤的标定工作由传统的人工砝码标定方式转换为全电子自动标定,每次称量循环中均实时进行自校验标定。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自校验非连续累计自动秤,能减少散料在称重过程中的人工参与,并减少劳动强度,节省大量劳动力,实现称料的自动化控制,提高了称料效率。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可靠性强,称量精度高、称量速度快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校验非连续累计自动秤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不为:
[0008]I 进料斗,
[0009]2——称重斗,
[0010]3——重量检测校验传感器,
[0011]4--秤安装座,
[0012]5——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自校验非连续累计自动秤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该实施例的秤安装座4采用市售20#槽钢焊接而成,呈矩形,长1710 mm,宽1678 mm,高200 mm。秤安装座4上由下而上依次设置重量检测校验传感器3、称重斗2和进料斗I。其中重量检测校验传感器3采用SQB-1000型传感器,该传感器由两组独立的称重传感器组成,一组传感器为重量检测传感器,另一组传感器为校验传感器。称重斗2采用LCS200-02型称重斗。进料斗I采用LCS200-01型进料斗。而该实施例的控制柜5采用包括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触摸屏、称重显示仪在内的LCS200-04型控制柜。上述进料斗1、称重斗2、重量检测校验传感器3、秤安装座4、控制柜5按上述技术方案参照附图1加以连接。即重量检测校验传感器3装置在秤安装座4上表面,重量检测校验传感器3的顶端与称重斗2的底面叠连,重量检测校验传感器3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柜5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称重斗2的输入端上接进料斗I的输出端。
[0014]该例自校验非连续累计自动秤经试制试用被证明效果良好,自校验技术的采用解决了称重过程中不能对每次称重结果进行自动校验的问题,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称重效率且使用安全可靠,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主权项】
1.一种自校验非连续累计自动秤,包括一个控制柜(5)和一个秤安装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秤安装座(4)上由下而上依次设置有重量检测校验传感器(3)、称重斗(2)和进料斗(1),其中所述重量检测校验传感器(3)装置在秤安装座(4)上表面,该重量检测校验传感器(3)的顶端与所述称重斗(2)的底面相叠连,该重量检测校验传感器(3)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柜(5)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称重斗(2)的输入端上接所述进料斗(I)的输出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自校验非连续累计自动秤,包括控制柜(5)和秤安装座(4),其特征在于,秤安装座(4)上由下而上依次设置有重量检测校验传感器(3)、称重斗(2)和进料斗(1)。其中重量检测校验传感器(3)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柜(5)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称重斗(2)的输入端上接进料斗(1)的输出端。使用时,其传感器直接检测到总重和皮重而无需沿袭传统的需要停机校验的非连续累计秤称量方式。能减少散料在称重过程中的人工参与,减少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实现称料自动化控制,提高称料效率。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可靠性强,称量精度高速度快的特点。
【IPC分类】G01G9/00, G01G23/01
【公开号】CN204831531
【申请号】CN201520508492
【发明人】任昊君, 柳波, 吴中鼎, 文向
【申请人】湖南国耀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