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数字时框飞返式时、分指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60306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钟表数字时框飞返式时、分指示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钟表的“时”、“分”时刻指示机构,具体是一种数字时框飞返式“时”、“分”指示机构,该机构的“时”用时框上的时窗口内的数字表示,时窗口在运行过程中指示“分”,每1小时完成1次飞返动作。
背景技术
现在中国生产的机械和指针式石英钟表的“时”和“分”均采用指针指示,时针和分针均是围绕自身的转动中心连续转动运行,结构比较单调。关于不连续运行且用数字表示的时、分指示机构,到目前为止,在中国专利文献中尚未发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新的时、分指示机构,该机构的“时”由数字表示;时窗口与在其窗内表示“时”的数字同步运行,且指示“分”,时窗口每1小时完成1次飞返动作,即到达“60分”的一瞬间回复到起始位置指示下一时段的“0分”,同时时窗口内的数字变换为下一时段的“时”数字。由于设置了时框飞返,显示盘是连续运行,在显示上消除了飞返时因齿侧间隙引起的“分”显示停顿或滞后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钟表数字时框飞返式时、分指示机构,其特征在于1)其传动链为 2)跨齿轴、时框过轮、显示盘过轮同轴连动,其中时框过轮是一个有缺口的齿轮;时框轮和显示盘轮同轴;显示盘轮与显示盘同轴连动;时框轮与时框同轴连动;
所述的时框过轮的缺口是指满牙位置的缺牙;在时框飞返角度确定后,缺牙数和缺口数可以通过时框轮和时框过轮的齿比关系确定。
3)显示盘轮/显示盘每小时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角度即时框飞返的角度,以及对应的显示盘上顺时针方向均布的小时数字,可根据需要在如下数据中选取其中之一①显示盘轮每小时转5/12周即150°;小时数字为1,8,3,10,5,12,7,2,9,4,11,6;②显示盘轮每小时转7/12周即210°;小时数字为1,8,6,4,11,2,9,7,5,12,3,10;③显示盘轮每小时转11/12周即330°;小时数字为1,2,3,4,5,6,7,8,9,10,11,12;。
④显示盘轮每小时转5/24周即75°;小时数字为1,20,15,10,5,24,19,14,9,4,23,18,13,8,3,22,17,12,7,2,21,16,11,6;。
⑤显示盘轮每小时转7/24周即105°;小时数字为1,18,11,4,21,14,7,24,17,10,3,20,13,6,23,16,9,2,19,12,5,22,15,18;⑥显示盘轮每小时转11/24周即165°;小时数字为1,14,2,16,5,18,7,20,9,22,11,24,13,2,15,4,17,6,19,8,21,10,23,12;⑦显示盘轮每小时转13/24周即195°;小时数字为1,12,23,10,21,8,19,6,17,4,15,2,13,24,11,22,9,20,7,18,5,16,3,14;⑧显示盘轮每小时转17/24周即255°;小时数字为1,8,15,22,5,12,19,2,9,16,23,6,13,20,3,10,17,24,7,14,21,4,11,18;⑨显示盘轮每小时转19/24周即285°;小时数字为1,6,11,16,21,2,7,12,17,22,3,8,13,18,23,4,9,14,19,24,5,10,15,20;⑩显示盘轮每小时转23/24周即345°,小时数字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本组数据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在产品设计上一般较难采用。
4)复位簧固定在机芯的基板上,其头部与固定在控制齿扇上的靠钉相接触,其弹力能迫使控制齿扇顺时针方向转动至限位钉,并带动时框轮和时框逆时针方向瞬间回复到起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新颖,是一种别有情趣的钟表数字时框飞返式时、分指示机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轴向传动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的显示盘轮轮/显示盘部件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的时框轮/时框部件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的显示盘运行过程示意图;图6~图7是实施例的时框窗口运行及飞返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采用第①组数据。见图1,其传动链为 跨齿轴2、时框过轮3、显示盘过轮6同轴连动;时框轮4和显示盘轮7同轴;显示盘轮7与显示盘8同轴连动;时框轮4与时框9同轴连动。时轮为48牙,跨齿轴为12牙,显示盘过轮6为30牙,显示盘轮24牙,时框过轮3有30牙,每隔120°有一个缺口,每个缺口缺2牙(共缺6牙)。控制齿扇5为11牙。显示盘9上分布有1个时窗口12。显示盘8上顺时针方向均布有“1、8、3、10、5、12、7、2、9、4、11、6”共12个数字(见图3)。
复位簧11固定在机芯的基板上,其头部与固定在控制齿扇5上的靠钉10相接触,其弹力能迫使控制齿扇5顺时针方向转动至限位钉13,并带动时框4和时框9逆时针方向瞬间回复到起始位置。
在图2中,钟表经过一系列齿轮传动,由时轮1带动跨齿轴2转动,时框过轮3和显示盘过轮6同时转动。时框过轮3与时框轮4啮合,显示盘过轮6与显示盘轮7啮合。每小时时轮1转1/12周(转过4牙),跨齿轴2、显示盘过轮6、时框过轮3同时转1/3周,时框轮7和分盘轮4每小时转5/12周即150°,也就是5个“时”刻度,见图3、图4。图5为时轮→跨齿轴/时框过轮→时框轮/时框运行过程示意图,运行1小时,在“8”的位置上就变成了“9”。
图6~图7是实施例1的时框/时窗口飞返过程示意图。图6为起始位置,此时时窗口12指向分刻度的“0”,窗内的数字为“8”,即表示“8时0分”。时框过轮3继续逆时针方向转动,带动时框4/时框9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窗口12指示分时刻的变化,而时窗口12内的数字保持不变;同时控制齿扇5也逆时针方向转动,复位簧11被抬起。当运行到图7的状况时,因时框过轮3上存在缺口,它即将与时框轮4脱离啮合,而缺口后的下一棵齿尚未与时框轮4啮合,此时复位簧11已最大限度地被抬起。在时框过轮3与时框轮4脱离啮合的一瞬间,复位簧11的弹力得到释放,迫使控制齿扇5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时框轮4/时框9逆时针方向飞速转动,在这一瞬间时框轮4/时框9回到了起始位置,时窗口12指向“0”;而此时显示盘8也转过5个时分格,所以时窗口12内部的数字变成了“9”,即表示“9时0分”,时框过轮3与时框轮4又开始啮合,从而完成了一次循环。
权利要求1.一种钟表数字时框飞返式时、分指示机构,其特征在于1)其传动链为 2)跨齿轴(2)、时框过轮(3)、显示盘过轮(6)同轴连动,其中时框过轮(3)是一个有缺口的齿轮;时框轮(4)和显示盘轮(7)同轴;显示盘轮(7)与显示盘(8)同轴连动;时框轮(4)与时框(9)同轴连动;3)显示盘轮(7)/显示盘(8)每小时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角度即时框飞返的角度是其中之一5/12周即150°,7/12周即210°,11/12周即330°,5/24周即75°,7/24周即105°,11/24周即165°,13/24即周195°,17/24周即255°,19/24周即285°;4)复位簧(11)固定在机芯的基板上,其头部与固定在控制齿扇(5)上的靠钉(10)相接触,其弹力能迫使控制齿扇(5)顺时针方向转动至限位钉(13),并带动时框轮(4)和时框(9)逆时针方向瞬间回复到起始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时框飞返式“时”、“分”指示机构,其传动链为右下图所示,其中时框过轮(3)是一个有缺口的齿轮;时框飞返的角度有75°至345°的十种设计选择;基板上有复位簧(11),能迫使时框(9)逆时针方向瞬间回复到起始位置。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新颖,该机构的“时”用时框上的时窗口内的数字表示,时窗口在运行过程中指示“分”,每1小时完成1次飞返动作。是一种别有情趣的钟表数字时框飞返式时、分指示机构。
文档编号G04B19/00GK2609020SQ0322870
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30日
发明者赵玉林, 赖宗荣 申请人:杭州手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