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门低温压力试验多路双向增压检漏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91150发布日期:2021-12-18 09:37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阀门低温压力试验多路双向增压检漏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压力试验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阀门低温压力试验多路双向增压检漏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超低温阀门因其严苛工况原因,为验证产品性能,通常在出厂前按照相关标准要求,采用液氮作为冷却介质进行

196℃低温状态下进行双向压力密封试验。
3.现有低温增压系统为单向,同时因液氮具有可挥发性、对人易造成冻伤等特征,造成在超低温状态下无法实现双向增压、检漏切换,导致此试验过程中存在效率低下、存在一定安全风险、试验成本高等困难局面。
4.因此需要一种阀门低温压力试验多路双向增压检漏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本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阀门低温压力试验多路双向增压、检漏控制方法,从根本上提高试验效率、最大程度减低试验过程中安全风险因素和试验成本。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阀门低温压力试验多路双向增压、检漏控制系统,其中包括依次联通的系统压力源、切断阀、压力表、经过两位三通换向阀后分成增压、检漏端,经过连接待试验阀门后形成多个独立试验试验子回路系统。
7.如上所述的一种阀门低温压力试验多路双向增压检漏控制系统,其中采用系统压力源为试验回路提供压力。
8.如上所述的一种阀门低温压力试验多路双向增压检漏控制系统,其中系统压力控制采用压力控制阀,并采用压力表进行监测。
9.如上所述的一种阀门低温压力试验多路双向增压检漏控制系统,其中采用两位三通换向阀形成增压、检漏两路互锁分管路并进行可以切换。
10.如上所述的一种阀门低温压力试验多路双向增压检漏控制系统,其中两路增压、检漏分管路设置相同数量子管路,并在子管路设置进压阀和检漏阀,其中进压阀下游接入待试验阀门,检漏阀下游端排空。
11.如上所述的一种阀门低温压力试验多路双向增压检漏控制系统,其中增压端管路与检漏端分别接入待试验阀门两端,从而形成压力试验回路。
12.如上所述的一种阀门低温压力试验多路双向增压检漏控制系统,其中分别在分管路上设置压力表进行双重监测,保证试验压力有效性。
13.本新型的效果是:(1)同时形成多个试验回路,提高试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试验过程中,无需拆卸切换试验管路从而提升试验安全性。(3)采用双重压力值监测,从而保证试验压力值有效性。
22、检漏阀b4 21泄放对应阀腔试验压力。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多种实施方案,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情况下,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但这些相应的改变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阀门低温压力试验多路双向增压检漏控制系统,其中包括依次联通的系统压力源(33)、压力控制阀(1)、压力表(2)、经过两位三通换向阀(4)后分成增压、检漏端,经过连接待试验阀门后形成多个独立试验试验子回路系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门低温压力试验多路双向增压检漏控制系统,其中采用系统压力源(33)为试验回路提供压力。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阀门低温压力试验多路双向增压检漏控制系统,其中系统压力控制采用压力控制阀(1),并采用压力表(2)进行监测。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阀门低温压力试验多路双向增压检漏控制系统,其中采用两位三通换向阀(4)形成增压、检漏两路互锁分管路并进行可以切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阀门低温压力试验多路双向增压检漏控制系统,其中两路增压、检漏分管路设置相同数量子管路,并在子管路设置进压阀(10~17)和检漏阀(17~25),其中进压阀下游接入待试验阀门(25~28),检漏阀(17~25)下游端排空。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阀门低温压力试验多路双向增压检漏控制系统,其中增压端管路与检漏端分别接入待试验阀门(25~28)两端,从而形成压力试验回路。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阀门低温压力试验多路双向增压检漏控制系统,其中分别在分管路(29、30)上设置压力表(7、8)进行双重监测,保证试验压力有效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压力试验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阀门低温压力试验多路双向增压检漏控制系统。一种阀门低温压力试验多路双向增压、检漏控制系统,其中包括依次联通的系统压力源、切断阀、压力表、经过两位三通换向阀后分成增压、检漏端,经过连接待试验阀门后形成多个独立试验试验子回路系统。本新型的效果是:(1)同时形成多个试验回路,提高试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试验过程中,无需拆卸切换试验管路从而提升试验安全性。(3)采用双重压力值监测,从而保证试验压力值有效性。从而保证试验压力值有效性。从而保证试验压力值有效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尚书 顾春刚 虞铮 马云辉 陈篆豪 曾洲 雷箫 陈枫 李俊 顾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0
技术公布日:2021/12/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