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钟表的机构以及包括这种机构的钟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3336发布日期:2019-03-16 00:03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用于钟表的机构以及包括这种机构的钟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用于钟表的机构以及包括这种机构的钟表。



背景技术:

已知钟表的机构包括:

-包括调节件的调节器,所述调节件适合按照一定的标称幅度以及一定摆动周期摆动,

-能量分配件,其具有齿,并且要通过储能装置被偏置,

-与能量分配件的齿啮合的擒纵叉,所述擒纵叉由调节器控制,以便周期性地和交替地锁定与释放能量分配件,所以所述能量分配件通过储能装置被偏置,以便在重复运动的周期内按增量步移动,所述擒纵叉适合在重复运动的周期期间把机械能传递到调节器。

当储能装置正常充满能量时,调节件的标称摆动幅度是正常操作条件下的摆动幅度。

这些已知的此类型机构的缺点是当储能装置不再具有足够能量时,调节器的摆动幅度减小,这样改变其频率并且扰乱机构的时间精确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要克服这些缺点。

为此目的,根据本发明,所讨论类型的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机构包括:

-解耦件,其通过第一弹性连接装置弹性连接到擒纵叉,通过第二弹性连接装置连接到调节件,所述解耦件设置成按照一定幅度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摆动,并按照与调节件相同的摆动周期摆动,

-用于施加所述极限位置的运动限制装置(所述极限位置有利地相对于框架或结构固定,调节件安装在所述框架或结构上,并在所述框架或结构上摆动)。

换言之,由限制装置施加的解耦件的摆动幅度低于在没有限制装置的情况下同一解耦件应有的摆动幅度。解耦件的两个极限位置在几何上受限于这些限制装置。

通过这些设置,即便储存在储能装置中的能量大幅度下降,解耦件的摆动幅度也保持不变,所以摆动器继续正常运行;在这些情况下,因此保持了机构的时间精确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机构的不同实施例中,有可能可以采用以下设置中的一项或多项:

-运动限制装置包括两个止动元件,解耦件在所述两个止动元件之间摆动;

-擒纵叉和能量分配件呈这样的形状,使得每当能量分配件移动时,所述能量分配件都向擒纵叉提供脉冲,以便刚好在被擒纵叉再次锁定之前把机械能传递到第一弹性连接装置:在脉冲末尾如此锁定意味着把擒纵叉的位置固定在脉冲末尾,这有助于准确一致地确定传递到第一个弹性装置的能量的量(所述能量的量是通过第一个弹性装置的变形确定的);

-擒纵叉安装在弹性吊架上;

-对擒纵叉和第一弹性连接装置这样进行设计,以让擒纵叉仅在解耦件紧邻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中的一个位置时(包括解耦件处于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中一个位置的情况)才释放能量分配件:由此防止擒纵叉脱开而扰乱调节器;

-能量分配件是擒纵轮,擒纵叉包括沿着跑逸方向分别在擒纵轮每一侧上设置的第一止动件和第二止动件,第一止动件和第二止动件适合交替锁定擒纵轮的齿,安装擒纵叉并使其呈一定形状,以便在第一止动件和第二止动件锁定擒纵轮的齿时分别占据第一静止位置和第二静止位置,并且在沿着跑逸方向分别位于两个静止位置每一侧上的两个极限摆动位置之间摆动;

-解耦件能够沿着跑逸方向在所述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移动,把第一弹性连接装置设计为:当解耦件紧邻第一极限位置时,通过疏远第一止动件与擒纵轮,按照沿着跑逸方向的第一方向移动擒纵叉,把第一弹性连接装置设计为:当解耦件紧邻第二极限位置时,通过疏远第二止动件与擒纵轮,按照与沿着跑逸方向的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擒纵叉,第一极限位置沿着第一方向相对于第二极限位置第一方向偏置;

-擒纵叉和擒纵轮呈一定形状,以至于每当擒纵轮移动时,所述擒纵轮向擒纵叉提供脉冲,以便刚好在被擒纵叉重新锁定之前把机械能传递到第一弹性连接装置;

-擒纵轮设计为按照单个旋转方向旋转,而且擒纵轮的每个齿都具有凸形前缘,按照旋转方向定向,其适合作为凸轮作用在第一止动件或第二止动件上,以便向擒纵叉提供所述脉冲,所述凸形前缘按照角度方向延伸到止动边缘,所述角度方向与旋转方向相反,所述止动边缘适合邻接第一止动件或第二止动件,以便锁定擒纵轮;

-把擒纵轮和擒纵叉设计为:在每个脉冲末尾,第一弹性连接装置处于弹性变形状态,在几何学上,弹性变形状态取决于擒纵叉的第一静止位置以及解耦件的第二极限位置,或者取决于擒纵叉的第二静止位置以及解耦件的第一极限位置:由此确保在每个循环中把恒定的机械能传递到调节器;

-解耦件的幅度小于调节件标称摆动幅度的25%,尤其是小于调节件标称摆动幅度的20%;

-解耦件的幅度大于调节件标称摆动幅度的5%,尤其是大于调节件标称摆动幅度的10%;

-运动限制装置适合在每个极限位置保持解耦件在一定止动时间内不动,解耦件针对总止动时间在每个摆动周期期间固定,所述总止动时间大于摆动周期的75%,尤其是大于摆动周期的80%;

-总止动时间小于摆动周期的95%,尤其是小于摆动周期的90%;

-解耦件是刚性的;

-调节器、擒纵叉和解耦件构成在同一个板中形成的整体单件系统,并将其设计为大体上在所述板的中心平面内移动;

-通过弹性吊架引导解耦件,所述弹性吊架把所述解耦件连接到固定支架。

本发明还涉及到包括上文所定义的机构的钟表。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列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从以下对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在各图中:

-图1是钟表的示意图,所述钟表可包括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机构,

-图2是图1的钟表机芯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图2的一部分机芯的平面图,其包括调节器、解耦件、擒纵叉和能量分配件,

-图3a是显示能量分配件与一部分擒纵叉的放大详细视图,

-图4至图8是与图3相似的视图,显示了机构的不同连续位置,

-图9是在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一个变体中与图3a相似的详细视图,

-图10是在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中与图3类似的视图,

-图11和图12是与图10相似的视图,显示了调节器的两个极限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各图中,相同标号指代相同或相似元件。

图1显示了诸如手表这样的钟表1,其包括:

-外壳2,

-容纳在外壳2中的钟表机芯3,

-一般为表冠4,

-表盘5,

-覆盖表盘5的水晶6,

-时间指示器7,例如,包括分别表示小时和分钟的两个指针7a,7b,它们设置在水晶6与表盘5之间,并由钟表机芯3驱动。

如图2按照图示所示,例如,手表机芯3可包括:

-机械能储能装置8,通常为主发条,

-由机械能储能装置8驱动的机械传动装置9,

-所述时间指示器7,

-能量分配件10(例如,擒纵轮),

-适合顺序地保持和释放能量分配件10的擒纵叉11,

-调节器12,它是包括摆动调节件的机构,所述调节件控制擒纵叉11周期性地移动,所以能量分配件按照增量步以恒定时间间隔移动,

-以及解耦件13,其施置在调节器12与擒纵叉11之间。

解耦件13通过第一弹性连接装置r1(第一弹簧,图1和图2中未显示)弹性地连接到擒纵叉11,并且通过第二弹性连接装置r2(第二弹簧,图1和图2中未显示)连接到调节件。设置该解耦件13,以与调节件相同的摆动周期在两个极限位置之间摆动,但是摆动幅度较小,这是由运动限制装置实施的(有利地,两个挡块,解耦件在所述两个挡块之间摆动,并且所述挡块限制解耦件的行程,从而使其针对一部分摆动周期保持不动)。

现将参考图3和图3a对钟表机芯3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3和图3a显示了第一个实施例,其中,调节器12、擒纵叉11和解耦件13构成了在同一个板14(通常是扁平的板)中形成的整体单件系统,并将其设计为大体在所述板14的中心平面内移动。然而,本发明不仅限于这样的整体系统,因为上述解耦件13可以设置在任何钟表机芯中。

在图3和图3a的示例中,板14可以较薄,例如,根据板14的材料性质,大约为0.1至0.6毫米。

板14在板的平面xy中的横向尺寸(宽度和长度,或直径)可大约为15毫米至40毫米之间。x和y是界定板14的平面的两个垂直轴。

可利用任何适当的刚性材料来制造板14,刚性材料最好具有较低杨氏模量,以便显示良好的弹性性能及较低摆动频率。用于制造板14的适当材料的实例包括硅、镍、铁/镍合金、钢和钛。在硅的情况下,例如,板14的厚度可介于0.2至0.6毫米之间。

板14中形成的不同件是通过在板14中形成开口而得到的,通过在微型机械中使用的任何制造工艺来得到的,尤其是用于制造mems的工艺。

在硅板14的情况下,板可以局部挖空,例如,通过深反应离子刻蚀(drie),或者可能针对小系列通过激光切割挖空。

在铁/镍合金板14的情况下,板尤其是可由liga工序制成的,或者是通过激光切割制成。

在钢或钛的板14的情况下,板14可以局部挖空,例如,通过电火花线切割(wedm)挖空。

现将更详细地描述机构的组成部分。所述零件中某些是刚性的,而其它零件则是可以弹性变形、基本上是可弯曲的。刚性件与弹性件之间的区别是它们在板14的xy平面内的刚度,这是因为其形状,尤其是因为其细长度。尤其可以通过细长比(有关部分的长度/宽度之比)来测量细长度。例如,刚性部分的刚度在xy平面中至少比弹性部分大约高1000倍。弹性连接件的典型尺寸,例如下文将要所述的弹性臂27,43-50,56,58,59,61,62,包括例如范围在5至13毫米之间的长度,以及范围在0.01毫米(10微米)至0.04毫米(40微米)之间的宽度,尤其是约为0.025毫米(25微米)。

板14形成固定到支撑板14a的固定外框架15,例如,通过横穿框架15中的孔15a的螺钉等(未示出)进行固定。支撑板14a与钟表1的外壳2成为一体。框架15可至少局部地包围能量分配件10、擒纵叉11、调节器12和解耦件13。

能量分配件10可以是可旋转地安装的擒纵轮,例如,安装在支撑板14a上,以便能够围绕垂直于板14的xy平面的旋转轴z旋转。能量分配件10通过储能装置8按照单个旋转方向16被偏置。

能量分配件10具有外齿17,在所示示例中,所述外齿具有前缘17a(按照旋转方向16)、后缘17b(与旋转方向16相反)和尖端17c,例如,所述前缘可以是凸的,所述后缘17b可以相对笔直,所述尖端17c在齿17的末端突出并形成止动边缘。尖端17c可以相对于旋转轴z形成大致径向边缘,按照旋转方向16定向。

擒纵叉11是刚性件,所述刚性件可包括刚性主体18以及两个平行刚性侧臂19、20,例如,刚性主体18平行于x轴延伸,例如,刚性侧臂19、20平行于y轴延伸,它们分别在能量分配件10的每一侧上。臂19,20分别包括两个止动件21,22,所述止动件的形式是沿着x轴的方向从臂19、20朝向彼此突出的棘爪。有利地,每个止动件都是楔形的并且包括止动面21a、22a以及相反面21b、22b,所述止动面相对于旋转轴z大致径向地设置,并且按照与旋转方向16相反的方向定向。

作为选择,如图9所示,擒纵轮10的齿117和擒纵叉11的止动件121、122的轮廓可以相反地实施。在这种情况下,擒纵轮的齿117可具有不带突出尖端的简单外形,具有前缘117a(按照旋转方向16)和后缘117b(与旋转方向16相反),例如,所述前缘可以是笔直的并且相对于旋转轴z0是径向的,所述后缘117b可以相对笔直,并且相对于径向倾斜。擒纵叉11可以可移动地安装,例如,以与图3相同的方式安装。擒纵叉11是刚性件,其具有例如平行于x轴延伸的刚性主体118以及例如平行于y轴延伸的分别在能量分配件10每一侧上的两个平行刚性侧臂119、120。臂119、120分别包括两个指形止动件121、122,所述止动件沿着x轴的方向从臂119、120朝向彼此突出。在图9的变体中,每个止动件121、122都可以包括脉冲坡道121a、122a,齿117的末端按照箭头方向16对着所述脉冲坡道滑动,每个脉冲坡道121a、122a都按照轮10的旋转方向16终止于止动唇片121b、122b,所述止动唇片相对于旋转轴z大体上是径向的。

擒纵叉11弹性连接到框架15,以便能够平行于x轴移动,因此形成跑逸方向。有利地,擒纵叉11可以通过弹性吊架连接到框架15,例如包括大体平行于y轴的两个弹性臂27。弹性臂27可以分别设置在侧臂19、20每一侧上,而且擒纵叉11可具有两个腿23、25,所述腿沿着与侧臂19、20相反的y轴延伸,所述腿终止于沿着x轴延伸的凸耳24、26。弹性臂27可能连接到这些凸耳24、26。位置离调节器12较近的凸耳26可能通过延伸部分26a朝所述调节器延伸,在下文可见所述延伸部分的有用性。

调节器12是机械摆动器,所述机械摆动器包括形成惰性质量的刚性调节件12a以及把调节件12a连接到框架15的弹性吊架12b。该弹性吊架使调节件能够按照给定的摆动周期以及给定的标称幅度a0(未示出)摆动。在所示示例中,调整弹性吊架12b,以至于调节件12a大体上平行于x轴通过直线平移摆动,但是调节器12可以是任何其它类型,尤其是可旋转的。

在所考虑的实例中,调节件12a可包括大体上沿着x轴延伸的刚性主体28以及沿着y轴从主体28例如按照与所述侧臂19、20相同的方向延伸的三个平行刚性臂29-31。离擒纵叉11最近的臂29可包括沿着x轴延伸的外凸耳32。臂29,30可包括内凸耳,分别为33,34,沿着x轴朝彼此延伸。臂30、31还可以包括内凸耳,分别为34、35,沿着x轴朝彼此延伸。

框架15可能包括两个凹部36,所述凹部36分别通向调节件12a的臂29、30、31之间的自由空间。通过沿着y轴延伸的刚性臂38将这些凹部36分开。离擒纵叉11最近的凹部36在其朝向调节件12a的开口处可包括沿着x轴朝彼此延伸的凸耳37、39。离擒纵叉11最远的凹部36在其朝向调节件12a的开口处可包括沿着x轴朝彼此延伸的凸耳39、40。

弹性吊架12b可包括大体沿着y轴延伸的两个刚性杆41,分别在凹部36中以及在调节件12a的臂29、30、31之间的自由空间中。每一个所述杆41在其每个纵向末端处都可以包括大体沿着x轴延伸的放大头42。杆41的头42可通过弹性臂43-50分别连接到调节件12a的所述凸耳33-35以及框架15的凸耳37、39、40。当然,其它类型的弹性吊架12b也是可能的。

解耦件13可以是刚性件,例如包括大体沿着x轴延伸的刚性主体51以及按照y轴方向突出到凹部53中的两个刚性擒拿器52,与上述凹部36在同一侧形成与框架15之中,在两个刚性止动元件54、55之间。

通过弹性连接装置r1、r2把解耦件13悬置地安装在框架15中,以便能够大体沿着x轴方向平移摆动,所以擒拿器52依次邻接在止动元件54、55的面对止动面54a、55a上,总行程距离为j,当然,解耦件13的运动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尤其是可旋转的。解耦件的摆动幅度j/2小于调节件12a的标称幅度a0。

可能通过至少一个弹性臂56进一步引导该运动,所述弹性臂56大体沿着y轴延伸到凹部53中,并且把解耦件13连接到框架15。

有利地,a0和j应是这样:使幅度j/2小于a0的25%,尤其是小于a0的20%。j/2的幅度可大于a0的5%,尤其是大于a0的10%。

因此,解耦件13相对于止动元件54、55持续总止动时间保持静止,所述总止动时间大于摆动周期t的75%,尤其是大于t的80%。总止动时间可小于摆动周期t的95%,尤其是小于t的90%。

弹性连接装置r1,r2可以是任何已知类型。在所考虑的实例中,弹性连接装置r1可包括通过刚性中间件57相互连接的弹性臂58、59,例如,所述刚性中间件57沿着x轴延伸。弹性臂58、59呈v形延伸,所述v形朝向具有凹部53的框架15一侧分别通向擒纵叉11的延伸部分26a和解耦件13的主体51。弹性连接装置r1包括所示实例中的两个平行弹性臂58以及两个平行弹性臂59,但选项地也可以包括一个弹性臂58和/或一个弹性臂59,或者不同数量的弹性臂,这取决于所要求的弹性刚度。

同样,弹性连接装置r2可包括通过刚性中间件60相互连接的弹性臂61、62,例如,所述刚性中间件60沿着x轴延伸。弹性臂61、62呈v形延伸,所述v形朝向具有凹部53的框架15一侧分别通向解耦件13的主体51以及调节件12a的外凸耳32。弹性连接装置r2包括所示实例中的两个平行弹性臂61以及两个平行弹性臂62,但选项地也可以包括一个弹性臂61和/或一个弹性臂62,或者不同数量的弹性臂,这取决于所要求的弹性刚度。

上述机构的功能如下。在下文中,上/下、右/左的概念可用于阐明关于图3至图8的附图的定向的描述,而这些表述并非限制性的。

在图3的情况下,擒纵叉11处于第一静止位置,能量分配件10是停止的,位于左边的齿17的尖端17c与位于擒纵叉11左侧的止动件21的止动面21a接触。

解耦件13处于其最右侧的位置(与右止动元件55邻接)或者接近该位置,调节件12a接近其最右侧的位置。

第一个弹性装置r1具有最大伸长率,在几何上,所述最大伸长率取决于擒纵叉11的左侧位置(第一静止位置)和解耦件13的右侧位置(第二极限位置)。因此预先确定储存在第一个弹性装置r1中的机械能,每个循环中都是恒定不变的。

从图3的位置开始,如图4所示,调节件12a按照箭头方向63移动到左侧,解耦件13也按照箭头方向63移动到左侧。

于是,把之前聚集在第一个弹性装置r1中的能量传递到调节器12中,以便通过把调节件12a拉到左侧而维持其摆动。

只要第一个弹性装置r1被拉长,所述第一个弹性装置便把擒纵叉11拉到右侧,并将其保持在其第一个位置,如上所述地锁定能量分配件10。

当解耦件13接近到达其最左侧位置或者第二极限位置(与左侧止动元件54邻接),如图5所示,第一个弹性装置r1接近其静止长度并把擒纵叉11驱动到左侧,这导致擒纵叉11离开其第一个位置,因此使能量分配件10能够跑逸出,然后可以按照旋转方向16旋转。

由于能量分配件10跑逸出,位于右侧的齿17的凸形前缘17a与位于擒纵叉11右侧的止动件22接触,所述擒纵叉11通过凸轮作用使擒纵叉11按照箭头方向64向右移动到第二静止位置,在此,位于右侧的齿17的尖端17c靠在止动件22的止动面22a上(图6)。由能量分配件10提供的该脉冲将能量传递到第一个弹性装置r1,对其进行压缩。在该运动过程中,解耦件13相对于止动元件54保持在其最左侧位置(第一极限位置),于是调节件12a处于其最左侧位置或接近该位置。

然后,第一个弹性装置r1展示其最小伸长率,在几何上,所述最小伸长率由擒纵叉11的右侧位置以及解耦件13的左侧位置确定。第一个弹性装置r1于是具有预确定的聚集机械能,所述机械能在每个循环都不变。

此外,当解耦件13邻接时,意即调节件12a或多或少自由摆动时,便在第一个弹性装置r1中发生逸出和提供能量。调节件12a的摆动因此不受能量分配件10的跑逸以及提供给擒纵叉11的脉冲干扰。

如图7所示,调节件12a然后通过按照箭头方向64移动到右侧而恢复其运动,通过聚集在第一个弹性装置r1中的能量保持其摆动,所述能量分配到系统中。

在该运动结束时,按照箭头方向64把擒纵叉11拉到右侧(图8),所以能量分配件10按照旋转方向16逸出和旋转。位于左侧的齿17的凸形前缘17a通过凸轮作用与擒纵叉的止动件21啮合,把擒纵叉11移动到左侧,从而回到图3中的状况。

然后无限地重复这些步骤。

刚刚描述的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解耦件13和弹簧r1、r2使擒纵叉11的运行独立于或者几乎独立于调节器,因为当解耦件13邻接时,把擒纵轮的脉冲传递到擒纵叉,而且因为当解耦件13紧邻其中一个极限位置时(例如,行程按照j/10保持在最下端位置),发生擒纵轮10的释放:这样防止脉冲或跑逸干扰调节器;

-在每个脉冲阶段通过擒纵轮提供给调节器12的能量是由加载在弹簧r1中的能量确定的,所述加载完全是由其变形状态在来自擒纵轮10的脉冲末尾处决定的:在此,该变形状态完全是由解耦件13的极限位置以及擒纵叉11的相应静止位置确定的,所以该能量传递是完全恒定的。

在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调节器12、擒纵叉11和解耦件13可再次是在相同板14(通常为平面板)中形成的整体单件系统,如上文针对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所解释,而且将其设计为大致在所述板14的中心平面内移动。

如上所述,板14形成固定到支撑板14a的固定外框架215,例如通过横穿框架215中的孔215a的螺钉等(未示出)固定。把支撑板14a固定到钟表1的外壳2。框架215可至少局部包围能量分配件10、擒纵叉11和调节器12。

能量分配件10可以是与上文参考图3和图3a所述的擒纵轮相同或相似的擒纵轮。

擒纵叉11是刚性件,刚性件可具有例如相对于擒纵轮1的旋转轴z大体径向地延伸的刚性主体218以及从刚性主体218延伸的两个刚性平行侧臂219、220,以便局部地包围擒纵轮10。臂219、220分别包括两个止动件221、222,所述止动件的形式是相对于旋转轴z径向地从臂219、220朝彼此突出的棘爪。止动件221、222可以与图3和图3a的止动件相似,并且各可包括止动面221a、222a,所述止动面相对于旋转轴z大体径向地设置并且适合通过邻近与擒纵轮的尖端17c接合。

擒纵叉11弹性地连接到框架215,以便可以围绕与擒纵轮10相隔一定距离的旋转中心(未示出,下文将进一步对其进行说明)旋转,以便止动件221、222相对于擒纵轮的旋转轴z大体上径向地移动。

有利地,擒纵叉11可以通过弹性吊架连接到框架15,所述弹性吊架包括下文将要说明的刚性解耦件213。

调节器12是具有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229、230的机械摆动器,所述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229、230分别形成刚性惯性质量,分别通过弹性吊架连接到框架215,所述弹性吊架使第一个调节件和第二个调节件229、230能够按照平移方向o1围绕y轴摆动。

第一个调节件和第二个调节件229、230的弹性吊架可分别具有例如两个弹性臂231,所述弹性臂大体沿着x轴延伸并且连接到框架215。

把第一个调节件和第二个调节件229、230分别安装到框架215上,以便以圆形平移摆动,其摆动幅度在平移方向o1,而非零的第二摆动幅度则垂直于平移方向o1。所述平移方向o1的摆动幅度大于第一个调节件和第二个调节件的第二摆动幅度,例如至少比第二摆动幅度大10倍。

在所示实例中,第一个调节件和第二个调节件229、230可分别呈c形,其主体232沿着y轴在两个侧臂233之间延伸,所述侧臂233向内延伸到框架215中。所述弹性臂231可有利地连接到侧臂233的自由端,由此使弹性臂231能够较长并因此特别柔韧。

第一个调节件和第二个调节件229、230可以是具有相同或大致相同质量的两个对称部分。所述第一个调节件和第二个调节件可以在其之间界定自由中心空间234。

刚性平衡杆237设置在自由内部空间234中,将其安装为围绕中央旋转中心p枢转。平衡杆237可能大体呈m形,其中心部分238呈v形,所述v背离旋转中心p和两个侧臂239。

可将侧臂239分别连接到第一个调节件和第二个调节件229、230,例如通过大体沿着y轴延伸的两个弹性臂240进行连接。

平衡杆237可以通过弹性吊架243安装到刚性支架240a上,所述刚性支架刚性地连接到框架215。例如,刚性支架240a可包括臂241,所述臂沿着y轴在调节件229、230之间从框架15延伸到头部242,例如,所述头部可以沿着x轴延伸,使支架240a呈t形。

例如,弹性吊架243可包括:

-刚性枢转件244,其设置在平衡杆237内,例如,包括在旋转中心p处的中心挡边245,沿着x轴在两个宽头246之间延伸,

-两个刚性中间主体247、248,分别设置在中心挡板245两侧上并接近旋转中心p,

-两个弹性臂249分别把刚性支架240a的头242的自由端连接到刚性中间体247,

-两个弹性臂250,分别把刚性中间体247连接到宽头246的其中一个自由端,

-与弹性臂250对称的两个弹性臂251,分别把刚性中间体248连接到宽头246的另一个自由端,

-两个弹性臂252,其把刚性中间体248连接到平衡杆中心部分238的各自末端。

平衡杆237需要第一个调节件和第二个调节件229、230对称地按照相反方向沿着平移方向o1移动.

这些相反的运动使机构能够动态平衡,由此降低机构对冲击、重力以及更普遍而言对加速度的敏感度。

解耦件213可包括例如刚性底213以及两个刚性臂213b、213c,所述刚性臂朝擒纵轮10偏离,臂213b、213c的方向例如大体上在擒纵叉11的所述旋转中心处交叉。

可将解耦件213安装为在框架215上围绕擒纵叉11的所述旋转中心枢转,例如,通过两个弹性臂256a、256b进行安装,所述弹性臂在解耦件的臂213b、213c之间离底部213a偏离,并将其连接到框架215。例如,离调节器12最远的弹性臂256a可以直接连接到框架215,而离调节器12最近的另一个弹性臂256b则可以连接到刚性臂262,刚性臂按照相对于y轴稍微倾斜的方向延伸到框架215的内部。

该臂262可能局部地将擒纵轮10和擒纵叉11与调节器12分开。

解耦件213可弹性连接到擒纵叉11,例如,通过两个弹性臂238连接,所述弹性臂从底部213偏离并在所述弹性臂256a、256b内部延伸到与主体218成为整体的刚性臂226。两个弹性臂的方向可有利地大体在擒纵叉11的所述旋转中心处交叉。所述弹性臂238可以形成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提及的第一弹簧r1。

离调节器12最近的刚性臂213b可以通过第二个弹簧r2连接到所述调节器12,例如,通过形成一系列狭槽261的弹性臂构成。更具体而言,该弹性臂可以连接到第二个调节件230的臂233的刚性延伸部分233a。

如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解耦件213设置为在两个极限位置之间按照与调节器相同的摆动周期摆动,但是通过运动限制装置(有利地,两个挡块,解耦件在所述两个挡块之间摆动,并且所述挡块限制解耦件的行程,从而使其针对一部分摆动周期保持不动)施加的幅度较小。

在图10的实例中,这些限制装置例如可包括在框架215中形成的凹口253,而且离调节器12最远的臂213b的自由端接合在所述凹口中。该凹口253界定在两个止动面253a、253b之间,如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所述止动面限制解耦件213的运动。

第二个实施例中机构的运行与已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运行相似。第一个调节件和第二个调节件229、230按照平移方向o1在图11和图12分别所示的两个极限位置之间摆动,例如,所述摆动频率f可在20至30hz之间。由于解耦件213的受限运动,所以所述件在总止动时间期间相对于挡块253a、253b保持不动,所述总止动时间大于调节器摆动周期t的75%,尤其大于t的80%。总止动时间也可以小于摆动周期t的95%,尤其是小于t的9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