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货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0091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订货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货管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可对销售量和定货量的平衡进行管理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特开平6-25943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确定适当生产量的系统。
特开平6-259438号公报是以客户发来的定货信息、库存量为基础来确定适当的生产量,并根据需要,将在制库存品控制到最小的系统。该系统在客户预先提出需要量的方式中、即在制造行业确定其生产量,是有效的。

发明内容
对于店铺一边进行销售,一边向生产单位进行定货的企业,用该系统对定货量进行管理是比较困难的。其原因是因为上述现有技术的系统,是将预先了解客户发来的定货量作为前提的,没有估计铺面等即时销售的情况。
本发明是以提供能对店铺的销售进行管理、同时对商品定货进行管理和适当确保库存量的定货管理系统为目的的。
(1)本发明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对交易对象的销售业绩进行累计,并发送给定货管理装置的销售终端装置;对交易对象的入库业绩进行累计,并发送给定货管理装置的入库终端装置;和在将从对象商品的定货到交货期间作为交付周期时,将从现在的时间开始至少到交付周期以后的时间作为管理对象时段,根据交易对象的销售业绩量、入库业绩量、入库预定量、销售预测量,使得将来的管理对象时段内的库存预计量与从该管理对象时段开始到确定库存量期间的销售预测量的合计相对应,来生成对该管理对象时段内必需进货的目前的定货量进行管理的管理数据,将该管理数据发送给销售终端装置的定货管理装置。
也就是说,使得在将来的管理对象时段内的库存预计量,与从该管理对象时段开始到确定库存量期间的销售预测量的合计相对应,来对该管理对象时段内必须进货的目前的定货量进行管理。由此,从管理对象时段开始,将与以前的销售预测量相对应的库存量作为指标,可以适当管理目前的定货量。
(2)~(4)本发明的定货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从对象商品的定货到交货期间作为交付周期时,将从现在的时间开始至少到交付周期以后的时间作为管理对象时段,根据交易对象的销售业绩量、入库业绩量、入库预定量、销售预测量,使得将来的管理对象时段内的库存预计量与从该管理对象时段开始到确定库存量期间后的销售预测量的合计相对应,来对该管理对象时段内必需进货的目前的定货量进行管理。
另外,本发明的定货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参照从对象商品的定货到交货期间(以下称为“交付周期”),将从目前开始至少到交付周期后的时段设定为管理对象时段的装置;参照作为确定库存量的标准的规定期间(以下称为“库存量确定期间”),对于将将来的管理对象时段作为开始点的库存量确定期间,算出交易对象的销售预测量的合计(以下称为“适当库存量”)的装置;以及根据交易对象的销售业绩量、入库业绩量、入库预定量、销售预测量,使得将来的管理对象时段内的库存预计量与该有关管理对象时段的库存量相对应,来对该管理对象时段内必需进货的目前的定货量进行管理。
也就是说,使得将来的管理对象时段内的库存预计量,与从该管理对象时段开始到确定库存量期间之后的销售预测量的合计相对应,而对该管理对象时段内必需进货的目前的定货量进行管理。由此,从管理对象时段开始,将与先前的销售预测量相对应的库存量作为指标,可以适当管理目前的定货量。
还有,根据用定货管理装置算出的定货管理数据,该定货管理装置的某个部门(总部等)可以确定定货量。在这种情况下,不管销售部门是否有没有销售终端装置,都可以进行管理。
另外,将定货管理数据发送给销售终端装置,对于销售终端装置的某个部门也可以提供控制定货量的信息。
(5)采用本发明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到现在为止的销售预测量和销售业绩量的对比,修正或算出将来的销售预测量,并以该新的销售预测量为基础,对现在的销售量进行管理。
从而,采用考虑了业绩的销售预测量,就可以进行精度更高的定货量的管理。
(6)本发明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使得库存预计量等于到上述库存确定期间后的销售预测量的合计,来对定货量进行管理。
从而,可以适当管理到现在为止的定货量,以使库存量与管理对象时段之前的销售预测量相等。
(7)本发明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定货量的管理和可定货的上限量进行计算并输出。
从而,在该此上限量的范围内,通过人等的判断进行定货,就可防止过量的库存。
(8)本发明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剔除不能估计今后销售的情况的商品库存量,对对象商品整体的库存预计量进行计算。
从而,以实际的库存量为基础,可确定定货量,并可进行精度更高的定货管理。
(9)本发明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将从对象商品的定货到到货期间称为交付周期时,将从现在的时间开始至少到交付周期以后的时间作为管理对象时段,以交易对象的销售业绩量、入库业绩量、入库预定量、销售预测量为基础,使得将来的管理对象时段内的库存预计量与从该管理对象时段开始到确定库存量期间的销售预测量的合计相对应,来生成对该管理对象时段内必须进货的目前的定货量进行管理的管理数据。
也就是说,使得在将来的管理对象时段内的库存预计量与从该管理对象时段开始到确定库存量期间的销售预测量的合计相对应,来对该管理对象时段内必需进货的目前的定货量进行管理。由此,从管理对象时段开始,将与以前的销售预测量相对应的库存量作为指标,可以适当管理目前的定货量。
在本发明中,所谓“对象商品”是指在该系统中,作为管理对象的商品或商品群。在实施方式中,是将已对商品进行群体化的项目(item)作为对象商品。
所谓“管理数据”是指为便于管理定货量而使用的数据。在实施方式中,定货范围数据相当于该管理数据。
所谓“商品”是指根据大小、颜色、设计、种类和功能而确定的物品。是包括食品、衣料、电气产品等所有的物品的概念。在实施方式中,是将服装商品作为对象来说明的。另外,在企业间,也包括被交易的商品的概念。进而,不仅仅包括独立交易的商品,还包括随着其他商品和服务而被交易的商品的概念。
所谓“项目”是指对商品进行较大排序的群。在实施方式中,相当于连衣裙、大衣和成套服装等。所谓“品牌”是指汇总的一个以上的项目的集合。
所谓“记录了程序的记录介质”是指记录了程序的ROM、RAM、软盘、CD-ROM、存储卡、硬盘等记录介质。另外,也包括电话线路、传输路等的通信介质的概念。不仅仅包括被连接到CPU上,直接执行程序的硬盘那样的记录介质,还包括安装在硬盘上后,记录了被执行的程序的CD-ROM等的记录介质的概念。
所谓“程序”是指不仅仅包括通过CPU可直接执行的程序,还包括源文件形式的程序、被压缩处理的程序和加密的程序等的概念。


图1是表示系统整体的图。
图2是表示商务模型概要的图。
图3是表示主机硬件构成的图。
图4是表示数据汇总处理的图。
图5是表示销售、库存数据的图。
图6是表示销售、库存数据的图。
图7是表示管理计算机的硬件构成的图。
图8是表示销售预测、定货量计算处理流程的图。
图9是表示设定画面的图。
图10是表示原始销售计划的制定处理流程的图。
图11是表示原始销售计划数据的图。
图12是表示销售预测处理流程的图。
图13是表示销售预测数据的图。
图14是表示需要定货量计算处理流程的图。
图15是表示需要定货量计算处理流程的图。
图16是表示示需要定货量数据的图。
图17是表示判断基础数据计算处理流程的图。
图18是表示判断基础数据的图。
图19是表示判断处理流程的图。
图20是表示判断处理流程的图。
图21是表示非使用商品清单的图。
图22是表示需要定货量计算算法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1.系统的整体1示出将该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定货管理系统用于服装商品定货管理情况下的系统构成。该实施方式是从管理计算机10构成定货管理装置。主机6是通过集中进行商品的进出库以及保管的物流中心的计算机2接收进货数据和发货数据。另外,店铺的收款装置4被配置到全国的各个店铺,并将销售数据发送到主机6。主机6向厂家计算机3进行定货。
该实施方式,在物流中心计算机2、店铺收款装置4、厂家计算机3和主机6之间,虽然是通过联机进行数据传输的,但也可以通过软盘等记录媒体传送数据。另外,发送方可以在纸等上打印数据,根据该打印的数据在接收方通过数据输入来传送数据。
主机6接收物流中心计算机2和店铺的收款装置4发送来的数据,每天在规定的时刻汇总数据,与数据库服务器9进行通信,对数据库8进行更新。管理计算机10通过数据库服务器9和LAN(局域网)进行连接,根据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8上的数据进行销售预测。2.商务模型(Business Model)的概要图2示出将图1的系统应用于定货管理时的商品的流通和信息的流动情况。
1)来自厂家19的商品进入物流中心12。
2)另外,由物流中心12向各店铺14、16进行商品发货。
3)表示这些进、出货状态的进出货数据,由物流中心12发送给总部18。
4)各店铺14、16进行商品的销售。
5)各店铺14、16,向总部18发送销售数据。
6)总部18根据这些进、出库数据和销售数据,进行销售额预测。进而根据上述进出库数据和销售数据以及销售额预测,计算出定货量。
7)总部18根据计算出的定货量,向厂家19进行定货。3.主机图3示出主机6的硬件构成。该主机6配置有CPU20、硬盘22、显示器24、通信单元26、存储器28、键盘/鼠标30、CD-ROM驱动器32、打印机34、软驱36。
通信单元26是为与物流中心计算机2、店铺收款装置4、厂家计算机3、管理计算机10进行通信而设置的。在硬盘22上,记录有操作系统和用于进行数据汇总处理的程序。另外,在硬盘22上构筑有数据库8。在数据库8中,记录有表示汇总的销售、库存数据和商品价格等商品的主数据。
用于进行数据汇总处理的程序,是通过CD-ROM驱动器32,从CD-ROM38安装,在硬盘22上的程序。图4示出用于进行数据汇总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在步骤S1中,CPU20接收各店铺的店铺收款装置4发来的销售数据(什么商品卖了多少)、物流中心12发送的进出库数据(什么样的商品进库、有多少出库)、销售预测计算机10发来的定货数据(定购了多少商品),存储到数据库服务器9的数据库8里。该处理在规定的时刻之前反复进行(步骤S2)。
到规定的时间时,对已接收的数据进行汇总(步骤S3)。通常,大多是在不产生销售数据和进出库数据的夜间,进行该数据汇总处理。数据汇总处理是按每种商品将各店铺发来的销售额数据进行汇总,作为当日的销售数量记录到硬盘22上。同样,按每种商品汇总进库数据、出库数据,记录到数据库服务器9的数据库8里。由此来存储每天的销售、进出库数据。
进而,对于各种商品,对该周的销售累计(从周一开始的销售累计)、以往采购数量的累计、销售数量的累计和库存数量等也进行计算。这些数据被记录到数据库服务器9的数据库8里(步骤S4)。
图5示出被记录的数据例子。如图所示,各种商品,通过品牌和品番的组合加以确定。还有,在该实施方式中,一种品牌包含有多个商品,进而将对存在多个品牌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5示出这样存储的销售、库存数据例子。各周的销售数量是按各种商品从该周的周一开始到统计的那一天的销售数量进行汇总的数量。在图中示出了品番为“62421”的商品第1周是“0个”……第30周是“31个”,第31周是“40个”,第32周是“48个”的销售数量。还有,该周(这里为第32周)的累计销售数量是在星期日的夜间确定的。
累计采购数量,是累计有关当该商品的进货数量。累计销售数量累计了到现在为止的销售数量。库存数量是根据累计“采购数量-销售数量-调整数量”算出来的库存量。该库存数量每日更新。还有,所谓调整数量是指由于销售以外的原因造成的库存减少的数量。例如,损坏的商品、丢失的商品等的数量。这样商品的数据也从各个销售店发来。
销售开始周,是第一个记录了销售数量不是0的周(也就是第一次销售的周)。
另外,数据库8中,不仅仅记录了上述本年度的销售、库存数据,还记录了以前的销售业绩数据。图6示出上一年度的销售业绩数据。还有,虽然没有图示,也同样记录了上一年度以前的年度的销售业绩数据。4.管理计算机的硬件构成图7示出管理计算机的硬件构成。其基本构成与主计算机一样。但是,硬盘54上记录了用于销售预测的程序和用于定货管理的程序。
以下,按照管理计算机进行的条件设定处理、销售计划制定处理、销售预测处理、需要定货量确定处理的顺序进行说明。5.条件设定图8示出管理计算机10的硬盘52上记录的销售预测、定货量计算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首先,CPU50在显示器54上显示各种条件的设定画面,提醒输入(步骤S21)。图9表示用于条件设定的画面。该画面对每个项目,可输入其生产交付周期(lead time,从定货到入库的时间)以及预计库存周数。
在项目栏里,有“PO”、“VE”、“CD”、“JK”等表示项目的记号。这里,“PO”表示套衣、“VE”表示马甲、“CD”表示羊毛衫、“JK”表示茄克。对于各个项目,操作人员将会把其交付周期输入到周数里。在图中,对于套衣“PO”,被输入3周的交付周期。另外,对于茄克“JK”,被输入4周的交付周期。这些交付周期将在确定定货量时被采用。
进而对于各个项目,在“预计库存周数”栏里输入具有相当于几周销售的库存数量。图中,对于套衣“PO”,其指示还有相当于销售4周的库存。对于茄克,其指示还有相当于销售5周的库存。
上述各种信息被记录在硬盘52中,将在销售预测、确定定货量处理时被采用。6.原始销售计划的制定处理象上述那样进行条件设定以后,制订出销售计划(图8的步骤S215)。该原始销售计划可在年初(或年末)做一次。图10示出销售计划制定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图11示出表示这时数据处理内容的图。这些数据被记录到数据库8中。
管理计算机10的CPU50,按照不同的项目,将过去3年间各周的销售业绩数据从数据库8中取出(步骤S71)。另外也取得对所有项目进行汇总的销售业绩数据。
对于一种品牌,图11示出已取得的所有项目的销售业绩和连衣裙(One Piece)的销售业绩。对于连衣裙以外的项目,省略了图示。另外,在图11中示出了35~52周(35W~52W)、1周~4周(01W~04W)。对于其他周,省略了图示。还有,对于其他品牌,虽然也取得了同样的数据,但省略了图示。图中,“合计”栏的“98销售”表示全部项目汇总的98年度销售业绩,“99销售”也同样表示99年度销售业绩,“00销售”同样表示2000年度销售业绩。另外,“OP”栏的“98销售”表示连衣裙98年度销售业绩,“99销售”也同样表示99年度销售业绩,“00销售”同样表示2000年度销售业绩。
其次,CPU50对过去3年的销售业绩进行加权平均。在该实施方式中,将上一年度为5、前年为3、3年为2的加权进行加权平均。这是因为为了今年的预测,最近的数据可靠性会更高一些。还有,该销售业绩的加权平均省略了图示。
其次,根据通过上述计算出的加权平均化的各个周的销售业绩,计算各周的周指数(步骤S73)。这里,所谓周指数,是对上述加权平均化的各周销售业绩进行年度汇总,算出各个周的平均销售量,将该平均销售量作为100,对各周的销售业绩进行指数化。也就是说,该项目是表示该周具有怎样的销售能力的指数。
若是100的话,那么这一周具有该项目全年的平均销售能力。若是100以上的话,则表示这一周比平均的销售能力强。若是100以下的话,则表示这一周比平均的销售能力差。图11的“合计”栏的“指数”栏示出了合计的所有项目的周指数。“OP”栏的“指数”栏示出了连衣裙的周指数。
其次,管理计算机10的操作员通过键盘60输入该品牌的年销售计划金额(步骤S74)。
收到销售计划金额后,CPU50将对该品牌的全部项目合计后各周的销售计划金额进行计算。这里,通过周指数分配年销售计划金额,并计算出各个周的销售计划金额(步骤S75)。计算的结果将示于图11的“合计”栏的“01计划”栏上。
其次,管理计算机10的操作员输入该品牌的年度各个项目的销售比例。
收到销售计划金额后,CPU50根据上述销售比例,将在步骤S74中输入的年销售计划金额分配为各项目的年销售计划金额(步骤S77)。这样算出的是图11的、“OP”栏的“01计划”栏的“TOTAL”行。
其次,CPU50根据该项目的周指数,将各个项目年销售计划金额分配给各周,并计算出各个项目的各个周的销售计划金额(步骤S78)。但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各个项目的各个周的销售计划金额,不能原封不动地作为计划金额使用。因为如果使用该各个项目的各个周的销售计划金额的话,那么就会与所有项目汇总的各周销售计划金额(“合计”栏的“01计划”栏金额)产生误差。于是,象以下那样算出各个周的项目的销售比例,据此对所有项目汇总的各周销售计划金额(“01计划”栏的金额)进行分配,使其不产生误差。
为了上述目的,CPU50就所有项目汇总各个项目的各个周的销售计划金额(“OP”栏的“01计划1”栏),并计算出所有项目汇总的各周销售计划金额(“合计”栏的“01计划1”)。进而,根据该所有项目合计的各个周的销售计划金额和各个项目的各个周的销售计划金额,对各个周的项目比例(“OP”栏的“构成比”)进行计算(步骤S79)。
其后,CPU50根据上述各个周的项目比例(“OP”栏的“构成比”),对所有项目合计的各个周的销售计划金额(“合计”栏的“01计划”栏的金额)进行分配,对各个项目的各个周的销售计划金额进行计算(步骤S80)。并示于图11的、“OP”栏的“01计划2”栏上。
象以上那样,算出所有项目的合计、各个项目的各个周的销售计划金额,并记录到硬盘52上。还有,上述中虽然计算了一种品牌的销售计划,但在管理多个品牌时,对全部的品牌都要同样进行处理。以下的处理也一样。7.销售预测处理象上述那样,一旦制定了销售计划,则每周都要进行销售预测、需要定货量的计算、需要订货量输出的各项处理(图8的步骤S22、步骤S23、步骤S24)。这里,先说明一下销售预测处理。
管理计算机10的硬盘52上记录有销售预测处理程序。图12示出该销售预测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该销售预测处理程序是在各个所规定的管理期间内执行。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是按周单位进行管理的,因此在每周的开始日(周一)执行。
首先,CPU50由数据库9取得销售业绩数据。这里,获得了到上周为止的该品牌整体(也就是该品牌的项目的合计)和各个项目的不同周的销售业绩。
例如,如果本周是第39周,就得到第3 8周以前的销售业绩。图13示出得到的销售业绩数据。“TOTAL”栏的“35W”、“36W”、“37W”、“38W”行的数据是品牌整体的不同周的销售业绩数据。图13省略了34周以前的数据。此外,“OP”栏的“35W”、“36W”、“37W”、“38W”行的数据是连衣裙的不同周的销售业绩数据。图13中省略了其他项目的数据。
其次,CPU50要对为修正原始计划的预测系数进行计算(步骤S92)。在该实施方式中,根据下式将原始计划和业绩的偏差系数化来作为预测系数。
预测系数=(J1*2+J2+J3+J4)/(P1*2+P2+P3+P4)这里,J1、J2、J3、J4分别是一周前、二周前、三周前、四周前的业绩。P1、P2、P3、P4分别是一周前、二周前、三周前、四周前的计划。还有,*表示乘号。
在图13的例子中,作为所有项目的预测系数,算出是0.94。另外,作为连衣裙的预测系数,算出是0.71。即,在此例中,业绩低于计划。为此,这就表示必须根据计划向下修正未来的销售预测,使低于计划。
其次,CPU50以计算出的预测系数为基础,计算出已修正了未来销售计划的销售预测(修正计划)(步骤S93、S94)。在图13中,“业绩修正计划”栏的“39W”行以下表示已算出的品牌整体的销售预测。另外,“修正计划1”栏的“39W“行以下表示已算出的连衣裙的销售预测。
象上述那样,在项目的整体上合计已算出的各个项目的销售预测时,有可能与对品牌整体算出的销售预测不一致。也就是说,有可能产生误差。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要象下面那样来进行,以使其不产生误差。
首先,在所有项目上合计已算出的各个周的各个项目的销售预测“修正计划1”(这里称作不同周的项目修正计划1),以此合计(这里称作不同周的项目修正计划1)为基础,计算出各个项目的构成比。也就是说,通过下式算出项目的构成比(步骤S95)。
项目构成比=不同周的项目修正计划1/不同周的项目修正计划1合计。在图13中,“周项目构成比”栏表示已算出的项目构成比。
其次,CPU50根据该项目构成比,向各个项目分配用步骤S93算出的各个周的品牌整体的销售预测“业绩修正计划”(这里称作不同周的品牌合计修正计划)(步骤S96)。即,通过下式算出不同周的项目修正计划2。
不同周的项目修正计划2=不同周的品牌合计修正计划*项目构成比在图13中,“修正计划2”栏示出已算出的不同周的项目修正计划2。
象上述那样,修正销售计划,计算出未来的销售预测。8.需要定货量的计算处理其次,CPU50以销售预测为基础,对各个项目算出需要的定货量。图22简要地示出该实施方式中为计算需要的定货量的一种思考方法。本周(39周)后定货的项目,将在交付周期LT后的第42周(可控制的前一周)进货。该交付周期LT是在图8的步骤S21中设定的。
在该实施方式中,从本周(39周)开始,在该项目的交付周期LT之后的一周(42周)开始时,要定下本周的定货量,以使库存与下4周的预测销售相一致。将持有的、与到下几周的预测销售相一致的库存称为预计库存周数。即,在该实施方式中,将预计库存周数设为“4”。换句话说,以销售预测为基础,就是库存量要涵盖确保到4周后也能进行销售。
图14示出需要定货量的计算处理程序的流程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包含在项目里的商品的整个库存不能作为适当库存量的计算标准。这是因为包含在项目里的商品中,也包含难以估计的将来销售情况。因此,如果包括这样的商品库存(称为非使用库存),来控制适当库存量,结果就会出现不能确保真正需要商品的库存。因此,对无用商品(非使用商品)进行判断,在计算上要从库存量中剔除。
如图14所示,首先在步骤S101里确定非使用商品后,在步骤S102以下对需要的定货量进行计算。
(1)非使用库存判断处理首先说明步骤S101的非使用商品的确定处理。图17和图19分别示出其程序的流程图。
首先,CPU50要生成一个为进行判断的基础数据。图17示出判断基础数据计算处理的流程图。首先,CPU50从主机6的数据库8得到所有商品的业绩数据。
其次,选择最初必需处理的品牌(步骤S122)。例如,将品牌号最小的商品作为处理对象品牌来选择。其次,对于该品牌中包含的商品,按照该品牌内的、上周销售数量最小的顺序(也就是上升顺序)进行(步骤S123)。图18示出被排序的数据例子。如图所示,对于构成“162”品牌号的各个商品,按照上周销售数量最小的顺序被排序。还有,图中的累计采购数量、累计销售数量、库存数量和销售开始周等都是从主机6的数据库8中得到的数据。
其次,在排序的状态下,按顺序累计上周的销售数量(步骤S124)。即,各种商品的各种品牌,在将上周的销售数量按照上升顺序进行排列时、对从前面到该商品号的上周的销售量总数进行计算。在图中的“BR累计上周销售数量”栏中示出。
接着,按下式算出品牌销售构成比。
品牌销售构成比=(品牌累计上周销售数量-上周销售数量)÷品牌合计上周销售数量这里,所谓品牌合计上周销售数量是指该品牌中全部商品上周销售数量的总计。
还有,在其他实施中,也可使用下式。
品牌销售构成比=品牌累计上周销售数量÷品牌合计上周销售数量在图18中,“BR销售构成比”栏中示出了品牌销售构成比。
接着,对库存货款、库存周数、消化率等进行计算(步骤S125)。从商品主数据中获取价格,将其乘以库存数,算出库存货款。另外,作为库存周数,用上周销售数量除库存数,算出还有几周的库存。进而,作为参考,用累计采购数除累计销售数,计算出消化率。
其次,进到步骤S126。对于全部品牌,判断是否都进行了上述处理。如果还有待处理的品牌的话,将下一个品牌作为对象进行选择(步骤S127),再次执行步骤S123以下的步骤。
当结束需处理的全部品牌以后,就结束了判断基础数据的生成处理。由此,对于各个品牌,生成了图18那样的判断基础数据。还有,在生成判断基础数据时,在商品主数据中剔除有非使用商品标志的商品。即,仅使用商品生成判断基础数据。
当判断基础数据的计算处理结束时,接着就进行判断处理。图19、图20示出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31中,CPU50选择一种品牌作为处理对象。其次,再从该品牌中选择一种商品作为处理对象(步骤S132)。
对于该商品,以图18那样的判断基础数据为基础,进行以下判断。首先判断该商品的展开期间是否是4周以上(步骤S133)。在判断基础数据的销售开始周的基础上再加上4周,看看是否比目前周小就可判断。对于展开期间不满4周的,无论销售业绩等如何,不作为非使用商品进行选择。这是由于判断业绩的时间很短,难以做出准确判断。还有,这里的判断标准周数为预先设定的周数。
当展开期间超过4周以上时,进到步骤S134里。在步骤S134中,判断上周销售数是否比0大(有没有进行销售)。当上周销售数为0时,将该商品作为非使用商品进行选择,并记到判断基础数据的判断栏里(步骤S137)。例如,在图18中,商品号为03801的商品,根据上述条件,被判断为非使用商品,为了对其进行表示,在判断栏里示出“□A”的记录。
在步骤S134中,当上周的销售数不是0个时,要判断库存周数是否是6周以上(步骤S135)。当库存周数小于6周时,不做出是非使用商品的确定。
当库存周数是6周以上时,怀疑是非使用商品时,进到步骤S136。这是因为上周的销售情况和库存的平衡不好。
在步骤S136中,判断该商品的品牌累计销售构成比是否是在10%以下。若是在10%以下的话,不要做出是非使用商品的确定。
在10%以下的情况下,当判断该商品为非使用商品时,在判断栏中记录“□B”。例如,在图18中,商品号“03330”,就是这种情况。
还有,即使在库存周数很大的情况下,如果品牌累计销售构成比比10%大的话,不将其作为非使用商品,理由如下。即,在品牌累计销售构成比大的商品中,当库存不足,上周的销售数没能增加时,不管能不能期待今后的销售情况,库存周数还是在增大。
还有,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区别是由于步骤S134的条件,而判断为非使用,还是由于步骤S136的条件而判断为非使用,在记录时,前者记录为“□A”,后者记录为“□B”。
还有,对于上述库存周数、累计销售构成比的判断条件,分别是操作人员预先输入指定的。
象上述那样,当一种商品的处理结束时,接着进到步骤S138。判断该品牌的所有商品是否处理了。如果有待处理的商品时,将下一种商品作为对象商品(步骤S139),反复执行步骤S133以下的步骤。
对于该品牌的所有商品,如果上述处理已经结束,则进到步骤S140,判断所有品牌是否已经处理了。如果有待处理的品牌的话,将下一种品牌作为对象品牌(步骤S141),反复执行步骤S132以下的步骤。
当所有的品牌已经处理结束时,以判断栏的记述为基础,生成图21那样的非使用商品清单,记录到硬盘52上(步骤S142)。
各个品牌责任人,看该非使用商品清单(画面上或打印稿),输入将已被列表的商品作为非使用商品的批准。当品牌责任人不同意作为非使用商品时,将该商品从非使用商品中撤除。这样,CPU50确定非使用商品和使用商品。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得到品牌责任人的批准后,确定了非使用商品清单,但也可以原样使用由CPU50算出的非使用商品清单。
另外,以上将件数作为基础,对非使用商品进行判断,但也可以以金额为基础进行判断。
(2)需要定货量的计算处理象上述那样,在确定了非使用商品以后,执行图14的步骤S102以下的需要定货量的计算处理。
图22示出该实施方式中需要定货量计算的概要。图中,将从现在开始的本周作为39周。另外,将从定货到入库的交付周期定为4周。即,今天定货的商品,42周入库。该交付周期是对各个品牌和各个项目是预先输入的。
在该实施方式中,是将交付周期之后的一周(这里是42周)作为管理对象周。即,这是因为本周定货的商品不到交付周期之后的一周(42周)就不能进货的缘故。
当确定该定货量的时候,使管理对象周(42周)开始时的库存量等于这之后规定周数(称作预计库存周数)的销售预测合计。还有,该预计库存周数是预先输入、设定的(参照图9)。该图中设定为4周。
另外,作为上述定货量计算基础的销售预计,将以业绩为基础每周都要进行修正。因而可进行适当的定货。
参照图14、图15的流程图,对上述处理进行说明。首先获取各品牌的各个项目的使用库存和定货数据等。即CPU50对属于各个项目的商品中,除了非使用商品以外的使用商品,从数据库8获取库存金额和已定货的金额等,将各个项目进行合计(步骤S102)。
图16示出已被计算的、记录在硬盘52上的数据例子。这里,作为项目,只表示“连衣裙”。对于其他项目,省略了图示。另外,图16虽然示出了一种品牌,但是对于其他品牌也制定同样的表。
这里是将本周作为39周。上周(38周)末的连衣裙的库存金额(只是使用商品)出现在“库存计划2”栏的“38周”行上。另外,对于连衣裙,已定完货但未入库商品的进货预定周和金额被记录在“采购预定”栏中。这时,非使用商品也要从计算中剔除。图中示出39周(本周)进货4,235千日元的连衣裙、41周进货23,308千日元的连衣裙。
其次,CPU50在各周末对作为目标的适当库存金额进行计算(步骤S103)。即作为各周末的适当库存金额,从该周开始只对预计库存周数以后的预计销售金额进行合计计算。在该实施方式中,将预计库存周数设为5周。例如,39周末的适当库存金额为40周~44周的销售预计金额(“修正计划2”)的总计金额(54,599千日元)。同样,也计算40周以后的适当库存金额。该适当库存金额被记录在“库存计划1”栏里。
其次,以38周末的使用库存金额(“库存计划2”)栏的“38W”行)、采购预定金额(“采购预定”栏)、销售预测金额(“修正计划2”栏)为基础,对39周末的库存金额进行计算(步骤S1 04)。即在没有进行新的订货的情况下,考虑上周末的库存和本周的销售预计,计算库存量是多少。已计算的库存量金额(52,837千日元)记录在“库存计划2”栏的“39W”行里。
进而,40周以下也同样是将该库存量作为基础,对周末的库存量进行计算。即,根据“库存计划2”=“上周库存计划2”+“采购预定”-“修正计划2”进行运算。
其次,以各周末的适当库存金额“库存计划1”、根据预计的库存金额(“库存计划2”)、销售预测金额(“修正计划2”),对各周需采购的采购金额进行计算(步骤S105)。将其记录到“采购计划”栏里。即,根据“采购计划”=“本周的库存计划1”-“上周的库存计划2”+“修正计划2”进行运算。
这样,在计算出各周需采购的采购金额后,将交付周期周数向前提(步骤S106)。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是将交付周期设为“3周”,因此,将“采购计划”栏的数据前3周,作为“定货范围”栏的数据进行记录。这样,作为需要的定货量在39周(本周)就可以得到连衣裙的需定货金额(5,310千日元)。
还有,对于其他项目也同样进行处理。其他品牌也一样处理。
这样算出的数据,例如以图16那样的表的形式进行打印,发给品牌负责人(图8的步骤S24)。还有,该数据也可通过与品牌负责人的计算机(未图示)联机进行发送。也可采用软盘等媒体进行分发。
品牌负责人在此定货范围内,确定构成各项目的商品定货量,并输入到管理计算机10中。该定货数据通过主机6,从管理计算机10发送给厂家计算机。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品牌负责人在上述计算的定货范围限度内,确定构成各项目的商品定货量。但是,也可以通过CPU50,根据预先规定的标准,按照定货范围,自动确定各商品的定货量。9.其他实施方式(1)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各个项目的定货范围进行了计算,但也可以按各种不同商品进行销售预测,来算出各种不同商品的定货范围。
(2)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周为单位,对销售预测、业绩、定货范围进行了计算,但也可以以日、月、年、小时为单位进行计算。
(3)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以销售预测、业绩、定货范围等的金额为对象进行了处理,但也可以以个数等为对象进行处理。
(4)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不能将非使用库存作为定货范围计算的基础,但也可以不区分非使用库存和使用库存,以全部库存为基础来计算定货范围。
(5)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服装商品进行了说明,但也适用于其他食品、生活用品等。也可适用于企业间交易的商品。
(6)上述实施方式中,所确定的定货量,要使管理对象周开始时的库存量等于其下一个预计库存周数的销售预计的总和。但在确定定货量时,对于预计库存周数部分的销售预计也可以变为规定的关系,例如,变为50%、70%。
(7)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交付周期采用从定货后到进行生产、交货这种情况的交付周期。但是,对于预先生产完的产品,将从定货到交货的期间作为交付周期也可适用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管理定货量的定货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从对象商品的定货到交货期间作为交付周期时,将从现在的时间开始至少到交付周期末尾的时间作为管理对象时段,根据交易对象的销售业绩量、入库业绩量、入库预定量、销售预测量,使得将来的管理对象时段内的库存预计量与从该管理对象时段开始到确定库存量期间末尾的销售预测量的合计相对应,来对该管理对象时段内必需进货的目前的定货量进行管理。
2.一种用于管理定货量的定货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参照从对象商品的定货到交货期间(以下称为“交付周期”),将从目前开始至少到交付周期末尾的时段设定为管理对象时段的装置;参照作为确定库存量的标准的规定期间(以下称为[库存量确定期间]),对于将将来的管理对象时段作为开始点的库存量确定期间,算出交易对象的销售预测量的合计(以下称为[适当库存量])的装置;以及根据交易对象的销售业绩量、入库业绩量、入库预定量、销售预测量,使得将来的管理对象时段内的库存预计量与该管理对象时段的适当库存量相对应,对该管理对象时段内必需进货的目前的定货量进行管理的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定货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到现在为止的销售预测量和销售业绩量的对比,修正或算出将来的销售预测量,并根据该新的销售预测量,对现在的销售量进行管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定货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定货量进行管理,以使得库存预计量等于到上述库存确定期间末尾的销售预测量的合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定货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定货量的管理,是对可定货的上限量进行计算并进行输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定货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除去不能估计今后销售情况的商品库存量,对所有对象商品的库存预计量进行计算。
7.一种用于管理定货量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对交易对象的销售业绩进行累计并发送给定货管理装置的销售终端装置;对交易对象的入库业绩进行累计并发送给定货管理装置的入库终端装置;以及将从对象商品的定货到交货期间作为交付周期时,将从现在的时间开始至少到交付周期末尾的时间作为管理对象时段,根据交易对象的销售业绩量、入库业绩量、入库预定量、销售预测量,使得将来的管理对象时段内的库存预计量与从该管理对象时段开始到确定库存量期间末尾的销售预测量的合计相对应,来生成对该管理对象时段内必须进货的目前的定货量进行管理的管理数据,并将该管理数据发送给销售终端装置的定货管理装置。
8.一种应用计算机对定货量进行管理的定货管理程序,将从对象商品的定货到交货期间作为交付周期时,将从现在的时间开始至少到交付周期末尾的时间作为管理对象时段,根据交易对象的销售业绩量、入库业绩量、入库预定量、销售预测量,使得将来的管理对象时段内的库存预计量与从该管理对象时段开始到确定库存量期间末尾的销售预测量的合计相对应,来对该管理对象时段内必须进货的目前的定货量进行管理。
9.一种记录权利要求8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10.一种应用计算机对定货量进行管理的定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从对象商品的定货到交货期间作为交付周期时,将从现在的时间开始至少到交付周期以后的时间作为管理对象时段,根据交易对象的销售业绩量、入库业绩量、入库预定量、销售预测量,使得将来的管理对象时段内的库存预计量与从该管理对象时段开始到确定库存量期间以后的销售预测量的合计相对应,来生成对该管理对象时段内必须进货的目前的定货量进行管理的管理数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能提供对店铺的销售进行管理、对商品定货进行管理和确保适当的库存量的定货管理系统。将从现在开始的周设为39周,将交付周期部分后面的周(42周)设为管理对象周。当确定定货量的时候,管理对象周(42周)开始时的库存量等于下一规定周数部分(称作预计库存周数)的销售预计的总和。另外,以上述定货量为基础的销售预计,将根据实际的业绩,每周都要进行修正。
文档编号G06Q50/04GK1423223SQ02152760
公开日2003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27日
发明者池内清和 申请人:株式会社世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