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装置与方法

文档序号:644411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息处理装置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适合于执行无线分组通信的装置中的应用的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
由于利用这种系统,用户能借助于近处的电脑来查看通过安装在远处的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值,从而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利用传感器进行各种数据采集。
在如上所述的系统中,当数据值从传感器传送到中心时,收取传输费用。这些收费有时根据传送数据值的时间间隔来决定,有时根据数据值的传输量来决定。而且,连接模式包括连续的连接模式和间歇的连接模式,连接模式中发送数据值的传感器和接收数据值的中心总是处于连接状态(处于能够发送和接收数据值的状态),间歇的连接模式中只在发送和接收数据值时才存在连接。
在连续的连接模式状态下,在首先收到与相应连接的设置有关的数据之后预定间隔才接收数据值。例如,即使当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值变化量为零或者很小时,也因为数据值的发送和接收以预定间隔进行,所以存在因数据值发送和接收而增加费用的问题。
在间歇的连接模式下,因为连接是根据需要建立的,当通过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值的变化量很小并且数据值不必发送时,可以控制发送的内容。因此,与连续的连接模式比起来,由数据值的发送和接收引起的费用可以得到抑制。但是,根据需要建立连接就意味着,当需要建立连接时,每次都要接收与用于建立连接的设置有关的数据,因此存在由于接收这些设置的数据而增加费用的问题。
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包括用于获取传感器的测量结果的获取装置;用于以预定间隔发送获取装置获得的测量结果的发送装置;以及判断装置,当发送装置发送出第一测量结果之后经过预定间隔,并且发送获取装置此次获得的第二测量结果时,该判断装置计算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之间的变化量,并判断计算出的变化量的值是否大于等于预定值,其中,当判断该值大于等于预定值时发送第二测量结果,当判断该值不大于等于预定值时不发送第二测量结果。
信息处理装置是例如图2中的控制器12,获取装置是例如图4中的接口23。发送装置是例如图4中的通讯部分,而判断装置是例如图4中的执行图5中步骤S18的处理器31。
根据上述信息处理装置,当由于判断装置判断的变化量的值不大于等于预定值而不发送第二测量结果的状态持续了预定的时间间隔时,就可以不顾判断装置获得的判断结果,由发送装置发送第二测量结果。因此,可以在预定时间确认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
根据上述信息处理装置,在判断装置判断变化量的值大于等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判断装置还判断变化量的值是否大于等于第二预定值,第二预定值比前述预定值更大,使得当判断装置判断变化量的值大于等于第二预定值时,发送装置能以第二预定间隔和预定的次数发送由获取装置获得的测量结果,而不顾判断装置的判断,其中第二预定间隔较上述预定间隔短。因此,当变化量大的时候,可以获得详细的测量结果。
该信息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自分配的电话号码;设置装置,用于在构成由存储装置存储的电话号码的数字串中设置一预定的部分数字串,作为秒数;以及决定装置,用于利用设置装置所设置的秒数决定何时开始对发送装置的预定间隔计时。结果,可能防止多个信息处理装置同时发送测量结果,因此也可能减轻接收测量结果的负担。
本发明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获取步骤,用于获取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发送控制步骤,控制以预定间隔发送获取步骤所获得的测量结果;以及判断步骤,当发送控制步骤控制第一测量结果的发送之后经过预定间隔,并且在发送获取步骤此次所获得的第二测量结果时,该判断步骤计算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之间的变化量,并判断计算出的变化量的值是否大于等于预定值,其中,当判断该值大于等于预定值时,在发送控制步骤执行的控制下发送第二测量结果,而当判断该值不大于等于预定值时,则不发送第二测量结果。
该信息处理方法由例如图2中的控制器12来执行,获取步骤和发送控制步骤是例如图5中的步骤S19,而判断步骤是例如图5中的步骤S18。
根据上述信息处理方法,当由于判断步骤判断的变化量的值不大于等于预定值而不发送第二测量结果的状态持续了预定的时间间隔时,则在发送控制步骤的控制下发送第二测量结果,而不顾判断步骤得出的判断结果。因此,可以在预定时间确认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
根据上述信息处理方法,在判断步骤判断变化量的值大于等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判断步骤还判断变化量的值是否大于等于第二预定值,该第二预定值大于上述预定值,使得当判断步骤判断变化量的值大于等于第二预定值时,发送控制步骤进行控制,以预定的次数和第二预定间隔发送由获取步骤获得的测量结果,而不顾判断步骤的判断,其中第二预定间隔较上述预定间隔短。因此,当变化量大的时候,可以获得详细的测量结果。
该信息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存储控制步骤,控制自分配电话号码的存储;设置步骤,在构成由存储控制步骤控制存储的电话号码的数字串中设置一预定的部分数字串,作为秒数;以及决定步骤,利用设置步骤所设置的秒数决定何时开始对发送控制步骤的预定间隔计时。结果,可能防止多个信息处理装置同时发送测量结果,因此也可能减轻接收测量结果的负担。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预定间隔发送传感器测得的测量结果,并且,当发送出第一测量结果之后经过预定间隔发送所获得的第二测量结果之时,计算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之间的变化量,并判断计算出的变化量是否大于等于预定值,使得当变化量的值大于等于预定值时发送第二测量结果,而当变化量的值不大于等于预定值时不发送第二测量结果,这样就能防止测量结果不必要的发送,从而降低传输费用。
图6进一步解释图5所示的流程;图7进一步解释图5所示的流程;以及图8表示设置启动时间片的流程。
优选实施例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显示本发明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构造。数据中心2、PCs(个人计算机)3-1至3-M、以及数据采集器4-1至4-N连接到网络1。网络由互联网、LAN(局域网)之类的构成,并且可以是无线的或有线的。数据中心2接收并处理来自设在数据采集器4-1至4-N(下文说明)中的控制器的数据值。
在下面的说明中,当不必区分时,PCs 3-1至3-M将简单地表示为‘PC 3’。其它装置也用相同的方式表示。而且,图1中仅表示了一个数据中心2,其实也可以有多个。
例如,数据中心2是一个被称为M2M(机器到机器)的中心。
PC 3是用户端的计算机,管理设在数据采集器4中的控制器,并利用来自数据中心2的数据值进行处理,数据中心处理控制器获得的数据值。
数据采集器4包括控制器12和预定材料的组件,控制器12控制用于测量剩余量的传感器11-1至11-N。当传感器11安装在存储预定物料等东西的储箱(未图示)中时,就测量了储箱中的物料剩余量,储箱装在例如家中、工厂之类的地方。当储箱(传感器11)装在家中时,数据采集器4包括多个装在家中的储箱(传感器11)。当储箱(传感器11)装在工厂之类的地方时,数据采集器4包括多个装在工厂的储箱(传感器11)。
传感器11测量的数据值提供给控制器12。控制器12和传感器11-1至11-N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地连接。而且,这些连接可以形成一个LAN构成的网络。控制器12还处理与传感器11及其它接收数据值并与网络1连接的设备——例如数据中心2——的通讯。
图3显示外部观察的控制器12的结构。控制器12带有显示单元21,用于显示控制器12的状态,诸如电源的开/关,还带有天线22-1和22-2,用于通过网络1与数据中心2通讯。控制器12还带有连接到传感器11的接口23。
可能采用的连接到接口23的传感器11的种类包括,例如漂浮型(floating-type)传感器、压力型(pressure-type)传感器、重量型(weight-type)传感器、静态电容型(static capacitance-type)传感器、超声波水平型(ultrasonic-type)传感器以及无线读数器型(wirelessreader-type)传感器。用户根据要测量的对象将传感器11连接到控制器12。可以将多个传感器11连接到控制器12。当连接了多个传感器11时,这些传感器11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
图4显示外部观察的控制器12的结构示例。控制器12的接口23连接到传感器11,位于传感器11和处理器31之间进行接收数据值的转换处理以及其它处理。需要时,处理器3 1将来自传感器11经接口23输入的数据值通过网络1从通讯部分32发送到数据中心2。
通讯部分32还从数据中心2接收通过网络1发送的数据值,并将这些数据值提供给处理器31。需要时,处理器31执行处理以将所提供的数据值存储在存储部分33中,并执行其它处理。处理器31进行处理所需的诸如程序的数据值也存储在存储部分33中。
显示控制部分34根据来自处理器31的指令来控制显示单元21。电源部分35由主电池、次电池或外部交流电源提供电源电压,并进行控制以将所提供的电源电压供应给控制器12的部件。
下面参照图5的流程图说明在控制器12和数据中心2之间进行的接收数据值的处理,更具体地,控制器12进行的用于发送数据值的处理。控制器12在步骤S11中设置基本的数字值。在此,基本的数字值是‘时间片间隔’、‘最大时间片间隔’、‘起始时间片’、‘时间片重复频率’和‘数据最小变化量’。
‘时间片间隔’是发送数据值的情况下的最小间隔。亦即,即使在判断要发送数据值时,也要经过该间隔才进行数据值发送。例如,当‘时间片间隔’设置为十五分钟时,在数据值A发送后,如果还没过十五分钟,则下一个数据值B将不会发送。
‘最大时间片间隔’是数据值不发送的最大间隔。亦即,即使在判断为不发送数据值时,一旦从前一数据值的发送开始经过了该间隔,即使此时判断为不发送数据值,也要发送数据值。例如,若‘最大时间片间隔’设置为两小时,当从前一数据值发送开始经过了两小时时,将在继该时间点之后的发送时间发送一数据值,即使该数据值已经判断为不在该时间点发送。
‘起始时间片’是数据值开始发送的时间(参考时间)。‘时间片重复频率’是一个用于计算发送时间的值。例如,发送时间由下式计算。
发送时间=‘时间片间隔’×(时间片重复频率+1)。例如,当时间片重复频率设置为2时,由15×(2+1)计算出发送时间为45。亦即,在这种情况下,设置为每45分钟发送一个数据值。
‘数据最小变化量’设置项用于决定是否发送数据值,使得数据值在变化量大于等于‘数据最小变化量’的情况下在发送时间中发送,此处的变化量是传感器11获取的前次发送的数据值与传感器11获取的计划在本次发送时间中发送的数据值之间的变化量。例如,‘数据最小变化量’被设置为20。该项根据传感器11要测量的对象设置。
在步骤S11中,当这些基本数字值在例如控制器12的电源接通的时候设置好时,在步骤S12中计算发送时间值。如上所述,发送时间利用‘时间片间隔’和‘时间片重复频率’来计算。在步骤S13中,数据值的发送从起始时间片开始。起始时间片是在步骤S11中设置的值。
当在步骤S13中数据值从起始时间片开始发送时,在步骤S14中判断其是否为发送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下面的说明中假设设置了前述的值,则发送时间设置为45分钟,并且因此从前次数据值发送起判断是否过了45分钟。直到在步骤S14中判断发送时间到了,才重复步骤S14(维持待命状态),并且当判断发送时间到了的时候,接着执行步骤S15。
在步骤S15中,判断最大时间片间隔是否已经过了。当判断已经过了最大时间片间隔时,接着执行步骤S16,并且传感器11获取的数据值被发送到数据中心2。然后流程回到步骤S14,重复步骤S14及其下面的步骤。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5中判断还没经过最大时间片间隔时,接着执行步骤S17,比较前次发送的数据值和此次计划要发送的数据值(即此时传感器11所获取的数据值)。然后利用比较的结果执行步骤S18。执行步骤S17得到的比较结果是例如前面发送的数据值和此次计划要发送的数据值的差。
在步骤S18中,判断代表比较结果的值是否大于等于数据最小变化量。当比较结果是通过计算差值得到的值时,判断该值是否大于等于数据最小变化量。而且,比较结果的差值是绝对值。
如果在步骤S18中判断代表比较结果的值大于等于数据最小变化量,则接着执行步骤S19,如果判断为比较结果等于或小于数据最小变化量,则流程返回步骤S14执行步骤S14及其下面的步骤。
在步骤S19中,传感器11获取的数据值被发送到数据中心2。当发送完成时,接着执行步骤S20,并判断执行步骤S17得到的代表比较结果的值是否大于等于数据最小变化量的两倍。此处的说明假设判断为该值大于等于数据最小变化量的两倍,但也可以设置别的乘以3或此类的值。执行步骤S20是为了判断变化量是否相当大。
在步骤S20中,判断代表比较结果的值是否大于等于数据最小变化量的两倍。此处,当判断该值确实大于等于数据最小变化量的两倍时,则执行步骤S21,而当判断该值不大于等于数据最小变化量的两倍时,则返回步骤S14并重复步骤S14及其后续步骤。
在步骤S21中,判断该值是否为发送时间。步骤S21中对是否为发送时间的判断采用与步骤S14相同的方式进行。在步骤S21中,如果判断该值是发送时间,流程将返回步骤S17,重复步骤S17及其后续步骤,而如果判断该值不是发送时间,则执行步骤S22。在步骤S22中,判断是否到了下一个时间片间隔。
如果在步骤S22中判断还没到下一个时间片间隔,则返回步骤S21,重复步骤S21及其后续步骤,而如果判断到了下一个时间片间隔,则执行步骤S23,并且传感器11获取的数据值被发送到数据中心2。然后,返回步骤S21,重复步骤S21及其后续步骤。
下面根据图6和7以及图5的流程图说明控制器12的处理流程。图6和7显示了‘时间片间隔’设置为15分钟、‘最大时间片间隔’设置为2小时、‘起始时间片’设置为000、‘时间片重复频率’设置为2并且‘数据最小变化量’设置为20的情况。因此这种情况下发送时间被设为每45分钟。
在例如接通控制器12的电源的时候执行步骤S11和S12时,在步骤S13中,设定了起始时间片,即进入图6中位置‘A’所显示的状态,并且传感器11获取的数据值‘100’被发送到数据中心2。至于位置‘B’和‘C’的状态,各数据值不会发送,因为步骤S14中判断其不是发送时间。
当进入位置‘D’的状态时,因为步骤S14中判断时发送时间,所以接着执行步骤S15,并判断是否过了最大时间片间隔。但是,从状态‘A’直到状态‘D’,都还未过45分钟,因此判断最大时间片间隔还未过,并且执行步骤S17。
在步骤S17中,计算出位置‘A’的数据值‘100’和位置‘D’的数据值‘120’之间的差为‘20’。然后利用该结果执行步骤S18。步骤S18中将判断所计算的差值‘20’是否大于等于数据最小变化量。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判断的结果是‘是’,因为数据最小变化量是‘20’,并且接着执行步骤S19,数据值‘120’被发送到数据中心2。
在步骤S19中发送完数据值,接着执行步骤S20,判断步骤S17中计算的差值是否大于等于数据最小变化量的两倍。在这种情况下,判断结果是‘否’,因为差值是‘20’而数据最小变化量的两倍是‘40’。因此,返回步骤S14,重复步骤S14及其后续步骤。
在位置E到L的状态中,作为以上述情况相同的方式执行步骤S14到S20的结果,在位置G和J的状态下将各数据值发送到数据中心2。而且,将位置G和D的状态下的数据值进行比较,并且将位置J和G的状态下的数据值进行比较,当判断位置G和J的状态下数据值变化量大于等于数据最小变化量时,各数据值将被发送到数据中心2。
当进入位置M的状态时,步骤S17计算出位置M的数据值‘120’与位置J的数据值‘120’的差值为‘0’,执行步骤S18判断出该差值‘0’不大于等于数据最小值。因此不执行步骤S19,并且即使在发送时间也不将数据值发送到数据中心2。
因此,当数据值没有变化时,将不会发送到数据中心2,并且不会产生发送该数据值的费用,结果抑制了费用的增加。
在位置N到R的状态下,以与上述情况相同的方式执行步骤S14到S18,并且因此不会产生发送数据值的状态,不会执行将数据值发送到数据中心2的步骤。
当进入位置S的状态时,在步骤S14中判断是否为发送时间,并且因为在步骤S15中判断已经过了最大时间片间隔,所以接着执行步骤S16并将数据值发送到数据中心2。对于位置S的状态,因为从前次发送数据值的位置J的时候起已经过了作为最大时间片间隔的2小时,并且是发送时间,所以执行发送数据值的步骤。
因此,即使在数据值保持不变化的状态、并且数据值未被发送的情况下,因为该值在过了一个固定间隔后即便没有变化也仍将被发送,所以可以表明该数据值处于未变化的状态。
另外,由于进行设置使得在过了固定间隔(在此是2小时)时发送数据值,所以如果假设产生了例如这样一种状态因为控制器12的故障而不能发送数据值,就可以从数据中心2这一端判断出因这种故障而不能发送数据值的情况,并且当这种情况(在此情况下即使过了固定间隔也可能发送数据值)发生时,可以得到及时处理。
下面在图5的流程图的基础上参照图7说明控制器12的处理流程。对于位置A至C的状态,由于执行步骤S11至S14,仅在位置A的状态下发送数据值到数据中心2。
当进入位置D的状态,步骤S15接着步骤S14执行,并且流程进行到步骤S17,从而计算出差值为‘60’。然后执行步骤S18得到‘是’的判断,随之执行步骤S19,并且发送数据值‘160’到数据中心2。另外,在此情况下,差值是‘60’而数据最小变化量的两倍是‘40’,意味着步骤S20将作出‘是’的判断并且流程进行到步骤S21。
当进入位置E的状态,在步骤S21中判断还不到发送时间,然后执行步骤S22。对于位置E的状态,在步骤S22中判断已经到了下一个时间片间隔。换言之,在此情况下,因为从位置D开始已过了15分钟的时间片间隔,所以判断已经到了下一个时间片间隔,并且接着执行步骤S23,使得数据值‘200’被发送到数据中心2。
在位置F的状态下,由于执行位置E的状态的流程(步骤S21至步骤S23),数据值‘170’也被发送。
因此,当在步骤S20中判断差值是数据最小变化量的两倍时,因为数据值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所以判断应该获取(发送)更详细的数据,并且进行设置使得即使还不到发送时间以及处于位置E到F的状态下也发送数据。
由于这种设置,当发生急剧变化时,就可能发送详细数据值,并且用户能在急剧变化时获得详细数据值的变动。例如,在因为传感器11所在的设备有某种问题,或者因为原料的突然消耗,而使数据值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数据中心2在早期就能得知,意味着能进行某种测量。
当进入如图7所示的位置G的状态时,因为在步骤S21中判断到了发送时间,所以流程返回步骤S17,并且执行步骤S17及其后续步骤。步骤S17计算出在位置F发送的数据值‘170’和位置G发送的数据值‘140’之间的差值。计算结果是差值‘30’,然后在步骤S18中判断其大于等于数据最小变化量,然后在步骤S19中将数据值‘140’发送到数据中心2。
在步骤S17的处理过程中,即当计算差值时,前次发送的数据值和此次计划发送的数据值之间的差值被计算出来。但是,如前文所述,在位置G的情况下,位置F的数据值将被作为前次发送的数据值,而前次发送的并且在发送时间发送的数据值,此处即位置D的数据值,可被用于位置F。
位置E和F的状态是主要由于大的数据变化发送的数据值,因此可以根据例如传感器11所在的设备的状态来作出是否在步骤S17中使用这些数据值进行计算的决定。
即使位置G的状态与位置D的数据值,差值也是‘20’,结果步骤S18作出‘是’的判断,并且在步骤S19中数据值被发送到数据中心2。此后因为步骤S20作出‘否’的判断,流程返回步骤S14,重复步骤S14及其后续步骤。
在位置H至O的状态下,由于以上述情况相同的方式执行步骤S14至S18,数据值不发送到数据中心2。当进入位置P的状态,尽管数据值没有变化,因为从前次发送数据值的位置C的状态起已经过了最大时间片间隔2小时并且已经到了发送时间,即因为步骤S14和S15作出了‘是’的判断,所以接着执行S16并且发送数据值到数据中心2。
因此,当数据值变化量小时,不发送相应的数据值,并且因此可以省掉发送该数据值的费用。相反,当数据值变化量大时,在一个短的间隔中发送相应的数据,并且因此当数据变化时,可以获得更详细的数据。另外,即使在数据值变化量小时,当过了固定间隔时,还是发送数据值,并且因此可以在固定的间隔中掌握控制器12的状态。
而且,例如我们假设安装了10,000个控制器12并且数据值从这些控制器12发送到数据中心2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如果从这10,000个控制器12同时发送数据值,则数据中心2必须具有等同于10,000个控制器的处理能力。
例如,在所有起始时间片都设成相同时间000的情况下,则可能在000由于从10,000个控制器12同时发送数据值而发生上述情况。为防止此种情况,每个控制器12根据图8的流程设置起始时间片。
控制器12在存储单元33(图4)中存储一个自分配的电话号码。利用该电话号码设置起始时间片。在步骤S41中,控制器12的处理器31(图4)从存储单元33中读出该自分配的电话号码。在步骤S42中,从读出的电话号码中提取最后三位数字。
该电话号码通常由10位数字组成。例如,当电话号码是03-1234-5678时,在步骤S42中提取最后三位数字678。在步骤S43中,从所提取的最后三位数字计算所述时间。作为步骤S43的时间计算示例,所提取的最后三位数字被替换成以秒钟计的时间。在此,因为所提取的最后三位数字是‘678’,所以这些数字被替换为678秒。
在步骤S44中,步骤S43中计算出的时间与一个基本时间相加以决定起始时间片。在此情况下,将678秒加上000得到的时间被设置为新的起始时间片。此后,以此起始时间片为参考,执行如图5所示的上述流程。换言之,诸如发送时间之类的间隔从所设置的起始时间片开始计算。
在以这种方式设置起始时间片的情况下,因为利用了电话号码的最后三位数字,10,000个控制器12的发送时间被分散到从000秒到999秒的1000秒中。在这10,000个控制器12中,理论上存在10个控制器12具有相同的最后三位电话号码数字的可能,以及每秒从10个控制器12发送出数据值的可能。
但是,可以看出,由于试图分散同时从10,000个控制器12的可能性,所以仅存在数据同时从很少量的控制器12发送出来的可能。
因此,利用电话号码最后三位数字来分散数据值发送时间是个有效的手段。结果即使没有能同时处理来自10,000个控制器12的数据中心2,来自这些控制器12的数据值也能被及时处理,从而降低构建数据中心2的成本。
而且,根据本实施例,采用的是电话号码最后三位数字,但也可以采用其它数目的数字,诸如四位数字。除将最后三位数字换为秒数外还可以进行其它处理。并且,除电话号码外还可以使用诸如产品编号之类的其它数字。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预定的间隔发送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并且,在发送第一测量结果之后当过了预定间隔发送所获取的第二测量结果之时,计算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之间的变化量,并判断变化量的值是否大于等于预定值,使得在变化量的值大于等于预定值时发送第二测量结果,而在变化量的值大于等于预定值时不发送第二测量结果,从而防止测量结果的不必要发送,降低传输费用。
权利要求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获取装置,用于获取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发送装置,用于以预定间隔发送获取装置所获取的测量结果;以及判断装置,当发送装置发送出第一测量结果之后经过预定间隔,并且发送获取装置此次获得的第二测量结果时,该判断装置计算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之间的变化量,并判断计算出的变化量的值是否大于等于预定值,其中,当判断装置判断变化量的值大于等于预定值时,发送装置发送第二测量结果,而当判断该值不大于等于预定值时,则不发送第二测量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由于判断装置判断的变化量的值不大于等于预定值而不发送第二测量结果的状态持续了预定的时间间隔的情况下,不顾判断装置获得的判断结果,由发送装置发送第二测量结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判断装置判断变化量的值大于等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判断装置还判断变化量的值是否大于等于第二预定值,第二预定值比前述预定值更大,使得当判断装置判断变化量的值大于等于第二预定值时,发送装置能以第二预定间隔和预定的次数发送由获取装置获得的测量结果,而不顾判断装置的判断,其中第二预定间隔较上述预定间隔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自分配的电话号码;设置装置,用于在构成由存储装置存储的电话号码的数字串中设置一预定的部分数字串,作为秒数;以及决定装置,用于利用设置装置所设置的秒数决定何时开始对发送装置的预定间隔计时。
5.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获取步骤,用于获取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发送控制步骤,控制以预定间隔发送获取步骤所获得的测量结果;以及判断步骤,当发送控制步骤控制第一测量结果的发送之后经过预定间隔,并且在发送获取步骤此次所获得的第二测量结果时,该判断步骤计算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之间的变化量,并判断计算出的变化量的值是否大于等于预定值,其中,当判断该值大于等于预定值时,在发送控制步骤执行的控制下发送第二测量结果,而当判断该值不大于等于预定值时,则不发送第二测量结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由于判断步骤判断的变化量的值不大于等于预定值而不发送第二测量结果的状态持续了预定的时间间隔时,在发送控制步骤的控制下发送第二测量结果,而不顾判断步骤得出的判断结果。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步骤判断变化量的值大于等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判断步骤还判断变化量的值是否大于等于第二预定值,该第二预定值大于上述预定值,使得当判断步骤判断变化量的值大于等于第二预定值时,发送控制步骤进行控制,以预定的次数和第二预定间隔发送由获取步骤获得的测量结果,而不顾判断步骤的判断,其中第二预定间隔较上述预定间隔短。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还包括存储控制步骤,控制自分配电话号码的存储;设置步骤,在构成由存储控制步骤控制存储的电话号码的数字串中设置一预定的部分数字串,作为秒数;以及决定步骤,利用设置步骤所设置的秒数决定何时开始对发送控制步骤的预定间隔计时。
全文摘要
本发明降低数据通讯引起的费用。一个控制器以预定的间隔将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值发送到一个数据中心。当过了预定间隔时,将要发送的数据值与前次发送的数据值进行比较,当变化量不大于等于预定变化量时,不发送该数据值。当这种不发送数据值的状态持续一段预定的间隔或更长时,则不管数据值的变化量而发送数据值。而且,当数据值发生急剧变化时,即使还未过预定间隔也发送数据值。本发明可应用于将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值发送到数据中心以采集这些数据的控制器。
文档编号G06F13/00GK1448860SQ03108410
公开日2003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29日
发明者增田清, 尾关秀树 申请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