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因数自动补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76471阅读:14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功率因数自动补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电、配电电路中调整,提高电网功率因数的装置,功率因数自动补偿器。
现为提高供电线路的电力质量,一般采用根据电力线路中功率因数的实际数值自动循环投入或切除补偿电容,从而使功率因数自动稳定,调节在一额定数值,达到补偿的目的。
专利号89205330.5“微电脑控制功率因数补偿器”其价格较高,一般小企业还无法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率因数自动补偿器,其线路简单,制造成本低,调整安装容易,特别适宜一般中小企业安装使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由信号形成电路、触发延时电路、开关电路及电源电路所组成,它以线路中实际功率因数作为控制信号,完成对执行电路的控制实现对移相电容的投入和退出运行,从而达到提高线路平均功率因数的作用。


图1.本实用新型方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电气原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IC为NE555集成块,BG1、BG2为三极管。
电流互感器LH的一次侧串入主回路,经R1和D3、C2的正极与电位器W3的一端相连,D3的正极与D2负极相连,通过D2与D1的正极及电流互感器LH二次回路的接地端相连,接地端经微调电阻W2和R2接D3的负极,电流互感器LH二次线圈与变压器B1一次线圈并联,变压器B1二次线圈与C1并联后接微调电阻W1,通过W1、D4、R3接地,W1的另端接D1的负极,并联的另端接C2的负极及电位器W3的另端组成信号形成电路。
电位器W3通过R4与BG1的基极相连,经R5接地,BG1的集电极经R6与IC的4.8脚相连接电源正极,IC的6脚一路通过D6接BG1的集电极,一路通过C3接地,BG1发射极接地,IC的2脚接R7与D5并联的D5正极端,并联的另端接电源正极,IC的1脚接地,IC的5脚通过C4接地组成触发延时电路。
IC的3脚通过R8与BG2的基极相连,通过R9接地BG2的集电极接D7与继电器J并联的D7正极端,并联的另端接电源正极,BG2的发射极接地组成开关电路。
R10与发光二极管D9、继电器J常开触头串联后与C5并联接D8的负极,另并联端与D8的正极分别接变压器B2的两输出端组成电源电路。
执行电路固定在配电室的开关板上如图示结构不详述。并有手控、自控转换开关K,当自控有故障时,可利用手动操作,不影响电路功率因数的补偿。
W3是信号幅度调整电位器,在使用前可根据自己设定的指标和功率因数表指示的实际功率因数进行调整,一般功率因数在滞后0.9以下时顺时针调整W3旋钮直到移相电容刚好投入运行。当功率因数超前时,逆时针调整W3旋钮让移相电容刚好退去运行,调好后W3就保留在原位置上,就可使用了。
当使用电路趋于静态时,串入主回路的电流互感器LH一次侧没有电流通过,二次线圈无感应电压,变压器B1无电压输出,而这时与电流互感器LH同相的主回路的相电压通过R1降压,D3整流C2滤波输入到电位器W3的两端形成上负下正的电位差(约6伏),这时由电源电路经变压器B2降压,D8整流,R11降压使BG1发射极与集电极间电位差很小,BG1截止,这时IC的2、6脚对地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所以输入为高电平,3脚为低电平,BG2基极趋于低电位,BG2截止,则继电器J趋于静止状态执行电路不工作,移相电容趋于静止等待。
若电路中有感性负荷投入并继续增加,则负压被削弱电路输出正电压,BG1基极电位相应增高,当升到BG1的导通电压时,BG1导通,C3通过D6、BG1对地放电。IC的2、6脚电位迅速降低,降到1/3IC4、8脚对地电压(约2伏)时,IC2、6脚输入低电平,3脚输出高电平则BG2导通,继电器J吸合,执行电路工作,J常开触头闭合,交流接触器CJ通电,主触点闭合移相电容投入运行,补偿电路所需的无功功率,同时发光二极管D9也导通发光,指示移相电容投入运行。
若电路中感性负荷撤除,电路趋于过补偿状态,功率因数超前,信号形成电路输出负电压,BG1迅速截止,电源通过R7向C3充电,IC的2、6脚电位升高,当C3两端电压充到2/3IC、4、8脚对地电压时,IC2、6脚输入高电平,3脚输出转为低电平,则BG2基极失压而截止,继电器J失电,原来吸持的常开触点被打开即执行电路CJ失电,主触点打开,移相电容退出运行,并通过放电回路放完内部电荷,这时发光二极管D9也熄灭,解决了过补偿问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此补偿器性能稳定可靠、灵敏度高、线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调节安装容易、特别适宜中小型配电室作为自动补偿功率因数之用,又有手控、自控转换开关,使用方便、灵活。
权利要求1.一种功率因数自动补偿器,由信号形成电路,触发延时电路及由R10与发光二极管D9,继电器J常开触头串联后与C5并联接D8的负极,另一并联端与D8的正极分别接变压器B2的两输出端组成电源电路,IC集成块的3脚通过R8与BG2的基极相连,通过R9接地,BG2的集电极接D7与继电器J并联的D7正极端,并联的另端接电源正极,BG2的发射极接地组成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流互感器LH的一次侧串入主回路,经R1和D3、C2的正极与电位器W3的一端相连,D3的正极与D2负极相连,通过D2与D1的正极及电流互感器LH二次回路的接地端相连,接地端经微调电阻W2和R2接D3的负极,电流互感器LH二次线圈与变压器B1一次线圈并联,变压器B1二次线圈与C1并联后接微调电阻W1,通过W1、D4、R3接地,W1的另端接D1的负极,并联的另端接C2的负极及电位器W3的另端组成信号形成电路,电位器W3通过R4与BG1的基极相连,经R5接地,BG1的集电极经R6与IC的4、8脚相连,接电源正极,IC的6脚一路通过D6接BG1的集电极,一路通过C3接地,BG1发射极接地,IC的2脚接R7与D5并联的D5正极端,并联的另端接电源正极,IC的1脚接地,IC的5脚通过C4接地组成触发延时电路。
专利摘要一种提高电网功率因数的装置,功率因数自动补偿器。安装在配电室的开关板上。由信号形成电路,触发延时电路、开关电路、电源电路组成。它以线路中实际功率因数作为控制信号,完成对执行电路的控制,实现对移相电容的投入和退出运行,从而达到提高线路平均功率因数的作用。此补偿器,性能稳定、可靠、灵敏度高、线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调节安装容易,特别适宜中小型配电室作为自动补偿功率因数之用,又有手控、自控转换开关,使用方便、灵活。
文档编号G05F1/70GK2129484SQ9222428
公开日1993年4月7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6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6日
发明者黄伟明 申请人:黄伟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