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6808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扣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扣持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于一板体上的扣持结构,
此板体在一轨道上滑动。
背景技术
目前业界常用的服务器主机多为可堆叠及串连的机架式电脑主机(Rackmo皿tcomputer)。此设计是将电脑主机中的主机板的尺寸大幅縮小,并各别配置中央处理单元、芯片组、存储器与硬盘,的后借由滑轨引导而装入于机架内,以节省空间且方便抽换。为了传输信号,服务器的主机板上设有多个连接器插槽,以方便主机板可与另一主机板(或转接板)串联,借以增加服务器的多工性,达到高运算的效能。 然而,服务器机壳通常为扁平长方体,且主机板上的连接器插槽又设于机壳后侧的狭小空间中,连接器不易安装,容易造成连接器插拔上的不便。尤其在连接器拔出的步骤中,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的拔出方式相当复杂,需要使用其他辅助工具或是特殊的操作步骤才能完成拔出的动作,对操作人员来说非常不便。为了克服连接器在插拔上的不便,与本发明相关的专利申请案设置可在轨道上滑动的操作板体,以方便操作人员能将配置于操作板体上的连接器,沿着轨道插入于机壳后侧的连接器插槽内,并借由扣持结构将操作板体扣持于轨道上,以避免脱落或振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扣持结构,便于退卡操作。 本发明提出一种扣持结构,用于在一轨道上滑动的一板体,板体具有一开口。扣持结构包括一作动件与一扣持片,分别配置于板体上。作动件具有一拉环部、一第一延伸臂、一第二延伸臂、一第一抵接部以及一第二抵接部。扣持片具有一第一卡合臂以及一第二卡合臂,其中第一卡合臂在常态下与第一抵接部倾斜地接触,且第二卡合臂在常态下与第二抵接部倾斜地接触,以使拉环部、第一卡合臂、第二卡合臂在常态下处于一初始位置。而当拉环部受力由初始位置朝开口的一方移动时,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分别推抵第一卡合臂与第二卡合臂,且第一延伸臂与第二延伸臂分别弹性变形,以使扣持片处于一退卡位置。而扣持片处于退卡位置时,第一延伸臂与第二延伸臂用以产生一弹性回复力,以使扣持片由退卡位置回复至初始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拉环部具有一施力孔,而施力孔的几何形状与板体的开口的几何形状相同。其中,拉环部处于初始位置时,施力孔与开口可为局部重叠,而拉环部移动至开口的一方时,施力孔与开口的重叠区域增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板体具有一第一破孔以及一第二破孔,而第一卡合臂的一部分朝第一破孔延伸出而形成一第一卡勾,且第二卡合臂的一部分朝第二破孔延伸出而形成一第二卡勾。其中,第一卡勾可用以扣持位于轨道上的一第一卡槽,而第二卡勾可用以扣持位于轨道上的一第二卡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扣持片具有一连接部,而第一卡合臂以及第二卡合臂位于连接部的相对两侧,并同时朝连接部的一侧延伸,第一卡合臂接触第一抵接部的一端具有一上斜面,而第二卡合臂接触第二抵接部的一端具有一上斜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扣持片固定于板体的一表面,且作动件于板体的表面上水平地滑动。此外,板体的表面上具有至少一止挡部,而作动件于常态下固持于止挡部与扣持片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止挡部可为拱型。此外,作动件还可具有一水平突出部,水平突出部伸入止挡部下方,且水平突出部与止挡部在板体的表面的垂直方向上相互干涉,以限制作动件在板体的表面上水平地滑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板体具有一第一挡板与一第二挡板,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抵接于第一延伸臂与第二延伸臂。当拉环部处于退卡位置时,作动件的第一延伸臂与第二延伸臂分别与板体上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互相干涉,使第一延伸臂与第二延伸臂弹性变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延伸臂与第二延伸臂为具有弹性回复的板件,第一延伸臂由第一抵接部往第二抵接部的方向延伸,第二延伸臂由第二抵接部往第一抵接部的方向延伸。第一延伸臂与第二延伸臂的长度约为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扣持机构具有一缆线隔板,缆线隔板安装于板体上且位于作动件上方。其中缆线隔板可与扣持片一体成型,且缆线隔板可具有一固持件,将缆线隔板固接于板体。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扣持结构可让使用者退卡时,只要将作动件的拉环部朝板体的开口的方向施力,不需做其他动作,也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即可完成退卡动作。扣持结构还具有第一延伸臂与第二延伸臂,可提供弹性回复力,使扣持结构可由退卡位至自动回复到初始位置。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扣持结构位于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板体的底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第一抵接部与第一卡合臂位于初始位置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扣持结构位于退卡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第一抵接部与第一卡合臂位于退卡位置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扣持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扣持结构的缆线隔板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扣持结构的作动件与板体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 :扣持结构 110、210:作动件 112、212 :第一抵接部
5
114、214:第二抵接部
116:第一延伸臂118:第二延伸臂120、220 :扣持片
122、222 :第一^f^合臂
122a、222a :第一^f^勾
124、224 :第二卡合臂
124a、224a :第二卡勾
126:连接部130、230 :板体132:开口134:第一挡板136:第二挡板138:止挡部140:轨道142:第一卡槽232:第一固定部234:第二固定部236:第一止挡部238:第二止挡部250:缆线隔板252:固持件260:缆线A :上斜面
R :拉环部
Rl :施力孔PI :第一破孔P2 :第二破孔H:水平突出部
S :表面
L :延伸臂长度
D :两抵接部之间距离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扣持结构位于初始状态的示意图。请参照图l,扣持结 构100用于一轨道140上滑动的一板体130,板体130具有一开口 132。扣持结构100包括 一作动件110以及一扣持片120,分别配置于板体130上。作动件110具有一拉环部R、一 第一抵接部112、一第二抵接部114、第一延伸臂116以及第二延伸臂118,而扣持片120具 有一第一卡合臂122以及一第二卡合臂124。
当扣持结构100各部位均无受到外力作用时,将此状况定义为常态。第一卡合臂 122与第二卡合臂124在常态下倾斜地接触于第一抵接部114与第二抵接部116,以使拉环 部R、第一卡合臂122与第二卡合臂124在常态下处于初始位置。板体130的表面上还具有 一止挡件138,用以限制作动件110的滑动范围,使作动件110于常态下固持于止挡件138 与扣持片120之间,在此状态下即为初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扣持片120具有一连接部126,连接部126可借由铆钉或螺丝固定 于板体130上,使扣持片120能够稳固地固定于板体130的一表面S,并且连接部126还可 限制作动件110移动范围,使作动件110在操作时不至于移动至板体130之外。第一卡合 臂122以及第二卡合臂124位于连接部126的相对两侧,并同时朝连接部126的一侧延伸, 第一卡合臂122与第二卡合臂124分别倾斜接触于第一抵接部112与第二抵接部114,在接 触的一端例如具有一上斜面A。 除了扣持片120之外,板体130的止挡部138也具有限制作动件110移动范围的功 能。在本实施例中,止挡部138为拱型,然而实际运用上不限于拱型,也可为其他形状。此 外,作动件110例如具有一水平突出部H伸入止挡部138下方。此水平突出部H的厚度与 止挡部138拱型突起的高度相近,使水平突出部H无法在垂直于表面S的方向上移动,用以 限制作动件110在板体130的表面S上只能沿着平行于表面S的方向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板体130除了具有止挡部138之外,例如具有一第一挡板134与一 第二挡板136。在常态下,第一延伸臂116由第一抵接部112往第二抵接部114的方向延 伸,抵接于第一挡板134。而第二延伸臂118由第二抵接部114往第一抵接部112的方向延 伸,抵接于第二挡板136。第一延伸臂116与第二延伸臂118的长度L约等于第一抵接部 112到第二抵接部114之间的距离D。 图2为本实施例的板体的底面示意图,图3为图1的第一抵接部与第一卡合臂位 于初始位置的剖面图。请参照图2与图3,板体130具有一第一破孔P1以及一第二破孔P2, 而第一卡合臂122与第二卡合臂124的一部分延伸出第一破孔P1与第二破孔P2,形成一 第一卡勾122a与一第二卡勾124a。扣持结构100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一卡勾122a与第二 卡勾124a卡置于第一卡槽142与第二卡槽(未绘示),使板体130固定在轨道140上。此 外,第一卡勾122a与第二卡勾124a的外型并不限于图3所示。 图4为本实施例的扣持结构位于退卡位置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第一抵接部与 第一卡合臂位于退卡位置的剖面图。请参照图4与图5,作动件110的拉环部R具有一施 力孔R1,在常态下施力孔R1与开口 132重叠区域的大小要能容纳操作者的手指,以方便操 作者伸入手指对拉环部R施力。在扣持结构100的退卡操作中,当拉环部R受力由初始位 置朝开口 132的一方移动时,施力孔R1与开口 132的重叠区域将会增加,并且第一抵接部 114与第二抵接部116分别推抵第一卡合臂122与第二卡合臂124,使第一卡勾122a与第 二卡勾124a逐渐脱离第一卡槽142与第二卡槽。 当施力孔112a与开口 132完全重叠时,第一卡勾122a与第二卡勾124a完全脱离 第一卡槽142与第二卡槽,扣持结构100即进入退卡位置。此时对施力孔R1再施以一往开 口 132同一方向的拉力,即可将板体130拉出轨道140。此外,当施力孔R1与开口 132完全 重合时,若施力孔R1与开口 132几何形状相同(但不限定),使用者较容易同时对拉环部R 与板体130施力,增加操作的便利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臂112与第二延伸臂114可为具有弹性回复的板件,并且第 一延伸臂112与第二延伸臂114的长度L够长,使第一延伸臂112与第二延伸臂114不需 要特殊加工处理,例如为退火或硬化处理,即可具备弹性回复力。当作动件110位于退卡位 置时,第一延伸臂116与第二延伸臂118分别抵接于第一挡板134与第二挡板136,使第一 延伸臂116与第二延伸臂118产生弹性变形而具有弹性回复力。当使用者停止对拉环部R 施力时,作动件110便会受到弹性回复力的作用而回到初始位置。此外,第一挡板134与第 二挡板136的位置限制了第一延伸臂116与第二延伸臂118的移动范围,使得作动件110 的移动范围被限制于板体130之内。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扣持结构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扣持结构的缆线 隔板的示意图。请参照图6与图7,本实施例的作动件210与图1所示的作动件110相似, 并且扣持结构200与扣持结构100具有相同的操作方式,故相似处不再赘述,以下将针对不 同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扣持结构200具有一缆线隔板250,而缆线隔板250更具有一固 持件252。此固持件252可将缆线隔板250固接于板体230上,使缆线隔板250位于作动件 210上方,以隔离安装于板体230上的缆线260。缆线隔板250可在作动件210上方确保一 操作空间,让使用者操作扣持结构200时不会受到缆线260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缆线隔板250与扣持片220可为一体成型,其中一体成型的扣持片 220不具有连接部,由缆线隔板250连接第一卡合臂222与第二卡合臂224,第一卡合臂222 与第二卡合臂224上也具有第一卡勾222a与第二卡勾224a,以将扣持结构200锁固于轨道 上。 图8为图6中扣持结构的作动件与板体的示意图。请参照图6与图8,由于本实施 例中扣持片220不具备连接部,因此在板体230的一端增设一第二止挡部238,用以替代扣 持片220限制作动件210的移动范围,避免使用者在操作时将作动件210抽出板体230之 外。 板体230还可具有第一固定部232与第二固定部234,第一固定部232卡合于缆 线隔板250与第一卡合臂222的连接处,并且第二固定部234卡合于缆线隔板250与第二 卡合臂224的连接处。第一固定部232与第二固定部234可将缆线隔板250相对于固持件 252的另一端固定于板体230上。在本实施例中,扣持片220不具有连接部,须依靠缆线隔 板250固持于板体230上,才能使第一卡合臂222以及第二卡合臂224得到固定,让第一卡 勾222a与第二卡勾224a可在常态下稳固的卡置于滑轨的卡槽中。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扣持结构可让使用者进行退卡动作时,只需要在拉环部往操
作板体的开口方向施力即可完成退卡,而不需使用其他辅助工具或是对其他方向施力,让
使用者能更快速便利的完成拔除连接器的程序。退卡操作的施力方向与操作板体拔出轨道
的方向一致,可提供使用者更简单的操作程序,避免使用者操作失误造成机件的损坏。 此外,当作动件位于退卡位置并且使用者停止施力时,作动件会受到第一延伸臂
与第二延伸臂的弹性回复力以,将扣持结构回复至初始位置,可防止扣持结构不会因为意
外或是瞬间的受力完成退卡操作,确保操作板体不会被轻易抽出轨道。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 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8
权利要求
一种扣持结构,用于在一轨道上滑动的一板体,该板体具有一开口,该扣持结构包括一作动件以及一扣持片,分别配置于该板体上,该作动件具有一拉环部、一第一延伸臂、一第二延伸臂、一第一抵接部以及一第二抵接部,而该扣持片具有一第一卡合臂以及一第二卡合臂,其中该第一卡合臂在常态下与该第一抵接部倾斜地接触,且该第二卡合臂在常态下与该第二抵接部倾斜地接触,以使该拉环部、该第一卡合臂、该第二卡合臂在常态下处于一初始位置,而当该拉环部受力由该初始位置朝该开口的一方移动时,该第一抵接部与该第二抵接部分别推抵该第一卡合臂与该第二卡合臂,且该第一延伸臂与该第二延伸臂分别弹性变形,以使该扣持片处于一退卡位置,而该扣持片处于该退卡位置时,该第一延伸臂与该第二延伸臂用以产生一弹性回复力,以使该扣持片由该退卡位置回复至该初始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拉环部具有一施力孔,而该施力孔的 几何形状与该板体的该开口的几何形状相同;该拉环部处于该初始位置时,该施力孔与该 开口局部重叠,而该拉环部移动至该开口的一方时,该施力孔与该开口的重叠区域增加。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板体具有一第一破孔以及一第二破 孔,而该第一卡合臂的一部分朝该第一破孔延伸出而形成一第一卡勾,且该第二卡合臂的 一部分朝该第二破孔延伸出而形成一第二卡勾。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勾用以扣持位于该轨道上的 一第一卡槽,而该第二卡勾用以扣持位于该轨道上的一第二卡槽。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扣持片具有一连接部,而该第一卡合 臂以及该第二卡合臂位于该连接部的相对两侧,并同时朝该连接部的一侧延伸,该第一卡 合臂接触该第一抵接部的一端具有一上斜面,而该第二卡合臂接触该第二抵接部的一端具 有一上斜面。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扣持片固定于该板体的一表面,且该 作动件于该板体的该表面上水平地滑动,该板体的该表面上具有至少一止挡部,而该作动 件于常态下固持于该止挡部与该扣持片之间,其中该止挡部为拱型。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扣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作动件具有一水平突出部,该水平突 出部伸入该止挡部下方,且该水平突出部与该止挡部在该表面的垂直方向上相互干涉,以 限制该作动件在该板体的该表面上水平地滑动。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板体具有一第一挡板与一第二挡板, 该第一挡板与该第二挡板抵接于该第一延伸臂与该第二延伸臂,当该拉环部处于该退卡位 置时,该作动件的该第一延伸臂与该第二延伸臂分别与该板体上的该第一挡板与该第二挡 板互相干涉,使该第一延伸臂与该第二延伸臂弹性变形。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臂与该第二延伸臂为具有 弹性回复的板件,该第一延伸臂由该第一抵接部往该第二抵接部的方向延伸,该第二延伸 臂由该第二抵接部往该第一抵接部的方向延伸,该第一延伸臂与该第二延伸臂的长度约为 该第一抵接部与该第二抵接部之间的距离。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扣持机构具有一缆线隔板,该缆线 隔板安装于该板体上且位于该作动件上方,该缆线隔板与该扣持片一体成型,且该缆线隔板具有一固持件,将该缆线隔板固接于该板体。
全文摘要
一种扣持结构,用于在一轨道上滑动的一板体,板体具有一开口。扣持结构包括一作动件与一扣持片,分别配置于板体上。作动件具有一拉环部、一第一延伸臂、一第二延伸臂、一第一抵接部以及一第二抵接部。扣持片具有一第一卡合臂以及一第二卡合臂,其中第一卡合臂与第一抵接部倾斜地接触,且第二卡合臂与第二抵接部倾斜地接触,以使拉环部、第一卡合臂与第二卡合臂受力而由一初始位置移动至退卡位置。此外,第一延伸臂与第二延伸臂用以产生一弹性回复力,以使扣持片由退卡位置回复至初始位置。
文档编号G06F1/18GK101739094SQ20081017837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7日
发明者徐永清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