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形相机鼠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3356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变形相机鼠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输入装置,尤其是应用于电脑系统的鼠标。
背景技术
鼠标、键盘,轨迹球以及触碰板等是目前常用的电脑输入装置。其中,由于鼠标可被使用者以手掌握持而控制鼠标光标的移动,符合大多数使用者的操作习惯,因此鼠标成为最普遍的输入装置。请参阅图1,其为一种已知鼠标连接于电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电脑系统2包括一电脑主机21以及一电脑屏幕22,电脑主机21分别连接于一滚轮鼠标1以及电脑屏幕22, 电脑屏幕22用以显示一窗口 221以及光标222,而滚轮鼠标1用以控制光标222以使电脑主机21执行相对应的指令。鼠标1包括一鼠标本体10、一左键11、一右键12以及一滚轮 13。鼠标本体10用以支撑使用者的手掌,且鼠标本体10被使用者移动而产生位移量,使电脑主机21根据该位移量而移动电脑屏幕22中的光标222。左键11以及右键12用以根据使用者的点击而输出信号以使电脑主机21执行相对应的指令,而滚轮13用以根据使用者的拨动而控制窗口 221的卷动。上述为具有基本功能的鼠标。然而,具有基本功能的鼠标已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根据不同情况,使用者需要各种不同功能的鼠标,例如不需实体线的无线鼠标、可进行水平窗口卷动的倾斜式滚轮鼠标、可调整移动灵敏度的鼠标、具有轻薄体积的薄型鼠标以及具有拍摄功能的相机鼠标等等。以相机鼠标为例,请同时参阅图2以及图3,图2是为已知相机鼠标的结构示意图,而图3是为已知相机鼠标的剖面示意图。已知相机鼠标3包括一壳体30、一连接线31、一光学位移侦测元件32、一滚轮33、一摄像模块34以及一拍摄键35,且壳体30具有一壳体底面 301,而光学位移侦测元件32以及摄像模块;34设置于壳体底面301上。连接线31连接于一电脑系统(未标示于图中)。图3中,相机鼠标3被放置于一工作面D上被操作,使壳体底面301与工作面D接触,其中工作面D可以为一桌面或一鼠标垫。滚轮33用以控制电脑系统的窗口卷动,而光学位移侦测元件32用以控制电脑系统的光标移动,光学位移侦测元件32包括一发光二极管321、一位移透镜322以及一位移感测元件323,其中位移感测元件323是一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 CCD)。当相机鼠标3被放置于工作面D上被操作而移动时, 发光二极管321发射光束B,且光束B投射至工作面D上并被反射而穿过位移透镜322,使光束B聚焦而被位移感测元件323接收,因此位移感测元件323可获得一工作面影像。接下来相机鼠标3持续移动,且位移感测元件323亦持续接收到工作面影像,使相机鼠标3可根据多个工作面影像的差异而获得位移资料,并根据该位移数据控制光标的移动。而摄像模块;34包括一摄像透镜组;341以及一摄像感测元件;342,其中摄像感测元件342也为电荷耦合元件。当使用者欲利用相机鼠标3的摄像模块34进行拍摄时,必须触压拍摄键35而启动摄像模块34,使光穿过摄像透镜组341而成像于摄像感测元件342,并将获得的影像藉由连接线31传输至电脑系统。
虽然已知相机鼠标兼具相机与鼠标的功能,但相机鼠标的外型与一般鼠标无异, 当使用者利用相机鼠标进行拍摄时,会因鼠标的外型而感到不习惯,且具有鼠标外型的相机携带不便。另外,已知相机鼠标并不具有屏幕可供使用者观看所拍摄的影像,而必须通过电脑系统的屏幕来观看影像。因此,需要一种可改善已知技术的相机鼠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便于携带的可变形相机鼠标。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具有类似于相机外型的可变形相机鼠标。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变形相机鼠标,其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其中,该第一壳体包括光学位移感测元件以及摄像模块,该摄像模块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第一下表面上;该第二壳体连接于该第一壳体;当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一下表面与该第二壳体的第二下表面平行时,该可变形相机鼠标进入相机模式;而当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一下表面与该第二壳体的该第二下表面之间形成小于180度的夹角时,该可变形相机鼠标进入鼠标模式。所述可变形相机鼠标还包括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连接该第一壳体以及该第二壳体,使该第二壳体可相对于该第一壳体转动,该连接元件包括第一承架、第二承架、第一金属垫片、第二金属垫片以及转轴,其中,该第一承架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后端,且该第一承架具有第一穿孔;该第二承架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前端,且该第二承架具有第二穿孔;该第一金属垫片具有第一垫片穿孔;该第二金属垫片具有第二垫片穿孔;该转轴依序穿过该第一金属垫片、该第一承架、该第二承架以及该第二金属垫片,该转轴具有转轴穿孔以及转轴面,且该转轴面具有凹陷部;其中当该转轴面转动时,该凹陷部随该转轴面的转动而移动。该第一壳体还包括弹片与控制单元其中,该弹片用以在该可变形相机鼠标进入该鼠标模式时伸入于该凹陷部中而不与该转轴面接触,或在该可变形相机鼠标进入该相机模式且该凹陷部移动时与该转轴面接触;该控制单元连接于该弹片,用以根据该弹片是否与该转轴面接触而判断该可变形相机鼠标是否进入该相机模式。该控制单元是微处理器。所述可变形相机鼠标还包括信号线,该信号线穿过该转轴穿孔而建立该第一壳体以及该第二壳体间的信号连接。该第一壳体还包括位于该第一壳体的后端的第一斜面,且该第二壳体还包括位于该第二壳体的前端且与该第一斜面接触的第二斜面;当该第一斜面的第一斜面上缘与该第二斜面的第二斜面下缘接触时,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一下表面与该第二壳体的该第二下表面平行,且该可变形相机鼠标进入该相机模式;而当该第一斜面的该第一斜面上缘与该第二斜面的第二斜面上缘接触时,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一下表面与该第二壳体的该第二下表面之间形成小于180度的该夹角,且该可变形相机鼠标进入该鼠标模式。该第二壳体包括电池与显示屏幕其中,该电池设置于该第二壳体内,用以提供电力;该显示屏幕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第二下表面上,用以显示该摄像模块拍摄所获得的影像。该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一按键、第二按键、光学指向导航元件以及电路板;其中,该第一按键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第一上表面上;该第二按键设置于该第一上表面上,且位于该第一按键的一侧;该光学指向导航元件(Optical FingerSensor, 0FN),显露于该第一上表面上,且位于该第一按键与该第二按键之间,用以提供窗口卷动功能;该电路板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该光学位移感测元件、该摄像模块以及该光学指向导航元件设置于该电路板上。当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一下表面与该第二壳体的该第二下表面平行时,可变形相机鼠标呈现矩形外型。所述可变形相机鼠标还包括无线发射器以及无线接收器,该无线发射器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用以产生无线信号,而该无线接收器连接于电脑系统,用以接收该无线信号而控制该电脑系统的光标。本发明可变形相机鼠标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而变更其外型,当使用者欲使用电脑系统时,可变更其外型而使可变形相机鼠标进入鼠标模式,以便使用者操作而控制电脑系统的光标。而当使用者欲进行拍摄时,则可变更其外型而使可变形相机鼠标进入相机模式, 以便使用者拍摄而获得影像,且使用者可利用显示屏幕观看拍摄所获得的影像。另外,本发明可变形相机鼠标进入相机模式时具有与一般相机相似的矩形外型,因此使用者可任意将具有扁平矩形外型的可变形相机鼠标放置于上衣或裤子的口袋中,以便于携带。


图1是已知鼠标连接于电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已知相机鼠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已知相机鼠标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可变形相机鼠标较佳实施例连接于电脑系统的外观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可变形相机鼠标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可变形相机鼠标较佳实施例进入鼠标模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可变形相机鼠标较佳实施例进入鼠标模式的外观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可变形相机鼠标较佳实施例进入相机模式的外观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可变形相机鼠标较佳实施例进入相机模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鉴于已知相机鼠标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变形相机鼠标。请参阅图4,其为本发明可变形相机鼠标较佳实施例连接于电脑系统的外观示意图。可变形相机鼠标4包括第一壳体41、第二壳体42、无线发射器45以及无线接收器46。无线发射器45设置于第一壳体41内,用以产生无线信号S,而无线接收器46连接于电脑系统5,用以接收该无线信号S,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电脑系统5是笔记型电脑。接下来说明可变形相机鼠标的结构,请参阅图5,其为本发明可变形相机鼠标较佳实施例中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可变形相机鼠标4除了第一壳体41与第二壳体42之外还包括连接元件43以及信号线44。第一壳体41中,第一壳体41具有第一下表面411、第一上表面412 (请参照图7)以及第一斜面413,且第一斜面413位于第一壳体41的后端,而第一斜面413具有第一斜面上缘4131 (请参照图7)。第二壳体42中,第二壳体42具有第二下表面421以及第二斜面422,且第二斜面422位于第二壳体42的前端,而第二斜面422 具有第二斜面上缘4221 (请参照图7)以及第二斜面下缘4222。连接元件43包括第一承架431、第二承架432、第一金属垫片433、第二金属垫片 434以及转轴435,第一承架431设置于第一壳体41的后端,且第一承架431具有第一穿孔 4311。第二承架432设置于第二壳体42的前端,且第二承架432具有第二穿孔4321。第一金属垫片433具有第一垫片穿孔4331,且第二金属垫片434具有第二垫片穿孔4341。转轴 435依序穿过第一金属垫片433、第一承架431、第二承架432以及第二金属垫片434,且转轴435具有转轴穿孔4351以及转轴面4352,且转轴面4352具有凹陷部4352A,其中当转轴面4352转动时,凹陷部4352A随转轴面4352的转动而移动。信号线44穿过转轴穿孔4351 而建立第一壳体41以及第二壳体42间的信号连接。根据上述可知,第一壳体41与第二壳体42通过连接元件43而互相连结,使第二壳体42可相对于第一壳体41转动而变更可变形相机鼠标4的外型。接下来请同时参阅图6以及图7,图6是为本发明可变形相机鼠标较佳实施例进入鼠标模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而图7是为本发明可变形相机鼠标较佳实施例进入鼠标模式的外观示意图。可变形相机鼠标4中,除了壳体表面之外,第一壳体41还包括光学位移感测元件414 (请参照图8)、摄像模块415、第一按键416、第二按键417、光学指向导航元件 (Optical Finger Sensor,OFN) 418、电路板419以及拍摄键420。光学位移感测元件414用以根据可变形相机鼠标4的位移而产生相对应的位移量,而摄像模块415用以拍摄而获得影像。第一按键416设置于第一壳体41的第一上表面412上,而第二按键417设置于第一上表面412上,且位于第一按键416的一侧,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按键416是左键,而第二按键417是右键。光学指向导航元件418设置于电路板419上且显露于第一上表面412 上,且位于第一按键416与第二按键417之间,用以提供窗口卷动功能。电路板419设置于第一壳体41内,用以使光学位移感测元件414、摄像模块415 以及光学指向导航元件418设置于其上,且穿过转轴穿孔4351的信号线44连接于电路板 419。电路板419设置有弹片4191以及控制单元4192。当可变形相机鼠标4进入鼠标模式时,弹片4191伸入于凹陷部4352A中而不与转轴面4352接触。当可变形相机鼠标4进入相机模式且凹陷部4352A移动时,弹片4191与转轴面4352接触。控制单元4192通过电路板419而连接于弹片4191,用以根据弹片4191是否与转轴面4352接触而判断可变形相机鼠标4进入相机模式或鼠标模式,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控制单元4192是微处理器。当第二壳体42相对于第一壳体41转动而使可变形相机鼠标4进入鼠标模式时, 第一斜面413的第一斜面上缘4131与第二斜面422的第二斜面上缘4221接触,且第一壳体41的第一下表面411与第二壳体42的第二下表面421之间形成小于180度的一夹角A, 其中夹角A为钝角。此时,第一壳体41与第二壳体42之间形成一突起而得以支撑使用者的手掌,如图7所示。需特别说明的是,当可变形相机鼠标4进入鼠标模式时,弹片4191伸入于凹陷部4352A中而不与转轴面4352接触,使弹片4191的电压为一高逻辑电平电压,如图6所示。此时,控制单元4192判断可变形相机鼠标4进入鼠标模式。接下来请同时参阅图8以及图9,图8是为本发明可变形相机鼠标较佳实施例进
7入相机模式的外观示意图,而图9是为本发明可变形相机鼠标较佳实施例进入相机模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当第二壳体42相对于第一壳体41转动而使可变形相机鼠标4进入相机模式时,第一斜面413的第一斜面上缘4131与第二斜面422的第二斜面下缘4222接触,且第一壳体41的第一下表面411与第二壳体42的第二下表面421平行,使可变形相机鼠标 4呈现矩形外型,如图8所示。同时,转轴435随第二壳体42的转动而同步转动,且凹陷部 4352A随转轴面4352的转动而移动,使弹片4191与转轴面4352接触,如图9所示。此时, 弹片4191的电压由高逻辑电平电压变更为接地,使控制单元4192根据弹片4191的电压而判断可变形相机鼠标4进入相机模式。图8中,第二壳体42包括电池423以及显示屏幕424,电池423设置于第二壳体 42内,用以提供电力,而显示屏幕似4设置于第二壳体42的第二下表面421上,用以显示摄像模块415拍摄所获得的影像。而第一壳体41上的拍摄键420用以被触压而触发摄像模块415,使其进行拍摄。需特别说明的是,摄像模块415拍摄所获得的影像是通过信号线 44由第一壳体41传输至位于第二壳体42的显示屏幕424。同理,位于第二壳体42的电池 423也透过信号线44传输电力至第一壳体41的电路板419,使电路板419获得得以使可变形相机鼠标4运行的电力。根据上述可知,本发明可变形相机鼠标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而变更其外型,当使用者欲使用电脑系统时,可变更其外型而使可变形相机鼠标进入鼠标模式,以便使用者操作而控制电脑系统的光标。而当使用者欲进行拍摄时,则可变更其外型而使可变形相机鼠标进入相机模式,以便使用者拍摄而获得影像,且使用者可利用显示屏幕观看拍摄所获得的影像。本发明可变形相机鼠标进入相机模式时具有与一般相机相似的矩形外型,因此使用者可任意将具有扁平矩形外型的可变形相机鼠标放置于上衣或裤子的口袋中,以便于携
市ο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因此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于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变形相机鼠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包括光学位移感测元件以及摄像模块,该摄像模块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第一下表面上;以及第二壳体,连接于该第一壳体;其中当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一下表面与该第二壳体的第二下表面平行时,该可变形相机鼠标进入相机模式;而当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一下表面与该第二壳体的该第二下表面之间形成小于180度的夹角时,该可变形相机鼠标进入鼠标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相机鼠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连接该第一壳体以及该第二壳体,使该第二壳体可相对于该第一壳体转动,该连接元件包括第一承架,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后端,且该第一承架具有第一穿孔;第二承架,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前端,且该第二承架具有第二穿孔;第一金属垫片,具有第一垫片穿孔;第二金属垫片,具有第二垫片穿孔;以及转轴,依序穿过该第一金属垫片、该第一承架、该第二承架以及该第二金属垫片,该转轴具有转轴穿孔以及转轴面,且该转轴面具有凹陷部;其中当该转轴面转动时,该凹陷部随该转轴面的转动而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形相机鼠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还包括弹片,用以在该可变形相机鼠标进入该鼠标模式时伸入于该凹陷部中而不与该转轴面接触,或在该可变形相机鼠标进入该相机模式且该凹陷部移动时与该转轴面接触;以及控制单元,连接于该弹片,用以根据该弹片是否与该转轴面接触而判断该可变形相机鼠标是否进入该相机模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形相机鼠标,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单元是微处理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形相机鼠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号线,该信号线穿过该转轴穿孔而建立该第一壳体以及该第二壳体间的信号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相机鼠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还包括位于该第一壳体的后端的第一斜面,且该第二壳体还包括位于该第二壳体的前端且与该第一斜面接触的第二斜面;当该第一斜面的第一斜面上缘与该第二斜面的第二斜面下缘接触时,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一下表面与该第二壳体的该第二下表面平行,且该可变形相机鼠标进入该相机模式;而当该第一斜面的该第一斜面上缘与该第二斜面的第二斜面上缘接触时,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一下表面与该第二壳体的该第二下表面之间形成小于180度的该夹角,且该可变形相机鼠标进入该鼠标模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相机鼠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包括电池,设置于该第二壳体内,用以提供电力;以及显示屏幕,该显示屏幕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第二下表面上,用以显示该摄像模块拍摄所获得的影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相机鼠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一按键,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第一上表面上;第二按键,设置于该第一上表面上,且位于该第一按键的一侧;用以提供窗口卷动功能的光学指向导航元件,显露于该第一上表面上,且位于该第一按键与该第二按键之间;以及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的电路板,该光学位移感测元件、该摄像模块以及该光学指向导航元件设置于该电路板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相机鼠标,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一下表面与该第二壳体的该第二下表面平行时,可变形相机鼠标呈现矩形外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相机鼠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发射器以及无线接收器,该无线发射器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用以产生无线信号,而该无线接收器连接于电脑系统,用以接收该无线信号而控制该电脑系统的光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可变形相机鼠标,其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具有用以拍摄的摄像模块。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一夹角时,可变形相机鼠标进入鼠标模式。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平行时,可变形相机鼠标进入相机模式。
文档编号G06F3/033GK102446001SQ20101050452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9日
发明者施佑谚 申请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