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及手持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092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摸屏及手持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及包括该触摸屏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柔性触摸屏及包括该柔性触摸屏的手持式装置。
背景技术
苹果公司在2008年推出的iphone上采用电容触摸屏取代了传统的按键,使得手 持式装置的结构被大大地简化,并获得了更大的信息显示面积以及更灵活的信息输入方 式。目前,这种结构已经成为了很多手持式装置的主流结构,如宏达电、摩托罗拉等很多厂 家,都相继推出这种结构的手持式装置,其具体产品有手机、平板电脑、音乐播放器等装置。手持式装置一般都具有扁平的板状外形,其包括正面、背面和多个侧面。当前手持 式装置采用的电容触摸屏基本都为硬质触摸屏,其主体为0. 8 2mm厚度的平坦透明玻璃 薄板,因而一般将触摸屏设置在正面上,并且采用一定宽度的面框进行保护,以防止其在使 用过程中受到撞击而破裂。另外,按照人体工程学,手持式装置还会在侧面设置若干侧面按 键,以利于手掌在握持装置时通过侧面按键进行操控,侧面按键一般采用机械结构,为了容 纳侧键,手持式装置还需要在侧面设计一定厚度的侧框。由于当前的手持式装置采用了硬质触摸屏,故存在以下几个无法克服的缺点首 先,触摸屏本身的厚度使得手持式装置难以进一步设计得更薄,而面框、侧框则会使其周边 宽度无法缩小,因而使得手持式装置的体积无法进一步减小;其次,上述结构为多部件组装 结构,使得手持式装置的结构紧凑性难以进一步地提高,不利于成本的节省;最后,机械式 的侧键只能实现简单的按下操作,而无法实现触摸屏“拉”、“推”、“划”等操作,因而难以实 现侧键功能的增强,以更好地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可见,采用当前的硬质电容触摸屏, 无法设计出体积更小、结构更紧凑,而且侧键功能更强大的手持式装置。目前,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在美、日、韩等国,关于柔性触摸屏的报道也不时 出现。有人提出一种柔性触摸屏,其主要结构包括覆盖层、感测电极层,其中覆盖层用 于对触摸屏起到容性隔离、保护及美观的作用,一般包括一柔性透光的外基层以及贴附或 印刷在外基层内表面的的图案层、遮掩层,图案层、遮掩层依次设置在外基层的内侧。外基 层一般为柔性透明的有机薄板,并可以采用圆偏振片制作,以消除触摸屏内部的反射光;图 案层为一定颜色的印刷层或贴附层,用于形成按键标识或商标等图案,遮掩层为不透光的 印刷层或贴附层,用于遮掩触摸屏的内部结构。图案层和遮掩层用于满足触摸屏的外观需 求,而在触摸屏上,不设置图案层与遮掩层的区域则构成了触摸屏的透光区。感测电极层为 图形化的透明导电膜依附在柔性透明的支撑板的结构,透明导电膜被图形化为多个块状、 条状等形状的感应电极,并且通过由透明导电膜图形化形成或通过银胶等导电材料印刷而 成的周边引线,连接到外接端上,其可通过柔性线路板(FPC)或感测电极层延伸的外接连 线连接到外部电路。感测电极层可以设置单层透明导电膜(单层结构),也可以设置双层透明导电膜(双层结构)。单层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在单层结构的情况下,透明导电膜可以设置在支撑板的内侧或外侧;双层结构在形成二维感应矩阵的情况下,则需要更少的外接连线, 有利于增加感应点的数量和密度,在双层结构的情况下,透明导电膜可以设置在一片支撑 板的两侧,也可以设置在多片支撑板的内、外侧,并且采用黏胶将其贴合。感测电极层通过黏胶贴附在覆盖层的内侧,因而覆盖层形成了感测电极与触摸体 (如手指)之间的容性隔离,与硬质触摸屏的工作原理一样,触摸体可以影响感测电极与地 之间,或相邻感测电极之间的电容,因而可以通过自容或者互容的原理,在感测电极上(自 容)或相邻感测电极间(互容)形成感应点,对触摸事件进行探测,并且由感测电极的位置 确定触摸的位置。而上述各种膜层都为柔性可弯曲的膜层,因而整体也具有柔性可弯曲的 性能。如图1所示,一种柔性触摸屏结构示意图,其中感测电极采用菱形设计,而第一方 向的感测电极和第二方向的感测电极分别设置在支撑板的两侧面,外接连线由感测电极层 延伸形成。为了达到抗干扰的目的柔性电容屏的内侧还可以设置屏蔽电极层,也采用透明导 电膜依附在柔性透明的支撑板的结构;为了矫正透光的偏光特性,还可以设置包含补偿膜 的偏光矫正层,用于满足IXD、OLED等显示器对光线的特殊偏振要求。但是至今还未出现将柔性触摸屏应用于手持式装置上,并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触摸屏,能够使采用这种触摸屏的手持式 装置更薄、体积更小、结构更加紧凑,节约制造成本,并且能够在正面和侧面都实现“拉”、 “推”、“划”等功能,本发明还提供采用这种触摸屏的手持式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触摸屏包括依序叠合设置的感测电极层、遮掩层、图案层和外基层,所述感测电极 层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板和多个感测电极,感测电极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各层均采用柔性 材料制成,其特征是所述触摸屏划分为第一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具有多 条直线边;每个第二区域都与第一区域连接并且以第一区域相应的直线边作为分界线,并 且每个第二区域均能够独立地以平行于所连接的第一区域直线边的直线为轴线向触摸屏 的背面弯曲;第一区域上设有多个第一感测点,至少一个第二区域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感 测点;第一感测点和第二感测点由感测电极层上的多个感测电极构成。上述第一区域可由多条直线边围成,也可由至少一条直线边与至少一条弧线连接 而成。例如,长方形、四边形、多边形、某些角加工为圆弧形而总体上呈多边形的形状。在触摸屏上,触摸体所触摸的一面为正面,而远离触摸体的另一面为背面。第一感应点可以感应到触摸体在第一区域上发生的触摸事件,并且对手持式装置 内部的处理器反馈出相应感应点的触摸电信号,第二感应点可感应到触摸体在第二区域上 发生的触摸事件,并且对手持式装置内部的处理器反馈出相应第二感应点的触摸电信号。处于第一区域的感测电极层和处于第二区域的感测电极层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 也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结构。通过将触摸屏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区域能够以平行于直线边的直线为 轴线向触摸屏的背面弯曲,可贴到手持式装置的侧面,而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上分别设置第一感测点和第二感测点,第二区域上的感测点对应于手持式装置的侧面按键,彻底将侧面按键从机械式结构中解放出来。采用触摸的方式代替侧面按键原来的机械式按键,省 去了手持式装置的面框、侧面按键以及侧框,降低了手持式装置的厚度和周边宽度,并且提 高了结构的紧凑性,使得采用这种触摸屏的手持式装置体积更小、更节约成本;而侧面按键 由第二感应点构成,通过设置密集度较高的第二感应点,能够实现“拉”、“推”、“划”等功能, 从而丰富了手指在手持式装置侧面的操作,使其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为了达到结构简单,并且达到操作简单的目的,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至 少一个区域上的感测电极层包括多个电极块和一个支撑板,电极块均设于支撑板的同一 侧。将感应电极层设计为单层结构,并由若干个电极块构成,使其具有类似按键的功能,操 作简单、方便。为了达到更好实现“拉”、“推”、“划”等功能,所述第一区域上的感测电极层包括 多个第一方向的感测电极、多个第二方向的感测电极和至少一个支撑板,第一方向的感测 电极和第二方向的感测电极设于支撑板上。采用多行、多列的感测电极构成感应矩阵,以 实现对二维位置坐标的感应,增加感应点的数量和密度,使触控动作更具连贯性,从而实现 “拉”、“推”、“划”等功能。为了达到更好实现“拉”、“推”、“划”等功能,所述第二区域上的感测电极层包括 多个第一方向的感测电极、多个第二方向的感测电极和至少一个支撑板,第一方向的感测 电极和第二方向的感测电极设于支撑板上。采用多行、多列的感测电极构成感应矩阵,以 实现对二维位置坐标的感应,增加感应点的数量和密度,使触控动作更具连贯性,从而实现 “拉”、“推”、“划”等功能。为了达到减少周边走线的数量,所述第二区域上的感测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方向 的感测电极、多个第二方向的感测电极和至少一个支撑板,第一方向的感测电极和第二方 向的感测电极设于支撑板上,第二区域上的感测电极通过跨越直线边的走线与第一区域上 的感测电极相连接。通过采用越过直线边的走线将第二区域上的感测电极与第一区域上的 感测电极相连接,将第一区域的感应阵列和第二区域的感应阵列结合为一个感应阵列,第 二区域的感测电极采用设置在第一区域上的外接连线与外部电路连接,大大减少了周边走 线的数量。对于上述感测电极采用阵列式(感测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方向的感测电极、多个 第二方向的感测电极和至少一个支撑板)设置的情况,通常有三种结构的设置方式第一 种方式,采用一个支撑板,第一方向的感测电极和第二方向的感测电极均设置在支撑板的 同一面,这种设置方式结构简单;第二种方式,采用一个支撑板,第一方向的感测电极设置 于支撑板的一面,第二方向的感测电极设置于支撑板的另一面;第三种方式,采用两个支撑 板,第一方向的感测电极设于其中一个支撑板的一面上,第二方向的感测电极设于另一个 支撑板的一面上。为了使触摸屏贴附到手持式装置上后更加稳固,还包括延伸部分,延伸部分为第 二区域的向外延伸。将触摸屏的延伸部分贴附在手持式装置的某些部位上,进一步加强触 摸屏与手持式装置之间的结合力,防止触摸屏发生翘起、或脱离手持式装置。延伸部分可隐 藏在手持式装置的后盖之内,没有边缘的贴痕,更加美观。为了能够更好地适用于手持式装置,所述触摸屏上设有透光区域和开孔。透光区域用于透过手持式装置上显示器的显示画面、指示灯发出的光线以及光线感应器所需的光线。开孔用于满足听筒、话筒的声音透过,以及用于设置按键等部件。手持式装置包括电子器件、触摸屏和内框体,电子器件设置于内框体的内部,其特 征是所述触摸屏为上述任一种触摸屏;触摸屏的第一区域贴附在内框体的正面,第一区 域的大小与内框体的正面相匹配;触摸屏的第二区域通过弯曲贴附在内框体的侧面。该手 持式装置通过采用上述这种触摸屏,由于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触摸屏,不用硬质透明基板 作支撑,大大降低触摸屏的厚度,从而也降低了手持式装置的厚度;省去了手持式装置的面 框、侧面按键以及侧框,降低了手持式装置的厚度和周边宽度,并且提高了结构的紧凑性, 使得采用这种触摸屏的手持式装置体积更小、更节约成本;而侧面按键由第二感应点构成, 通过设置密集度较高的第二感应点,能够实现“拉”、“推”、“划”等功能,从而丰富了手指在 手持式装置侧面的操作,使其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为了便于设置显示器、指示灯、听筒、光线感应器、按键等部件,所述内框体还设置 有凹池、凹槽、凹孔;凹池设于内框体的正面,凹槽和凹孔设于内框体的正面或侧面。凹池用 于容纳平板显示器(如TFT、0LED),并使得显示器的表面与内框体的正面持平,因而,触摸 屏的第一区域也有大部分贴附在显示器的表面上;凹槽和凹孔的尺寸较小,使其可以被触 摸屏盖住并且不导致触摸屏发生内凹,凹槽和凹孔用于容纳手持式装置上的指示灯、听筒、 光线感应器、按键等部件。10、引8或9:为了达到保护触摸屏的目的,还包括护盖、护套和 后盖,护盖、护套、后盖通过螺丝、卡槽、卡孔或黏胶固定在内框体上。护盖、护套和后盖用于 覆盖、保护、隐藏触摸屏及其开孔的边缘,并且起到保护、固定触摸屏的作用。本发明的触摸屏通过将触摸屏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区域能够以平行于 直线边的直线为轴线向触摸屏的背面弯曲,可贴到手持式装置的侧面,而在第一区域和第 二区域上分别设置第一感测点和第二感测点,第二区域上的感测点对应于手持式装置的侧 面按键,彻底将侧面按键从机械式结构中解放出来。而采用这种触摸屏的手持式装置,由于 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触摸屏,不用硬质透明基板作支撑,大大降低触摸屏的厚度,从而也降 低了手持式装置的厚度;采用触摸的方式代替侧面按键原来的机械式按键,省去了手持式 装置的面框、侧面按键以及侧框,降低了手持式装置的厚度和周边宽度,并且提高了结构的 紧凑性,使得采用这种触摸屏的手持式装置体积更小、更节约成本;而侧面按键由第二感应 点构成,通过设置密集度较高的第二感应点,能够实现“拉”、“推”、“划”等功能,从而丰富了 手指在手持式装置侧面的操作,使其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柔性触摸屏的结构示意2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其为一款MP3的结构示意3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柔性触摸屏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划分示意4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柔性触摸屏上感测电极的分布示意5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柔性触摸屏的第二区域弯曲示意6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柔性触摸屏贴附到内框体上后,MP3播放器的外 形示意7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柔性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其为一款手机的结构示意9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柔性触摸屏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划分示意10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柔性触摸屏的第二区域弯曲示意11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柔性触摸屏贴附到内框体上后,手机的外形示 意12-图16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柔性触摸屏的结构示意17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其为另一款手机的结构示意18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柔性触摸屏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划分示意 19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柔性触摸屏的第二区域弯曲示意20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柔性触摸屏贴附到内框体上后,手机的外形示 意21至图24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柔性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一如图2、图3、图5所示,以一款MP3播放器为例,这种手持式装置包括电子器件、柔 性触摸屏1和内框体2,电子器件设置在内框体2的内部;内框体2总体上呈扁平的三角板 状(三角形切去三个角),具有面积较大的呈三角形正面(三角形切去三个角),以及三个 棱柱侧面(每个侧面有三个棱面);柔性触摸屏1划分为包括总体上呈三角形(三角形切 去三个角)的第一区域3和三个矩形的第二区域4,第二区域4均能够独立地以平行于所连 接的直线边5的直线为轴线向柔性触摸屏1的背面弯曲;柔性触摸屏1的第一区域3贴附 在内框体2的正面,第一区域3与内框体2的正面大小匹配,柔性触摸屏1的三个第二区域 4通过弯曲,分别贴附且刚好可以贴附在内框体2的三个侧面。如图2所示,内框体2还设置有凹池6,用于容纳一块液晶显示器7,并使得显示器 7的表面与内框体2的正面持平,柔性触摸屏1的第一区域3部分面积贴附在显示器7的表 面;手持式装置还设有三个护盖8和一个后盖9,用于覆盖、保护、隐藏柔性触摸屏1贴附在 内框体2之后的边缘,并可以在护盖8、后盖9上设计MP3播放器必要的开机按键、重启按 键、电源输入口、数据输入/输出端口、音频信号输入/输出口。如图2、图3、图4、图5和图7所示,柔性触摸屏1的第一区域3 (即播放器正面)、第二区域4(即播放器侧面)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感应点10 (包括播放/暂停感应点、音量 减少/增加)、第二感应点11 (包括停止播放、上一首、下一首),第一感测点10和第二感测 点11由感测电极层12上的感测电极13构成,可以分别感应到手指在播放器正面和播放器 侧面上发生的触摸事件,并且根据触摸点的相应编号,实现对播放器进行相应功能的操作。 在第一区域3 (即正面),柔性触摸屏1设置有光线可以透过的透光区14,用于透过显示器7 的显示画面。柔性触摸屏1还设置有第二区域4往外延伸的延伸部分15,延伸部分15绕过 侧面贴附在内框体2的背面,形成第二区域4与内框体2贴附的延伸,用于加固柔性触摸屏 1在内框体2上的贴附,防止其发生翘起,并且由后盖进行隐藏。柔性触摸屏1还包括可以挠曲的外接线16,外接线16绕过内框体2的一个角,在背面与播放器的电路进行连接。如图6所示,柔性触摸屏贴附到内框体上后,MP3播放器的外形示意图。
如图7所示,柔性触摸屏1包括感测电极层12和覆盖层,覆盖层包括遮掩层17、图 案层18和外基层19,在外基层19内表面采用油墨印刷图案层18,并接着贴附一层黑色的 遮掩层17。其中,图案层18形成了各种按键标识,遮掩层17在对应显示器7的区域镂空, 形成了柔性触摸屏1的透光区14。感测电极层12包括图形化的一层透明导电膜20和一层柔性透明的支撑板21,透 明导电膜20依附在支撑板21的外侧,透明导电膜20被图形化为多个块状的感测电极13, 每个感测电极13对应一个感应点10(11),并且通过银胶印刷而成的周边引线22连接到外 接端23上,其中,外接端23设置在由感测电极层12延伸的外接连线16上。感测电极层12通过黏胶贴附在覆盖层的内侧,覆盖层形成了感测电极13与触摸 体(如手指)之间的容性隔离,手指等触摸体可以影响感测电极与地之间的电容,因而可以 通过自容原理,对多个感应点的自电容进行扫描,从而获取触摸事件和触摸位置。上述各种膜层都为柔性可弯曲的膜层,因而触摸屏的第二区域、延伸部分、外接连 接都可以弯曲、贴附、绕过内框体的侧面,满足该手持式装置的功能和结构设计。实施方式二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以一款手机为例,这种手持式装置包括电子器件、柔性 触摸屏31和内框体32,电子器件设置在内框体32的内部;内框体32为扁平的四方板状, 具有面积较大的矩形正面,以及四个圆柱侧面;柔性触摸屏31划分为包括矩形的第一区域 33和四个矩形的第二区域34,第二区域34均能够独立地以平行于所连接的直线边35的直 线为轴线向柔性触摸屏31的背面弯曲;柔性触摸屏31的第一区域33贴附在内框体32的 正面,第一区域33与内框体32的正面大小匹配,柔性触摸屏31的四个第二区域34通过弯 曲,分别贴附且刚好可以贴附在内框体32的四个侧面。如图8所示,内框体32还设置有凹池36,用于容纳一块平板显示器37,并使得显 示器37的表面与内框体32的正面持平,柔性触摸屏31的第一区域33大部分贴附在显示 器37的表面;内框体32还设置有凹槽38、凹孔39,分别用于容纳手机的听筒和前端摄像 头。手持式装置还设有护套40、护盖41和后盖42,用于覆盖、保护、隐藏柔性触摸屏贴附在 内框体32之后开孔的边缘,并可以在护盖、后盖上设计手机必要的开机按键、重启按键、电 源输入口、数据输入/输出端口、音频信号输入/输出口。如图12所示,柔性触摸屏31的第一区域33 (即手机正面)设置有多个第一感测 点43的感应矩阵44,第二区域34 (即手机左、右、上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二感测点45排成 的感测条46,感应矩阵44可以感应手指在手机正面触摸的二维位置,感测条46可以感应手 指在手机左、右、上三个侧面触摸的一维位置,并且通过检测电路与软件,达到感应到手指 “拉”、“推”、“划”等动作。如图8、图9、图10和图12所示,对应于显示器37的显示区以及内框体32凹孔39 位置,柔性触摸屏设置有光线可以透过的透光区47,用于透过显示器37的显示画面与摄像 头所需的光线。柔性触摸屏还设置有第二区域34往外延伸的延伸部分48,延伸部分48绕 过侧面贴附在内框体32的背面,形成第二区域34与内框体贴附的延伸,用于加固柔性触摸 屏31在内框体32上的贴附,防止其发生翘起,并且由后盖进行隐藏。柔性触摸屏还包括可以挠曲的外接线49,外接线49绕过内框体32的侧面,在背面与手机的主板电路进行连接。如图11所示,柔性触摸屏贴附到内框体上后,该款手机的外形示意图。
如图13至图16所示,柔性触摸屏31包括感测电极层和覆盖层,覆盖层包括遮掩 层50、图案层51和外基层52,在外基层52内表面采用油墨印刷图案层51,并接着贴附一层 黑色的遮掩层50。其中,图案层51形成了各种按键标识,遮掩层50在对应显示器37的区 域镂空,形成了触摸屏的透光区47。 第一区域33上的感测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方向的感测电极53、多个第二方向的 感测电极54、第一支撑板55和第二支撑板56 ;第一方向的感测电极53由第一透明导电膜 图形化形成,第二方向的感测电极54由第二透明导电膜图形化形成;第一透明导电膜、第 二透明导电膜分别依附在柔性透明的第一支撑板55、第二支撑板56的外侧,并且相互贴合 而成的双层结构;第一方向的感测电极53和第二方向的感测电极54均采用菱形电极的设 计,并且都采用导电材料(如银胶)形成的导线57分别连接到下外接连线49上。第二区 域内的感测电极层包括多个感测电极块58和第一支撑板55,感测电极块58由第一透明导 电膜图形化而成,第一透明导电膜依附在第一支撑板55的外侧,感测电极块58依次排列构 成感测条59,并且每个感测电极块58都通过一走线60连接到设置在左或右延伸面积外的 外接连线49上,上、左侧第二区域34的感测电极块58连接到左外接连线49,右侧第二区域 34的感测电极块58连接到右外接连线49。柔性触摸屏背面还可设置一层屏蔽电极层,用于屏蔽手持式装置内部的电路对触 摸屏的干扰,屏蔽电极层设置在第二支撑层的背面。上述的第一区域上的感测电极层(感测阵列矩阵)采用自电容或互电容原理进行 驱动,上述的第二区域上的感测电极层(感测条)采用自电容原理进行驱动。上述外基层优选为圆偏振片,使得在显示器为OLED的情况下,OLED不需要贴附抗 反射的圆偏振片,并且使得上述各膜层的反射光得到消除。上述外基层外表面还可以做抗炫、抗反射、抗指纹、加硬等处理。内框体优选为比 显示器具有更加硬质的结构并且可以对显示器进行充分固定,使得受到外力而变形时,显 示器可以服从内框体的变形,而柔性触摸屏不必为显示器的变形施加额外的作用力。上述柔性触摸屏可采用粘性较强的胶贴附在内框体上;也可采用粘性较弱的胶贴 附在显示器上,采用粘性较弱的胶情况下,使得在拆卸时,其容易从显示器表面撕出,而不 使显示器受到破坏。上述屏蔽电极层也可以通过另外贴附一层第三支撑层,并设置在第三支撑层的背 面。上述感测电极块可以为导电材料印刷而成。实施方式三如图17和图18所示,以另一款手机为例,这种手持式装置包括电子器件、柔性触 摸屏61和内框体62,电子器件设置在内框体62的内部;内框体62为扁平的四方板状,具有 面积较大的矩形正面,以及左右两个圆柱侧面;柔性触摸屏划分为包括矩形的第一区域63 和左、右两个矩形的第二区域64,第二区域64均能够独立地以平行于所连接的直线边65的 直线为轴线向柔性触摸屏61的背面弯曲;柔性触摸屏61的第一区域63贴附在内框体62 的正面,第一区域63与内框体62的正面大小匹配,柔性触摸屏61的两个第二区域64通过弯曲,分别贴附且刚好可以贴附在内框体62的两个侧面。如图17所示,内框体62还设置有凹池66,用于容纳一块平板显示器67,并使得显示器67的表面与内框体62的正面持平,柔性触摸屏61的第一区域63大部分贴附在显示 器67的表面;内框体62还设置有凹槽68、凹孔69,分别用于容纳手机的听筒和前端摄像 头。手持式装置还设有上、下两个护盖70和后盖71,用于覆盖、保护、隐藏柔性触摸屏贴附 在内框体62之后包括开孔的边缘,并可以在护盖70、后盖71上设计手机必要的开机按键、 重启按键、电源输入口、数据输入/输出端口、音频信号输入/输出口。如图17至图19所示,对应显示器67的显示区,柔性触摸屏61设置有光线可以透 过的透光区72,用于透过显示器67的显示画面的光线。柔性触摸屏61还设置有第二区域 64往外延伸的延伸部分73,延伸部分73绕过侧面贴附在内框体62的背面,形成第二区域 64与内框体62贴附的延伸,用于加固柔性触摸屏61在内框体62上的贴附,防止其发生翘 起,并且由后盖进行隐藏。如图20所示,柔性触摸屏61贴附到内框体62上后,该款手机的 外形示意图。如图21至图23所示,柔性触摸屏61包括感测电极层74和覆盖层,覆盖层包括遮 掩层75、图案层76和外基层77,在外基层77内表面采用油墨印刷图案层76,并接着贴附一 层黑色的遮掩层75。其中,图案层76形成了各种按键标识,遮掩层在对应显示器67的区域 镂空,形成了柔性触摸屏61的透光区。如图23所示,第一区域63和第二区域64上的感测电极层74均包括多个第一方 向的感测电极78、多个第二方向的感测电极79和支撑板80 ;第一方向的感测电极78由第 一透明导电膜图形化形成,第二方向的感测电极79由第二透明导电膜图形化形成;第一透 明导电膜、第二透明导电膜分别依附在柔性透明的支撑板80的正反两面,形成双层结构; 第一方向的感测电极78和第二方向的感测电极79均采用菱形电极的设计,并且都采用导 电材料(如银胶)形成的导线81分别连接到下外接连线82上,外接线82可以挠曲,由内 框体62的下侧面弯曲并且与手机的主板电路进行连接。如图24所示,柔性触摸屏61的设 置有多个感测点的感应矩阵,感测点由感测电极层74上的感测电极(第一方向的感测电极 78、第二方向的感测电极79)构成,感应矩阵从左到右跨越了左边的第二区域64 (即手机左 侧)、第一区域63、右边的第二区域64(即手机右侧),从而分别形成了左侧感应点、正面感 应点、右侧感应点。正面以及左右侧的感应点使得手机不仅可以感应正面触摸事件的二维 位置,还可以感应左、右侧触摸事件的二维位置,并且通过检测电路与软件,达到感应到手 指在二维尺度上的“拉”、“推”、“划”等动作。上述的感测电极层采用自电容或互电容原理进行驱动。柔性触摸屏背面还可设置一层透明的屏蔽电极层,用于屏蔽手持式装置内部的电 路对触摸屏的干扰,屏蔽电极层设置在触摸屏内侧另外增加的屏蔽支撑层的背面。上述外基层优选为圆偏振片,使得在显示器为OLED的情况下,OLED不需要贴附抗 反射的圆偏振片,并且使得上述各膜层的反射光得到消除。上述外基层外表面还可以做抗炫、抗反射、抗指纹、加硬等处理。内框体优选为比 显示器具有更加硬质的结构并且可以对显示器进行充分固定,使得受到外力而变形时,显 示器可以服从内框体的变形,而柔性触摸屏不必为显示器的变形施加额外的作用力。上述柔性触摸屏可采用粘性较强的胶贴附在内框体上;也可采用粘性较弱的胶贴附在显示器上,采用粘性较弱的胶情况下,使得在拆卸时,其容易从显示器表面撕出,而不使显示器受到破坏。优选支撑板的厚度大于0. 2mm,并且采用互容驱动,并使第二方向感测电极作为驱 动电极,由于其具有固定的电位,第二方向感测电极可以兼作为屏蔽电极层,因而不需要另 外设置一层屏蔽电极层。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可以是在总体上呈多边形,而其中的部分角或所有 角加工为圆角。
权利要求
1.触摸屏包括依序叠合设置的感测电极层、遮掩层、图案层和外基层,所述感测电极层 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板和多个感测电极,感测电极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各层均采用柔性材 料制成,其特征是所述触摸屏划分为第一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具有多条 直线边;每个第二区域都与第一区域连接并且以第一区域相应的直线边作为分界线,并且 每个第二区域均能够独立地以平行于所连接的第一区域直线边的直线为轴线向触摸屏的 背面弯曲;第一区域上设有多个第一感测点,至少一个第二区域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感测 点;第一感测点和第二感测点由感测电极层上的多个感测电极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至少一个区 域上的感测电极层包括多个电极块和一个支撑板,电极块均设于支撑板的同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区域上的感测电极层包括多个第 一方向的感测电极、多个第二方向的感测电极和至少一个支撑板,第一方向的感测电极和 第二方向的感测电极设于支撑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区域上的感测电极层包括多个第 一方向的感测电极、多个第二方向的感测电极和至少一个支撑板,第一方向的感测电极和 第二方向的感测电极设于支撑板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区域上的感测电极层包括多个第 一方向的感测电极、多个第二方向的感测电极和至少一个支撑板,第一方向的感测电极和 第二方向的感测电极设于支撑板上,第二区域上的感测电极通过跨越直线边的走线与第一 区域上的感测电极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是还包括延伸部分,延伸部分为第二 区域的向外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是所述触摸屏上设有透光区域和开孔。
8.手持式装置包括电子器件、触摸屏和内框体,电子器件设置于内框体的内部,其特征 是所述触摸屏为如权利要求1-7的任一种触摸屏;触摸屏的第一区域贴附在内框体的正 面,第一区域的大小与内框体的正面相匹配;触摸屏的第二区域通过弯曲贴附在内框体的 侧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框体还设置有凹池、凹槽、凹孔; 凹池设于内框体的正面,凹槽和凹孔设于内框体的正面或侧面。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手持式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护盖、护套和后盖,护盖、 护套、后盖通过螺丝、卡槽、卡孔或黏胶固定在内框体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其包括依序叠合设置的感测电极层、遮掩层、图案层和外基层,各层均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将触摸屏划分为第一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具有多条直线边;每个第二区域都与第一区域连接并且以第一区域相应的直线边作为分界线,并且每个第二区域均能够独立地以平行于所连接的第一区域直线边的直线为轴线向触摸屏的背面弯曲;第一区域上设有多个第一感测点,至少一个第二区域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感测点;第一感测点和第二感测点由感测电极层上的多个感测电极构成。还提供采用这种触摸屏的手持式装置,使手持式装置更薄、体积更小、结构更加紧凑,节约制造成本,能够实现“拉”、“推”、“划”等功能。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2073406SQ20101061759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1日
发明者吕岳敏, 吴永俊, 林钢, 沈奕, 詹前贤, 郑清交, 陈绍源, 黄贵松 申请人:汕头超声显示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