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4356阅读:7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智能穿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手表是指戴在手腕上,用以计时或者显示时间的仪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随身佩戴的物品。

比如过去只能用来看时间,现今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家庭网络与互联网相连,显示来电信息、新闻、天气信息等内容,这种手表被称作智能手表,这类产品主要是为消费者在不方便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下使用而设计的,比如正在骑自行车或手上提满了东西的时候。智能手表是将手表内置智能化系统,搭载智能手机系统而与网络连接实现多功能,能同步手机中的电话、邮件、照片及音乐等,智能手表具备无须手持、便捷易携、体感交互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是近年来消费市场比较火爆的一种电子产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对功能需求的提高,手表的制造商不断推出具有多功能的智能手表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深受消费者青睐。

但是智能手表由于体积不能太大,所以其内置电池的体积也不能太大,如此,也就限制了电池的容量,导致智能手表的续航时间都比较短;在进行充电时,目前的智能手表充电时,都需要取下来放在充电座上才能够进行充电,无法像手机一样使用普通的移动电源边走边充电。所以,在充电过程中的使用非常不便。

所以,目前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方便充电的智能手表,使用户能够边充电边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手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智能手表充电需从手上取下,不能边充电边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所述智能手表包括:表带和表体;

所述表带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设置于所述表体的两端;

所述第一表带的一端设置有充电插头,所述第一表带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充电接口,所述第一表带设置有连接所述充电插头和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的线缆;

所述表体设有与所述表带中所述充电插头对应的第二充电接口。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为充电弹针,所述充电弹针设置于所述第一表带内部。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表带侧面设置有一开关,所述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充电弹针的至少一部分伸出于所述第一表带的外侧,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充电弹针的至少一部分收缩于所述第一表带的内侧。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线缆为柔性电缆,所述线缆内嵌于所述第一表带内。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通过转轴或卡扣与所述表体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表带的中部沿表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

所述第二表带未与所述表体连接的一端设有插针,所述插针用于与所述通孔配合以实现对所述表带的调节。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充电接口为内嵌式接口,所述第一表带设有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对应的覆盖式卡扣。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表体与皮肤相接触的一侧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用于隔绝用户的皮肤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的直接接触。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中与皮肤接触的一侧长度较与之相对应的另一侧长;

所述表体两侧各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的凸出部相耦合。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表带与所述表体的壳体连成一整体或一体成型,内嵌于所述第一表带内的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相连接,所述线缆另一端直接与所述表体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在所述表带内设置了所述充电插头、所述第一充电接口以及连接所述充电插头和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的线缆,所述表体中设置有与所述充电插头对应的第二充电接口,因此可以通过表带对所述智能手表进行充电;能使用户在正常使用所述智能手表的情况下,对所述智能手表进行充电,提升了智能手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一种智能手表的平面结构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一种智能手表的平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智能手表充电繁琐,不能边充电边使用所述智能手表等问题,而提出了一种智能手表,本实施例能够解决上述缺陷。

图1所示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一种智能手表的平面结构图,所述智能手表包括:表带和表体101;

所述表带包括第一表带102和第二表带103,所述第一表带102和所述第二表带103设置于所述表体101的两端;所述第一表带102和所述第二表带103与所述表体101可以自由拆卸,所述第一表带102和所述第二表带103通过转轴或卡扣与所述表体101连接;为了使所述表带与所述表体101更好的连接,所述第一表带102和所述第二表带103中与皮肤接触的一侧长度较与之相对应的另一侧长。

所述第一表带102的中部沿表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通孔104,所述第二表带103未与所述表体101连接的一端设有插针105,所述插针105用于与所述通孔104配合以实现对所述表带长度的调节,以适应不同的佩戴者。

所述第一表带102的一端设置有充电插头,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充电插头为充电弹针106,共四个;所述充电弹针106设置于所述第一表带102内部;

在所述第一表带102侧面设置有一开关,所述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充电弹针106的至少一部分伸出于所述第一表带102的外侧,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充电弹针106的至少一部分收缩于所述第一表带102的内侧;当所述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充电弹针106位于所述第一表带102外侧;当所述开关处于开放状态时,所述充电弹针106位于所述第一表带102内侧。

所述充电弹针106包括针管、弹簧以及铁杆。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针管采用黄铜材质,弹簧采用琴线材质,针杆采用铍铜材质,全身镀金,增加了导通性能。

所述第一表带10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充电接口107,所述第一充电接口107为内嵌式接口,所述第一充电接口107与电源相连接,为电流输入端;所述第一表带102末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107相耦合的覆盖式卡扣,当所述智能手表电量充足时,是覆盖式卡扣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107对接,防止灰尘或其他污染物进入所述第一充电接口107内部。

所述第一表带102设置有连接所述充电插头和所述第一充电接口107的线缆108;所述线缆108为柔性电缆,内嵌于所述第一表带102内;所述线缆108包括四条线路,每一条线路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107和每一所述充电弹针106对应;所述线缆108分布于所述通孔104两侧,且形成两两互不影响的线路。

所述表体101两侧各设有一凹槽109,所述凹槽109与所述第一表带102和所述第二表带103的凸出部110相耦合,以便于所述表带和所述表体101更好的配合连接;在所述表体101两侧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充电插头对应的第二充电接口111。

另外,所述表体101与皮肤相接触的一侧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同于隔绝用户的皮肤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107的直接接触,避免长期携带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汗水和氧气的多重作用而导致接口端子金属的氧化变性,提高产品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智能手表需要充电时,首先,将所述第一表带102和表体101分离;然后,将所述第一表带102上的开关处于闭合状态,使所述充电弹针106处于所述第一表带102的外侧,与所述表体101的第二充电接口111对接;最后,打开所述第一表带102末端的卡扣,使所述第一充电接口107处于开放状态,将所述第一充电接口107与电源相连,供所述智能手表充电。

当用户忘记提前充电但又必须使用智能手表的时候,所述智能手表无需从用户手中取下来,用户可以继续使用,本实施例提高了智能手表的便捷性。

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智能手表包括:表带和表体201;

所述表带包括第一表带202和第二表带203,所述第一表带202和所述第二表带203设置于所述表体201的两端;所述第一表带202与所述表体201的壳体连成一整体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表带内202设置有柔性线缆208,所述线缆20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207相连接,所述线缆208的另一端直接与所述表体201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智能手表需要充电时,将所述充电接口207与电源相连,形成闭合回路,供所述智能手表充电;用户无需将所述智能手表从手中取下,可以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对所述智能手表进行充电。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所述表带内设置有所述充电插头、所述第一充电接口以及连接所述充电插头和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的线缆,所述表体中设置有与所述充电插头对接的第二充电接口,通过所述表带对所述智能手表进行充电;所述智能手表能使用户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对所述智能手表进行充电,无需从用户手中取下,提升了智能手表的便捷性。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