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地联络人际关系的装置、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7894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后续地联络人际关系的装置、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领域为有关于人际关系的联络,特别是在关于在人们彼此相遇之后的后 续联络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有时我们会与属意的人相遇,但却无幸在当下有所联络。或许我们羞于主动接近 而错失机会,或许当下情境不方便或不允许彼此的互动,以至于一纵即逝后再无法重觅。有 些情况是,我们希望能够保持相对的匿名,同时能够将我们的心意传达给属意的人。弥补这些遗憾的方法不是没有。在因特网时代以前,报纸或地方杂志的寻人启事 就是一种方法。现在有了因特网之后,提供张贴这种寻人启事的网站在所多有。其中一个 著名的例子就是CRAIGSLIST. ORG的寻人启事(Missed Connections)张贴区。这些“寻人 启事”与一般的征友启事不同之处在于,张贴这些启事的人已经遇见过所要寻找的人了。这 是一种“已经邂逅过_寻求重新联络”,或是“已经见面过_探询对方当时意愿”的程序。这些寻人启事的成功率可想而知通常不高。就算我们在找的人也刚好在找我们, 他也必须刚好使用相同的平台,杂志或社交联络的网站,一则一则地读这些留言、启事,将 其中的人、事、时、地、物来进行检索。如果我们在找的人没有在找我们(或许他觉得机率太 低,或许他当时不察我们的意愿),那么重新联络(recormection)上更是不可能了。从另一面向看这个问题,即使我们不自觉错过什么邂逅,也难免好奇我们是否为 别人的搜寻目标。在我们平常路过的路径,自觉或不自觉遇见的人中,是否有任何人在寻找 联络我们的方式?然而查遍所有平台是非常耗时的。虽然读这些寻人启事有如人生聚散故 事般有趣,但是刚好读到一则刚好在找我们的启事的机率可说少之又少。另外一个缺点是, 这些方法并没有实时发挥功能的效果,这些都是事后亡羊补牢。在两人的相遇还正在发生 时,比如说,跟属意的人都还坐在同一家餐厅时,我们无法立即使用上述解决方法。所以,本发明一实施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有效率,更有效,更具弹性,更实 时的自动化方法与系统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一个有一清楚联络目标的“主动寻人 者”(Active Seeker)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个挽回错失遗憾的第二次机会,助其与相 遇对象重新联络;对于一个有一特定目标,但至少在一开始时,并不想暴露自己的“缄默寻 人者”(Silent Seeker)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个匿名地,间接地,对特定目标表达心意 的管道;对于一个没有特定联络目标的“被动寻人者”(Passive Seeker)而言,如何使其获 知是否有人注意到他,欣赏他,或是想要与他联络,且如果他愿意,如何与其联络。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装置、系统及方法,提供一种机制用以供人们后续地联络他们曾相遇过 的其它人,即使是在相遇后分离的情况或相遇后他们还在现场的情况都可以适用。本发明 的装置及方法的使用者,能够主动询求联络或是被动询求联络其它使用者。使用者能够以 一种较自动的、有效率的、有效的、实时且弹性的方式,对其他人表达仰慕或意愿;或发觉其他们的意图。
时空(Spacetime)结合空间及时间的单一表述。事件(Event)“事件”是指对于某一时间的某一位置的描述,通常包括一个时间 描述及一个地点描述。在实际上,地点描述中的高度的信息常可被省略。例如当你说你在 纽约市的华盛顿广场时,一般可径行认知为你在广场上地面,并不是坐在热气球里停在广 场上空。一个事件可以用地理坐标加上时间来表达,或是用地址加上时间,或是用其它任何 能描述某一时空点的直接、间接或相对方式来表达。“事件”在本发明中是用于描述一使用 者的时空位置的信息,使得配对系统(matchingsystem)能够知道使用者的时空位置。“事 件”可进一步包含其时空信息的误差范围或分辨率(spacetime resolution)。也就是说, 本发明中所谓一个“事件”并不一定要是一个时空“点”,也可以是一个在某一时间区段中的 一个特定空间所定义的一个时空“区块”。对本发明的配对系统而言,只要该事件信息能够 合理地直接或间接描述一使用者所处的时空位置,或是使系统得知该使用者相对于其它使 用者的时空位置,对本发明的配对系统而言是足够有用的配对信息即可,不需要固定的时 空分辨率(spacetime resolution)。相遇(Encounter)相遇意为两人或两人以上,其所处的事件有关联性。关联 性在此表示事件重叠或邻近。基于对事件的定义,当两使用者相遇时,其事件相关联 (correlate),是说两使用者实际上同时处于同地,或者至少包括算进事件信息的时空误差 及一般人的视力范围,是有合理可能互相看到对方的。当多个事件中的两个描述、两个时间 描述、或任一次元组合上的时空距离描述相关联时,可以使用一临界值或一组临界值来做 比较以决定事件相关联性。个人特征(Personal Traits)用来描述一个人特征的信息,包括稳定个人特征及 瞬时个人特征。稳定个人特征包括像是种族、性别、肤色、眼睛头发颜色、身高等等一般来说 不大会改变,或至少不会太常改变的特征。瞬时个人特征包括像是衣着、打扮、穿戴的饰品 等,会随事件改变的特征。描述这些特征的信息可以是文字、图片、或其它多媒体等的格式。 个人特征以及相遇信息在本发明中是用来指认或描述某一特定人士。联络目标(Connecting Target)对任一使用者而言,联络目标是指想要联络的另 一个人。联络目标可以是特定或不特定。例如一被动寻人者可能并没有一清楚的所谓“联 络人选”,但在本发明范围内,基于对称,我们还是延用“联络目标” 一词来表示被动寻人者 开放性的可能联络对象。事件相关的信息(Event-d印endent Information)在一个相遇事件中,一事件相 关的信息是指环境、状况、或是相遇中人的互动情节等等。例如,“我当时跟一群朋友在一 起”、“你是单独的”、“我们当时彼此互视但没说上话”、“我注意到你但你没有注意到我”、“我 们当时同在一屋檐下躲雨”。对一相遇的事件而言,事件相关的信息是一种客观事实的描 述,除了可用来进一步确认另一相遇的信息,亦可作为一“事前”(a priori,相对于配对后, 再由使用者以认证问题相互确认而言)确认联络目标的过滤机制。意愿指标(Intention Indicator)意愿 指针是指一使用者对其联络目标的明确 意愿。当一使用者将一配对要求送到配对系统时,其实已经挟带了一定程度的隐含意愿亦 即对一见过的人有某种兴趣,想要与其有某种联络,或是想知道是否见到自己的人对自己有某种兴趣等。额外再使用一意愿指标,可以进一步地明述其意愿,或明确地否定掉隐含意愿。例如,一主动寻人者可用意愿指标表明他寻求的是友谊或是恋情;一个只提供自己事件 系列而无明确联络人选的被动寻人者,可用意愿指标表明他寻求的可能联络只限友谊,或 表明他没有进一步联络意愿(只是想知道有没有人对他有兴趣而已)。意愿指标在实施上 亦可包括更详细的意愿描述,例如,“爱情限异性”,“友谊限同性”等等,所以意愿指标也 可作为配对过程中的一个过滤机制。与事件相关的信息不同之处为,意愿指标是一种使用 者本身主观的表达,也就是说,在客观条件(人、时、地、事)满足之外,一个主观意愿的配对 机制。相遇信息(Encounter Information)与一个相遇有关的全部或部分信息,包括事 件、本身的个人特征、联络目标的个人特征、事件相关的信息、意愿指针等。认证问题(Verification Question)对某一特定相遇对象所提的问题,其答案通 常只有相遇当事人才知道。在一个配对要求中,一方可以隐去某些相遇信息,而要求对方回 答。认证问题可以用来筛选或确认目标人选,或过滤掉不相关的他人。认证问题可如“当时 你穿什么颜色的衬衫? ”、“当我们相视微笑时,当时在播放的是什么音乐? ”等。后续地联络(Subsequently Connecting)后续地联络包括“事后”的联络-亦即 在人们相遇且分开之后联络他们;以及在已经相遇,但尚未分开之前的联络。


图1为本发明配对系统架构的一实施例,配对系统连接有一无线移动装置、网站 服务器及其它使用者界面示意图。图2A为显示本发明的来自两个主动寻人者(使用者A与使用者B)的配对要求的 一实施例示意图。图2B为显示本发明的一被动寻人者(使用者A)含一系列事件的配对要求,与一 主动寻人者(使用者B)的配对要求的进行配对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图2C为本发明的一被动寻人者(使用者A)含一系列事件的配对要求,与一缄默 寻人者(使用者B)及一主动寻人者(使用者C)的配对实例示意图。图3A为一使用者与本发明的配对系统之间信息流的一第一实施例示意图。使用 者A与B分别传送一配对要求至配对系统,配对系统通知每一使用者另一使用者为可能的 配对对象。使用者A进一步透过配对系统使用一认证问题确认使用者B是否为他的联络目 标。图3B为一使用者与本发明的配对系统之间信息流的一第二实施例示意图。使用 者A与B分别传送一配对要求及一认证问题至配对系统,配对系统通知每一使用者另一使 用者为可能的配对对象。并传送一认证问题给该另一使用者。两使用者透过配对系统互相 较交换他们收到之认证问题的答案。附图标号102 无线移动装置104:因特网客户端106:其它使用者接口108:因特网
110、304、310 配对系统112:数据库202、204、206、208、210、212、214 配对要求302、306、308、312 使用者3022、3062、3082、3122 配对要求
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发明之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以及至少一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可清楚的呈现。接着,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进行说明我们都曾与人相遇而分离。有时我们在当下有所结交,有时我们带着遗憾,或未说 出口的话,就此错过认识彼此的机会。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即为解决人性上后续地处理这些 心意或情感的需求,也就是说以能与对方有所联络-不论是在与对方尚未分开时,或在分 开之后。在此,我们欲后续联络的标的,可以是一清楚的对象,亦可为不明确。有时我们就是 汲汲于寻找一个特别的相遇中所错过的一个特别的人;有时我们想要找到或接触某一已失 去联络的人;有时我们或许只是想要对某个相遇中的某个人初步地、相对匿名地表达心意, 而不欲对方马上知道我们是谁;有时我们或许只是单纯地想知道,在人海中每天擦身而过, 看见我们的人,在我们不觉中,有多少人,对我们有怎么样的意思。为了从先前的相遇而后续地联络人们,本发明使用一个中央配对系统(以下简称 “配对系统”),此配对系统可接收使用者输入的相遇信息,比对该些相遇信息并找寻相符或 是可能的配对,执行进一步的确认,并通知使用者其相遇信息是否有明显或疑似的配对。此 系统并可做为使用者彼此联络沟通的媒介或平台。配对系统接收的数据,可以是来自各式 信息源的各样数据格式。配对系统不一定要是一个单一独立的系统,亦可是一分散性的系 统。目前个人化的无线移动装置已能掌握其所在的地点以及时间,例如,具备GPS的 装置,例如手机、PDA、无线个人计算机等等。无论是以卫星,或无线基地台,或其他方法定 位,使用者可取得自己的一个相当明确的事件信息,或是一系列在时间上连续或不连续的 事件信息。例如,在某时某地,在无线移动装置上按一个键,使用者即可得知自己的位置及 时间,或是该无线移动装置会自动记录目前的位置及时间(即,单一事件信息)。使用者亦 可令随身携带的无线移动装置追踪记录其某段时间的时空轨迹(一系列的事件信息)。记 录可存在无线移动装置本身或存在其通信系统提供者处。从记录中,使用者可回溯某一特 定事件。无线移动装置亦可导引使用者从记录中修改,或选定出一特定(或一系列)事件。 例如,让使用者取得目前的地点,但是修改时间等等。除了从外部取得自身事件之外,移动 装置还可以导引使用者输入时空描述而产生一事件信息,或是让使用者以一地图接口定位 出一特定时空点等等。使用者可将其个人特征或个人简介存在无线移动装置中。此装置亦 可让使用者输入事件相关的信息,对方的个人特征,认证问题,及意愿指标等。这些信息的 加总即为相遇信息。此装置可将部份或全部相遇信息,在使用者斟酌下,传送到配对系统, 或存成可携带的档案,让使用者事后再斟酌使用看是要上传,递送,或经各式网络数据交 换协议传到配对系统。
除了使用能掌握地点的无线移动装置之外,还是有别的方法将相遇信息输进配对 系统。一实施例为,用一因特网服务作为使用者与配对系统之间的接口。此因特网服务可 在网页的互动地图上,导引使用者去指出一特定事件,或一系列的事件,或是接受使用者各 式各样的输入像是地址,地标,或其它时空描述,而产生事件信息。使用者亦可令因特网 服务从其无线移动装置或通信系统业者处获知其事件信息。使用者可有一账号,用以储存 其个人的特征,联络信息或输入他们的预先请求等。使用者可从网页上输入其它相遇信息。 使用者可从另一装置上传相遇信息至此因特网服务,此因特网服务亦可从另一计算机或个 人装置间接使用(例如无线装置以其上网的功能去使用网络服务)。其它实施例包括用网 络数据交换协议,电子邮件,或档案上传的方式,经此因特网服务而将相遇信息及配对要求 输入到配对系统。以上种种可能都只是设计上的取舍。
配对系统将一收到的相遇信息视为配对的要求,执行与其它配对要求的配对,并 将结果让使用者得知。一配对要求须至少包含事件信息(单一事件,或者一系列连续或不 连续的事件),但并不一定要有明确的联络目标或其它相遇信息。两个配对要求要能配成, 两者必须至少要在事件上有关联性,亦即有重叠或邻近的事件,也就是说此两配对要求的 使用者,基本上是处于有可能看到彼此的同时同地。例如,能够利用以下方式来决定两事 件的关联性将该些事件的任一次元的距离尺度(distancemetrics)与相对临界值进行比 对;将时间差异与一时间临界值进行比对;将位置差异与二或三次元的距离临界值进行比 对;或者计算所有时间架构(spacetime construct)的事件的差异,并将其与时间临界值 进行比对。由于两个使用者相遇,可以推定他们的时空以接近到能够让他们看见彼此,因此 一般而言可以考虑事件信息的分辨率及人的视界(eyesight)以决定该些临界值。事件是 配对的主体单位,亦即,若一配对要求含一系列事件,另一配对要求只含某单一事件,当我 们说两配对要求相配时,指的是两配对要求相配于那个单一事件。若两部分有提供对应的 其它相遇信息时,系统可再比较其它相遇信息是否相符,以确定两个配对要求整体上的配 对结果。如一配对要求仅含单一事件,配对要求中的其它相遇信息则是对应此事件。对于 含有一系列事件的配对要求而言,配对要求中其它的相遇信息,可认定是关联于所有事件。 例如,一被动寻人者的配对要求如果包括一系列事件及一自我特征描述,这时此一自我特 征描述就通用于所有事件。在比较复杂的实作例中,配对要求中其它的相遇信息亦可以参 照某一事件或某些事件的方式存在。例如,同样以被动寻人者一系列事件的配对要求为例, 其自我特征描述可有一个对前半段事件系列的描述,及一个对后半段事件系列的描述(如 前半段时间下雨,穿黄雨衣;后半段时间放晴,穿绿色衬衫);或者于另一实施例中,虽然被 动寻人者的配对要求一般不含特定连结目标,实施上亦可允许其配对要求中加入对于其中 某一事件的连结目标描述(亦即,对那一特别事件而言,此一使用者是主动寻人者,但对于 其它事件而言,为被动寻人者)。当然以上这些复杂的配对要求也可拆开成两个配对要求而 分别达到相同配对结果。配对的结果在本质上有可能是单方面相配,或彼此双方相配。一个只描述对方的 个人特征的寻人者,与一个只描述了自己的个人特征的寻人者,若彼此的描述相符合,对系 统而言是一种相配,但对使用者而言是一个“单方面”的相配。一主动寻人者与一被动寻人 者也是一个单方面的相配。当两个都描述自己及目标的寻人者,彼此对自己与对方的描述交叉相配时,是一个“双方面”的相配。配对系统在告知使用者配对的结果时可将配对的结 果是单方面或双方面一并告知。 关于一配对要求中,何为实际上需要,何为选择性的信息,首先试想一最极端的 情形若两使用者共处于一个无他人存在的时空,又彼此想确定对方对自己有没有意思。 若两者分别传送一个只含事件的配对要求至配对系统,并得知事件配对成功,那即是某种 相互意愿的确认,使得彼此开口说第一句话变得简单多了,也免除了可能被拒绝或白搭的 尴尬。这时如果双方清楚自己所求为何,而进一步都加入意愿指标,一个是“我们先聊聊 吧”,一个是“你家还是我家? ”那就不相配,但总算也是免除了交谈讨论意愿的尴尬,且快 速知道答案。试想另一情形周遭并不是只有两人,但如果使用者自己或其目标可被轻易 描述(例如,当下唯一的亚洲人,或唯一的女性,或唯一的棕发等),那么事件信息加上简 单的特征描述足以清楚指出自己或是目标。试想另一复杂情况若是在尖峰时间的东京 地铁,利用个人特征描述自己或是目标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这时,增加事件相关的信息 (Event-dependent Information)作为一个依双方特有的互动来进一步指出自己与对方的 辩识指标或过滤器。同样理由,认证问题的使用也是另一个确认的方式,但须于使用者间互 动的程序中询问及回答的动作需要包含有多个步骤。对于一配对要求而言,配对系统可执行一对一的配对(例如两个彼此相寻的主动 寻人者);或一对多(多位使用者可能均符合某一寻人者的联络目标的描述);或多对一 (一个万人迷使用者可能有多位仰慕者)。图2c为一被动寻人者(使用者A)的配对要求 同时与一缄默寻人者(使用者B)及一主动寻人者(使用者C)的配对要求相符的例子。配对系统接收的数据可为一固定标准化的格式,或者配对系统可将任何格式解译 成对于其内部的搜寻,排序,或配对最有效率的格式。配对的计算方式,可根据统计或经验 上对事件分辨率及相遇信息的合理判定,来做模糊配对(fuzzy-matching)或最可能配对 (best-effort matching)。原本来自不同使用者的事件信息于第一地点就有可能有不同分 辨率及数据精确度。使用GPS坐标的分辨率,相较于使用者提供地址而转换成的坐标,能够 具有较精准的精确度。其它的使用者误差亦可列入考虑例如使用者输入的3:30pm有可能 含盖3:25至3:35pm;同时,考虑了位置的分辨率以及通常一般人的视力范围后,位于第17 街第7大道的使用者能够视为邻近位于第18街第7大道的使用者;对他人身高体重的估计 可能不完全准确;描述衣着颜色是黑色时,实际上有可能是深蓝色等等。系统在设计上可径 用一经验上合理的临界值来判断,或用使用者针对每一次元所指定的误差及临界值(亦即 当进行配对决定时如何解读数据之误差范围),或让使用者经由与系统的互动,调整可接受 的误差范围。其它较复杂的相遇信息,像是事件相关的信息,除了用关键词或语意分析其是 否相符外,配对系统可用选单的方式限定使用者只能从选单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互动描述, 像是“我们彼此互视”,“我注意到你,但你没有注意到我”,“我们有交谈”,“我们没有交谈” 等等,来简化配对判断。另外,使用者亦可参与配对过程模糊性的决断,例如配对系统可询 问使用者“你输入了 3:30pm,但有一个3:25pm的配对要求可能与你相配,你确定没有可能 是3:25pm吗? ”,“你输入了黑色衬衫,有可能是深蓝色吗? ”,或是系统就直接把几个可能的 配对告知使用者,让其自行判断。因使用者已经历过此相遇,通常判断并非难事。配对的结 果也可以不只是配或不配。配对结果可包括一个“信心程度”(可概括整个配对要求,或分 别针对某一相遇信息的配对信心程度)。另外一个确认机制是经由使用者彼此的认证问题来互动地确认。试想以下有关主动寻人者的情节。在火车站,一使用者与另一人短暂相遇。在彼 此踌躇中,还未交换联络信息前,火车就在离别的月台开走了。此使用者满怀遗憾,恨不得 挽回。此使用者,现即为“主动寻人者”,可以在当场用他的无线装置捕捉这个事件,或捕捉 后再微调,或者如果他的无线装置已预先设定好做轨迹记录,他可以事后再从轨迹记录中 找出当时的事件。如果他的无线装置中没有轨迹记录,但他的通信业者有提供轨迹记录服 务,他也可从通信业者系统调出轨迹记录,从中寻找当时的事件。除了事件信息外,此主动 寻人者并加上其它相遇信息,像是他的个人特征,对另外那一人的特征描述,事件相关的信 息,认证问题,及意愿指标等等,传送到配对系统。假设另外那一人也做相同的事。配对系 统搜寻到并兜起这两笔可能的配对后,分别通知两方。若有认证问题,系统将两造的认证问 题传给对方,像是“我们是在哪一个月台分开的? ”或“你当时的外套是什么颜色? ”。答案 只有当时当地当事的双方知道,因此可用来确认配对。图3a与3b为两使用者使用认证问 题之信息流程序的例子。配成之后,双方便可以经过配对系统而重新联络。试想以下有关缄默寻人者的情形。缄默寻人者与主动寻人者一样,想要将心意或 意愿传达给目标人选,但是至少刚开始时,他选择相对性地匿名。缄默寻人者可用与主动寻 人者相同的方法,将相遇信息送到配对系统,但隐匿某些对自己的特征描述,或事件相关的 信息,以致其目标人选无法马上确定他是谁。配对系统可执行最可能配对。例如系统可以 将明确或可能的“秘密仰慕者”通知其明确或可能的配对标的。目标人选可以选择透过系 统与他的缄默寻人者联络,或只是告知心领,或进一步用认证问题去确认缄默寻人者可能 是谁。在这些过程中,配对系统可为双方互动的媒介。图2c中含有一缄默寻人者(使用者 B)与另一被动寻人者(使用者A)的配对要求相配的例子。缄默寻人者并不一定是 秘密仰 慕者他可用意愿指标表达心意,但心意不限于爱慕,亦有可能是赞赏、支持、善意、甚或负 面意见。试想以下有关被动寻人者的情形。有时所谓的“错过”只是一厢(主动寻人者或缄 默寻人者)情愿。但是另一方,或者其它全部的人,即使没有在找人或不认为有所错过,只 要是好奇想知道自己是否有行情,是否有人在找,还是可以要求配对系统搜寻可能的配对。 此等即为被动寻人者。被动寻人者可令其无线装置记录他的时空轨迹,将记录的全部或某 一段传送至配对系统。依以上讨论的相同原则,他可以编辑他自己随身无线装置里的时空 轨迹记录,或是从他的无线装置的通信系统业者拿到记录。他可以直接传一个或一系列的 事件到配对系统,或间接拿到可携式的记录格式后,自行至系统输入。除了事件信息之外, 他还可以将针对自己特征的描述,事件的其它特征输入系统。举例来说,一个这样的被动寻 人者出门上街时,在他的手机上按下记载键开始追踪记录他的时空轨迹,回到家后停止记 录。这段时间里他的时空轨迹,已经存在他的手机里,或存在他的通信系统业者那里,他可 以选其中一部分或全部,加上他自己的身高、肤色、发色、当时他的穿著种类颜色、戴的饰品 等信息,一并直接或间接地传到配对系统。如果他在系统上已经有账号,且存有像是年龄身 高肤色等不变的基本数据,这时他可以简单地只输入当天的穿著信息并按键送出。配对系 统告诉他在这段时空中是否有明确或可能的主动或被动寻人者在找他,以及每一配对或每 一可能配对的相关相遇信息。他可以将这些结果配合自己当时的记忆、当天相遇到的人,决 定是否更进一步进行或者就此满足他自己的行情。他可以自行决定是否透过系统与这些人有进一步互动,例如利用认证问题以确认他为真正的目标,缩减谁是可能目标。如果利用相 遇配对及他的记忆,他就知道谁是可能目标,他可以利用配对系统联络该目标,进行直接交 谈、认识彼此或忽略它就此满足他自己的行情。图2b与2c即为一被动寻人者(在图2b与 2c中皆为使用者Α)与其它寻人者的配对要求相符的例子。
被动寻人者虽然没有一特定的个人做为其联络目标,但他还是可以限定他想要 “被配对”的条件。被动寻人者可在联络目标的特征描述中加入一般限制性的描述,例如性 另ij,年龄范围等,并指定联络目标的特征描述必须被系统用于配对判断,或是用意愿指标来 限制只与特定意愿的人联络等等。如此对于像是一个配对成功通知不断的万人迷而言,可 以将其透过本发明进行的人际互动缩小到他在乎的范围。本发明的另一特色是实时(real time),或近乎实时(near real time)的功能。 使用者可以打开其无线装置的事件追踪功能,实时地将记录的事件,连带其它数据(例如 已存在其无线装置的个人特征描述)传送到配对系统,并从配对系统实时接收配对结果通 知。此传送接收可为连续或间歇。除了将事件信息实时地送到配对系统之外,其它的相遇 信息亦可机动性地实时传给配对系统,例如,目前穿着的描述,或使用者的照片等等。这种 实时功能以下简称实时更新。例如,当一主动或缄默寻人者与其联络目标人选尚同时在一 咖啡馆中时,此寻人者可以将此相遇信息实时传送至配对系统。假设此目标人选是一被动 寻人者,正埋头看报,不知有人在注意他,但他的实时更新功能是开着的,配对系统就会实 时地通知他。亦即,当他尚未离开这个事件时,即可知道有人(或可能有人)对他有意思。 他可以在当下决定是否有所行动,或透过配对系统进行互动与确认,而不必等到事后再去 挽回。若他环顾四周,并无吸引他的人,他可选择不予理会。从另一方面来看,对主动寻人 者而言,实时更新的功能加上配对系统,在社交上提供了安全以及缓冲。若配对不成或他的 目标没有响应,对方也不会被告知你在找他,也就不会有尴尬。“实时”的另一个效用是,因 配对系统掌握配对双方的实时事件,自然能得知双方的距离及距离变化,此一有用的双方 的距离信息或距离变化信息,亦可让双方实时得知,当作彼此配合实况互动再进一步限缩 或确认目标对象及使用者彼此的依据。配对结果的通知可为自动化。使用者不一定要一直跟配对系统查询结果。配对系 统可将结果,或有可能的结果,或认证问题,直接送到使用者的无线装置,电邮信箱,电话, 网络账号,或其它管道。使用者可与系统互动调整配对的时空误差范围,相遇的细节,或是 其它的个人偏好,用以视情形缩小或扩大可能的配对情况。一个不成功的配对要求可在扩 大范围后再配看看,一个配出太多结果的配对要求可在缩小范围后再试。配对事件时,其它邻近无线装置的信息亦可做为有用的参考。无线装置通常有 其独特的标号或识别信息(ID),像是序列号码(SerialNumber)。当一无线装置在“可发 现”(discoverable)状态时,邻近其它装置可以扫瞄到它的ID。“邻近”在此意为一先决的、 因无线传输方法而异的范围。于某一特定时间,该些邻近无线装置能够发挥对应时间的相 对地点描述的功能。例如,使用者A与B的无线装置传回配对系统的配对要求有共同的时 间信息,但都没有绝对的位置信息,如果A的配对要求有包括扫瞄到B的无线装置ID,且B 的配对要求中也有A的无线装置ID,或是两者之配对要求都扫瞄到另一装置C的ID,配对 系统即可判断当时A,B是处于同一时空点,虽然不知道他们确实在什么地点。他们两人可 能都在地铁中或在地下室,GPS无法使用,邻近无线装置的ID能够作为辅助,于一配对要求中当作现场的事件的位置信息。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扫瞄到的邻近无线装置信息,有 时能在配对地点时,提供高于GPS或地址地标描述等的分辨率,因为某些无线通信协议之 通讯范围相当小。邻近无线装置信息除了可视为一种相对的地点描述外,也可以当作是一 种“事件相关的信息”,因其亦可客观描述一相遇情境。
配对的精确度有可能视使用者及现实情况而定。如果使用者提供事件的精确描述 给系统(例如一组精确GPS坐标加上时间),关于自己以及目标人选的细部描述,事件相关 的信息描述,那么其它非目标人选符合此相遇信息的机率事实上很低。若邻近无线装置信 息也一并加入考虑,错误机率更小。对使用者而言,因他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相遇中有关 的人、事、地、物,他自己更是有信息或记忆的优势去判读配对结果。他甚可依当时情况而指 定系统应该用怎样的临界值来判断配对(亦即系统该如何解释他提供的信息精准度)。例 如在一他所记得的相遇的特定事件中,一使用者眼见所及只有他的联络目标,或周围的人 中只有他的目标是女性,当他被通知该事件的配对结果时,他可能比系统还更确定。配对系 统可以执行最可能配对(best-effort matching)或由使用者决定的规则。虽然如此,每一 笔配对的精确度可能还是会有所不同。配对系统可告诉使用者每一配对的机密度及每一可 能配对,而让使用者依其情况或记忆去判读。从另一面向看,非绝对的精确度,不管是数据 本身或使用者刻意造成,亦有其实际功用它提供了对许多使用者非常需要的互动缓冲,以 及模糊造成的安全感。何况对被动寻人者而言,知道“可能有这么多人对我有意思”,有时好 过知道“没人对我有意思”。提供无线装置的电信系统业者,除了上述中能够提供事件信息给使用者之外,尚 可基于此配对需求,提供别的服务。他们可以提供使用者个人基本资料的第三方认证,或数 据传送过程中的加密,或安全凭证。他们可以应使用者要求,监看在这些过程中的配对及通 联记录,以提供使用者额外的安全保障。来自配对系统的配对结果并不见得只能是某一特定寻人者及其可能目标之间;或 可能配对之使用者间的事。它亦可是使用者群体中共享的互动。一使用者可以表达他对一 特定目标人选的意思,并在配对系统平台获知是否他的目标人选,也是其它使用者的目标 人选。或者他的目标人选已有其它属意的目标人选。如果把类似这种“联络有同一目标的 使用者”称为第二阶联络,配对系统可以执行第二阶,第三阶等等。在某些实作例,使用者可 以在网页上浏览第二阶或以上的其它使用者的个人信息。使用者也可以选择或改变他的个 人信息,是否可为其它同一使用者群体的人知悉,也可设定自己在这个使用者群体中的能 见度等。使用者也可以选择他的意愿,是否可为其它同一使用者群体的人知悉。使用者集体的事件信息,也可以做为一个对单独使用者而言有意义的社群动向指 标。一个使用者可决定自己的个人描述,以及过去、现在、未来全部或部分的事件信息,是否 可为他人知悉,或者只为一特定使用者族群知悉,或者负面表列不让某些使用者知道,也可 以机动性地更改这些信息。同样原则下,他也可以将他的行程(未来事件)选择性地公布。 如此,配对系统配合其它描述信息便可让一使用者知道其它使用者曾经,或目前,或将会在 何处。例如,使用者可透过他的无线装置或网络界面得知,或搜寻,或被通知,其它他可能有 兴趣的使用者曾经去过的地方,目前所在,或将会出现的地方。使用者亦可搜寻或被通知另 一特定使用者的事件信息。指定某一使用者是有可能的,因为在先前的配对及可能配对的 配对过程中,某一其它使用者的无线装置ID,或是网络账号,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Address)等是揭露给其它使用者的。而且因为配对是跟据一使用者对同处于一关联性事件的另一使用者的观察描述来指定目标,使用者不必知道另一使用者的电话号码或名字等即 有可能做到。当然,使用者也可以选择不在相遇信息中揭露他的无线装置ID,或且封锁特定 使用者读取他的信息。 在此发明的精神范围中,以上描述各式的装置功能都可经由排列组合或稍修改来 达到此发明的目的。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 明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 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在包含数据储存的计算机系统中,后续地联络一第一使用者与至少另一第二使用者的联络方法,该第一及该第二使用者曾亲身相遇,其特征在于,该联络方法包含分别接收并储存该第一以及该第二使用者之一配对要求,该配对要求系代表该第一及该第二使用者的至少其中一人对另一人视为联络目标,该配对要求包括有一相遇信息,该相遇信息包含至少一事件,该至少一事件包括有一地点描述与一时间描述;决定第一使用者之任一事件及第二使用者之任一事件中是否具有事件关联性;以及依据该关联性以决定该第一以及该第二使用者之配对要求的配对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络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该两相遇信息是否具有关联性的 步骤,是包括有A.计算两该些事件的时间描述的差及地点描述的差,并将该时间描述的差及该地点描 述的差,与一个或一组相对临界值进行比较;及B.计算该两事件的一个或多个时空的距离尺度,并将每一距离尺度与一临界值进行比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相遇信息还包括以下项目中至少一个对自己的个人特征的描述、对联络目标 的个人特征的描述、该事件相关的信息、一意愿指针,且其中所述依据该关联性以决定该第一以及该第二使用者之配对要求的配对结果的步 骤,依据至少之一步骤A.当每一使用者皆提供对应数据时,该第一使用者对联络目标的个人特征描述符合该 第二使用者的自我个人特征描述,或是该第一使用者的自我个人特征描述符合第该二使用 者对联络目标的个人特征描述,或是以上皆备;B.当每一使用者提供事件相关的信息时,两使用者所提供之该事件相关的信息相符合;C.当每一使用者提供意愿指标时,两使用者所提供之该意愿指标相符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来自该第一使用者的一认证问题;将该认证问题提供予该第二使用者;以及 将第二使用者的相对应于该认证问题的答案回传该第一使用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地点描述包含有至少一无线装置的 独特标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使用者的配对要求来自于一无 线移动装置,该无线移动装置具备以下获得事件信息的能力的至少其中一个A.获知时间及自身地点;B.获知时间及邻近一先决范围内的其它无线装置的独特标号,使用该独特标号作为地 点描述;及C.依使用者的输入而获知事件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络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接收并储存该配对要求的步骤还 包括利用一使用者接口系统,以引导使用者输入该相遇信息,该使用者接口系统包含有以下接口至少之一A.一图标式使用者接口 ;B.一因特网界面;C.一交互式地图,使用者可在地图上移动,及/或缩放地图,以指定某一地点;D.一转译接口,用以将使用者输入的时间或地点描述转译成特定的描述格式。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络方法,其特征在于,任一使用者全部或部分的自我个人特 征描述被储存于配对系统的一简介档案中,并可由该任一使用者编辑,而该任一使用者的 配对要求参照此一储存的个人特征描述。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该第一使用者全部或部分的配对要求及/或配对结果揭露给配对系统的任何其它 使用者。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利用以下至少其中一种方法,让该配对要求的使用者参与决断相遇信息模糊性A.在该配对系统中搜寻其它可能与该使用者的配对要求相配的配对要求,并将一个或 多个的该些可能配对提供给该使用者,让该使用者自行判断;B.利用其它与该使用者的具有该关联性的配对要求的相遇信息,来建议该使用者修改 其相遇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记录该第一使用者一段时间的事件信息,并将记录的事件信息一部分或全部用于该第 一使用者的配对要求之中。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利用该第一使用者的该无线移动装置持续地获得该第一使用者实时的事件信息,并持 续地将所述实时的事件信息传送至配对系统;配对系统持续地用新加入的事件信息重新判断该配对要求,并持续地更新配对结果;该第一使用者的该无线移动装置持续地获知该配对要求的更新的配对结果。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联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该第一使用者经由其无线移动装置得知其与该第二使用者的距离,或随着使用者之一 或两者的事件信息的实时更新,该第一使用者经由其无线移动装置持续地得知其与该第二 使用者的距离变化。
14.一种后续地联络一第一使用者与至少另一第二使用者的配对系统,该第一及该第 二使用者曾亲身相遇,其特征在于,该配对系统包含一计算机系统,其中此计算机系统包含至少一部计算机及一数据储存装置;一配对要求接收单元,用以从该第一以及该第二使用者分别接收并储存一配对要求, 该配对要求系代表该第一及该第二使用者的至少其中一人对另一人视为联络目标,该配对 要求包括有一相遇信息,该相遇信息包含至少一事件,该至少一事件包括有一地点描述与 一时间描述;一事件关联性程序,执行于该计算机系统,决定该第一使用者之任一事件及该第二使 用者之任一事件间,是否具有一事件关联性,以及一配对判断程序,执行于该计算机系统,依据该事件关联性以决定该第一以及该第二使用者之配对要求的配对结果。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配对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事件关联性程序利用以下至少一 步骤决定两事件间是否具有事件关联性A.计算该两事件之时间描述的差及地点描述的差,并将该时间描述的差及该地点描述 的差,与一个或一组相对临界值进行比较;及B.计算该两事件的一个或多个时空的距离尺度,并将每一距离尺度与一临界值进行比较。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配对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相遇信息还包括以下项目中至少一个对自己的个人特征的描述、对联络目标的个 人特征的描述、该事件相关的信息、一意愿指针,且其中,该配对判断程序依据以下至少一个步骤决定该些配对要求间的该配对结果A.当每一使用者皆提供对应数据时,该第一使用者对联络目标的个人特征描述符合第 二使用者的自我个人特征描述,或是该第一使用者的自我个人特征描述符合该第二使用者 对联络目标的个人特征描述,或是以上皆备;B.当每一使用者提供事件相关的信息时,两使用者所提供的该事件相关的信息相符合;C.当每一使用者提供意愿指标时,两使用者所提供的该意愿指标相符合。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配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以接收来自该第一使用者之一认证问题,第一传递单元,将该认证问题提供予该第二使用者;以及第二传递单元,将第二使用者的相对应于该认证问题的答案回传该第一使用者。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配对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地点描述包含有至少一无线装置 的独特标号。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配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无线移动装置,该无线移动 装置为该第一使用者的配对要求的来源,该无线移动装置包含一使用者输入接口;一配对要求产生单元,用以产生一配对要求,其中该配对要求产生单元包含有一产生 事件信息的单元,用以产生该地点描述与该时间描述。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配对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配对程序还包括一配对规则程序,用以依据一组配对规则以判断两相遇信息配对的该配对结果,该组 配对规则包含以下至少其中一个A.一事件规则,用以判断任两事件是否相关联;B.一个人特征规则,用以判断任两个个人特征描述是否符合;C.一事件相关的信息规则,用以判断任两个事件相关的信息是否符合;以及D.一意愿指针规则,用以判断任两个意愿指标是否符合。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之配对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配对要求接收单元包含一使用者 接口系统,以引导使用者输入该相遇信息,该使用者接口系统包含有以下接口至少之一A.一使用者图标接口 ;B.一因特网界面;C.一交互式地图,使用者可在交互式地图上移动,及/或缩放地图,以指定某一地点D.一交互式追踪地图,使用者可在交互式追踪地图上追踪一组事件记录并从中选择一 特定事件;E.一转译接口,用以将使用者输入的地点描述转译成特定的地点描述格式。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配对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系统被程序化,使得任一使 用者全部或部分的自我个人特征描述被储存于配对系统的一简介档案中,并可由该任一使 用者编辑,而该任一使用者的配对要求参照此一储存的个人特征描述。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配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揭露程序,用以将该第一使用者全部或部分的配对要求,及/或配对结果,揭露给配 对系统的任何其它使用者。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配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模糊性决断程序,用以利用以下其中至少一种方法来让任一使用者参与相遇信息模 糊性的决断A.在系统中搜寻其它可能与该任一使用者的配对要求相配的配对要求,并将之提供给 该任一使用者,让该任一使用者自行判断;B.利用其它与该任一使用者的配对要求在事件上重叠或邻近的配对要求的相遇信息, 来建议该任一使用者修改其相遇信息。
2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配对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记录电路,用以使该无线移动装置记录该第一使用者一段时间的事件信息,并将部 分或全部记录的事件信息用于该第一使用者的配对要求之中。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配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实时单元,该即使单元包含一即使更新单元,用以持续地将该第一使用者实时的事件信息传送至配对系统中,并 持续地从配对系统获知更新的配对结果;一实时更新判断单元,用以持续地用新加入的事件信息重新判断该配对要求,并持续 地更新该配对要求的配对结果。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配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距离通报程序,用以经由该无线移动装置提供该第一使用者其与该第二使用者的距 离,或随着使用者之一或两者的事件信息的实时更新,持续地提供该第一使用者其与该第 二使用者的距离变化。
28.一种用以利用另一配对系统后续地联络一第一使用者与至少一第二使用者的无线 移动装置,该第一及该第二使用者曾亲身相遇,且两使用者其一视另一为联络目标,其特征 在于,该无线移动装置包含一使用者输入接口;一配对要求产生单元,用以产生一配对要求,该配对要求包括有一相遇信息,该相遇信 息包含至少一事件,该至少一事件包括有一地点描述与一时间描述;以及一输出单元,用以输出该配对要求至该配对系统,该输出电路包含以下至少一种单元一传送单元,用以将所产生的配对要求以无线传输方式传递至配对系统;一数据输出单元,用以将所产生的配对要求以一特定可携式数据格式输出,以间接提 供给配对系统。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无线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配对要求中的相遇信息还包括 以下项目至少一个A.对自己个人特征的描述,B.对联络目标的个人特征的描述;C.该事件相关的信息;D.一意愿指标;E.一认证问题。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无线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配对要求的该地点描述是由 以下单元至少其一所产生一地点获知单元,用以获知该无线移动装置的自身位置;一相对地点获知单元,用以获知一先决范围内的其它无线装置的独特标号,并利用该 独特标号获得该无线移动装置的自身位置的描述;一地点转译单元,用以利用将使用者输入的地点描述转译成特定的地点描述格式,来 获得该地点描述;一交互式地图单元,用以让使用者在一交互式地图上移动,及/或缩放该交互式地图, 以指定某一特定地点,来获得该地点描述;以及一交互式追踪地图,使用者可在交互式追踪地图上追踪一组地点描述并从中选择一地 点描述。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无线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记录单元,用以使该无线移动装置记录其使用者一段时间的事件信息,并将全部或 部分记录的事件信息用于该使用者的配对要求之中。
32.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无线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实时更新单元,持续地获得目前的事件,同时持续地将所获得的事件传送至配对系 统中;以及一实时更新判断单元,持续地从该配对系统获知更新的配对结果。
33.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记录单元,用以记录其使用者一段时间的事件信息,并将记录的事件信息用于该使 用者的配对要求之中;一追踪修改单元,用以让该无线移动装置使用者追踪所述记录下来的事件,并从中选 择一特定事件来输入相遇信息。
34.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配对要求产生电路还包括一使用者接口,用以互动地引导其使用者输入全部或部分的相遇信息。
35.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人特征单元,用以储存及编辑其使用者全部或部分的自我个人特征及/或联络目 标的个人特征描述,而且该配对要求产生单元读取此一储存的个人特征描述。
36.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无线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配对要求修改单元,用以访问该配对系统以修改其中的某一配对要求,或是传送对某一配对要求的修改至该配对系统,以使该配对系统用修改过的配对要求重新判断配对结
37.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无线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事件修改单元,用以让该无线移动装置使用者修改该时间信息,及/或该位置信息。
38.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无线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距离通报单元,该距离 通报单元包含以下单元至少其一或两者第一单元,用以从配对系统获知该无线移动装置使用者与另一使用者的距离,并通知 该无线移动装置使用者该距离;以及第二单元,随着使用者的事件信息的实时更新,持续地从配对系统获知该无线移动装 置使用者与该另一使用者的距离变化,并通知该无线移动装置使用者该距离变化。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后续地联络人际关系的装置、方法及系统,该装置、方法及系统可供人们后续地联络他们曾相遇过的其它人。一使用者可主动地联络另一使用者,匿名地表达对另一使用者的心意,或是从一先前遇过或现在遇到的事件找到其它使用者是否对他有意思。
文档编号G06F15/16GK101861579SQ200880116348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7日
发明者潘世爵 申请人:潘世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