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除雾功能的测临床数据用电子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3686发布日期:2019-06-11 22:2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除雾功能的测临床数据用电子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除雾功能的测临床数据用电子表。



背景技术:

在医疗临床医学上,医生会对病人进行正常的脉搏、心脏检测,用以监测患者的正常生理状况,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临床”即“亲临病床”之意,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临床医学是直接面对疾病、病人,对病人直接实施治疗的科学,而在临床医学检测时进程会用到监测电子表。

传统的测临床数据用电子表佩戴在患者的手腕上,能够自动监测脉搏心跳等,但是其佩戴方式如传统电子表一样,采用皮带打孔铆接,这种佩戴方式一定程度上会使得手部不便于挪动的患者,在使用其时,造成佩戴不方便的问题,且传统的测临床数据用电子表不具有除雾功能,容易导致水雾进入其表盘中,阻碍观察视野,影响医生读取准确的数据,甚者,水雾进入表盘内腔的机芯中,会损坏电子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除雾功能的测临床数据用电子表,达到带电子表佩戴方便,且能够自动除雾,保证医生能够读取准确的电子数据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除雾功能的测临床数据用电子表,包括表盘、子表带、母表带、操作盘与除雾器本体,所述子表带位于表盘的顶部,母表带位于表盘的底部,操作盘位于表盘的右侧,所述子表带的底部横向贯穿设置有插闩一,子表带的底部与表盘的顶部弧形边缘通过插闩一连接,所述母表带的顶部横向贯穿设置有插闩二,所述母表带的顶部通过插闩二与表盘的底部弧形边缘相连接,所述表盘的右侧面与操作盘的左侧面连接,所述表盘的右侧面的前侧与后侧均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右端安装有球状接触体,所述操作盘的右端设置有横向贯穿的通槽,所述除雾器本体的内腔设置有空腔,除雾器本体的内壁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橡胶垫块,所述除雾器本体的顶部中间位置安装有插块,所述除雾器本体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连接杆,所述除雾器本体的底部中间位置安装有握持件,所述除雾器本体的内壁底部安装有微型风机,所述微型风机的出风口贯穿气管的底部中间位置并延伸至气管的内腔,所述除雾器本体的右侧底部设置有通风孔,通风孔内设置有胶塞,且胶塞设置有贯穿的小针孔,所述气管的顶部中间位置贯穿连接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顶部贯穿除雾器本体的内壁顶部并延伸至插块的内腔,所述通风管内壁安装有电阻丝,所述子表带的内腔顶部安装有第一磁块,所述母表带的内腔底部安装有第二磁块。

优选的,所述插杆的直径与通孔的内径相适配,且通孔内壁连接有密封垫圈。

优选的,所述气管的左端与右端均与除雾器本体的内壁左右两侧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气管为圆柱型气管,橡胶垫块为圆柱形橡胶垫块,且橡胶垫块的外壁均与除雾器本体的内壁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通孔分别位于操作盘的前侧与后侧,且位置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连接杆分别位于插块的左侧与右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块与第二磁块的大小尺寸均适配,且第一磁块与第二磁块为异性设置。

优选的,所述通槽的内径与插块的尺寸相适配,且通槽的内壁四周连接有密封胶垫。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除雾功能的测临床数据用电子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表盘的右侧面开设通槽,再设置除雾器本体,除雾器本体通过微型风机将空气传递至除雾器本体内腔设置有的气管中,然后利用电阻丝对空气进行加热,使得热风在微型风机的作用下进入到表盘的内腔,热风对表盘内的雾气进行驱散,相较于传统的测临床数据用电子表来说,该电子表外接一个除雾器本体,可以对由于各种不当操作或原因进入到电子表内腔的雾气,来进行加热驱散,不会阻挡医生的观察视野,使得观察读取数据更加精准,另外,对电子表进行除雾也是保护电子表的一种做法,使得电子表呈现出的数据更加精准,保证了电子表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子表带的内腔顶部设置第一磁块,在母表带的内腔底部设置第二磁块,第一磁块与第二磁块异性相吸,将该电子表牢牢紧固戴在病人的手腕处,先较于传统的佩戴方式来说,该种佩戴更加方便快捷,可以大大节省医生的操作时间。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通孔内壁四周安装密封垫圈,在通槽内壁四周安装密封胶垫,使得表盘的连接处在平时正常工作状态下,更加密封,一定程度上防止水雾进入到表盘中,另外在对电子表进行除雾时,使得热风能够尽量多的不泄露出除雾器本体内与表盘内腔内,使得除雾过程更加轻松方便快捷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雾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表盘的右视图。

图中:1表盘、2子表带、3第一磁块、4母表带、5第二磁块、6操作盘、7插杆、8球状接触体、9通孔、10通槽、11除雾器本体、12气管、13橡胶垫块、14通风孔、15握持件、16微型风机、17通风管、18电阻丝、19插块、20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除雾功能的测临床数据用电子表,包括表盘1、子表带2、母表带4、操作盘6与除雾器本体11,子表带2位于表盘1的顶部,母表带4位于表盘1的底部,操作盘6位于表盘1的右侧,子表带2的底部横向贯穿设置有插闩一,子表带2的底部与表盘1的顶部弧形边缘通过插闩一活动连接,母表带4的顶部横向贯穿设置有插闩二,母表带4的顶部通过插闩二与表盘1的底部弧形边缘相连接,子表带2与母表带4均采用橡胶材质制造,橡胶是一种柔软顺滑的材料,非常贴手,而且橡胶完全防水,表盘1的右侧面与操作盘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表盘1的右侧面的前侧与后侧均开设有通孔9,通孔9内放置有插杆7,插杆7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球状接触体8,操作盘6的右端开设有横向贯穿的通槽10,除雾器本体11的内腔开设有空腔,除雾器本体1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气管12,气管12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橡胶垫块13,除雾器本体11的顶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插块19,除雾器本体11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除雾器本体11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握持件15,除雾器本体11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微型风机16,微型风机16型号为SFD-FB1805H,被称全球最小—超薄微型鼓风机,风叶直径为14mm,微型风机16的出风口贯穿气管12的底部中间位置并延伸至气管12的内腔,除雾器本体11的右侧底部开设有通风孔14,通风孔14内放置有胶塞,且胶塞开设有贯穿的小针孔,气管12的顶部中间位置贯穿连接有通风管17,通风管17的顶部贯穿除雾器本体11的内壁顶部并延伸至插块19的内腔,通风管17内壁固定安装有电阻丝18,电阻丝18型号为Ф3-GL3516,子表带2的内腔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磁块3,母表带4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磁块5,插杆7的直径与通孔9的内径相适配,且通孔9内壁粘接有密封垫圈,气管12的左端与右端均与除雾器本体11的内壁左右两侧相接触,气管12为圆柱型气管,橡胶垫块13为圆柱形橡胶垫块,且橡胶垫块13的外壁均与除雾器本体11的内壁相粘接,通孔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通孔9分别位于操作盘6的前侧与后侧,且位置对称分布,连接杆2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连接杆20分别位于插块19的左侧与右侧,第一磁块3与第二磁块5的大小尺寸均适配,且第一磁块3与第二磁块5为异性设置,通槽10的内径与插块19的尺寸相适配,且通槽10的内壁四周粘接有密封胶垫。

在使用时,将该电子表如普通电子表一样佩戴在病人的胳膊手腕处,将子表带2向下移动,使得第一磁块3与第二磁块5相接触,第一磁块3与第二磁块5紧紧吸牢,并将该电子表固定戴在病人的手腕,正常情况下,该电子表可以监测病人的心跳与脉搏,当表盘1内存在有大量雾气时,将插杆7连同球状接触体8从表盘1的右侧拔出,然后将除雾器本体11的顶部放置在表盘的右侧,将连接杆20顺着操作盘6开设有的通孔9插入,插块19进入操作盘6的内腔,接着启动微型风机16,微型风机16通过进气口将空气吸入,并在微型风机16内部对空气进行压缩,由出风口吐出至气管12内,气管12中的空气,通过通风管17中的电阻丝18对空气进行加热,并在微型风机16的作用下,被加热的空气变成热风,热风由通风管17与插块19进入到表盘1的内腔,对表盘1中的雾气进行加热驱散。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表盘1的右侧面开设通槽10,再设置除雾器本体11,除雾器本体1通过微型风机16将空气传递至除雾器本体1内腔设置有的气管12中,然后利用电阻丝18对空气进行加热,使得热风在微型风机16的作用下进入到表盘1的内腔,热风对表盘1内的雾气进行驱散,相较于传统的测临床数据用电子表来说,该电子表外接一个除雾器本体1,可以对由于各种不当操作或原因进入到电子表内腔的雾气,来进行加热驱散,不会阻挡医生的观察视野,使得观察读取数据更加精准,另外,对电子表进行除雾也是保护电子表的一种做法,使得电子表呈现出的数据更加精准,保证了电子表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子表带2的内腔顶部设置第一磁块3,在母表带4的内腔底部设置第二磁块5,第一磁块3与第二磁块5异性相吸,将该电子表牢牢紧固戴在病人的手腕处,先较于传统的佩戴方式来说,该种佩戴更加方便快捷,可以大大节省医生的操作时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通孔9内壁四周安装密封垫圈,在通槽10内壁四周安装密封胶垫,使得表盘1的连接处在平时正常工作状态下,更加密封,一定程度上防止水雾进入到表盘1中,另外在对电子表进行除雾时,使得热风能够尽量多的不泄露出除雾器本体1内与表盘1内腔内,使得除雾过程更加轻松方便快捷有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