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便携设备与应用于其上的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649228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便携设备与应用于其上的控制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便携设备与应用于其上的控制方法。便携设备包含具有折叠功能的显示面板,而该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判断一折叠操作产生于该显示面板;根据该折叠操作在该显示面板上的位置而得出与其相对应的至少一折叠信号;根据该至少一折叠信号而将该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由原始尺寸转换为折叠尺寸;以及控制该显示面板因应该显示区域的尺寸而显示影像画面。其中,该显示面板因应该显示区域的尺寸转换而选用与其相对应的折叠触控坐标系统。
【专利说明】显示面板、便携设备与应用于其上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便携设备与应用于其上的控制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显示面板可被折叠的便携设备与应用于其上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便携设备日益普及,无论是手机或是电子书等,都必须要考虑到携带时的便利性。在此考虑下,便携设备往往被设计成为相当轻薄且方便携带。然而,便携设备所提供的信息量与数字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若使用过小的屏幕来显示时,将连带影响使用者操作时的便利度。
[0003]换言之,便携设备的设计面临着两难:其一为便携设备须要具有轻薄短小而易携带的外型,其二则是便携设备在显示画面给用户时,影像画面的内容很多而需要使用较大的显示面板。因此,如何兼顾这两种彼此冲突的诉求,让便携设备的制造厂商感到非常大的困扰。
[0004]为此,已知技术所采用的一种方式是提供具有折叠式显示器(FoldableDisplay)的便携设备。
[0005]请参见图1A,其是已知技术所提供具有可折叠式显示面板的便携设备的示意图。举例而言,索尼(SONY)推出了的变型平板装置10。此种变型平板装置10采用可折叠的双屏幕设计。透过上下折叠的收纳方式,使用者在携带时,并不会因为体积过大而不易携带。
[0006]当操作画面需要使用较大面积的显示区域时,变型平板装置可以利用上方子屏幕IOla与下方子屏幕IOlb同时显示画面。反之,当操作画面不需要太大的显示面积时,变型平板装置则设定为只利用上方子屏幕IOla来显示画面。
[0007]例如:如果单独使用音乐播放软件时,用户选择以单一个屏幕来显示播放软件的窗口 ;另一方面,若用于回复电子邮件时,则将变型平板装置设定为使用全版屏幕101,其中上方子屏幕IOla用于显示来信,而下方子屏幕IOlb则显示用户目前书写中的回函。
[0008]请参见图1B,其是已知技术的变型平板装置提供显示模式设定的示意图。简单来说,透过屏幕兼容性的设定页面103,变型平板装置让用户根据应用软件所需的画面大小,自行选定要使用全版屏幕101或是单一个子屏幕来显示。
[0009]简言之,已知技术的变型平板装置10必须透过屏幕兼容性的设定页面,方能选择适当的显示区域。在图1B中,箭号方向上方的图案代表用户选择仅以上方子屏幕IOla显示;箭号方向下方的图案代表用户选择使用全版屏幕101。待用户选定所欲选用的屏幕大小后,再按下确定按键105。
[0010]然而,随着用户变更不同的功能时,若用户都必须重复选择、判断所需的屏幕大小时,则这样的设定方式对于使用者而言并不容易操作。

【发明内容】

[0011]本发明的一方面为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一便携设备,该便携设备包含具有折叠功能的显示面板,而该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判断折叠操作产生于该显示面板;根据该折叠操作在该显示面板上的位置而得出与其相对应的至少一折叠信号;根据该至少一折叠信号而将该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由原始尺寸转换为折叠尺寸;以及控制该显示面板因应该显示区域的尺寸而显示影像画面。
[0012]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一种控制方法,应用具有折叠功能的显示面板,而该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根据折叠操作在该显示面板上的位置而得出与其相对应的至少一折叠信号;根据该至少一折叠信号而将该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由原始尺寸转换为折叠尺寸;以及该显示面板因应该显示区域的尺寸转换而选用与其相对应的折叠触控坐标系统。
[0013]本发明的再一方面为一种便携设备,包含:显示面板,具有至少一折线位置,该显示面板是利用显示区域而显示影像画面;至少一弯折传感器,设置于该显示面板的该至少一折线,该弯折传感器是判断折叠操作在该显示面板的该至少一折线位置产生,并进而产生与其相对应的至少一折叠信号;以及控制单元,电连接于该显示面板与该弯折传感器,其是根据该至少一折叠信号而将该显示区域由原始尺寸转换为折叠尺寸。
[0014]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A,其是已知技术所提供具有可折叠式显示面板的便携设备的示意图。
[0016]图1B,其是已知技术的变型平板装置提供显示模式设定的示意图。
[0017]图2A,其具有折叠功能的显示面板,具有在中心轴的折线位置而可被折叠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0018]图2B,其是显示面板利用全版屏幕显示影像画面的示意图。
[0019]图2C,其是以左侧二分之一的屏幕显示未经调整尺寸的影像画面的示意图。
[0020]图2D,其是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在感测显示面板处于被折叠状态时,将影像画面缩小后,利用左侧二分之一的屏幕作为显示区域的示意图。
[0021]图2E,其是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在感测显示面板处于被折叠状态时,将影像画面缩小后,利用右侧二分之一的屏幕作为显示区域的示意图。
[0022]图3A,其是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在显示面板设置弯折传感器的示意图。
[0023]图3B,其是将显示面板的右侧二分之一的屏幕折叠至左侧二分之一的屏幕后方的示意图。
[0024]图3C,其是将显示面板的左侧二分之一的屏幕折叠至右侧二分之一的屏幕后方的示意图。
[0025]图4A,其是针对所显示的影像画面而欲进行触控操作的示意图。
[0026]图4B,其是利用全版屏幕显示图4A的影像画面时,欲选定的触控点在面板上的位置的示意图。
[0027]图4C,其是利用右侧二分之一的屏幕显示图4A的影像时,欲选定的触控点在面板上的位置的示意图。
[0028]图4D,其是比较显示面板分别以图4B、图4C为基础,提供触控点定位的示意图。
[0029]图5A,其是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所提出的便携设备的系统方块图。[0030]图5B,其是以图4D为例,说明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如何根据原始触控坐标系统与折线位置而进行触控点定位转换的流程图。
[0031]图6A,其是将显示面板由水平方向摆置进行逆时针旋转九十度而形成垂直方向摆置的示意图。
[0032]图6B、图6C,其是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搭配显示面板而使用陀螺仪的示意图。
[0033]图6D,其是图5A所示的便携设备进一步包含加速传感器的系统方块图。
[0034]图7A、图7B和图7C,其是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在显示面板的较短边的中线位置提供折线位置,并设置弯折传感器与加速传感器的示意图。
[0035]图8,其是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实施例,将控制方法应用于具有折叠功能的显示面板的便携设备的流程图。
[0036]图9A,其是针对显示面板提供两个折线位置的示意图。
[0037]图9B、图9C,其是将本发明的构想应用于可折叠为三分之一等型态的显示显示面板的不意图。
[0038]图10A,其是针对图9A的显示面板,进行触控点定为转换的流程图。
[0039]图1OB至图101,其是图9A的显示面板可能产生的显示区域组合的示意图。
[0040]图11,其是将显示面板的水平方向的中线、垂直方向的中线作为折线位置,并对应设置弯折传感器的示意图。
·[0041]图12,其是将本发明的构想应用于便携设备的系统开发的示意图。
[0042]【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43]变型平板装置10上方子屏幕IOla
[0044]下方子屏幕IOlb全版屏幕101
[0045]屏幕兼容性的设定页面103 确定按键105
[0046]显示面板20、3、40、301、401、50
[0047]全版屏幕2O1、33、5OI
[0048]左侧二分之一的半版屏幕201a、301a
[0049]右侧二分之一的半版屏幕201b、301b
[0050]弯折传感器202、302、402、502a、502b、602a、602b
[0051]触控点31触控点位置311、312
[0052]便携设备30、41控制单元303、403
[0053]坐标转换单元304、404 加速传感器405
[0054]左侧三分之一的屏幕501a
[0055]中间三分之一的屏幕501b
[0056]右侧三分之一的屏幕501c
[0057]左上方四分之一的屏幕601a
[0058]右上方四分之一的屏幕601b
[0059]左下方四分之一的屏幕601d
[0060]右下方四分之一的屏幕601c【具体实施方式】
[0061]承上所述,尽管具有折叠功能的显示面板逐渐被应用于便携设备上,但是目前在操作具有折叠功能的显示面板时,用户必须反复的设定所选用的显示区域,因此其便利性仍然不足。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利用矩形线条代表显示面板可用于显示的区域,并以较为粗黑的线条代表显示面板实际显示影像画面的显示区域。
[0062]请参见图2A,其具有折叠功能的显示面板,具有在中心轴的折线位置而可被折叠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为了着重于说明如何对显示面板20进行控制,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将假设便携设备的尺寸相当于显示面板的尺寸。在实际应用时,便携设备可能在显示面板的周边设置边框,针对显示面板周边存在边框的情况,本发明的构想仍可在稍加调整后应用于其上。
[0063]在图2A中,显示面板20的全版屏幕可以区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因此,显示面板20可以选择性的以全版屏幕201显示影像画面,或是单独使用左侧二分之一的半版屏幕201a、单独以右侧二分之一的半版屏幕201b。
[0064]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图2A的显示面板20具有一个设置于中心线的折线位置。也就是说,用户在操作显示面板20时,可以沿着折线位置而将右侧二分之一的半版屏幕201b向后方折叠,并选择单独使用左侧二分之一的半版屏幕201a,或右侧二分之一的半版屏幕201b来显示影像画面。
[0065]根据本发明的构想,选择使用左侧二分之一的半版屏幕201a,或右侧二分之一的半版屏幕201b来显示影像画面的方式,并不需要利用屏幕兼容性的设定画面。在此较佳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可以因应操作环境的改变而自动选用恰当的显示区域的尺寸。
[0066]例如:若使用者在家中或是办公环境中操作便携设备,由于这两个环境的空间较大,使用者能够将便携设备平放于桌面使用,此时显示面板20将利用全版屏幕显示影像画面;或者,若使用者是在搭乘飞机或高铁时使用便携设备,由于周边的空间较为拥挤,此时显示面板便可调整为仅使用二分之一的半版屏幕显示影像画面。
[0067]假设待显示的影像画面为一树木的轮廓,以下利用图2A至图2E中各图式说明如何将本发明的构想应用在具有可折叠功能的显示面板上,动态的选择以全版屏幕、左侧二分之一的半版屏幕201a、右侧二分之一的半版屏幕201b显示影像画面。
[0068]请参见图2B,其是显示面板利用全版屏幕显示影像画面的示意图。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当使用者在周边环境较为空旷的情况下,能将显示面板完整的摊开时,显示面板便选择以全版屏幕显示影像画面。
[0069]请参见图2C,其是以左侧二分之一的屏幕显示未经调整尺寸的影像画面的示意图。
[0070]在此图式中,实际用于显示影像的区域为左侧二分之一的显示区域,而右侧的二分之一屏幕以底纹表示。此图式代表使用者沿着虚线而将右侧的显示面板向沿着中心轴的折线位置而显示面板的后方进行折叠操作,使得右侧的二分之一屏幕根据折叠操作而被叠放于左侧的二分之一屏幕的后侧/下方。
[0071]根据此图式可以发现,倘若显示面板处于被折叠状态时,便不应以全版屏幕显示影像画面,否则用户仅能看到如图2C般不完整的影像画面。
[0072]因此,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一旦感测得出显示面板发生折叠操作的情况时,便携设备便可因应显示面板的折叠状态,动态的调整影像画面的尺寸。
[0073]请参见图2D,其是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在感测显示面板处于被折叠状态时,将影像画面缩小后,利用左侧二分之一的屏幕作为显示区域的示意图。
[0074]在此较佳实施例中,当右侧的二分之一屏幕根据折叠操作而被叠放于左侧的二分之一屏幕的后侧/下方时,则将影像画面缩小为原始尺寸的一半后再显示。
[0075]此图式代表将图2B的影像进行横向尺寸的调整后,将其显示于左侧二分之一的屏幕。亦即,在图2D中,影像画面的高度虽然维持与图2B—致,但是宽度被减为原本的二分之一。
[0076]由于影像画面的宽度,以及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宽度同样经过调整。因此,在图2D中,当显示面板仅使用左侧二分之一的屏幕时,便能正常显示宽度同样被缩减为一半的影像画面。
[0077]请参见图2E,其是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在感测显示面板处于被折叠状态时,将影像画面缩小后,利用右侧二分之一的屏幕作为显示区域的示意图。此图式与图2D类似,因此不多详述。
[0078]根据图2D与图2E的说明可以得知,当显示面板被折叠时,显示面板可能被用来显示的显示区域可能是左侧二分之一的屏幕201a,或是右侧二分之一的屏幕201b。
[0079]进一步根据图2B、图2D、图2E的说明可以得知,根据本发明的构想,若是在显示面板的中心线设有一折线位置时,便携设备所包含的显示面板可提供如图2B的全版屏幕、如图2D的左侧二分之一的屏幕,或是如图2E所示的右侧二分之一的屏幕等不同类型的显示区域。
[0080]此外,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可以得知,这些由面板所提供的不同尺寸的显示区域在显示影像画面时,实际用于显示的影像画面也将经过相对应的尺寸转换。
[0081]请参见图3A,其是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在显示面板设置弯折传感器的示意图。在此较佳实施例中,将弯折传感器(bending sensor)设置于显示面板的折线位置。一旦折叠操作产生时,弯折传感器202将对应产生折叠信号。更进一步的,这些由弯折传感器202产生的折叠信号便可作为显示面板是否经过折叠操作的判断依据。
[0082]此图式绘示了显示面板最初提供的显示区域呈现L*W的矩形,其中折线位置为L/2(K = L/2)的中线位置。若显示面板被折叠后,其折叠状态将对应于左侧二分之一屏幕与右侧二分之一屏幕共两种候选显示配置。其中左侧二分之一屏幕所对应的显示区域相当于图3A左侧K*W的矩形大小,而右侧二分之一屏幕所对应的显示区域则相当于右侧K*L的矩形大小。
[0083]如前所述,便携设备的显示面板可能会因为使用者所处的周遭环境而被折叠成为较小的尺寸。然而,同样是以显示面板的中心线进行折叠时,实际选用的显示区域仍可能因为折叠方向的不同而改变。
[0084]请参见图3B,其是将显示面板的右侧二分之一的屏幕折叠至左侧二分之一的屏幕后方的示意图。此图式代表将图3A的显示面板的右半部进行一个向后方折叠的操作。透过弯折传感器202所产生的折叠信号,便能判断出显示面板实际的折叠方向与折叠方式。
[0085]请参见图3C,其是将显示面板的左侧二分之一的屏幕折叠至右侧二分之一的屏幕后方的示意图。当显示面板具有双面显示功能时,用户可根据个人需求而选择性的将显示面板向后方折叠或向前方折叠。图3C便代表将图3A的显示面板的右半部进行一个向前方折叠的操作。透过弯折传感器202所产生的折叠信号,便能判断出显示面板实际的折叠方向与折叠方式。
[0086]根据图3A、图3B、图3C的说明可以得知,透过在显示面板的折线位置设置弯折传感器的方式,显示面板是否被折叠,或是在折叠操作产生时,面板实际被折叠的方向、被折叠的方式,以及面板在经过折叠后的显示区域的尺寸,都能根据折叠信号的内容而得出。
[0087]随着触控操作功能的普及化,便携设备也经常使用触控面板作为操作接口。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若可折叠装置所采用的是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时,则其触控点的定位方式也可根据显示面板的折叠状态而动态的调整。
[0088]请参见图4A,其是针对所显示的影像画面而欲进行触控操作的示意图。假设使用者所选取的触控点31是相对于树干与右侧分岔的树枝下方。以下说明当显示面板3进一步提供触控点感测的功能时,需要因应显示区域的改变而调整触控点的定位方式。
[0089]请参见图4B,其是利用全版屏幕显示图4A的影像画面时,欲选定的触控点在面板上的位置的示意图。使用全版屏幕33显示如图4A是影像画面时,若选择在树干与右侧分岔的树枝下方进行触控操作时,触控点位置311的横向位置相对靠近显示面板的中线。
[0090]请参见图4C,其是利用右侧二分之一的屏幕显示图4A的影像时,欲选定的触控点在面板上的位置的示意图。简言之,此图式相当于对图2E的显示面板进一步提供触控点感测的功能。尽管触控点的位置在图4B与图4C的显示面板上的高度相同,但是使用如图4C所示的右侧二分之一的屏幕显示影像画面时,触控点位置312则位于右侧二分之一的屏幕大约中间处。
[0091]接着以前述图4B、图4C的显示触控的情况为基础,进一步利用图4D讨论如何对触控点在显示面板上的位置进行定位。
[0092]请参见图4D,其是比较显示面板分别以图4B、图4C为基础,提供触控点定位的示意图。此处同样假设弯折传感器302被设置于显示面板3的中线。当用户针对图4B的全版屏幕进行触控操作时,如图4A的触控操作所选取的触控点位置311为(X0,Y0)。
[0093]但是当使用者是针对左侧二分之一的半版屏幕301a、右侧二分之一的半版屏幕301b进行触控操作时,触控点坐标不再是(Χ0,Υ0)。例如:在图4D中,触控点位置312在右侧二分之一的半版屏幕301b应该被表示为(X' ,Y')。
[0094]换言之,针对相同的影像画面进行相同的触控操作时,若显示面板实际提供的显示区域改变时,针对触控点定位的作法也不同。
[0095]归结前述说明可以得知,若是在显示面板的折线位置设置弯折传感器时,将能感测显示面板的折叠状态,此时可针对显示面板的折叠状态提供相对应的尺寸的影像画面。除了影像画面的尺寸转换外,针对触控点定位会发生改变的现象,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还进一步提供了对触控点进行坐标转换的作法。
[0096]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便携设备除了能根据显示面板的折叠状态的改变而提供影像画面外,还能自动对触控点位置进行调整、补偿。
[0097]请参见图5A,其是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所提出的便携设备的系统方块图。在此较佳实施例中,便携设备30包含:显示面板301、弯折传感器302、控制单元303。针对有触控感测功能的显示面板,便携设备还进一步包含了坐标转换单元304。[0098]显示面板在未经折叠前具有一个原始尺寸,显示面板301具有至少一折线位置并提供折叠功能。显示面板经折叠后,其显示区域具有折叠尺寸。当用户对显示面板进行折叠动作时,必须沿着折线位置来折叠显示面板。一旦折线位置上产生了折叠动作时,被设置于折线位置的弯折传感器便能对应产生折叠信号。
[0099]由于弯折感测是所相对应设置的折线位置为已知,因此,可以根据弯折传感器所产生的折叠信号来判断折线位置是否产生了折叠操作。例如:在图3A中,当显示面板被用户沿着中线进行折叠时,弯折传感器便对应产生折叠信号。
[0100]当然,由于显示面板可能具有多个折线位置,弯折传感器的个数也不以一个为限。当便携设备包含多个弯折传感器时,随着这些弯折传感器所对应产生的折叠信号,便能判断显示面板实际的候选显示配置。
[0101]候选显示配置的含意是,根据显示面板所具有的折线位置,显示面板可提供的显示区域的类型。在前述的例子中,显示面板具有一个折线位置,因此,在图3A中的显示面板供提供三种候选显示配置。这三种候选显示配置即为:全版屏幕、左侧二分之一的屏幕、右侧二分之一的屏幕。
[0102]控制单元电连接于显示面板与弯折传感器,控制单元根据弯折传感器所产生的折叠信号,而选择相对应的候选显示配置。例如:将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由原始尺寸(如:全版屏幕)转换为折叠尺寸(如:二分之一的屏幕)。再者,当显示区域的尺寸被调整时,控制单元也需要控制显示面板因应显示区域的尺寸而显示影像画面。
[0103]若显示面板具有触控功能,而可感测触控点的产生时,则便携设备更包含了电连接于显示面板的坐标转换单元。当显示区域分别为原始尺寸、折叠尺寸时,坐标转换单元分别提供原始触控坐标系统、折叠触控坐标系统而对该触控点的位置进行定位。
[0104]参照前述对图4D的说明可以得知,当显示区域为原始尺寸时,坐标转换单元将透过原始触控坐标系统而将触控点的位置定位为(xo,Y0);以及,当显示区域为折叠尺寸时,坐标转换单元将透过折叠触控坐标系统`而将触控点的位置定位为(X^ ,V )。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坐标转换单元可能透过独立的硬件电路实现、被整合于显示面板的时序控制器中、以软件程序进行坐标转换等各种方式来实现。
[0105]在有些情况下,显示面板所提供的原始尺寸便是全版屏幕的尺寸,且显示面板针对全版屏幕提供了触控感测功能。也就是说,原始尺寸、利用原始触控坐标系统进行触控点定位的作法为已知。因此,当显示面板被折叠成为较小的折叠尺寸时,便能进一步根据已知的原始触控坐标系统,搭配实际被折叠的折线位置,推算出如何利用折叠触控坐标系统来表示触控点的产生位置。
[0106]请参见图5B,其是以图4D为例,说明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如何根据原始触控坐标系统与折线位置而进行触控点定位转换的流程图。
[0107]根据原始触控坐标系统取得触控点的坐标(步骤S51);透过折叠传感器感测得出显示面板的折叠状态(步骤S52);判断是否产生折叠(步骤S53)。
[0108]其后,根据显示面板是否产生折叠的判断结果,选择维持以原始触控坐标系统进行触控点的定位(步骤S54);或是改用与折叠状态相对应的定位方式。
[0109]若显示面板并未被折叠时,则控制单元仍然维持使用原始触控坐标系统对触控点进行定位,此时水平坐标位置与垂直坐标位置均不需要改变,即,= X0、Y' = W。[0110]当步骤S53的判断结果为显示面板处于折叠状态时,则进一步根据触控点所在的位置为可能的多种候选显示配置中的何者,而选用适当的折叠触控坐标系统。
[0111]若确定判断显示面板被折叠时,再进一步判断触控点所在的位置(步骤S55)。
[0112]若步骤S55的判断结果为否定时,代表触控点所在的位置是候选显示配置中的左侦牝此时便将触控点定位的方式转换为与左侧二分之一屏幕相对应的折叠触控坐标系统(步骤S56)。以图3A的显示面板为例,相当于将触控点的坐标由原始触控坐标系统的(X0,Y0),转换为折叠触控坐标系统的(X, ,V ) = ((X0*L) / (L-K),Y0)。
[0113]若步骤S55的判断结果为肯定时,代表触控点所在的位置是候选显示配置中的右侦牝此时便将触控点定位的方式转换为与右侧二分之一屏幕相对应的折叠触控坐标系统(步骤S57)。以图3A的显示面板为例,相当于将触控点的坐标由原始触控坐标系统的(X0,Y0),转换为折叠触控坐标系统的(X',V ) = ((XO-K) *L/(L-K),Y0)。
[0114]请参见图6A,其是将显示面板由水平方向摆置进行逆时针旋转九十度而形成垂直方向摆置的示意图。将显示面板40由原本长边平行于水平方向、短边平行于垂直方向的摆置方式,旋转一个旋转角度(例如:90度)后,成为长边平行于垂直方向、短边平行于水平方向的摆置方式。
[0115]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针对显示面板可能被旋转的应用需求,便携设备可进一步包含加速传感器(如:陀螺仪(gyroscope))。陀螺仪是一种用来感测与维持方向的装置,因此,当显示面板因为用户的操作而产生旋转时,陀螺仪可以对应感应旋转操作的方向与旋转的幅度。
[0116]请参见图6B、图6C,其是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搭配显示面板而使用陀螺仪的示意图。
[0117]当显示面板由图6B的摆置方式旋转成为图6C的摆置方式时,陀螺仪可以感测出显示面板被旋转的情形。因此,透过陀螺仪产生的旋转信号,控制单元便可以在将影像画面传送至显示面板前,将影像画面作对应的旋转,避免用户看到歪斜显示的影像画面。此外,控制单元亦将显示面板被旋转的情形传送给坐标转换单元,进而提供坐标转换单元感测触控点位置时使用。
[0118]请参见图6D,其是图5A所示的便携设备41进一步包含加速传感器的系统方块图。其中显示面板401、弯折传感器402、坐标转换单元404、控制单元403的功能与前述图5A相似,此处不再重述。
[0119]加速传感器405电连接于显示面板401与控制单元403,其是感测对显示面板401进行的旋转操作并产生旋转信号,进而使控制单元403根据旋转信号而将显示区域由旋转前宽高配置转换为旋转后宽高配置。
[0120]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针对便携设备的显示面板提供了因应折叠操作时的显示与触控补偿作法。透过弯折传感器与加速传感器的使用,无论显示面板被用户折叠或旋转成不同候选显示配置中的何者,控制单元均能对应转换影像画面的尺寸,而坐标转换单元可因应相对应的候选显示配置而提供相对应的触控坐标系统。
[0121]请参见图7A、图7B和图7C,其是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在显示面板的较短边的中线位置提供折线位置,并设置弯折传感器与加速传感器的示意图。
[0122]其中图7A代表使用全版屏幕显示一个长方体的影像,另外,假设触控点选取的是该长方体的正面左上角的位置。为了便于识别长方体显示时的相对位置变化,在长方体正面与触控点呈现对角位置提供了一个圆形而具有底纹的识别图案。
[0123]图7B代表对显示面板的折线位置进行折叠操作后,以二分之一的屏幕作为显示区域的情形。与图7A相较,显示区域的长度虽然维持不变,但是宽度却减为原本的二分之一。因此,影像画面中的长方体的长度仍维持不变,但是长方体的高度却减为原本高度的二分之一。
[0124]同样的,随着显示区域的宽度减少,原本呈现圆形的识别图样,也将因为显示区域外观相对变为变长而变成一个较为扁形外观的椭圆形。
[0125]另一方面,若是将图7B的显示面板进一步旋转90度,则显示面板将如图7C所示。由于陀螺仪可以对应感应旋转操作的方向与旋转的幅度,因此,当陀螺仪感测出显示面板被转动时,便将转动信号传送给控制单元。因此,当控制单元在控制显示面板输出影像画面,或是控制坐标转换系统时,便可以将转动信号纳入考虑,进而提供相对应的操作。
[0126]因此,当显示面板进一步由图7B被旋转成为长轴呈现垂直方向的摆置时,识别图样将由原本靠近弯折传感器的短边改变其位置,成为靠近另一侧的端边。换言之,若不提供加速传感器时,图7B被逆时针旋转90度后,识别图样应该位于画面的右上方,而非如图7C所示的右下方。
[0127]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显示面板可以利用陀螺仪感测出显示面板被转动的情况,进而调整显示画面的呈现方式。
[0128]需留意的是,当显示画面由图7B旋转至图7C的状态时,由于显示设备沿着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侧边被旋转了。因此,原本平行于水平方向的较长侧边改为平行于垂直方向,且原本平行于垂直方向的较短侧边改为平行于水平方向。
[0129]当显示面板由图7B以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改为以较短侧边来显示显示画面中的水平方向,因而使水平方向所欲显示内容的比例相对缩小。同理,当显示面板由图7B以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改为以较长侧边来显示显示画面中的垂直方向,因而使垂直方向所欲显示内容的比例相对拉长。
[0130]因此,比较图7B与图7C可以发现,尽管显示内容是同样的长方体,但是后者会将前者在水平方向的长边压缩成为短边,以及,后者会将前者在垂直方向的短边拉长成为长边。再者,触控点与识别图样也会因应显示面板的转动,而维持其显示时的相对位置。由图7C可以看出,即便显示面板经过旋转后,触控点仍维持在显示画面的左上方、识别图样仍维持在显示画面的右下方。
[0131]请参见图8,其是根据本发明构想的较实施例,将控制方法应用于具有折叠功能的显示面板的便携设备的流程图。
[0132]首先,判断折叠操作产生于显示面板(步骤S81);接着,根据折叠操作在显示面板上的位置而得出与其相对应的至少一折叠信号(步骤S83)。
[0133]其次,根据该至少一折叠信号而将该显示面板的一显示区域由一原始尺寸转换为一折叠尺寸(步骤S85);以及控制显示面板因应显示区域的尺寸而显示影像画面(步骤S87)。
[0134]其中,根据步骤S85所述,根据折叠信号的内容,而将显示区域由原始尺寸转换为折叠尺寸的作法可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0135]根据折叠信号而判断面板的折叠状态,例如:当面板上只有一个折线位置时,判断折叠方向;当面板上有多个折线位置时,判断折叠方向,以及其中哪些折线位置产生了折叠动作。不同的折叠状态均各自对应于多个候选显示配置,且各个候选配置将分别对应于一个显示尺寸。
[0136]一旦判断出面板的折叠状态后,接着自与折叠状态对应的多个候选显示配置中选择一个,并将与其对应的显示尺寸设定为折叠尺寸。接着便将显示区域的尺寸由原始尺寸转换为折叠尺寸。
[0137]倘若显示面板具有触控功能,而能用来感测触控点的位置时,则除了前述流程外,还需要针对显示面板的不同折叠状态决定所使用的触控点定位方式。因此,当显示区域为原始尺寸时,显示面板将根据原始触控坐标系统而感测触控点的位置;当显示区域为折叠尺寸时,显示面板将根据折叠触控坐标系统而感测触控点的位置。
[0138]若便携设备如图6D的方块图所示,进一步包含加速传感器时,则步骤S85与步骤S87之间更包含以下步骤:
[0139]感测对显示面板进行的旋转操作并产生旋转信号(步骤S86a);以及根据旋转信号而将显示区域由旋转前宽高配置转换为旋转后宽高配置(步骤S86b)。
[0140]根据便携设备的不同系统需求与考虑,显示面板所提供的折线位置的数量也可能不同。当显示面板提供了多个折线位置时,则针对不同的折线位置对应设置了弯折传感器。
[0141]请参见图9A,其是针对显示面板提供两个折线位置的示意图。在此图式中,假设显示面板50在水平方向的长边上,具有两个折线位置。其中一个折线位置在左侧三分之一的位置,另一个折线位置位于右侧三分之一的位置。这两个折线位置上分别设置了弯折传感器 502a、502b。
[0142]因此,图9A的显示面板50除了提供全版屏幕501作为候选显示配置外,还能根据折叠状态的不同,选择以左侧三分之一的屏幕501a、中间三分之一的屏幕501b、右侧三分之一的屏幕501c的组合作为显示区域。
[0143]请参见图9B、图9C,其是将本发明的构想应用于可折叠为三分之一等型态的显示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9B代表将显示面板的长边区分为三等分后,沿着垂直方向的三个等分线进行折叠的情形。而图9C则代表进一步将图9B旋转90度后的情形。
[0144]当然,除了如图9B、图9C所示的折叠方式外,图9A中的显示面板也可能采用其他类型的折叠,且可以仅使用三分之二的屏幕作为显示区域使用,此部分为应用上的变化,而可由本领域已知技术的人所弹性运用。
[0145]请参见图10A,其是针对图9A的显示面板,进行触控点定位转换的流程图。
[0146]最初,先根据原始触控坐标系统取得触控点的坐标(步骤Sll)。接着,透过折叠传感器感测出在折线位置上是否有折叠动作产生,并据此而判断显示面板的折叠状态(步骤S12)。
[0147]在此之后,根据显示面板是否产生折叠(步骤S13)的判断结果,选择维持以原始触控坐标系统进行触控点的定位(步骤S14);或是改用与折叠状态相对应的折叠触控坐标系统进行触控点的定位(步骤S15)。亦即,若显示面板并未被折叠时,则控制单元仍然维持使用原始触控坐标系统对触控点进行定位。
[0148]在步骤S15中,将进一步根据折叠状态的不同,以及可能提供的候选显示配置而提供不同的折叠触控坐标系统。关于步骤S15的详细说明,可以搭配图1OC?图101的图式使用。
[0149]请参见图1OB至图101,其是图9A的显示面板可能产生的显示区域组合的示意图。在这些图式中,同样以较粗的框线代表实际的显示区域,简单来说,图9A的显示面板所能提供的显示区域组合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0150]第一种类型相当于图1OA的步骤S14的情形,即,图1OB所示的全版屏幕类型,此时两个弯折传感器均未感测出有折叠操作。因此,第一种类型仅提供一种候选显示配置。
[0151]第二种类型相当于图1OA的步骤S151的情形。其中步骤S151进一步可分为与图1OC相对应的步骤S151a、与图1OD相对应的步骤S151b、与图1OE相对应的步骤151c三种情形。
[0152]第二种类型指的是两个弯折传感器均感测得出有折叠操作产生在折线位置上。此时显示面板共提供三种候选显示配置:左侧三分之一的屏幕(步骤S151a,图10C)、中间三分之一的屏幕(步骤S151b,图10D)、右侧三分之一的屏幕(步骤S151c,图10E)。
[0153]第三种类型相当于图1OA的步骤S152的情形。其中步骤S152可进一步分为与第IOF图相对应的步骤S152a、与图1OG相对应的步骤S152b。
[0154]第三种类型指的是折叠操作仅产生于左侧的折线位置上,此时仅有左侧的弯折传感器会对应产生弯折信号。此时显示面板共提供两种候选配置,分别是仅有左侧三分之一的屏幕(步骤S152a,图10F),以及由中间与右侧共三分之二的屏幕(步骤S152b,图10G)。
[0155]第四种类型相当于图1OA的步骤S153的情形。其中步骤S153可进一步分为与图1OH相对应的步骤S153a、与图101相对应的步骤S153b。
[0156]第四种类型指的是折叠操作仅产生于右侧的折线位置上,此时仅有右侧的弯折传感器会对应产生弯折信号。此时显示面板共提供两种候选配置,分别是由中间与左侧共三分之二的屏幕(步骤S153a,图10H),以及仅有右侧三分之一的屏幕(步骤S153b,图101)。
[0157]通过图1OA至图101各图式的说明可以发现,随着折线位置的数量不同,以及实际发生折叠操作位置的不同,显示面板可能提供的候选显示配置的数量也不同。因此,实际选择显示区域时,必须根据弯折传感器所产生的弯折信号来判断目前显示面板所使用的显示区域为何者,方能提供恰当的影像画面与触控操作。
[0158]在前述的较佳实施例中,均以平行于显示面板短边的折线位置为例来说明。以下则进一步说明折线位置也可能彼此垂直。
[0159]请参见图11,其是将显示面板的水平方向的中线、垂直方向中线作为折线位置,并对应设置弯折传感器的示意图。
[0160]在水平方向的折线位置上,设置了弯折传感器602a ;另外,在垂直方向的折线位置上,也设置了弯折传感器602b。因此,弯折传感器602a可用于感测显示面板的上下方向折叠操作;另外,弯折传感器602b可用于感测显示面板的左右方向折叠操作。若是弯折传感器602a、602b同时感测得出折叠信号时,代表显示面板被折叠成为原本的四分之一的大小。
[0161]除了全版屏幕的情况外,此处可能提供的候选显示配置同样可能因为实际进行折叠操作的折线位置不同而改变。例如:
[0162]若是垂直方向的折线位置有折叠操作产生时,显示面板可能提供的候选显示配置则根据可能为左侧二分之一的屏幕、右侧二分之一的屏幕。
[0163]若是水平方向的折线位置有折叠操作产生时,显示面板可能提供的候选显示配置可能为上方二分之一的屏幕、下方二分之一的屏幕。
[0164]若两个方向的折线位置均有折叠操作产生时,显示面板可能提供左上方四分之一的屏幕601a、右上方四分之一的屏幕601b、左下方四分之一的屏幕601d、右下方四分之一的屏幕601c作为候选显示配置。
[0165]根据前述对本发明构想的较佳实施例的说明可以归纳出以下情形:常见的显示面板呈现矩形,因此显示区域的原始尺寸也同样呈现矩形。假设矩形侧边的两个方向分别为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其中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为垂直方向。显不区域的第一显示侧边与第一方向平行、显示区域的第二显示侧边与第二方向平行。此外,折线位置可能平行于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
[0166]当折线位置平行于第一方向时,相当于对显示区域的第二显示侧边进行折叠操作,因此,第二显示侧边的长度将因应折叠操作而减少。反之,当折线位置平行于第二方向时,相当于对显示区域的第一显示侧边进行折叠操作,因此,第一显示侧边的长度将因应折叠操作而减少。根据前述说明可以得知,根据本发明可以弹性的因应用户操作显示面板的状态,无论是否进行折叠、加以旋转而选择以最恰当的方式显示影像,以及提供触控点定位的转换。
[0167]请参见图12,其是将本发明的构想应用于便携设备的系统开发的示意图。
[0168]在根据本发明构想的实施例中,便携设备的硬件层包含了弯折传感器、陀螺仪与具有折叠功能的显示面板。其中,具有折叠功能的显示面板提供了可因应显示区域的尺寸改变而进行触控控制的方法。
[0169]显示面板的触控控制方法主要依据弯折传感器、陀螺仪而进行触控控制时的坐标转换。亦即,根据折叠操作在显示面板上的位置而得出由弯折传感器所产生与其相对应的折叠信号;显示面板根据折叠信号而将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由原始尺寸转换为折叠尺寸;以及显示面板因应显示区域的尺寸转换而选用与其相对应的折叠触控坐标系统。
[0170]这些硬件装置可以透过相对应的驱动程序而操作,例如:得出弯折传感器所感测到的折叠信号、得出陀螺仪产生的旋转信号,以及控制显示面板进行显示区域的调整。此夕卜,也可选择性的搭配操作系统层使用。
[0171]无论是否采用操作系统,上层的应用程序均可直接对经过转换后的影像画面与触控点定位进行控制。也就是说,上层应用程序并不需要考虑用户究竟如何对显示面板进行折叠,而可以直接用驱动程序层所提供的呼叫函式。也因此,上层的应用程序将能灵活应用,并大幅提升便携设备开发时的系统效能。
[0172]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随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便携设备,该便携设备包含具有折叠功能的显示面板,而该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判断折叠操作产生于该显示面板; 根据该折叠操作在该显示面板上的位置而得出与其相对应的至少一折叠信号; 根据该至少一折叠信号而将该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由原始尺寸转换为折叠尺寸;以及 控制该显示面板因应该显示区域的尺寸而显示影像画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该显示面板具有至少一折线位置,且该折叠操作是产生在该至少一折线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该便携设备更包含设置于该至少一折线位置的至少一弯折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当该折叠操作产生于该至少一折线位置时,设置于折线位置的弯折传感器对应产生该至少一折叠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根据该至少一折叠信号而将该显示面板的该显示区域由该原始尺寸转换为该折叠尺寸的步骤包含以下步骤: 根据该至少一折叠信号而判断该面板的折叠状态,其中该折叠状态对应于多个候选显示配置,且各该候选配置分别对应于显示尺寸; 自与该折叠状态对应的该多个候选显示配置中选择一个,并将与其对应的显示尺寸设定为该折叠尺寸;以及 将该显示区域由该原始尺寸转换为该折叠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该显示区域的第一显示侧边与第二显示侧边分别平行于彼此垂直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而该至少一折线位置平行于该第一方向或该第二方向二者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当该至少一折线位置平行于该第一方向时,该第二显示侧边的长度因应该折叠操作而减少;以及 当该至少一折线位置平行于该第二方向时,该第一显示侧边的长度因应该至少一折叠操作而减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该显示面板具有至少一折线位置与触控功能,其是感测触控点的位置,而该控制方法更包含以下步骤: 当该显示区域为该原始尺寸时,该显示面板是根据原始触控坐标系统而感测该触控点的位置;以及 当该显示区域为该折叠尺寸时,该显示面板是根据折叠触控坐标系统而感测该触控点的位置, 其中该折叠触控坐标系统是根据该原始触控坐标系统与该至少一折线位置而得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更包含以下步骤: 感测对该显示面板进行的旋转操作并产生旋转信号; 根据该旋转信号而将该显示区域由旋转前宽高配置转换为旋转后宽高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当该显示区域为该旋转前宽高配置时,该显示区域的第一显示侧边是与水平方向平行、该显示区域的第二显示侧边是与垂直方向平行;以及 当该显示区域为该旋转后宽高配置时,该第一显示侧边是与该垂直方向平行、该第二显示侧边是与该水平方向平行。
11.一种控制方法,应用具有折叠功能的显示面板,而该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根据一折叠操作在该显示面板上的位置而得出与其相对应的至少一折叠信号; 根据该至少一折叠信号而将该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由原始尺寸转换为折叠尺寸;以及 该显示面板因应该显示区域的尺寸转换而选用与其相对应的折叠触控坐标系统。
12.一种便携设备,包含: 显示面板,具有至少一折线位置,该显示面板是利用显示区域而显示影像画面; 至少一弯折传感器,设置于该显示面板的该至少一折线位置,该弯折传感器是判断折叠操作在该显示面板的该至少一折线位置产生,并进而产生与其相对应的至少一折叠信号;以及 控制单元,电连接于该显示面板与该弯折传感器,其是根据该至少一折叠信号而将该显示区域由原始尺寸转换为折叠尺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设备,其中该至少一弯折传感器是根据该折叠操作所在的折线位置与其折叠方向,进而自该显示面板所提供的多个候选显示配置选择一个后,据此而产生该至少一折叠信号,其中该显示面板在未经折叠前具有该原始尺寸,而该显示面板经折叠后,所选择的该候选显示配置具有该折叠尺寸。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设备,其中该显示区域的第一显示侧边与第二显示侧边分别平行于彼此垂直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而该至少一折线位置平行于该第一方向或该第二方向二者之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设备,其中, 当该至少一折线位置平行于该第一方向时,该第二显示侧边的长度因应该折叠操作而减少;以及 当该至少一折线位置平行于该第二方向时,该第一显示侧边的长度因应该至少一折叠操作而减少。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设备,其中该显示面板具有触控功能,其是感测触控点的产生,且该便携设备更包含: 坐标转换单元,电连接于该显示面板,当该显示区域分别为该原始尺寸、该折叠尺寸时,坐标转换单元分别提供原始触控坐标系统、折叠触控坐标系统而对该触控点的位置进行定位, 其中该折叠坐标系统是根据该原始坐标系统与该至少一折线位置而得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便携设备,其中该坐标转换单元是可以透过独立的硬件电路、整合于一时序控制器、以软件程序进行坐标转换的方式实现。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设备,其中更包含: 加速传感器,电连接于该显示面板与该控制单元,其是感测对该显示面板进行的旋转操作并产生旋转信号,进而使该控制单元根据该旋转信号而将该显示区域由旋转前宽高配置转换为旋转后宽高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便携设备,其中,当该显示区域为该旋转前宽高配置时,该显示区域的第一显示侧边是与水平方向平行、该显示区域的第二显示侧边是与垂直方向平行;以及 当该显示区域为该旋转后宽高配置时,该第一显示侧边是与该垂直方向平行、该第二显示侧边是与该水平方向平行。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便携设备,其中该加速传感器为陀螺仪。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3576973SQ201210512261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8日
【发明者】李威延, 叶柏村, 陈恒殷 申请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