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输入输出集成电路、超级输入输出模块以及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46058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级输入输出集成电路、超级输入输出模块以及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特别是有关于可进行通用异步收发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 UART)白勺
背景技术
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是一电子装置和外部进行通讯的一种重要接口, 其主要是用于将并列数据转换成序列输出(parallel-in — serial-out)以便将数据传送至其他电子装置,或是将来自其他电子装置的序列输入转换成并列数据 (serial—in parallel-out)。UART 包括了 1^232、1^449、1 423、1 422 和1 485 等端口(port)的标准规范和总线标准规范,其中RS232、RS449、RS423、RS422和RS485等分别规范了所对应的电气特性、 传输速率、连接特性和端口的机械特性等内容。一般而言,COM端口(COM port)是个人电脑上UART端口的简写,其主要支援RS232的标准规范,而工业电脑主要是支援RS485的标准规范。此外,若一电脑配置有多个UART端口,则会分别称为COMl、COM2...等。因此,若甲地的电脑欲与乙地的电脑进行数据传送时,只要通过符合UART规格的传输线/电缆将甲乙两地电脑的COM端口进行连接,就可互相传输数据。然而,UART的数据传输,都有其最大连接长度限制。例如,RS232最长为15公尺,而RS485最长为1200公尺。若甲乙两地的距离超过传输线的最大连接长度,则数据就无法正确地被传送。因此,需要一种可在长距离下正确传送数据的UART传送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电路,用以控制一电脑的一第一端口及一第二端口。上述集成电路包括一第一接合垫(pad),用以接收或传送上述第一端口的一第一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一第二接合垫,用以接收或传送上述第二端口的一第二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以及一切换电路,用以在一切换模式下,将上述第一接合垫电性耦接于上述第二接合垫,使得上述第一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相同于上述第二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再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超级输入输出模块,包括一第一通用异步收发器端口 ;一第二通用异步收发器端口 ;以及一超级输入输出集成电路,用以在一切换模式下,将上述第一通用异步收发器端口电性耦接于上述第二通用异步收发器端口,以便将来自上述第一和第二通用异步收发器端口之一者的信号传送至上述第一和第二通用异步收发器端口的另一者。再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系统,用以传送一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上述传输系统包括一传送装置,用以经由一第一端口提供上述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一接收装置,用以经由一第二端口接收上述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以及一第一中间装置,耦接于上述传送装置以及上述接收装置之间。上述第一中间装置包括一第一超级输入输出模块, 包括一第三端口,耦接于上述传送装置的上述第一端口 ;一第四端口,耦接于上述接收装置的上述第二端口 ;以及一第一超级输入输出集成电路,用以在一切换模式下,将上述第三端口电性耦接于上述第四端口,以便经由上述第三端口与上述第四端口将来自上述传送装置的上述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传送至上述接收装置。通过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内容,可达成在长距离下正确地传送UART数据。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超级输入输出模块;图2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传输系统;以及图3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的传输系统。附图标号10、20、30、30-30N 电脑;40、50、60 传输线;100 超级输入输出模块;110 超级输入输出集成电路;112、114 接合垫组;116 切换电路;118 控制器;120 COMl 端口;130 COM2 端口 ;以及200、300 传输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在如桌上型电脑、工业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的电脑系统中,超级输入输出(Super I/O)模块包含一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 IC)例如超级输入输出集成电路,其具有多个输入输出控制器可分别控制电脑系统的PS/2端口、序列端口、和/或并列端口等接口, 以便与电脑系统的周边装置进行通信。前述的输入输出控制器例如可为PS/2端口控制器、 序列端口控制器、并列端口控制器、游戏端口控制器,其中序列端口控制器可控制COM端口上数据的接收与传送。图1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超级输入输出模块100。超级输入输出模块100包括超级输入输出集成电路110以及支援UART的COMl端口 120及COM2端口 130。超级输入输出集成电路110包括接合垫组112、接合垫组114、切换电路116以及控制器118。接合垫组112与接合垫组114各具有多个接合垫PAD,其可通过超级输入输出集成电路110的接脚及印刷电路板上的连接线而分别连接于COMl端口 120及COM2端口 130,其中接合垫组112与114内的接合垫PAD数量是根据UART端口的规格所决定。切换电路116 耦接于接合垫组112、接合垫组114以及控制器118,其中切换电路116可根据一切换信号而决定是否将接合垫组112、接合垫组114与控制器118进行连接。当切换信号指示超级输入输出模块100操作在正常模式下,则切换电路116会将接合垫组112与接合垫组114 电性耦接于控制器118,使得控制器118可对COMl端口 120及COM2端口 130进行控制,例如对COMl端口 120或COM2端口 130所传送或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在此实施例中,COMl 端口 120或COM2端口 130所传送或接收的信号在正常模式下为非相关。当切换信号指示超级输入输出模块100操作在切换模式下,则切换电路116会将接合垫组112电性耦接于接合垫组114,使得COMl端口 120会通过超级输入输出集成电路110电性耦接COM2端口 130。因此,COMl端口 120上的信号会相同于COM2端口 130的信号。此外,在切换模式下, 切换电路116会将接合垫组112与接合垫组114电性分离于控制器118。因此,控制器118 在切换模式下无法对COMl端口 120与COM2端口 130进行控制。图2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传输系统200。传输系统200包括位于甲地的电脑10、位于乙地的电脑20以及电脑30,其中电脑10与电脑20彼此欲通过UART 的COMl端口进行数据传输。然而,甲地与乙地两地之间的距离超过UART传输线的最大连接长度,因此电脑10与电脑20无法直接通过传输线40进行数据传输。在图2中,电脑30 位于甲乙两地之间,其中电脑30的COMl端口经由传输线50连接于电脑10的COMl端口, 而电脑30的COM2端口经由传输线60连接于电脑20的COMl端口。在图2中,传输线50 与传输线60的距离皆未超过传输线的最大连接长度。电脑30包括超级输入输出模块100。 当电脑10与电脑20欲进行数据传输时,电脑30会通过切换信号来指示超级输入输出模块 100进入切换模式。如先前所描述,超级输入输出模块100在切换模式下,COMl端口可通过超级输入输出集成电路110内的切换电路116电性耦接于COM2端口,于是COMl端口上的信号便会传送至COM2端口。因此,来自电脑10的信号就可通过电脑30传送至电脑20。此外,电脑20亦可依序通过连接线60、电脑30及连接线50将数据传送至电脑10。如图2所显示,通过位于甲乙两地之间的电脑30,电脑10与电脑20彼此之间可正确地传送UART数据。另一方面,若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过长,使得电脑30与电脑10以及电脑20之间的距离超过UART传输线的最大连接长度,则可通过多个中间电脑来达成。参考图3,图3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的传输系统300。传输系统300包括位于甲地的电脑 10、位于乙地的电脑20以及N个中间电脑30A-30N,其中电脑10与电脑20彼此欲通过UART 的COMl端口进行数据传输。在图3中,电脑30A-30N依序串接于甲乙两地之间,其中电脑 30A的COMl端口经由传输线50连接于电脑10的COMl端口,而电脑30N的COM2端口经由传输线60连接于电脑20的COMl端口。在图3中,传输线50与传输线60的距离皆未超过 UART传输线的最大连接长度。此外,在电脑30A-30N中,相邻的两电脑的距离并未超过UART 传输线的最大连接长度。对电脑30A-30N的每一电脑而言,在切换模式下,其COMl端口可通过超级输入输出集成电路110内的切换电路116电性耦接COM2端口,于是COMl端口上的信号便会传送至COM2端口。因此,来自电脑10的信号就可依序通过电脑30A、...及电脑30N传送至电脑20。此外,来自电脑20的信号也可依序通过电脑30N、...及电脑30A传送至电脑10。因此,通过电脑30A-30N内的切换电路116,电脑10与电脑20可达成在长距离下正确地传送UART数据。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用以控制一电脑的一第一端口及一第二端口,包括 一第一接合垫,用以接收或传送所述第一端口的一第一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 一第二接合垫,用以接收或传送所述第二端口的一第二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以及一切换电路,用以在一切换模式下,将所述第一接合垫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接合垫,使得所述第一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相同于所述第二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控制器,经由所述切换电路耦接于所述第一接合垫和所述第二接合垫,用以在一正常模式下,对所述第一和第二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进行处理,以及在所述切换模式下,停止对所述第一和第二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进行处理,其中在所述正常模式下,所述第一和第二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为非相关。
3.一种超级输入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通用异步收发器端口;一第二通用异步收发器端口 ;以及一超级输入输出集成电路,用以在一切换模式下,将所述第一通用异步收发器端口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通用异步收发器端口,以便将来自所述第一和第二通用异步收发器端口之一者的信号传送至所述第一和第二通用异步收发器端口的另一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级输入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级输入输出集成电路包括一切换电路,耦接于所述第一通用异步收发器端口以及所述第二通用异步收发器端口,其中在所述切换模式下,所述第一通用异步收发器端口经由所述切换电路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通用异步收发器端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级输入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级输入输出集成电路更包括一控制器,经由所述切换电路耦接于所述第一通用异步收发器端口和所述第二通用异步收发器端口,用以在一正常模式下,对所述第一和第二通用异步收发器端口所传送或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以及在所述切换模式下,停止对所述第一和第二通用异步收发器端口上的信号进行处理。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级输入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在一正常模式下,所述第一和第二通用异步收发器端口上的信号为非相关,以及在所述切换模式下,所述第一和第二通用异步收发器端口上的信号相同。
7.一种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以传送一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包括 一传送装置,用以经由一第一端口提供所述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一接收装置,用以经由一第二端口接收所述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以及一第一中间装置,耦接于所述传送装置以及所述接收装置之间,包括 一第一超级输入输出模块,包括 一第三端口,耦接于所述传送装置的所述第一端口 ; 一第四端口,耦接于所述接收装置的所述第二端口 ;以及一第一超级输入输出集成电路,用以在一切换模式下,将所述第三端口电性耦接于所述第四端口,以便经由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将来自所述传送装置的所述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传送至所述接收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级输入输出集成电路包括 一切换电路,耦接于所述第三端口以及所述第四端口,其中在所述切换模式下,所述第三端口经由所述切换电路电性耦接于所述第四端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级输入输出集成电路更包括一控制器,经由所述切换电路耦接于所述第三端口和所述第四端口,用以在一正常模式下,对所述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进行处理,以及在所述切换模式下,停止对所述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进行处理。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中间装置,耦接于所述第一中间装置以及所述接收装置之间,包括一第二超级输入输出模块,包括一第五端口,耦接于所述第一中间装置的所述第四端口 ;一第六端口,耦接于所述接收装置的所述第二端口 ;以及一第二超级输入输出集成电路,用以在所述切换模式下,将所述第五端口电性耦接于所述第六端口,以便经由所述第五端口与所述第六端口将来自所述第一中间装置的所述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传送至所述接收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超级输入输出集成电路、超级输入输出模块以及传输系统,其中所述集成电路用以控制一电脑的一第一端口及一第二端口。上述集成电路包括一第一接合垫、一第二接合垫及一切换电路。上述第一接合垫接收或传送上述第一端口的一第一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信号。第二接合垫接收或传送上述第二端口的一第二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在一切换模式下,上述切换电路将上述第一接合垫电性耦接于上述第二接合垫,使得上述第一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相同于上述第二通用异步收发器信号。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实现在长距离下正确地传送UART数据。
文档编号G06F13/20GK201974802SQ20112005624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4日
发明者粘跃耀, 蔡锡荣, 钟绍仁 申请人: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