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勘探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368966阅读:来源:国知局
01和第二线圈302接收后,第一线圈301和第二线圈302产生的感应电流由接地的引出头303导出,进而消耗了该方向电磁场,达到了屏蔽的效果。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线圈301的匝数大于等于3,所述第二线圈302的匝数大于等于3。线圈的匝数与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强度成正比,匝数越大,产生的屏蔽效果也就越好。
[0032]在使用时,要保证第一线圈301与发送回线201的平行以及第二线圈302与接收回线202的平行,以获得最佳的屏蔽效果。
[0033]如图5所示,所述发送屏蔽单元203包括由第二导线围成的第一网片304和将所述第一网片304接地的引出头303,所述第一网片304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发送回线201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一网片304与所述发送回线201共轴设置。所述接收屏蔽单元204包括由第二导线围成的第二网片305和将所述第二网片305接地的引出头303,所述第二网片305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接收回线202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二网片305与所述接收回线202共轴设置。
[0034]通过由导线围成的网片,同样也可以实现对电磁场信号的屏蔽。具体地,围成第一网片304和第二网片305的第二导线,可以采用裸导线,也可以采用包括有绝缘包皮的导线。采用裸导线时,将第二导线网状排列,并在网格节点306处进行连接即可。采用有绝缘包皮的导线时,为了保证横向和竖向的导线在网格节点306处能够连接,需要在对应位置对绝缘包皮进行切割,露出包括在内部的金属,然后进行连接。第一网片304和第二网片305同样需要通过引出头303接地,以便将产生的感应电流导出。
[0035]为了保证送屏蔽单元和接收屏蔽单元204在接收到电磁场信号时产生的感应电流能够有效地导出,第一线圈301和第二线圈302产或者第一网片304和第二网片305通过引出头303接地时,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接地电阻小于100欧姆/米。接地电阻的阻值越小,信号屏蔽的效果越好。
[0036]在使用时,发送屏蔽单元203和接收屏蔽单元204采用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即发送屏蔽单元203采用第一线圈301的结构时,接收屏蔽单元204可以选择第二线圈302的结构或者第二网片305的结构。
[0037]为了保证屏蔽效果的同时,不会对发送回线201和接收回线202产生影响,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发送屏蔽单元203与所述发送回线201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0厘米,所述接收屏蔽单元204与所述接收回线202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0厘米。
[0038]进一步地,为了取得更好的屏蔽效果,所述发送屏蔽单元203与所述发送回线201的形状相同,所述发送屏蔽单元203的边长大于所述发送回线201的边长,所述接收屏蔽单元204与所述接收回线202的形状相同,所述接收屏蔽单元204的边长大于所述接收回线202的边长。
[0039]发送回线201和接收回线202在使用时,根据实际的情况,可能会设置成不同的形状,如三角形、矩形等,为了保证对其在非探测方向上的屏蔽效果,在设置发送屏蔽单元203和接收屏蔽单元204时,将其设置为与发送回线201或接收回线202相同的形状,同时,又将发送屏蔽单元203和接收屏蔽单元204的边长设置为大于发送回线201或接收回线202的边长,保证对其的全面覆盖。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发送屏蔽单元203和接收屏蔽单元204的边长大于发送回线201或接收回线202的边长50厘米或以上。
[0040]如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勘探装置的使用方法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0041]步骤SlOl,按照瞬变电磁法进行勘探的设计书确定发送回线201和接收回线202形状和尺寸,制作好发送回线201和接收回线202。
[0042]步骤S102,根据发送回线201和接收回线202形状和尺寸制作对应的发送屏蔽单元203和接收屏蔽单元204。
[0043]步骤S103,按照设计书的内容设置发送回线201和接收回线202,将所述发送屏蔽单元203设置于所述发送回线201远离探测方向的一侧,将接收屏蔽单元204设置于所述接收回线202远离探测方向的一侧。
[0044]步骤S104,将发送屏蔽单元203和接收屏蔽单元204分别接地。
[0045]步骤S105,启动勘探装置开始测量。
[0046]步骤S106,采集完一个测点数据后,收起勘探装置的各个部件,并移动到下一个测点。
[0047]重复步骤S103-步骤S106,直到所有的测点的数据都采集完毕。
[004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勘探装置,通过在收发天线101处设置电磁场屏蔽装置102,使得从探测方向的反向传播来的电磁场被屏蔽,避免其对接收到的二次感应磁场104产生干扰同时收发天线101向探测方向的反向发出一次瞬变电磁场103,激发其他对探测结果造成影响的二次感应磁场104,提高了探测的准确率。使瞬变电磁法勘探实现半空间测量,采集的数据信息为半空间的,消除或减少虚假异常、掩盖真实异常的现象,提高数据资料推断解释质量,降低或消除投资、施工风险,和生命、财产损失。
[00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5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主权项】
1.一种勘探装置,包括用于发射一次瞬变电磁场和接收所述一次瞬变电磁场激发的二次感应磁场的收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勘探装置还包括电磁场屏蔽装置,所述电磁场屏蔽装置设置于所述收发天线远离探测方向的一侧,所述电磁场屏蔽装置用于屏蔽所述收发天线向探测方向的相反方向发射的一次瞬变电磁场以及从探测方向的相反方向传播来的电磁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勘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天线包括发送回线和接收回线,所述电磁场屏蔽装置包括发送屏蔽单元和接收屏蔽单元,所述发送屏蔽单元设置于所述发送回线远离探测方向的一侧,所述接收屏蔽单元设置于所述接收回线远离探测方向的一侧,其中,所述发送屏蔽单元用于屏蔽所述发送回线向探测方向的相反方向发射的一次瞬变电磁场,所述接收屏蔽单元用于屏蔽从探测方向的相反方向传播来的电磁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勘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屏蔽单元包括由第一导线围成的第一线圈和将所述第一线圈接地的引出头,所述第一线圈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发送回线的平面平行,所述接收屏蔽单元包括由第一导线围成的第二线圈和将所述第二线圈接地的引出头,所述第二线圈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接收回线的平面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勘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的匝数大于等于3,所述第二线圈的匝数大于等于3。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勘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包括有绝缘包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勘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屏蔽单元包括由第二导线围成的第一网片和将所述第一网片接地的引出头,所述第一网片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发送回线的平面平行,所述接收屏蔽单元包括由第二导线围成的第二网片和将所述第二网片接地的引出头,所述第二网片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接收回线的平面平行。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勘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线为裸导线。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勘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线包括有绝缘包皮,第二导线在所述第一网片的网格节点处裸露,第二导线在所述第二网片的网格节点处裸露。9.根据权利要求3-8任意一项所述的勘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屏蔽单元与所述发送回线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0厘米,所述接收屏蔽单元与所述接收回线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0厘米。10.根据权利要求3-8任意一项所述的勘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屏蔽单元与所述发送回线的形状相同,所述发送屏蔽单元的边长大于所述发送回线的边长50cm或以上,所述接收屏蔽单元与所述接收回线的形状相同,所述接收屏蔽单元的边长大于所述接收回线的边长50cm或以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勘探装置,涉及地下勘探领域中的一种勘查方法,矿井瞬变电磁法。在矿井瞬变电磁法的各种装置中发射一次瞬变电磁场和接收所述一次瞬变电磁场激发的二次感应电磁场的收、发天线,所述各种装置中还包括电磁场屏蔽天线,所述电磁场屏蔽天线设置于收、发天线探测方向的另一侧(即探测方向的反方向)。使得从探测方向反向传播来的电磁场或向探测方向反向发射的一次瞬变电磁场或二次感应电磁场被屏蔽,避免接收天线接收到反向传播来的电磁场或发射天线向探测方向的反向发送一次瞬变电磁场激发其他对探测结果造成影响的二次感应电磁场,提高了探测的准确率。
【IPC分类】G01V3/26, H01Q1/22
【公开号】CN205280955
【申请号】CN201620021670
【发明人】卜传新
【申请人】卜传新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