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双余度速压调节式舵面角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09881发布日期:2019-03-27 10:4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航空飞行控制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飞机双余度速压调节式舵面角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飞行安全,大型运输机不允许大速度飞行时舵面偏角太大,为了保证飞行安全,避免驾驶员用舵量太大造成的飞机安全隐患,在飞行控制系统中必需设置舵面角度控制机构来控制舵面在不同速度下的角度。保证驾驶员用舵量大时飞机仍然安全,可靠。所以在飞机研制中,除正常飞行控制系统的主系统外,应配备舵面角度控制系统。以提高飞机的任务可靠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机双余度速压调节式舵面角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按飞行速度与舵面角度控制律控制舵面角度,系统为双余度闭环设计;解决了大型运输机大速度飞行时驾驶员用舵量太大造成的飞机安全隐患问题,提高了飞机的可靠性、安全性,达到了用户满意的使用特性。

技术方案: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保证飞行安全,大型运输机不允许大速度飞行时舵面偏角太大,为了保证飞行安全,避免驾驶员用舵量太大造成的飞机安全隐患问题,必须在飞行控制系统中设置舵面角度控制系统来控制舵面在不同速度下的角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余度速压调节式舵面角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飞机的任务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设置双余度作为速压调节式舵面角度控制系统余度设计合适的设置点;

第二步:根据飞行控制系统性能参数设计要求,设计舵面控制角度参数作为一种飞机双余度速压调节式控制舵面角度控制系统角度合适的设置点;

第三步:根据飞行控制系统传动比分配关系、系统运动图、脚蹬行程与舵面角度数学模型仿真计算结果,确定一种飞机双余度速压调节式控制舵面角度系统中执行装置的输出位移与舵面角度的对应关系;

第四步:根据控制装置输出电压信号与舵面角度显示信号的对应关系,确定一种飞机双余度速压调节式控制舵面角度系统中控制装置的阶梯电压值;

第五步:根据舵面角度系统余度设计要求,设计相应的信号源、控制电路、控制装置、执行装置等均采用并联双通道设计,双通道互为热备份;

第六步:根据飞机安全性的要求,设计故障告警显示;当系统单元件控制装置故障时,系统将自动控制执行装置到大位移;

第七步:根据信号源和控制装置故障隔离的要求,当信号源故障时,设置角度显示数字变黄,提醒驾驶员注意。

进一步的:

步骤1中所述的安全性要求,根据飞机可靠性、安全性要求,一种飞机双余度速压调节式舵面角度控制系统设置有自动、人工控制功能;

步骤2中所述的设计要求,根据强度设计要求,结合舵面限制角度,对曲线进行修正,将速压与舵面角度曲线修正为阶梯形,设置出速压与舵面角度的对应关系。

有益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在飞行控制系统设置双余度速压调节式舵面角度控制系统,解决了驾驶员用舵量太大造成的飞机安全隐患问题,提高了飞机的任务可靠性和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飞机双余度速压调节式舵面角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飞机的任务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选择双余度作为速压调节式舵面角度控制系统余度设计合适的余度设置点;

第二步:根据飞行控制系统性能参数设计要求,确定舵面控制角度参数作为双余度速压调节式舵面角度控制系统舵面角度合适的设置点;

第三步:根据飞机空间布局,选择控制装置、执行装置在飞机上合适的设置点;

第四步:根据执行装置的安装位置,对飞行控制系统进行传动比分配;

第五步:根据飞行控制系统传动比分配关系、系统运动图、脚蹬行程与舵面角度数学模型仿真计算结果,确定双余度速压调节式控制舵面角度系统中执行装置的输出位移与舵面角度的对应关系;

第六步:根据舵面角度显示信号与控制装置输出电压信号的对应关系,确定双余度速压调节式控制舵面角度系统中控制装置的阶梯电压值;

第七步:根据舵面角度系统余度设计要求,设计相应的信号源、控制电路、控制装置、执行装置等均采用并联双通道设计,双通道互为热备份;

第八步:根据飞机安全性的要求,设计故障告警显示;当系统单元件控制装置故障时,系统将自动控制执行装置到大位移;

第九步:根据信号源和控制装置故障隔离的要求,当信号源故障时,设置角度显示数字变黄,提醒驾驶员注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航空飞行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飞机双余度速压调节式舵面角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本发明根据舵面角度与飞行速度梯形调节规律控制舵面角度,系统为双余度闭环设计,具有自检功能。本发明解决了驾驶员用舵量太大造成的飞机安全隐患问题,提高了飞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方法已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骆李平;何志国;宋娟妮;吕明;石强军;李晓茹;何松青;朱永岗;杨曦;徐坚;史振良;车意彬;陈丰华;张继光;高明;徐鸿洋;杨涛;戴畅;齐海东;崔津铭;程兴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3.16
技术公布日:2019.03.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