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029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手表结构,包括表头(A)和表带(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于表头(A)上的圆柱体(11),可转动地套设在圆柱体(11)上的凸轮(2),形成于表头(A)上的钢夹槽(U),形成于表头(A)上并与钢夹槽(U)连通的第一槽体(S),带有凹槽(B)并可分离地插设在钢夹槽(U)中、用于与表带(5)固定连接的钢夹(10),与凸轮(2)的弧面(X)保持相对滑动接触并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槽体(S)中、用于随凸轮(2)转动而由第一槽体(S)伸出进入钢夹槽(U)并卡入在凹槽(B)中以实现表头(A)和表带(5)的固定连接、或随凸轮(2)转动而完全缩回第一槽体(S)中以实现表头(A)和表带(5)的分离的从动件(3),设置在第一槽体(S)中的机架(12),以及分别与从动件(3)和机架(12)相接触、用于使从动件(3)保持与凸轮(2)相对滑动接触的弹簧(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凸轮(2)固定连接、用于驱动凸轮(2)转动的拨的(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表头(A)包括底盖(7),圆柱体(11)形成于底盖(7)底部,钢夹槽(U)和第一槽体(S)分别开设于底盖(7)底部;底盖(7)上还开设有贯穿该底盖(7)的第一扇形槽(Q),凸轮(2)上形成有穿设于第一扇形槽(Q)中的转柱(21),拨的(1)与转柱(2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底盖(7)上开设有将第一槽体(S)和钢夹槽(U)连通的第二槽体(T),第二槽体(T)的缘部形成机架(1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底盖(7)上开设有分别与第一扇形槽(Q)和第一槽体(S)连通、用于容纳凸轮(2)的第一圆形槽(R);第一槽体(S)的槽深大于第一圆形槽(R)的槽深。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底盖(7)底部上还开设有第二圆形槽(W);第一槽体(S)、钢夹槽(U)、第一圆形槽(R)以及第一扇形槽(Q)均开设于第二圆形槽(W)的槽底上;表头(A)还包括容纳于第二圆形槽(W)中、以对从动件(3)和凸轮(2)进行限位的底盖盖片(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底盖盖片(9)上形成有第一凸台(91),当底盖盖片(9)容纳于第二圆形槽(W)中时,第一凸台(91)容纳于钢夹槽(U)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弹簧(4)套设在从动件(3)上,其两端分别与从动件(3)和机架(12)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从动件(3)为销钉;弹簧(4)套设在销钉的圆柱部上,并且弹簧(4)的一端与销钉的球头面相接,弹簧(4)的另一端与机架(12)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表结构,其特征在于,表头(A)还包括表壳(6),该表壳(6)底部开设有与第一扇形槽(Q)对应的第二扇形槽(O),表壳(6)的侧面开设有与第二扇形槽(O)连通的第三扇形槽(P);底盖(7)安装在表壳(6)的底部;转柱(21)在穿过第一扇形槽(Q)后,穿设于第二扇形槽(O)中;拨的(1)穿设于第三扇形槽(P)以与转柱(21)的位于第二扇形槽(O)中的部分固定连接。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