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支架及可翻转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57750发布日期:2022-05-26 08:08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底部支架及可翻转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部支架及可翻转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2.可翻转智能手表是一种可直接戴在手腕上的一种可穿戴设备,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3.目前,可翻转智能手表通常包括底部支架,为了保证可翻转智能手表具备一定的强度,底部支架通常由金属制造而成。然而,由金属制造而成的底部支架会对可翻转智能手表的信号起到屏蔽的作用,导致可翻转智能手表的信号较差,而且支架整体采用金属件重量较大,增加用户的佩戴负担,降低佩戴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底部支架及可翻转智能手表。其能够解决可翻转智能手表的信号较差及重量较大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包括:
6.内衬板,所述内衬板用于增强所述底部支架的强度;
7.注塑壳体,所述注塑壳体包括中间连接部、主机连接部、第一表带连接部及第二表带连接部,其中,
8.所述中间连接部嵌设有所述内衬板,所述中间连接部第一延伸方向的两相对端为第一端、第二端,所述中间连接部第二延伸方向的两相对端为第三端、第四端;
9.所述主机连接部设于所述中间连接部的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所述主机连接部用于转动连接于所述智能手表的主机,以使所述主机可相对所述底部支架转动;
10.所述第一表带连接部、所述第二表带连接部分别设于所述中间连接部两相对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或,所述第一表带连接部、所述第二表带连接部分别设于所述中间连接部两相对的所述第三端、所述第四端。
11.进一步地,所述内衬板为金属内衬板。
12.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一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定位槽,和/或所述中间连接部的另一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沿所述中间连接部的厚度方向贯通至所述内衬板的表面。
13.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连接部的所述一面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中间连接部的所述另一面上设有分别与各个所述第一定位槽对应的所述第二定位槽。
14.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一面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为三角形分布、矩形分布或对称的多边形分布,所述多边形沿所述中间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对称,或沿垂直于所述中间连接部长度方向的方向对称。
15.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一面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分布于所述中间连接部的所述一面的边缘或靠近边缘。
16.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中部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沿所述内衬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注塑壳体及所述内衬板。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带连接部、所述第二表带连接部分别设于所述中间连接部两相对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且所述所述中间连接部的所述一面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两相对的所述第三端、所述第四端处分别形成有第一限位弯折、第二限位弯折,所述第一限位弯折、所述第二限位弯折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自所述中间连接部的所述一面向上、向外形成的弯折面朝内的凸起部;
18.或,
19.所述第一表带连接部、所述第二表带连接部分别设于所述中间连接部两相对的所述第三端、所述第四端,且所述所述中间连接部的所述一面在所述中间连接部两相对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处分别形成有第三限位弯折、第四限位弯折,所述第三限位弯折、所述第四限位弯折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自所述中间连接部的所述一面向上、向外形成的弯折面朝内的凸起部。
20.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底部支架包括内衬板及注塑壳体,注塑壳体包括中间连接部及主机连接部,且内衬板嵌设于中间连接部中,因此,当智能手表的主机通过主机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注塑壳体时,基于内衬板可以增强注塑壳体的强度、进而可以增强底部支架的强度的原因,当主机相对底部支架转动时,由于底部支架的强度较高,可以承受主机相对底部支架转动时带来的外力,因而可以避免底部支架晃动或者发生形变等的情况发生。
21.另外,由于底部支架是通过注塑壳体的主机连接部与主机连接的,而可以理解的是,在注塑壳体为注塑件的前提下,主机连接部将为非导电材料,因此,当底部支架通过主机连接部与主机连接时,底部支架不会屏蔽主机的信号,因而可以避免主机的信号较差的问题。也即是,当该底部支架应用在可翻转智能手表上时,可以使得可翻转智能手表的信号更好。
22.此外,由于注塑壳体的重量较轻,因此,可以降低底部支架的重量,使得整个可翻转智能手表的的重量较轻,进而可以使得用户的佩戴负担较轻、提高佩戴舒适性。
23.另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翻转智能手表,所述可翻转智能手表包括:
24.主机,所述主机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及自由端;
25.上述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所述的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的所述主机连接部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端,以使所述主机可相对所述底部支架转动;
26.第一表带,所述第一表带连接于所述第一表带连接部;
27.第二表带,所述第二表带连接于所述第二表带连接部。
28.进一步地,所述自由端设有扣手部。
29.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中部设有避让孔,所述主机的靠近所述底部支架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避让孔相匹配的凸台部,当所述主机贴合在所述底部支架上时,所述凸台部容置在所述避让孔中。
30.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底部支架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还具备不会屏蔽主机的信号以及重量较轻的优点,因此,当该底部支架应用在可翻转智能手表上时,可以使得可翻转智能手表的信号更好,更加的轻盈。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图1中的底部支架在a-a位置的剖面图;
34.图3是图1中的底部支架的分解图;
3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翻转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是图1中的底部支架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是图4中的可翻转智能手表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8.图7是图4中的可翻转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说明:
40.1-内衬板;2-注塑壳体;
41.21-中间连接部;22-主机连接部;23-第一表带连接部;24-第二表带连接部;
42.211-第一端;212-第二端;213-第三端;214-第四端;215-第一定位槽;216-第二定位槽;217-避让孔;221-第一限位弯折;222-第二限位弯折;
43.100-主机;101-连接端;102-自由端;103-凸台部;104-卡合部;200-底部支架;300-第一表带;400-第二表带;
44.1011-扣手部。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6.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47.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8.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50.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5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底部支架在a-a位置的剖面图,图3是图1中的底部支架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翻转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52.参见图1、图2、图3及图4,该底部支架包括:内衬板1及注塑壳体2。其中,内衬板1用于增强底部支架的强度。参见图3,注塑壳体2包括中间连接部21、主机连接部22、第一表带连接部23及第二表带连接部24。其中,中间连接部21嵌设有内衬板1,中间连接部21第一延伸方向的两相对端为第一端211、第二端212,中间连接部21第二延伸方向的两相对端为第三端213、第四端214。该第一延伸方向、第二延伸方向可以垂直或交叉成一定角度,在本实施例中该中间连接部大致为四个角被切除的矩形,第一延伸方向为中间连接部21的长度方向,第二延伸方向为中间连接部21的宽度方向。主机连接部22设于中间连接部21的第一端211,主机连接部22用于转动连接于智能手表的主机100,以使主机100可相对底部支架转动。第一表带连接部23和第二表带连接部24分别设于中间连接部21两相对的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
53.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底部支架包括内衬板1及注塑壳体2,注塑壳体2包括中间连接部21及主机连接部22,且内衬板1嵌设于中间连接部21中,因此,当智能手表的主机100通过主机连接部22可转动地连接于注塑壳体2时,基于内衬板1可以增强注塑壳体2的强度、进而可以增强底部支架的强度的原因,当主机100相对底部支架转动时,由于底部支架的强度较高,可以承受主机100相对底部支架转动时带来的外力,因而可以避免底部支架晃动或者发生形变等的情况发生。
54.另外,参见图4,由于底部支架是通过注塑壳体2的主机连接部22与主机100连接的,而可以理解的是,在注塑壳体2为注塑件的前提下,主机连接部22将为非金属材料,因此,当底部支架通过主机连接部22与主机100连接时,底部支架不会屏蔽主机100的信号,因而可以避免主机100的信号较差的问题。也即是,当该底部支架应用在可翻转智能手表上时,可以使得可翻转智能手表的信号更好。
55.此外,由于注塑壳体2的重量较轻,因此,可以降低底部支架的重量,使得整个可翻转智能手表的的重量较轻,进而可以使得用户的佩戴负担较轻、提高佩戴舒适性。
56.为了便于说明,接下来,将结合应用场景对上述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说明。
57.具体地,参见图4,当可翻转智能手表佩带至用户的手腕上时,上述第一延伸方向x可以是指垂直于手腕的轴向的方向,基于此,当主机连接部22设于中间连接部21的第一端211时,主机100的旋转轴将是和手腕的轴向平行的,这样,当主机100沿着旋转轴转动时,主机100相对底部支架的转动轨迹所在的平面将和手腕的轴向垂直。如此,一方面,可以使得用户更方便的转动主机100、更符合人体工学,另一方面,用户也可以更方便的查看主机100上显示的内容(主机100具有显示屏)。当然,由于第二端212也位于第一延伸方向上且第二端212与第一端211是相对的,因此,也可以将主机连接部22设于中间连接部21的第二端212,当主机连接部22设于中间连接部21的第二端212时,其能够带来跟主机连接部22设于中间连接部21的第一端211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照对当主机连接部22设于中间连接部21的第一端211时的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5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带连接部23和第二表带连接部24还可以分别设于中间
连接部21两相对的第三端213和第四端214,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假设第一延伸方向是指垂直于手腕的轴向的方向,那么显然,此时,当主机连接部22设于中间连接部21的第一端211时,主机100的旋转轴将是和手腕的轴向垂直的,这样,当主机100沿着旋转轴转动时,主机100相对底部支架的转动轨迹所在的平面将和手腕的轴向平行,这样,主机100的转动方式非常新颖,更加的酷炫。
59.其中,注塑壳体2可以通过套啤工艺制作而成,当然,注塑壳体2还可以通过其他工艺制作而成,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60.另外,注塑壳体2可以是abs(丙烯腈)注塑壳体、pe(聚乙烯)注塑壳体或者ps(聚苯乙烯)注塑壳体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61.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衬板1为金属内衬板。由于金属内衬板的来源比较广、成本低且强度也较高,因此,可以在降低底部支架的制造成本的同时提高底部支架的强度。
62.当然,内衬板1还可以为其他的内衬板,比如陶瓷内衬板、玻璃内衬板等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63.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中间连接部21的一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定位槽215,第一定位槽215沿中间连接部21的厚度方向贯通至内衬板1的表面。通过设置第一定位槽215,且使得第一定位槽215沿中间连接部21的厚度方向贯通至内衬板1的表面,一方面,可以降低中间连接部21的重量,进而使得底部支架的重量较轻。另一方面,由于中间连接部21和内衬板1的材质不同,在受热的情况下,中间连接部21和内衬板1的膨胀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通过设置第一定位槽215,可以为中间连接部21预留形变空间,进而可以避免中间连接部21涨裂的情况发生。
6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图5是图1中的底部支架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还可以在中间连接部21的另一面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定位槽216,第二定位槽216沿中间连接部21的厚度方向贯通至内衬板1的表面。在中间连接部21的另一面上设有第二定位槽216与在中间连接部21的一面上设有第一定位槽215具备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65.当然,还可以在中间连接部21的一面上设有第一定位槽215的同时,在中间连接部21的另一面上设有第二定位槽216,也即是,在中间连接部21的相对的两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槽215和第二定位槽216。当中间连接部21的两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槽215和第二定位槽216时,可以使得底部支架的重量更轻,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地避免中间连接部21涨裂的情况发生。
66.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连接部21的一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槽215,中间连接部21的另一面上设有分别与各个第一定位槽215对应的第二定位槽216。换句话说,在中间连接部21的两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槽215和第二定位槽216的前提下,各个第一定位槽215的设置位置和各个第二定位槽216一一对应,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中间连接部21从外观上看显得比较整齐、美观,另一方面,当各个第一定位槽215的设置位置和各个第二定位槽216的设置位置一一对应时,也便于制作注塑壳体2时,夹治具对内衬板1的夹持固定于注塑腔体中,也即是,对中间连接部21的制造提供了便利,使得制造工艺较为可靠和简单。
67.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设于中间连接部21的一面上的多个第一定位槽215可以为三角形分布,也即是,多个第一定位槽215组成一个类似三角形的形状,当多个第一定
位槽215在中间连接部21的一面上为三角形分布分布时,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夹治具对内衬板1的夹持可以夹持的更加稳定。
68.当然,多个第一定位槽215在中间连接部21的一面上还可以为矩形分布(图5中为矩形分布)或对称的多边形分布,其中,多边形沿中间连接部21的长度方向对称,或沿垂直于中间连接部21长度方向的方向对称。也即是,多个第一定位槽215在中间连接部21的一面上是规则的分布的,这样,从外观上看,中间连接部21显得比较整齐,并且注塑壳体2在制作过程中的受力分布更加均匀防止内衬板发生位移。
69.另外,多个第一定位槽215在中间连接部21的一面上还可以不规则排布,本技术实施例对多个第一定位槽215在中间连接部21的一面上的排布方式不作限定。
70.其中,第一定位槽215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箭头型(图5中箭头型)或者其他任意可能的形状,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一定位槽215的形状不作限定。同理,第二定位槽216的形状也可以为圆形、矩形、箭头型或者其他任意可能的形状,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二定位槽216的形状也不作限定。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中间连接部21的一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槽215,第一定位槽215分布于中间连接部21的一面的边缘或靠近边缘。由于中间连接部21的边缘位置的变形应力较大,因此,通过使得第一定位槽215分布于中间连接部21的一面的边缘或靠近边缘,可以进一步地避免中间连接部21涨裂的情况发生。
72.当然,在中间连接部21的另一面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槽216时,第二定位槽216也可以分布于中间连接部21的另一面的边缘或靠近边缘。如此,同样可以避免中间连接部21涨裂的情况发生。
73.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中间连接部21的中部设有避让孔217,避让孔217沿内衬板1的厚度方向贯穿注塑壳体2及内衬板1。通过在中间连接部21的中部设有避让孔217,可以降低中间连接部21的重量。另外,由于避让孔217是沿内衬板1的厚度方向贯穿注塑壳体2及内衬板1的,因此,可以使得中间连接部21的中部形成镂空结构,这样,也有利于主机100的散热。此外,参见图6,当主机主机100上存在凸台部103的情况下,还可以将凸台部103容置在避让孔217中,使得可翻转智能手表更加的轻薄。
74.基于上述描述可知,参见图3,主机连接部22是转动连接于主机100的,且主机100可相对底部支架转动,因此,当该底部支架应用在可翻转智能手表中时,可以存在两种状态,一种状态为主机100贴合在底部支架上,呈“贴合”状态,另一种状态为主机100相对底部支架处于“翻起”的状态。其中,在主机装状态由“翻起”状态转变至“贴合”状态之后,为了使得主机100更稳定的贴合在底部支架上,在第一表带连接部23和第二表带连接部24分别设于中间连接部21两相对的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的前提下,可以在中间连接部21的一面在中间连接部21两相对的第三端213和第四端214处分别形成有第一限位弯折221和第二限位弯折222,第一限位弯折221、第二限位弯折222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自中间连接部21的一面向上、向外形成的弯折面朝内的凸起部。
75.通俗地讲,在第一表带连接部23和第二表带连接部24分别设于中间连接部21两相对的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三端213和第四端214处分别设置第一限位弯折221和第二限位弯折222,由于第一限位弯折221和第二限位弯折222均为沿第一方向延伸并自中间连接部21的一面向上、向外形成的弯折面朝内的凸起部,因此,当主机100的状
态由“翻起”状态转变至“贴合”状态时,主机100可以卡在第一限位弯折221和第二限位弯折222之中,也即是,通过第一限位弯折221和第二限位弯折222可以起到固定主机100的作用,使得当主机100“贴合”在底部支架上时,贴合的更加的稳固。
76.其中,为了使得主机100“贴合”在底部支架上时,贴合的更进一步地稳固,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还可以在主机100的与第一限位弯折221和第二限位弯折222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卡合部104,当主机100“贴合”在底部支架上时,第一限位弯折221和第二限位弯折222可以分别卡合在对应的卡合部104中,这样,可以使得主机100更稳定的贴合在底部支架上。
77.当第一表带连接部23和第二表带连接部24分别设于中间连接部21两相对的第三端213和第四端214时,可以在中间连接部21的一面在中间连接部21两相对的第一端211、第二端212处分别形成有第三限位弯折和第四限位弯折。其中,第三限位弯折和第四限位弯折可以和第一限位弯折221和第二限位弯折222类似,具体可以为,第三限位弯折和第四限位弯折为沿第二方向延伸并自中间连接部21的一面向上、向外形成的弯折面朝内的凸起部。这样,通过第三限位弯折和第四限位弯折同样可以起到当主机100“贴合”在底部支架上时,固定主机100的作用,进而可以达到使得主机100贴合的更加的稳固的效果。
78.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底部支架包括内衬板1及注塑壳体2,注塑壳体2包括中间连接部21及主机连接部22,且内衬板1嵌设于中间连接部21中,因此,当智能手表的主机100通过主机连接部22可转动地连接于注塑壳体2时,基于内衬板1可以增强注塑壳体2的强度、进而可以增强底部支架的强度的原因,当主机100相对底部支架转动时,由于底部支架的强度较高,可以承受主机100相对底部支架转动时带来的外力,因而可以避免底部支架晃动或者发生形变等的情况发生。
79.另外,由于底部支架是通过注塑壳体2的主机连接部22与主机100连接的,而可以理解的是,在注塑壳体2为注塑件的前提下,主机连接部22将为非导电材料,因此,当底部支架通过主机连接部22与主机100连接时,底部支架不会屏蔽主机100的信号,因而可以避免主机100的信号较差的问题。也即是,当该底部支架应用在可翻转智能手表上时,可以使得可翻转智能手表的信号更好。
80.此外,由于注塑壳体2的重量较轻,因此,可以降低底部支架的重量,使得整个可翻转智能手表的的重量较轻,进而可以使得用户的佩戴负担较轻、提高佩戴舒适性。
81.再者,由于中间连接部21的一面上设有第一定位槽215,和/或,中间连接部21的另一面上设有第二定位槽216,因此,一方面,可以降低中间连接部21的重量,进而使得底部支架的重量较轻。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中间连接部21涨裂的情况发生。
8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翻转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该可翻转智能手表包括:主机100、底部支架200、第一表带300及第二表带400。其中,主机100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101及自由端102。底部支架200的主机连接部22可转动连接于连接端101,以使主机100可相对底部支架200转动。第一表带300连接于第一表带连接部23,第二表带400连接于第二表带连接部24。
83.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底部支架200可以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底部支架200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照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对底部支架200的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84.本技术实施例中,在装配该可翻转智能手表时,首先可以将主机100的连接端101可转动的连接至底部支架200的主机连接部22上,然后可以分别将第一表带300连接于第一表带连接部23、第二表带400连接于第二表带连接部24,这样,即可实现对该可翻转智能手表的装配工作。
85.其中,由于底部支架200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还具备不会屏蔽主机100的信号以及重量较轻的优点,因此,当该底部支架200应用在可翻转智能手表上时,可以使得可翻转智能手表的信号更好,更加的轻盈。
86.为了使得用户在“翻起”主机100时,更加的方便,参见图7,自由端101可以设有扣手部1011。这样,用户可以通过扣手部1011非常方便的将主机100相对底部支架“翻起”,因而更加的人性化。
87.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中间连接部21的中部设有避让孔217,主机100的靠近底部支架的一侧设置有与避让孔217相匹配的凸台部103,当主机100贴合在底部支架200上时,凸台部103容置在避让孔217中。通过设置避让孔217,同时使得当主机100贴合在底部支架200上时、凸台部103容置在避让孔217中,可以使得主机100更合理的利用空间,换句话说,避让孔217所在的空间并没有浪费掉,而是将主机100的凸台部103容置在其中,这样,可以使得该可翻转智能手表更加的轻薄。
88.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底部支架及可翻转智能手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底部支架及可翻转智能手表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