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7277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鼠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外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鼠标。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移动产品应用功能增强及操作模式增多,界面元素日益丰富,但是产品本身则有“小巧轻薄”的发展趋势的约束。两者间存在的矛盾导致用户寻求更加容易使用的指点产品(如鼠标)。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多地在移动场景中即时办公或处理事务。传统鼠标需要大面积的运动空间,但在移动场景的环境下办公或处理事务的空间非常有限,携带和使用传统鼠标极不方便;而且传统鼠标的内置指点竿、触摸板等产品大多存在指点精度较差,操控不方便等问题。
操作传统的轨迹球鼠标则不需要大面积的操作平台,可以解决移动环境下的空间狭小问题,但对鼠标进行拖拽操作时需要把按键操作与滚动轨迹球操作分配给相邻的手指。但用户在使用轨迹球在实现拖拽任务时,必须让一只手的不同手指进行不同的操作。例如,拇指按下鼠标左键,食指不断地滚动轨迹球,以实现拖拽操作。这种操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以下不便之处1)需要学习才能掌握,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熟练这个操作;2)不能进行大范围的移动,或者会降低指点精度;3)由于指挥这些手指的脑区相邻,并且这些手指在手掌上相互牵制,因此两个手指同时进行不同操作,容易引起操作失误;4)手掌肌肉紧张,增加用户的工作负荷,引起疲劳。因此传统的鼠标不符合人类运动的工效学原理,大多仅供专业人员使用,从而限制了它的普及;5)对于工艺、美术等领域的专业用户而言,对象旋转操作也是用户使用频率较高的操作,一般需要先进入旋转模式,再左键点击某个对象,沿对象周边做圆周运动,这种操作精度差并且容易出错,而且使用鼠标需要长时间地进行食指拇指的并行操作,易造成用户疲劳,引发“腕管综合症”(Carpal TunnelSyndrome)等疾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应用范围广的鼠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鼠标,包括鼠标本体、设于鼠标本体上的轨迹球、位于轨迹球两侧的左键和右键,所述鼠标本体上还设有切换鼠标操作模式的模式切换键。
优选的,所述鼠标本体位于轨迹球下方位置处设有指示灯,所述轨迹球为透光球,所述指示灯在不同的操作模式下发出不同颜色。
优选的,[Zhangl]所述鼠标本体上还设置有操作对象旋转的旋钮。
优选的,所述旋钮为圆形光栅轮。
优选的,所旋钮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一垂直轴,所述垂直轴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所述旋钮通过垂直轴与鼠标本体相连。
优选的,所述鼠标本体底部设有鼠标底座,所述鼠标底座上设有压片,所述压片一端与鼠标底座相连,另一端与在鼠标底座之间存在间隙。
优选的,所述指示灯设置在上述压片上。
优选的,所述鼠标本体上设有圆形卡孔,所述轨迹球及指示灯容纳在所述圆形卡孔内。
优选的,所述圆形卡孔内设置有在上下及左右方向分别与所述轨迹球接触的X向滚轴与Y向滚轴。
优选的,所述X向滚轴与Y向滚轴分别连接一个光栅轮,所述光栅轮两侧各设有一个发光二极管与一个光敏三极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鼠标设置模式切换键,用户可以通过长按模式切换键实现鼠标操作模式的切换,避免用户同时使用两个手指来进行不同操作的问题,同时长按模式切换键的方式可以防止用户无意间转换模式的误操作,简便易学的模式切换操作,节省力气,减少用户疲劳以及相关疾病;所述鼠标还另外设置了可以直接控制对象旋转方向和角度的旋钮,旋钮的操作模式将对象动作与用户控制动作直接匹配起来,减少用户出错概率,提高效率;轨迹球的透光可以让用户清楚了解目前所处的操作模式,从而减轻了认知复杂度,并且产生新颖优美的用户体验。因此本实用新型鼠标把选择模式、指点模式和拖拽模式在时间上隔离开来,简化操作,增强产品易学性和易用性,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鼠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鼠标的底部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鼠标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鼠标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3所示,以右手设备为例对本实用新型鼠标100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鼠标100包括鼠标本体1,所述鼠标本体1的顶端上装设有轨迹球13、分别位于轨迹球13二侧的左键11与右键12、装设在鼠标本体1侧面并位于拇指位置下方的旋钮15以及装设在鼠标本体1侧面的拇指位置上的模式切换键14。所述轨迹球13可以是一个实心的、圆的透明球。
所述左键11、右键12及模式切换键14均由活动按片、微动开关和界于两者间的簧片构成。用户按下按片时,微动开关接通,并把信号传输到控制芯片,先把鼠标的变化数据传给电脑,当用户放开按片时,簧片自动顶开按片,微动开关发出中断信号经控制芯片到电脑。由于本实用新型鼠标100的这些部件在结构及工作方式上与其它带轨迹球的鼠标相似,此处不详述。
请参照图4所示,鼠标100的鼠标本体1上设置有容纳轨迹球13的圆形卡孔133,所述圆形卡孔133内设置有X向滚轴131、Y向滚轴132、两个滚珠(未图示)和指示灯135。所述X向滚轴131及Y向滚轴132分别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与轨迹球13相接触。配合相应的软件设计,所述X向滚轴131检测轨迹球的水平向运动分量,Y向滚轴132检测轨迹球的垂直运动分量,并且所述X向滚轴131、Y向滚轴132以及两个滚珠分别从一起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上支持轨迹球的运动。所述X向滚轴131、Y向滚轴132分别连接着一个光栅轮(未图示),光栅轮的两侧各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未图示)和光敏三极管(未图示)。当轨迹球13沿某种方向移动时,X向滚轴131、Y向滚轴132能够检测到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运动分量,并且X向滚轴131、Y向滚轴132分别获得运动分量,并带动与其连接的光栅轮转动,所述光敏三极管感受到光线的变化,并把信号传输到鼠标内的控制芯片,再由芯片将鼠标的变化数据传给电脑系统,在系统内进行合成,获得轨迹球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并且在用户界面上相应的显示出来,通过界面光标的位置变化反馈给用户。
所述指示灯135为指示出位于不同操作模式状态下的LED指示灯,例如,所述指示灯135在指点模式下发出蓝色光芒,用户即可看到发蓝色光的轨迹球13;所述指示灯135在拖拽模式下发绿色光芒,用户即可看到绿色发光轨迹球13,通过不同观察到的轨迹球13的颜色即可得知鼠标100位于何种操作模式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指示灯135在指点模式下发出蓝光,即轨迹球13显示为蓝色,指示灯135在拖拽模式下发绿光,即轨迹球13显示为绿色。
所述鼠标本体1底部的鼠标底座17与迹球13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压片171,所述压片171一端与鼠标底座17连接在一起,另一端与鼠标底座17之间存在空隙172。当需要清洁轨迹球时,用户只需从底面按下压片171即可取出轨迹球13并进行清洁。
所述旋钮15位于鼠标体侧面、拇指位置下方。旋钮15为一圆形光栅轮,在外侧只能看到边缘齿轮;在旋钮15的圆心位置上通过一垂直轴(未图示)与鼠标主体1相连,垂直轴的两侧各有一个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当用户转动旋钮15时,光敏三极管便感受到光线变化,并把信号通过控制芯片传输到电脑。
所述模式切换键14用于在鼠标的拖拽模式和指点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在进行模式切换时,仅需要按击模式切换键14即可。为了防止用户无意识的误操作,优选的采用长按住模式切换键14来实现模式切换。所述轨迹球13可以设置在通过食指进行操作的位置,也可以设置为通过其他手指进行操作的位置。用户通过滚动轨迹球13实现光标在屏幕上的两维移动。在拖拽模式下,移动获得焦点的可移动对象到新位置,即可实现对象的移动。对于不能移动的对象则按指点模式处理,在指点模式下,单击左键11表示选中对象,双击左键11表示打开对象,单击右键2则调出右键菜单。
在拖拽模式下,左键11用于选择对象,轨迹球13用于移动对象,右键12用于放下对象,如果当前位置上不能放置被移动对象,该对象则返回出发位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鼠标100的拖拽模式进行说明。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用符号代表各个操作,其中
L--单击左键11的操作;R--单击右键12的操作;S--滚动轨迹球13的操作;L+S+R选中一个对象,移动到新地点;即先单击左键11后,滚动轨迹球13至该对象的预定新位置,再单击右键12,放开该对象;L+S+L+S+R选中一定范围内对象,集体移动至新地点;即单击左键11后,滚动轨迹球13,若需要增加对新对象的选定,则再次单击左键11后,滚动轨迹球13,至预定的新位置时,单击右键12,将所有选定的对象移动至新的位置处。
在Word等处理软件的编辑状态下,可以新增如下操作DL---一定时间内双击左键11的操作;TL---一定时间内三击左键11的操作;DL+S+R选中一个单词,移动到新地点;即双击左键11选定一个单词后,滚动轨迹球13至预定位置后,再单击右键12,将该选定的单词放置在新位置上;TL+S+R选中一个句子,移动到新地点;即三击左键11选定个句子后,滚动轨迹球13至预定位置后,再单击右键12,将该选定的句子放置在新位置上。
旋钮15用于直接操纵对象的二维平面旋转。当处于编辑状态下并且对象获得焦点时,通过操作旋钮5实现对象的旋转操作,对象旋转方向与操作的方向完全一致,当界面焦点离开对象时即确认对象的新位置。用户可以通过软件设置转速。
在菜单中,用户还可通过旋钮5操作圆形菜单,通过旋转旋钮5移动在圆形菜单上的界面焦点,点击左键11激活相应的菜单功能。
在非编辑任务环境中,比如在浏览网页和阅读电子文档活动时,用户通过旋钮5操作用户界,比如可以实现页面纵向的快速移动,此时界面的移动方向与拇指拨动方向一致。
需要说明,指示灯135还可以安放在其它底部位置,如压片171上,其数目也可以增多或减少,当然指示灯135发出光的颜色可以是除了蓝色与绿色外的其它颜色,只要满足在不同模式下,指示灯135发出不同的颜色以便于用户区分即可。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轨迹球发光现象。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模式切换键14将指点模式和拖拽模式在时间上隔离开来,当需要切换不同模式时,用户只需长按一下模式切换键,即可以从指点模式切换到拖拽模式,或者从拖拽模式返回到指点模式,从而简化操作,增强产品易学性和易用性;另外,用户可以根据透明轨迹球13的发光的色彩确定鼠标的操作模式(指点模式和拖拽模式),从而清楚了解到当前状态;而且,鼠标100采取旋钮15操作模式,将对象动作与用户控制动作直接匹配起来,并且旋转角度易于控制,旋钮的运动方向与被选中的可旋转对象的转动方向完全匹配,这种直观操作使“(用户)动作-(界面)反馈”完全一致,更易于让用户使用和掌握,减少用户出错概率,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轨迹球鼠标100还可以设计为左手设备,根据相应的软件设计使轨迹球由其他手指控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鼠标,包括鼠标本体、设于鼠标本体上的轨迹球、位于轨迹球两侧的左键和右键,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标本体上还设有模式切换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标本体位于轨迹球下方位置处设有指示灯,所述轨迹球为透光球,所述指示灯在不同的操作模式下发出不同颜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标本体上还设置有操作对象旋转的旋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为圆形光栅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一垂直轴,所述垂直轴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所述旋钮通过垂直轴与鼠标本体相连。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标本体底部设有鼠标底座,所述鼠标底座上设有压片,所述压片一端与鼠标底座相连,另一端与在鼠标底座之间存在间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设置在上述压片上。
8.如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标本体上设有圆形卡孔,所述轨迹球及指示灯容纳在所述圆形卡孔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卡孔内设置有在上下及左右方向分别与所述轨迹球接触的X向滚轴与Y向滚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滚轴与Y向滚轴分别连接一个光栅轮,所述光栅轮两侧各设有一个发光二极管与一个光敏三极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鼠标,所述鼠标包括鼠标本体、设于鼠标本体上端的轨迹球、位于轨迹球两侧的左键和右键,所述鼠标本体位于轨迹球下方位置处设有指示灯,所述鼠标本体上还设有切换鼠标操作模式的模式切换键,所述轨迹球显示出指示灯在不同的操作模式下所发出的不同颜色。本实用新型鼠标把不同的操作模式在时间上隔离开来,简化操作,增强产品易学性和易用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轨迹球的透出的不同颜色的光可以使用户方便地知晓目前鼠标所处于的操作模式。
文档编号G06F3/033GK2771928SQ200420117679
公开日2006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日
发明者张光强, 李艳, 杨万丽, 郑锦亚 申请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