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88161阅读:9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开合门、窗、窗帘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电电动开合门、
窗、窗帘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电机的控制部分,电机的控制 部分分为机械控制和电路控制两种,机械控制部分的结构比较复杂,要求制造工艺比较精 细,且容易磨损,所以越来越多的生产商使用电路控制窗帘驱动电机的运行。现有的控制电 路包括微处理器、控制线、控制信号输入端、开关电路,电机通过开关电路连接电机电源,开 关电路连接微处理器,控制信号输入端通过控制线连接微处理器,控制信号输入端通过输 入控制信号控制电极的正反方向的运行。这种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驱动装置只是由使用 者通过输入控制信号来控制电机的运行实现门、窗、窗帘的开合,没有预先设置限位点,所 以门、窗、窗帘开合到什么位置都是使用者输入控制信号停止电机运行的结果,而不是通过 设置限位点来实现的,(即到预设的限位点,电机自动停止运行),这样给使用者造成了很 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驱动装置,其可通 过预先设置开合限位点,从而实现门、窗、窗帘在运行到该开合限位点时,电机会自动停止 运行。 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微处理器、 控制线、控制信号输入端、开关电路,电机通过开关电路连接电机电源,开关电路连接微处 理器,控制信号输入端通过控制线连接微处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合限位设置线,开 合限位设置信号输入端,开合限位设置线一端连接微处理器,另一端连接开合限位设置信 号输入端。 所述开合限位设置信号输入端为一个按键,对应的开合限位设置线也为一根。这 种方式下,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左右(或前后)限位点都是由一个按键来设置的。此时 该按键称为开合限位设置信号按键。 所述开合限位设置信号输入端为两个按键,分别对应于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左 右限位点,两个按键分别对应连接两条开合限位设置线。这种技术方案主要应用于电动开 合门、窗、窗帘左右开合的情况,分别由两个按键设置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左限位点和右 限位点,操作方法简单明了。 所述开合限位设置信号输入端为两个按键,分别对应于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前 后限位点,两个按键分别对应连接两条开合限位设置线。这种技术方案主要应用于电动开 合门、窗、窗帘前后开合的情况(例如在顶棚上安装电动开合门、窗、窗帘),分别由两个按 键设置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前限位点和后限位点,操作方法简单明了。
3[0008] 所述开合限位设置信号按键安置在一个控制板上,控制板可安装在墙壁上。这种 方式便于固定安装。 所述开合限位设置信号按键置于控制板上的孔内。由于开合限位设置信号按键仅 是在预设限位点起作用,而在正常的使用中一般不用,所以为了减少在正常的使用中可能 会触发它弓I起一些误操作,将其置于控制板上的孔内。 所述开合限位设置信号输入端为遥控装置,遥控装置包括发射和接收电路,控制 线连接遥控装置的接收电路。这种方式是通过遥控的方式实现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左右 (或前后)限位点设置。 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为控制按钮,设置在控制板上。这种方式便于固定安装。 所述控制按钮设置为两个,对应的控制线设置为两根。这样可以分别有两个按钮 控制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左右开合(或前后开合),操作直观明了 。 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为遥控装置,遥控装置包括发射和接收电路,控制线连接遥 控装置的接收电路。这种方式是通过遥控的方式实现控制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左右开合 (或前后开合)。 本实用新型由于增设了开合限位设置线及开合限位设置信号输入端,因此可以预 先设置开合限位点,从而实现门、窗、窗帘在运行到该开合限位点时,电机会自动停止运行。

图1是实施例1中的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驱动装置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的左开合限位点设置步骤流程图。 图3是实施例2中的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驱动装置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的开合限位点设置步骤流程图。 其中1、电机,2、继电器,3、微处理器,4、左开合限位点设置按键,5、右开合限位点 设置按键,6、左开合控制按钮,7、右开合控制按钮,8、控制线,9、开合限位设置线,10、电机 电源,11、遥控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控制电路,电 机1可以是交流或直流电机,控制电路包括微处理器3 、左开合控制按钮6 、右开合控制按钮 (对于直流电机也可以通过切换电源方向,来改变电机左开合,右开合运行方向)7、按钮控 制线8、继电器(即开关电路)2、左开合限位点设置按键4、右开合限位点设置按键5、开合 限位设置线9,电机1通过继电器2连接电机电源10,继电器2连接微处理器3,左开合控制 按钮6、右开合控制按钮7通过控制线8连接微处理器3,左开合限位点设置按键4、右开合 限位点设置按键5通过开合限位设置线9连接微处理器3。左开合控制按钮6、右开合控制 按钮7左开合限位点设置按键4、右开合限位点设置按键5、安置在一个控制板上,控制板安 装在墙壁上。左开合限位点设置按键4、右开合限位点设置按键5置于控制板上的孔内。 下面结合图2,说明一下左开合限位点设置步骤; 2、触发左开合控制按钮; 3、触发左开合限位点设置按键;(这个触发最好按下一段时间,以造成延迟,这样 可以避免一些误操作) 4、按下左开合控制按钮直到电机到达左开合限位设置点时,松开左开合控制按 钮。此时左开合限位点设置的数据就被存入微处理器,这样就完成了左开合限位点的设置。 右开合限位点设置的步骤同上,不同之处是触发的开合控制按钮和开合限位点设
置按键不同。 实施例2 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控制 电路,控制电路包括微处理器3、遥控发射器、遥控接收器11、控制线8、继电器(即开关电 路)2、电机1通过继电器2连接电机电源10,继电器2连接微处理器3,遥控接收器12通过 控制线8连接微处理器3。遥控发射器对应设有开合控制按钮、开合限位点设置按键。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电机的开合、开合限位设置是由遥控器控制 的,遥控器分为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 下面参考图4,简述一下行程设置步骤 1、开机通电; 2、使用遥控发射器触发电机处于左开合或右开合状态; 3、使用遥控发射器触发对应步骤2中的开合限位点设置信号; 4、使用遥控发射器控制电机到达对应的开合限位点,并停止运转。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
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如开合
控制按钮按键也可以分别对应于前开合控制按钮、后开合控制按钮;开合限位点设置按键
也可以为一个按键等,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微处理器、控制线、控制信号输入端、开关电路,电机通过开关电路连接电机电源,开关电路连接微处理器,控制信号输入端通过控制线连接微处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合限位设置线,开合限位设置信号输入端,开合限位设置线一端连接微处理器,另一端连接开合限位设置信号输入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限 位设置信号输入端为一个按键,对应的开合限位设置线也为一根。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限 位设置信号输入端为两个按键,分别对应于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左右限位点,两个按键 分别对应连接两条开合限位设置线。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限 位设置信号输入端为两个按键,分别对应于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前后限位点,两个按键 分别对应连接两条开合限位设置线。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开合限位设置信号按键安置在一个控制板上,控制板可安装在墙壁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限 位设置信号按键置于控制板上的孔内。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限 位设置信号输入端为遥控装置,遥控装置包括发射和接收电路,控制线连接遥控装置的接 收电路。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为控制按钮,设置在控制板上。
9.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按钮设置为两个,对应的控制线设置为两根。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为遥控装置,遥控装置包括发射和接收电路,控制线连接遥控装置的接收电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电动开合门、窗、窗帘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微处理器、控制线、控制信号输入端、开关电路,电机通过开关电路连接电机电源,开关电路连接微处理器,控制信号输入端通过控制线连接微处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合限位设置线,开合限位设置信号输入端,开合限位设置线一端连接微处理器,另一端连接开合限位设置信号输入端。本实用新型由于增设了开合限位设置线及开合限位设置信号输入端,因此可以预先设置开合限位点,从而实现门、窗、窗帘在运行到该开合限位点时,电机会自动停止运行。
文档编号G05D3/10GK201521192SQ20092013458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2日
发明者王金友 申请人:王金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