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终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17770发布日期:2022-06-25 03:53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信息终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终端装置,特别是一种适合以手表型态实施的信息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半导体的进步,手表尺寸的装置也逐渐具备有各种各样的功能。以其中一种装置为例,除了可以作为时钟显示时刻,也可以切换成计步器使用。若是多功能型的装置,甚至可以取得用户的心率、血压、血氧浓度等生物信息。但现状是,通过前述方法获得的信息,难以被直接操作,换言之,通过前述方法仅能获得数据却难以活用,实际上,目前的做法也都是将数据转发到智能型手机后,才进行有效的后续使用。
3.另外,在其他示例的装置中,也有一种手表尺寸的装置,具有可穿戴终端的功能,例如,该装置可以通知电子邮件来信,或在少量字数的范围内显示内容。但是,这类型的装置因为受到屏幕大小(即表盘尺寸)的限制,能做到的事情有限,例如,难以达成阅览长篇邮件、显示如浏览网页般的高度信息量、或是看着显示画面进行触控面板的输入操作等功能。
4.因此,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具有信息终端功能的手表,该手表具有信息终端功能,通过将屏幕折叠成两半,使用时再打开,能够将显示屏幕放大约2倍。但是,专利文献1的问题在于,因其采用折叠式屏幕,存在于两片屏幕之间的铰链会破坏画面的连续性。
5.有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先行提出了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2揭示了一种手表型信息终端装置,其从主体的表盘部分露出薄膜状输入输出部的活动端侧,通过拉出并展开以卷曲状态收纳在主体内的输入输出部的基端侧,从而扩大输入输出部的面积。
6.先前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
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214277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56492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0010]
专利文献2是一种手表型信息终端装置,其能维持画面连续性而实现高功能化和/或多功能化。但是,专利文献2中的支承结构,特别是支承薄膜状输入输出部的拉出部分的支承结构,仍有改良的空间。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在触控操作的承受度上尚有改良的余地。
[0011]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信息终端装置,其通过拉出薄膜状输入输出部,从而维持整体装置的紧凑性、实现高功能化和/或多功能化,同时改良前述输入输出部的支承结构。
[0012]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手表型的信息终端或游戏机等可携式信息终端装置中,本发明的信息终端装置可以通过使用从壳体拉出的薄膜状输入输出部,维持信息终端装置结构的紧凑性,实现高功能化和/或多功能化,同时,利用介于壳体的前框及引导构件之间而能自由进出壳体的支承构件,支承前述输入输出部的活动端部侧的背面。
[0013]
如此一来,在支承构件在拉出状态下,前述引导构件支承输入输出部的基端部侧的背面,而实现一种支承结构,其可从薄膜状输入输出部进行可靠的输入输出操作。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手表型信息终端装置的立体图,表示将其用作信息终端装置时的状态。
[0015]
【图2】是图1的信息终端装置的立体图,表示将其用作手表时的状态。
[0016]
【图3】是从图2变换至图1,或从图1变换至图2时的立体图。
[0017]
【图4】是图1~图3的信息终端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18]
【图5】是表示角度调整机构的结构例的分解立体图。
[0019]
【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手表型信息终端装置的立体图,表示将其用作信息终端装置时的状态。
[0020]
【图7】是图6的信息终端装置的立体图,表示将其用作手表时的状态。
[0021]
【图8】是图6和图7的信息终端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实施方式1)图1~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手表型信息终端装置1的立体图。图1表示将其用作信息终端装置时的状态,图2表示将其用作手表时的状态,图3表示其在图1和图2之间变换时的状态。图4是信息终端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为了简化附图,作为手表一部分所使用的腕带2仅以虚拟线表示在图2中,在其他图示中则省略。虽然图1~图4中的信息终端装置1是以手表型为例,但是本发明也可实施在游戏机、移动电话、平板终端、个人计算机等可携式信息终端装置中。
[0023]
本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1在被用作手表使用时,会显示时刻在表盘部分11上。除此之外,信息终端装置1也可以适当地显示秒、日期、星期几、公历等信息,或是通过用户切换模式来显示步数,或以生物传感器(未图示)所测得的血压和心跳等。在该信息终端装置1中,基本上是通过设置在表盘部分11上的触控传感器等,来进行前述的模式切换,但也可在壳体3的侧部等位置,适当地设置表把或按钮等,通过该表把或按钮等进行切换。
[0024]
如图4详细所示,该信息终端装置1大致包括壳体3、输入输出部4、支承构件5、引导构件6和角度调整机构7。输入输出部4是形成有相互平行对边41、42的薄膜状,用以实现该信息终端装置的显示功能和/或输入操作。图1及图3表示了该薄膜状输入输出部4被拉出时的状态,图2及图4则表示其卷曲时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1中,输入输出部4是有相互平行对边41、42的带状物,在使用时被大致分割为两半。在装置开始被用作前述手表使用时,其中一半的活动端部43侧便经常露出在外部,而另外一半的基端部44侧则被收纳在壳体3内的空间31中,直到装置被用作前述信息终端装置使用时才被拉出并露出在外部。以图4为例,输入输出部4的基端部44侧虽被卷成类椭圆形收纳在其长边方向的截面上,但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也可被卷曲成一般的螺旋状收纳。
[0025]
输入输出部4是触控面板层叠在进行显示的电子纸或有机el薄膜显示器上所构成,而能进行显示输出和触控输入。薄膜状输入输出部4平常被以卷曲或弯曲方式收纳在壳体3内,被拉出后则形成连续画面,而该些电子纸或有机el薄膜显示器的材质薄软,十分适
合被作为薄膜状输入输出部4使用,其中,树脂衬底的有机el薄膜显示器的材质特别薄软,更为合适。为了使输入输出部4能被从拉出方向40拉出,其具有如前述相互平行对边41、42,但其整体形状并不一定限于矩形,特别是作为手表使用时露出在外的活动端部43侧,可以为圆弧状等符合设计的形状。
[0026]
壳体3是在立方体(箱形)的上表面(即用作手表时的正面)保留前框32、制造开口,且开放侧部33(在图1~4的示例中为用作手表时的上面)所构成。在前框32的开口部34露出输入输出部4。另外,如后所述,前述输入输出部4、支承构件5、引导构件6及角度调整机构7皆收纳在壳体3内,其中,支承构件5和引导构件6相互堆叠。
[0027]
前框32大致形成为匚字形,具有压住薄膜状输入输出部4的周缘部的作用。前框32包括覆盖与支承构件5的拉出侧相反侧的第一框部分321、覆盖输入输出部4的两侧部(41,42)的第二框部分322及第三框部分323。前述第二框部分322和第三框部分323的长度并非覆盖至侧部33到底的全长,而是如后所述,由缩短(切除)规定长度w后所形成。
[0028]
支承构件5沿着输入输出部4的对边41、42的边方向(即拉出方向40)自由进出于壳体3,并通过将该输入输出部4的活动端部43侧黏贴在支承构件5上,使支承构件5从背面侧以平面支承该活动端部43侧。由此,不仅能平顺地在输入输出部4上进行触控操作,还能从壳体3一体拉出前述输入输出部4与支承构件5。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构件5在短边方向上的截面形成大致匚字形,其是弯折长型板状体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51、52而成。在该匚字的中央,设有支承输入输出部4的活动端部43侧的平板部53,在平板部53的端部(即拉出侧的端部)形成有突起54,方便使用者用手指勾起以进行拉取。
[0029]
引导构件6配置在壳体3的前框32的背面侧,在支承构件5在收纳状态下,支承构件5介于输入输出部4及引导构件6之间且位于引导构件6的上方(即支承构件5与引导构件6呈堆叠状),在支承构件5在拉出状态下,引导构件6从背面支承薄膜状输入输出部4的基端侧44,使其成为平面,让触控操作可以顺利进行。接着,输入输出部4被沿对边41、42(40)方向卷曲或弯曲地收容在位于引导构件6与壳体3的底面35之间的空间31中。接着,在与壳体3的支承构件5的拉出侧相反侧的端部30及引导构件6的端部60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使输入输出部4从该空间31而自该间隙被拉出或卷回。引导构件6在短边方向上的截面形成为匚字形,其是弯折长型板状体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61、62而成,并且,引导构件6嵌入支承构件5的内侧并固定在壳体3的底面35,使支承构件5能被拉出。
[003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相互堆叠的支承构件5和引导构件6的短边方向的截面虽大致形成为匚字形,但至少也可为l字形。亦即,将支承构件5的两端部51、52夹在壳体3的侧壁36、37和引导构件6的两端部61、62之间,同时也将支承构件5的平板部53夹在前框32的内侧和引导构件6的平板部63之间,只要能使支承构件5在前述拉出方向40上顺畅地进行滑动(slide)动作皆可。
[0031]
通过上述结构,当可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在图2所示的收纳状态下,输入输出部4的活动端部43侧露出在开口部34,使用者可以仅通过此露出部分来进行输入输出操作。另一方面,如图3至图1所示,沿拉出方向40拉出支承构件5,可使输入输出部4被与支承构件5一体地拉出,而输入输出部4的基端部44侧则从空间31自间隙被拉出,面对开口部34。由此,输入输出部4的背面侧由引导构件6支承,正面侧的周缘部则被前框32压住,便能供使用者在整片的输入输出部4上进行输入输出操作。因此,即使信息终端设备1为紧凑型结构,也可以
通过拉出输入输出部4来实现高功能化和/或多功能化。并且,即便在薄膜状输入输出部4在拉出状态下,输入输出部4的活动端部43侧及基端部44侧,也分别被支承构件5及引导构件6(背靠)支承,而能够实现支承结构的改良。
[0032]
另外,一般的手表型信息终端的体积虽小而不累赘,但其仅能以表盘的面积进行有限的显示功能和/或输入操作,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1能够通过适当地拉出输入输出部4来扩大输入输出部的面积,提高其作为信息终端装置的功能,更适合被作为手表型信息终端使用。
[003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1中,将薄膜状输入输出部4的活动端部43侧以及其搭载的支承构件5,从壳体3的一边(侧部33)拉出并予以支承,使其角度可被自由调整的方法如下。首先,针对截面呈匚字形且相互堆叠的支承构件5和引导构件6,在引导构件6的弯折部分(两端部61、62)上形成有引导用的第一长孔611、621,与此相对,在支承构件5的弯折部分(两端部51、52)上与拉出侧相反侧的端部附近,竖立设置有向内侧突出且嵌入第一长孔611、621的第一引导销512、522。通过上述结构,便能拉出前述输入输出部4和支承构件5。
[0034]
接着,从壳体3的拉出侧的侧部33,缩短预定的长度到内侧位置以形成引导构件6。由此,能在壳体3的出口侧确保空间,以设置角度调整机构7。该角度调整机构7包括与引导构件6相连的角位移构件71及固定构件72,固定构件72嵌入支承构件6的内侧、固定在壳体3的底面35,枢接角位移构件71,使角位移构件71的角度可被自由调整。应注意的是,角位移构件71还包含有销孔7111、7112,当角位移构件71从支承构件5的内侧支承并引导呈匚字形的支承构件5时,该销孔7111、7112连通引导构件6的第一长孔611、621,而当支承构件5被拉出时,第一引导销512、522则嵌入该销孔7111、7112。
[0035]
因此,当支承构件5被往拉出方向40拉出时,第一引导销512、522会从引导构件6的第一长孔611、621嵌入角位移构件71的销孔7111、7112。即,支承构件5会从引导构件6移动到角度调整机构7的角位移构件71。如此,便可以实现在拉出后可调角度的输入输出部。
[0036]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1设置了角度调整机构7,故支承构件5和壳体3并非仅如图3所示,沿薄膜状输入输出部4的活动端部43侧至基端部44侧的一直线上延伸,两者还可如图1所示,保持一角度相互连接。由此,以手表型的信息终端装置为例,输入输出部4的活动端部43侧在被拉出后可以调整为朝上而易于使用者观看,或在信息终端装置被用作移动电话时,使用者可让活动端部43侧靠近耳朵,基端部44侧靠近嘴巴,更易于通话。
[003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1中,其支承构件5的弯折部分(两端部51、52)上形成有沿该支承构件5的拉出方向40延伸的第二长孔511、521。相应地,在角位移构件71的销孔7111和7112的更外侧,竖立设置有嵌入到第二长孔511和521中的第二引导销7121和7122。通过设置两种长孔611、621、511、521,以及嵌入这些长孔内的引导销512、522、7121、7122,支承构件5被引导至引导构件6和角位移构件71上,而得以抑制支承构件5和输入输出部4在滑动时所产生的晃动。若在仅设有第一引导销512、522的情况下,当该第一引导销512、522形成为圆柱形,则第一引导销512、522将作为旋转轴,可能使支承构件5在角位移构件71发生角位移,此时,若另加设第二引导销7121、7122,用以和第一引导销512、522组合,即能防止前述的不良情况发生。另外,在仅设有第一引导销512、522的情况下,若该第一引导销512、522形成为四方柱或板状,也能防止前述的不良情况(即支承构件5的旋转问题)发
生。
[0038]
图5是表示角度调整机构7的结构例的分解立体图。在图5的例子中,从正面视角来看,固定构件72大致为凹型、角位移构件71大致为凸型,且该凹部723与该凸部713相互嵌合,并由销73枢接在两者之间,从而实现自由角位移。为了不让凸部713在角位移时与底面35或输入输出部4相互干扰,其在销73的轴直角截面形状为山形。另外,也可反过来使固定构件72形成为凸型、角位移构件71形成为凹型,此时,凹部723的两侧部721、722在销73的轴直角截面形状则为山形。
[0039]
且,在凸部713的两侧形成有矩形的收纳孔714。在收纳孔714中,收纳有沿周方向交替形成凹凸741的摩擦板74。摩擦板74的中央具有可插入前述销73的孔742,其背面侧面对前述收纳孔714的底面,其正面侧露出于前述收纳孔714并面对凹部723的相对面7231。其中,摩擦板74通过从其背面侧绕向前述销73的螺旋弹簧76,对前述相对面7231侧施力。
[0040]
另一方面,与此相对,在凹部723的相对面7231上固定有摩擦板75。摩擦板75具有与摩擦板74相同的凹凸751,因此,在凹凸741、751的每一间隔之间都能维持一角度。在螺旋弹簧76容纳在凸部713内,且摩擦板74嵌入收纳孔714的状态下,先将该凸部713嵌入黏贴有摩擦板75的凹部723中,再插入销73,从而完成角度调整机构7。然后,如图3所示,在支承构件5和输入/输出部4在完全拉出的状态下,通过抵抗螺旋弹簧76的弹力,凹凸741以脱离与凹凸751啮合的力量来进行角位移,使前述角度调整机构7发生角位移后,凹凸741和凹凸751啮合,使角度调整机构7的角度维持在凹凸741、751在相互啮合状态下的角度。如此可如图1所示,弯折该信息终端装置1来进行使用。另外,摩擦板74、75并不限于凹凸741、751的组合,也可以使用摩擦系数高的橡胶板、带刺的板和承接其刺的纤维板等其他结构。且,施力于摩擦板74的弹簧不仅限于缠绕在销73上的螺旋弹簧76,也可为设置在收纳孔714底部的板弹簧结构。
[0041]
应注意的是,角度调整机构7中的角位移构件71包括卡止构件7113和7114。卡止构件7113和7114位于销孔7111和7112的入口侧,在第一引导销512和522进入销孔7111和7112时,相对于第一引导销512和522的按压而退出前述入口,在第一引导销512和522进入销孔7111和7112后,则关闭该入口。在图5的例子中,卡止构件7113和7114包括凸出于前述销孔7111和7112的圆锥状突起7115、设置在该突起7115的底面上以防止滑脱的凸缘7116、以及从突起7115的背后往凸出方向弹性施力的螺旋弹簧7117。与此相对应,在角位移构件71上也形成有用于收纳卡止构件7113、7114的收纳孔7118。
[0042]
因此,当第一引导销512和522嵌入销孔7111和7112中,卡止构件7113和7114会防止第一引导销512和522滑脱(防止其后退),而可安定第一引导销512和522从第一长孔611和621转移到销孔7111和7112的动作。由此,即使输入输出部4的基端侧44因被弹簧46、47拉伸而被施加张力,已被拉出的该输入输出部4及支承构件5也不会被无预期地拉回,也不需另外设置卡止手段,以防止前述状况发生。当支承构件5按压卡止构件7113、7114,赋予其按压势能时,将解除卡止状态,使支承构件5和输入输出部4可朝拉出方向40的反方向收纳。
[0043]
此时,在图4的例子中,如上前述,输入输出部的基端部44侧被卷成类椭圆形收纳在其长边方向的截面上。详细来说,由前述引导构件6的平板部63和壳体3的底面35所形成的空间31为薄箱形,该空间31内收纳有被卷成类椭圆形的输入输出部4的基端部44侧。因此,基端部44被固定在平板部63的内面,并适当地通过配线衬底等与能实现信息终端装置1
功能的电路连接。输入输出部4从其基端部44折回,朝向在与前述壳体3的支承构件5的拉出侧相反侧的端部30和引导构件6的端部60之间形成的间隙,在其内周侧夹住辊45后折回,使前述截面形成类椭圆形。并且,该辊45进一步通过弹簧46、47沿拉回方向施力于输入输出部4,使长度偏长的输入输出部4其基端部44侧可被折回收纳。
[0044]
然后,当从位于与前述壳体3的支承构件5的拉出侧相反侧的端部30和引导构件6的端部60之间的间隙中,拉出薄膜状输入输出部4时,大致形成为匚字形的前框32压住该输入输出部4的周缘部,其中,该前框32的第一框部分321覆盖前述间隙,第二框部分322和第三框部分323则覆盖输入输出部4的两侧部(41、42)。由此,可以使输入输出部4从在拉出状态前露出的活动端部43侧至被拉出后的基端部44侧形成为连续画面。
[0045]
另外,前述第二和第三框部分322、323的长度并非覆盖至一个侧部33到底的全长,而是从该一个侧部33缩短(切除)规定的长度w后所形成,该切除部分的延长线39,是发生角位移的角位移构件71和固定构件72在前述连续的输入输出部4上造成的折线。因此,即使被拉出的支承构件5和输入输出部4朝向内侧产生角位移,前述折线部分也不会浮起,而是以平滑的曲线弯曲,形成如前述般的连续画面。
[0046]
在上述例子中,虽然从侧视角度来看,壳体3、支承构件5以及引导构件6是为直线状,但由于前框32压住了薄膜状输入输出部4的周缘,所以这些构件也可以沿着使用者的手腕周围形成圆弧状,即圆弧形(round form)。另外,由于支承构件5是由多段构成,相对于壳体3的长度,支承构件5能够延长输入输出部4的拉出长度。
[0047]
此外,在不需要进行细微角度调整和大角度弯折的情况下,也可省略角度调整机构7,仅设置角位移构件71并将其固定在底面35,使支承构件5得以转移至角位移构件71上,销孔7111、7112则形成为圆弧状,与其嵌合的第一引导销512、522则形成为板状。由此,能立起并固定支承构件5和输入输出部4的活动端部43侧在一角度(例如30
°
)。而用以防止第一引导销512、522滑脱的卡止构件7113、7114,也可以为使用按钮操作等方式解除卡止的构件。
[0048]
(实施方式2)图6和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手表型信息终端装置1a的立体图。图6表示将其作为信息终端装置使用时的状态,图7表示将其作为手表使用时的状态。图8是信息终端装置1a的分解立体图。该信息终端装置1a与上述的信息终端装置1类似,其中对应的部分将赋予相同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0049]
应注意的是,在此信息终端装置1a中,黏贴在输入输出部4a的活动端部43内侧的支承构件5a,不具有如前述支承构件5般匚字形截面的复杂形状,而是单纯的板状。不过,在支承构件5a的基端侧设置有从前述对边41、42突出,且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的销57、58。
[0050]
另一方面,在壳体3a的正面具有支承面38,该支承面38从背面侧支承输入输出部4a,且在前述的内部空间31中,收容沿长边方向卷曲或弯曲的局部输入输出部4a,即前述基端部44侧。在壳体3a中,前述输入输出部4a的基端部44侧从前述的内部空间31,自形成在下侧部381侧的间隙(狭缝)382被拉出,载置(展开)在前述支承面38上。然后,在壳体3a的支承面38的两侧形成有凸条(缘)36a、37a,这些凸条(缘)36a、37a具有与该支承面38平行的引导槽361、371。当前述销57、58嵌入这些引导槽361、371,支承构件5a及与其抵靠的输入输出部4a的活动端部43侧便能在支承面38上滑动(slide),即自由进出壳体3a。这些销57、58和引导槽361、371构成为引导部。
[0051]
壳体3a还包括一对角度调整机构77、78。在图8的示例中,角度调整机构77、78由连接引导槽361、371且延伸有多个角度位置(在图8中为三个)的狭槽771、772、773和781、782、783所构成。销57、58也相应地形成为角柱状或板状。因此,当支承构件5a和输入输出部4a被沿拉出方向40拉出时,销57、58并非在引导槽361和371内转动,而是直接滑动到与该引导槽361和371连通的矩形狭槽771、772、773和781、782、783中,嵌入任一者后固定。在图8的示例中,狭槽771、772、773和781、782、783的出口侧形成有台阶部,一旦前述角柱状或板状的销57、58进入该台阶部后,便会卡在该台阶部以防止滑脱。由此,即使弹簧46、47以拉回方向施力于输入输出部4a,该输入输出部4a和支承构件5a仍能保持在被拉出的状态下。欲收纳输入输出部4a时,则操作支承构件5a,使销57、58脱离台阶部即可。
[0052]
通过上述结构,使用者可以通过将销57、58嵌入狭槽771、772、773、781、782、783中的任一狭槽,来调整输入输出部4a的活动端部43侧的角度。此外,将输入输出部4a经常露出的部分(将其设为活动端部43侧)黏贴在板状的支承构件5a上以进行支承,进而从壳体3a的侧部拉出输入输出部4a,可连续地露出输入输出部4a的活动端部43侧至基端部44侧。此时,输入输出部4a的活动端部43侧的背面由支承构件5a支承,被拉出的基端部44侧的背面则由位于壳体3a正面的支承面38支承,通过极为简单的构造,就能让使用者顺利地在整片输入输出部4a上进行触控操作。
[0053]
此外,由于在支承构件5a在拉出状态下,输入输出部4a从其活动端部43侧至其基端部44侧大致为平面,即侧视大致为直线,因此通过设置角度调整机构77、78可以达成容易观看、操作的目的。若仅需调整单一角度,如传统的日本掀盖式手机,则角度调整机构77、78可仅由狭槽771、781构成。
[0054]
本发明的信息终端装置是一种可携式信息终端装置,包含有:输入输出部,形成有相互平行对边的薄膜状,用以实现该信息终端装置的显示功能和/或输入操作;壳体,在其正面的前框中,具有露出该输入输出部的开口部;支承构件,沿着该输入输出部的该对边的边方向自由进出该壳体,且从背面侧支承该输入输出部的该对边边方向的活动端部侧,使该输入输出部得以被该壳体一体地拉出;及引导构件,配置在该前框的背面侧,在该支承构件在收纳状态下,该支承构件介于该输入输出部及该引导构件之间且位于该引导构件的上方,在该支承构件在拉出状态下,该引导构件从背面支承该输入输出部的基端侧;其中,在该壳体的底面与该引导构件之间的空间中,收容有沿着该边方向卷曲或弯曲的该输入输出部,同时在与该壳体的该支承构件的拉出侧相反侧的端部及该引导构件之间形成有间隙,以使该输入输出部从该空间而自该间隙被拉出或卷回。
[0055]
根据上述结构,例如在手表型信息终端、游戏机、平板终端、个人计算机等可携式信息终端装置中,以手表型信息终端为例,若需显示时刻,仅需正常的表盘大小就能满足所需功能。但是,若要将其用作信息终端装置,仅通过表盘面积则难以完整地实现显示功能和/或输入操作,造成以往能够实现的公知功能相当有限。因此,本发明将使用一种具有相互平行对边的薄膜状输入输出部,通过将其从该可携式信息终端的侧部沿上述对边的边方向拉出,实现局部的前述显示功能和/或输入操作。
[0056]
具体而言,壳体形成为箱型,在该壳体内部的空间中可收纳具有前述相互平行对边的薄膜状输入输出部(例如为矩形),在该壳体正面的前框形成有露出该输入输出部的开口部,同时开放该壳体的侧部。另外,该壳体内收纳有相互堆叠的支承构件和引导构件。前
述支承构件能沿前述输入输出部的对边的边方向自由进出前述壳体,并且通过在其之上黏贴该输入输出部在该边方向上的活动端部侧,从背面侧支承该活动端部侧。如此,前述支承构件以平面支承前述薄膜状输入输出部,使触控操作得以顺利进行,并且能使该支承构件和该输入输出部被从前述壳体一体地拉出。前述引导构件配置在前述壳体的前述前框的背面侧,在前述支承构件在收纳状态下,该支承构件介于该输入输出部及该引导构件之间且位于该引导构件的上方,即如上所述,引导构件与支承构件呈堆叠状。另一方面,在前述支承构件在拉出状态下,该引导构件从背面支承前述薄膜状输入输出部的基端侧,使其成为平面,让触控操作能顺利进行。然后,前述输入输出部沿前述边方向卷曲或弯曲地收容在引导构件与前述壳体的底面之间的空间中,同时,在与前述壳体的前述支承构件的拉出侧相反侧的端部及前述引导构件之间形成有间隙,该输入输出部从前述空间而自该间隙被拉出或卷回。
[0057]
因此,在输入输出部在收纳状态下,其活动端部侧露出于开口部,使用者仅通过其露出部分就可进行输入输出操作。而通过拉出支承构件,使输入输出部的基端部侧从空间中自间隙与该支承构件被一体地拉出,面对开口部,并由引导构件从其背面侧予以支承,让使用者能在整片的前述输入输出部上进行输入输出操作。由此,即使信息终端装置为紧凑型结构,也能通过拉出输入输出部来实现高功能化和/或多功能化。并且,即便薄膜状输入输出部在拉出状态下,该输入输出部的活动端部侧及基端部侧也分别被支承构件及引导构件(背靠)支承,而能实现支承结构的改良。
[0058]
另外,本发明的信息终端装置在该引导构件的该支承构件的拉出侧的端部具有角度调整机构,该角度调整机构枢接与该支承构件的拉出侧相反侧的端部,使该支承构件的角度可被自由调整。
[0059]
根据上述结构,被拉出的支承构件和壳体,除了可以沿薄膜状输入输出部的活动端部侧至基端部侧的一直线延伸(相连接),还可以通过角度调整机构,保持在一角度下相互连接。
[0060]
由此,因支承构件和壳体可保持在前述角度,以手表型信息终端装置为例,输入输出部的活动端部侧在被拉出后,可以调整为朝向上方而变得易于观看,或者在信息终端装置被用作移动电话使用时,可以让活动端部侧靠近耳朵,基端部侧靠近嘴巴,更易于通话。
[0061]
再者,本发明的信息终端装置中,该壳体是开放长方体的端侧而成,该支承构件是弯折长型板状体在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或两端部而具有弯折部分,该弯折部分使该支承构件在短边方向上的截面形成大致l字或匚字形,该引导构件是弯折长型板状体在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或两端部而具有弯折部分,该弯折部分使该引导构件在短边方向上的截面形成大致l字或匚字形,并且,该引导构件嵌入该支承构件的内侧并被固定在该壳体的底面,使该支承构件可被拉出。
[0062]
根据上述结构,支承构件的截面呈l字或匚字形,其外侧从壳体前框的内侧,被壳体侧壁的内侧所引导;其内侧则被截面呈l字或匚字形的引导构件的外侧所引导。然后,在前述壳体的内侧收纳有引导构件,其为保留前述间隙而形成为较短的长度。
[0063]
因此,能形成前述空间,供输入输出部及支承构件自由进出,且收容输入输出部的基端侧。
[0064]
另外,本发明的信息终端装置中,该引导构件是从该壳体的该拉出侧的一个侧部
缩短预先规定的长度至内侧位置而成,在该弯折部分形成有第一长孔,该第一长孔沿该支承构件的拉出方向延伸且在拉出方向的端部开放,该支承构件的该弯折部分在与拉出侧相反侧的端部附近,竖立设置有第一引导销,该第一引导销向内侧突出并嵌入该第一长孔,该角度调整机构包含:角位移构件,设置于该壳体的该一个侧部侧因缩短该引导构件而产生的空间内,以引导该支承构件,并包含销孔,该销孔与该引导构件的该第一长孔连通,在该支承构件在拉出状态下,该销孔被该第一引导销嵌入;及固定构件,被固定在该壳体的底面上,枢接该角位移构件,使该角位移构件的角度可被自由调整。
[0065]
根据上述结构,将薄膜状输入输出部的活动端部侧以及其搭载的支承构件从壳体的一个侧部拉出并予以支承,使其角度可被自由调整的方法如下。首先,针对截面呈匚字形且相互堆叠的支承构件和引导构件,引导构件的弯折部分上形成有引导用的第一长孔,与此相对,支承构件的弯折部分上与拉出侧相反侧的端部附近,竖立设置有向内侧突出且嵌入第一长孔的第一引导销512、522。由此,便能拉出前述输入输出部4和支承构件5。
[0066]
接着,在壳体的出口侧因缩短引导构件所形成的空间中,设置有前述角度调整机构。该角度调整机构包括与引导构件相连的角位移构件及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嵌入前述支承构件的内侧、固定在前述壳体的底面,枢接前述角位移构件,使该角位移构件的角度可被自由调整。应注意的是,角位移构件还包含有销孔,当角位移构件从支承构件的内侧支承并引导呈l字或匚字形的支承构件时,该销孔连通前述引导构件的第一长孔,在前述支承构件被拉出时,前述第一引导销则嵌入该销孔。
[0067]
因此,当支承构件被拉出时,第一引导销从引导构件的第一长孔嵌入角位移构件的销孔中,即,支承构件从引导构件转移到角度调整机构的角位移构件。如此,便可以实现在拉出后可调角度的输入输出部。
[0068]
再者,本发明的信息终端装置中,在该支承构件的该弯折部分上,形成有沿该支承构件的拉出方向延伸的第二长孔,在该角位移构件的该销孔之更外侧,竖立设置有嵌入该第二长孔的第二引导销。
[0069]
根据上述结构,支承构件通过两个长孔及嵌入这些长孔的引导销,被引导到引导构件及角位移构件上。
[0070]
因此,能够抑制支承构件及输入输出部在滑动时产生的晃动。
[0071]
另外,本发明的信息终端装置中,在该角度调整机构的该角位移构件的该销孔的入口侧进一步包含有卡止构件,在该第一引导销进入时,该卡止构件相对于该第一引导销的按压而退出该入口,在该第一引导销进入后,该卡止构件则关闭该入口。
[0072]
根据上述结构,当第一引导销嵌入到销孔时,由于卡止构件会防止第一引导销滑脱(防止其后退),所以能稳定第一引导销从第一长孔转移到销孔的动作。可以通过例如可出没于前述入口的突起、及从该突起背后向突出方向弹性地施力的弹簧部件等,来实现上述的卡止构件。
[0073]
如此,即使输入输出部的基端侧因被弹簧拉伸而被施加张力,已被拉出的该输入输出部也不会被无预期地拉回,并且,也不需另外设置卡止手段,以防止前述状况发生。
[0074]
另外,本发明的信息终端装置中,该前框大致呈匚字形,包含有第一框部分、第二框部分及第三框部分,该第一框部分覆盖与该支承构件的拉出侧相反侧的该间隙,该第二框部分及该第三框部分覆盖可被拉出的该输入输出部的两侧部,且该第二框部分及该第三
框部分的长度设计至该输入输出部上由发生角位移的该角位移构件及该固定构件所造成的折线为止。
[0075]
根据上述结构,壳体的前框包括覆盖在与支承构件的拉出侧相反侧的前述间隙上的第一框部分、及覆盖将被拉出的输入输出部的两侧部的第二及第三框部分。换言之,前框由在支承构件的拉出侧切出切口而形成为大致匚字形。因此,输入输出部可以从在拉出状态前露出的活动端部侧至被拉出后的基端部侧形成为连续画面。
[0076]
进而,通过将大致匚字的前框的第二和第三框部分的长度,设计至输入输出部上由发生角位移的角位移构件及该固定构件所造成的折线为止,使得被拉出的部分即使朝向内侧产生角位移,折线部分也不会因此浮起,而能以平滑的曲线弯曲,形成前述的连续画面。
[0077]
另外,在一种可携式的信息终端装置中,本发明的信息终端装置包含有:输入输出部,是形成有相互平行对边的薄膜状,用以实现该信息终端装置的显示功能和/或输入操作;壳体,其内部可收容沿长边方向卷曲或弯曲的局部该输入输出部,其正面有支承面,该支承面从背面侧支承该输入输出部;及支承构件,沿着该输入输出部的该对边的边方向自由进出该壳体,且从背面侧支承该输入输出部的该对边边方向的活动端部侧,使该输入输出部得以被从该壳体一体地拉出;该壳体进一步包含有:引导部,通过在该支承面上引导该支承构件的基端侧,使该支承构件可沿着该输入输出部的该边方向自由进出该壳体;及角度调整机构,在该支承构件在拉出状态下,摆动地支承该支承构件的基端侧,使该支承构件的角度可被自由调整。
[0078]
根据上述结构,例如在手表型信息终端、游戏机、平板终端、个人计算机等可携式信息终端装置中,以手表型信息终端为例,若需显示时刻,仅需正常的表盘大小就能满足所需功能。但是,若要将其用作信息终端装置,仅通过表盘面积则难以完整地实现显示功能和/或输入操作,造成以往能够实现的公知功能相当有限。因此,本发明将使用一种具有相互平行对边的薄膜状输入输出部,通过将其从该可携式信息终端的侧部沿上述对边的边方向拉出,实现局部的前述显示功能和/或输入操作。
[0079]
具体而言,将壳体形成为箱形,在该壳体的内部空间中可收纳沿长边方向卷曲或弯曲,具有前述相互平行对边(例如为矩形)的局部薄膜状输入输出部(将其作为基端部侧),并将从该内部空间延续而出且经常露出在外的剩余部分(将其作为活动端部侧)黏贴到板状的支承构件等来予以支承,接着,通过从前述壳体的侧部拉出该输入输出部,使其活动端部侧至其基端部侧连续露出。此时,该输入输出部的游端部侧的背面由前述支承构件支承,被拉出的基端部侧的背面侧则由位于壳体正面的支承面支承。如此,使用者能顺利地在整片输入输出部上进行触控操作,也可将其从前述壳体一体地拉出。
[0080]
另一方面,为了使板状的支承构件进出于壳体,可例如在壳体侧在前述支承面的两侧形成凸条(缘),这些凸条(缘)包含与该支承面平行的引导槽,并在支承构件的基端部设置引导部,其包含从支承构件的基端部凸出用以嵌入引导槽的销。通过该引导部在前述支承面上引导(平行移动)前述支承构件的基端部侧,使该支承构件能如前述般进出。
[0081]
此外,由于在支承构件在拉出状态下,输入输出部从其活动端部侧至基端部侧大致为平面,即侧视时大致呈直线,因此,为了达成易于观看且易于操作的目的,进一步设有角度调整机构。在支承构件在拉出状态下,角度调整机构摆动地支承该支承构件的基端部
侧,使该支承构件的角度可被自由调整。
[0082]
因此,在输入输出部在收纳状态下,其活动端部侧在正面露出,使用者仅通过其露出部分即可进行输入输出操作。而通过拉出支承构件,输入输出部的活动端部侧与该支承构件被一体地拉出,使其基端部侧移动到支承面上,与活动端部侧形成连续画面。由此,即使信息终端装置为紧凑型结构,也能通过拉出输入输出部来实现高功能化和/或多功能化。并且,即使薄膜状输入输出部在拉出状态下,该输入输出部的活动端部侧及基端部侧也分别被支承构件及壳体的支承面(背靠)支承,而能实现支承结构的改良。
[0083]
再者,本发明的信息终端装置中,该销为角柱状或为板状,该角度调整机构是连通该引导槽并延伸到多个角度位置的狭槽所构成。
[0084]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引导支承构件基端侧的销形成为角柱状或为板状,使该销不在引导槽内转动,而是直接滑入到与该引导槽连通的狭槽后,嵌入其中。并且,通过将狭槽延伸至多个角度位置,能让使用者将销嵌入任一狭槽,以调整输入输出部的活动端部侧的角度。
[0085]
另外,本发明的信息终端装置,通过电子纸实现该输入输出部中的该显示功能。
[0086]
根据上述结构,因电子纸的材质薄软,故适合作为以卷曲或弯曲方式收容在前述壳体内,在拉出后构成连续画面的薄膜状输入输出部。
[0087]
另外,本发明的信息终端装置,通过树脂衬底的有机el薄膜显示器实现该输入输出部中的该显示功能。
[0088]
根据上述结构,因有机el薄膜显示器,特别是树脂衬底的有机el薄膜显示器的材质薄软,故适合作为以卷曲或弯曲方式收容在前述壳体内,在拉出后构成连续画面的薄膜状输入输出部。
[0089]
并且,本发明的信息终端装置,其是手表型的信息终端。
[0090]
根据上述结构,手表型的信息终端的体积虽小且不累赘,但仅能以表盘的面积进行有限的显示功能和/或输入操作,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能够适当地拉出输入输出部,扩大其面积,从而可提高作为信息终端装置的功能。
[0091]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092]
本发明的信息终端装置,在例如手表型的信息终端或游戏机等可携式信息终端装置中,通过使用从壳体拉出的薄膜状输入输出部,维持信息终端装置结构的紧凑性,同时,支承构件从背面支承前述输入输出部的活动端部侧,并且被夹在壳体的前框和引导构件之间而能自由进出壳体,在支承构件在拉出状态下,前述引导构件则支承输入输出部的基端部侧的背面,从而能实现在前述薄膜状输入输出部上进行可靠的输入输出操作,因此在信息终端装置中,本发明优选为可实现高功能和/或多功能化的信息终端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