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46064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笔,特别是涉及一种作用于一个触控屏幕的触控笔。
背景技术
触控屏幕依其感应原理分为电阻式(Resistive)、电容式(Capacitive)、音波式(Surface Acoustic Wave)、光学式(Optics)及电磁式(Electromagnetic)等五禾中,其中,又以具有高分辨率、高穿透率、低反射、高对比度、耐久性佳、支持多点触控及手势操作 (Gesture)等优点的电容式触控屏幕,广受一般消费大众喜爱,而逐渐提升市场占有率。然而,利用手指与触控屏幕间电场的静电反应所产生的电容变化,虽然能够达到触控该电容式触控屏幕的目的,却会因为手指遮蔽了用户部分的视线,及难以准确控制触控点等因素,常有产生不适当讯息的窘境。参阅图1,为了改善这一个缺点,本案申请人先前所申请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 98203511号「电容式触控面板用的触控装置」新型专利案,主要是利用一个触控笔1触控一个电容式触控屏幕2。该触控笔1含有一个本体11,及形成在该本体11 一个外表面的一层透明导电膜12。该本体11具有一个握持部111,及与该握持部111邻接且用于透视的至少一个感触部112。借此,利用能够透视的感触部112贴近该电容式触控屏幕2,就能够通过该透明导电膜12产生电容变化达到触控的目的,且使用者能够透视该感触部112,而准确地控制触控点,提升使用上的方便性。在使用者握持姿势正确的情形下,该感触部112能够维持贴近该电容式触控屏幕 2的状态,而不影响触控时的反应效率,及准确率,然而,若用户大幅度移动该触控笔1时, 很容易随着手腕转动的角度,而导致握持角度改变,使该感触部112随握持角度变化而扬倾,有脱离该触控屏幕2而导致触控反应失效,及准确率下降的缺点。值得一提的是,一般使用者习惯使用有笔尖、外型类似笔的触控笔,因此,以本案申请人先前所申请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74610号「电容式触控装置的结构」新型专利案为例,主要是利用一个笔尖与一个圆盘组合,形成一个电容触控笔,然而,前述笔尖与圆盘的接合处,常常会因为应力集中,而造成疲劳断裂。虽然,前述第M374610号的第5图,在笔尖与圆盘间利用一个肋片达到补强结构强度的目的,却也会因为降低了挠性,有前述随握持角度变化而扬倾,而导致触控反应失效,及准确率下降的缺点。另外,以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67374的触控笔为例,虽然能够以万向接头的设置,使触控部位改变角度而贴近触控屏幕。然而前述万向接头体积无法有效缩减,且不具有自动归位的功能,在使用上有体积大、不易收纳,及使用不便等缺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反应效率、准确率,及使用寿命的触控毛。本实用新型的触控笔,作用于一个触控屏幕,包含一个握持部、一个触控部,及一个连结体。该触控部具有贴近该触控屏幕的一个感应面,该感应面具有由一条X轴与一条Y 轴垂直相交所界定的一个中心。该连结体用于挠动地连结该握持部与该触控部,并具有与该X轴形成一个锐角的一个外表面,及形成在该外表面且沿该Y轴方向凹陷的至少一个凹部,使该握持部、该触控部其中的一个以该连结体挠动,维持该触控部的感应面贴近该触控屏幕。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控笔,该触控笔还包含有一层导电膜,该导电膜形成在该握持部一个外表面且延伸至该触控部一个外表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控笔,该连结体与该触控部为导电粒子与塑料材料混合而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控笔,该连结体依序形成有断面由大渐小且与该握持部连结的一个结合部,及连结该结合部与该触控部的一个挠动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控笔,该凹部共有数个,分别沿该Y轴方向凹陷而形成在该连结体的外表面,且相互错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控笔,该连结体还具有相对该挠动部形成在该外表面且用于补强该挠动部结构强度的一个肋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控笔,该连结体还具有邻接该挠动部与该触控部且由该触控部一个边缘沿该Y轴方向延伸的一个肋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控笔,该挠动部的断面积不大于该肋片、该结合部的最小断面积,且该肋片呈三角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控笔,该握持部还具有形成在一个外表面的一个环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连结体用于挠动的特性,使该握持部在能够偏摆动作的情形下,维持该触控部的感应面贴近该触控屏幕,进而能够提升触控该触控屏幕时的反应效率,及准确率。

图1是一剖视图,说明中国台湾专利第98203511号案;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一触控笔的一第一较佳实施;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俯视图;图4是一正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一握持部左、右偏摆,且一触控部贴近一触控屏幕;图5是一侧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握持部上、下偏摆,且该触控部贴近该触控屏幕;图6是一侧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一触控笔的一第二较佳实施;图7是一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一触控笔的一第三较佳实施附属于一手机;图8是一正视图,说明该第三较佳实施插置在该手机的一插槽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2、图3,本实用新型触控笔的一个第一较佳实施例作用于一个触控屏幕3。该触控笔包含一个握持部4、一个触控部5、一个连结体6,及一层导电膜7。该握持部4在本实施例的造型为笔,当然,也能够变化为笔帽、人物、动物、植物、 乐器、运动用品或生活用品等造型。该触 控部5具有可透视的一个平板51、形成在该平板51 —个底面且贴近该触控屏幕3的一个感应面52,及一个标记53。该平板51的光穿透率为30%以上。该感应面52 的面积为4平方毫米(mm2)以上。该感应面52具有由一条X轴与一条Y轴垂直相交所界定的一个中心P。该标记53形成在该平板51的中心P且透明度不同于该平板51。该标记53能够是十字标线、点其中的一个。值得一提的是,该触控部5能够是玻璃、石英、琉璃、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aphthalate ; 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聚原冰片烯(Arton)、聚醚砜 (Polyether Sulfone ;PES)、聚丙烯(Polyproylene ;PP)、聚乙烯(Polyethylene ;ΡΕ)或聚环烯烃(ZEONOR)其中的一个或此等的一个组合。该连结体6具有与该X轴形成一个锐角θ的一个外表面60、形成在该外表面60 且沿该Y轴方向凹陷的一个凹部61、由上向下依序形成有断面由大渐小且与该握持部4连结的一个结合部62与一个挠动部63,及邻接该挠动部63与该触控部5且由该触控部5 — 个边缘沿该Y轴方向延伸的一个肋片64。该挠动部63的断面积不大于该肋片64、该结合部62的最小断面积。该肋片64呈三角形,具有补强该挠动部63的作用。该导电膜7形成在该握持部4 一个外表面且延伸至该触控部5 —个外表面。该导电膜7能够是透明胶与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IT0)、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 ;IZO)、铬(Chrome ;CR)、氧化铬(Chrome Oxide)、氧化锌(ZnO)、氧化钛(TiO)、银丝 (Ag Fiber)其中的一个或此等的一个组合所构成。使用时,只需以手指握持该握持部4,将该触控部5的感应面52贴近该触控屏幕 3,就能够根据使用需求任意移动,及以该导电膜7(或具导电效果的触控部5)产生电容变化,达到触控的目的,且在移动过程中,该触控部5平板51的可透视效果,与该标记53的醒目效果,能够在不遮挡用户视线的情形下,提升触控时的准确性。参阅图3、图4,当使用者沿该X轴方向施力,且大幅度移动该触控部5时,该握持部4会随着手腕转动的角度变化,以该挠动部63为挠点,且通过该锐角θ所提供的挠动裕度,沿该X轴方向左、右偏摆动作,此时,该触控部5仍然会以该感应面52维持贴近该触控屏幕3的状态,而不会随着该握持部4角度的变化而改变。且当前述外力消除后,能够通过该挠动部63的挠性回复力自动复归原位。重要的是,连结该挠动部63与该触控部5的肋片64,能够提供一个反作用力克服并吸收前述沿该X轴方向的施力,使该挠动部63在获得支撑的情形下,顺畅的挠动,不但能够达到补强效果,且能够提升该挠动部63的使用寿命。参阅图5,当使用者沿该Y轴方向施力,且大幅度移动该触控部5时,该握持部4会随着手腕转动的角度变化,以该挠动部63为挠点,且通过该凹部61所提供的挠动裕度,沿该Y轴方向前、后偏摆动作,此时,该触控部5仍然会以该感应面52维持贴近该触控屏幕3 的状态,而不会随着该握持部4角度的变化而改变。且当前述外力消除后,能够通过该挠动部63的挠性回复力自动复归原位。值得一提的是,该凹部61与前述外表面60与该X轴间所形成的锐角θ,除了能够提供一个挠动裕度外,也能够以相互错位的位置关系,将该握持部4沿该X轴方向挠动时的应力集中点与该握持部4沿该Y轴方向挠动时的应力集中点沿该连结体6的外表面60错开,而不会全部集中在该挠动部63与该肋片64的邻接处,使该握持部4顺畅地沿该Y轴或该X轴方向挠动。参阅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 不同处在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省略该导电膜7的设置,直接以导电粒子与塑料材料混合后, 利用射出成型方式,形成具有导电性的连结体6与触控部5。该连结体6的凹部61共有三个,分别沿该Y轴方向凹陷而形成在该外表面60,且相互错位,并具有相对该挠动部63形成在该外表面60的一个肋点65。该肋点65用于补强该挠动部63的结构强度。借此,前述凹部61分别能够提升该挠动部63的挠动效果,使该触控部5的感应面 52服贴于该触控屏幕3,而不会随着该握持部4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参阅图7、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第三较佳实施例,其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该握持部4为笔杆造形,并具有形成在一个外表面的一个环槽41。借此,本实用新型的触控笔能够如图8所示,附属一个手机8。该手机8具有形成在一侧的一个插槽81、形成在一个顶面且邻接该插槽81的一个承纳窝82,及形成在该插槽 81—个槽壁的一个凸部83。使用时,该握持部4能够插置在该插槽81内,且通过该环槽41与该凸部83的卡合关系,使该握持部4获得定位。由于该触控部5能够以该挠动部63偏摆动作而变化角度, 因此,该触控部5会随着该握持部4深入该手机8的插槽81,而抵触该手机的承纳窝82且变化角度至埋藏且嵌卡该手机8的承纳窝82内,使本实用新型的触控笔能够完全隐藏在该手机8内,进而能够提升携带时的方便性,及该手机8整体的美观性。据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触控笔具有下列优点及功效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以该连结体6特殊的设计,使该握持部4能够随着手腕转动的角度变化,配合使用者的手势及移动方向,以该挠动部63为挠点左、右或上、下偏摆动作, 维持该触控部5的感应面52贴近该触控屏幕3,进而能够提升触控该触控屏幕3时的反应效率,及准确率。且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前述凹部61的设置该凹部61与前述外表面60与该X轴间所形成的锐角θ,将该握持部4沿该X轴方向挠动时的应力集中点与该握持部4沿该Y轴方向挠动时的应力集中点错开,而不会全部集中在该挠动部63与该肋片 64的邻接处,借此,不但能够提升使用时的顺畅性,且能够提升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笔,作用于一个触控屏幕,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笔包含一个握持部;一个触控部,具有贴近该触控屏幕的一个感应面,该感应面具有由一条X轴与一条Y轴垂直相交所界定的一个中心;及一个连结体,用于挠动地连结该握持部与该触控部,并具有与该X轴形成一个锐角的一个外表面,及形成在该外表面且沿该Y轴方向凹陷的至少一个凹部,使该握持部、该触控部其中的一个以该连结体挠动,维持该触控部的感应面贴近该触控屏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笔还包含有一层导电膜,该导电膜形成在该握持部一个外表面且延伸至该触控部一个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连结体依序形成有断面由大渐小且与该握持部连结的一个结合部,及连结该结合部与该触控部的一个挠动部。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凹部共有数个,分别沿该Y轴方向凹陷而形成在该连结体的外表面,且相互错位。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连结体还具有相对该挠动部形成在该外表面且用于补强该挠动部结构强度的一个肋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连结体还具有邻接该挠动部与该触控部且由该触控部一个边缘沿该Y轴方向延伸的一个肋片。
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挠动部的断面积不大于该肋片、该结合部的最小断面积,且该肋片呈三角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该握持部还具有形成在一个外表面的一个环槽。
专利摘要一种触控笔,作用于一个触控屏幕,包含有一个握持部、一个触控部,及一个连结体。该触控部具有贴近该触控屏幕的一个感应面。该连结体用于挠动地连结该握持部与该触控部,并具有与该X轴形成一个锐角的一个外表面,及形成在该外表面且沿该Y轴方向凹陷的至少一个凹部。借此,使该握持部、该触控部其中的一个能够任意挠动,维持该触控部的感应面贴近该触控屏幕,进而能够提升触控该触控屏幕时的反应效率,及准确率。
文档编号G06F3/033GK202110497SQ20112005666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7日
发明者宋美蓉 申请人:达际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