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01126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一基板、多条第一电极线以及多条第二电极线。第一电极线平行排列于基板上并沿一第一轴向延伸,并且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垫以及串接第一电极垫的多个第一桥接部。各第一电极垫包括一第一中央部以及连接第一中央部的两第一侧部。第二电极线平行排列于基板上并沿垂直于第一轴向的一第二轴向延伸,并且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垫以及串接第二电极垫的多个第二桥接部。各第二电极线的第二电极垫与第一电极线交替配置。各第二电极垫包括一第二中央部以及连接第二中央部的两第二侧部。
【专利说明】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板,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数字资讯和无线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许多电子资讯产品,例如移动电话(Mobile Phone)、掌上型电脑(Handheld PC)或是智慧型手机(SmartPhone )等,其输入方式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装置,转变为使用触控面板(Touch Pane I)作为输入装置,以提升其操作便利性。
[0003]触控面板依照其感测方式大致可区分为电阻式、电容式、光学式、声波式以及电磁式等,其中电容式触控面板因具有反应时间快、可靠度佳以及耐用度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地使用于电子产品中。电容式触控面板在基板上形成单层或多层透明电极图案,使其形成触控感测层(Touch Sensor)。据此,使用者可利用触控工具,例如是触控笔,或是利用手指直接触碰触控面板的表面,即可进行感应以操作触控面板。因此,提升触控面板的触控灵敏度的技术也逐渐成为瞩目焦点。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具有较高的触控灵敏度(touchingsensitivity)。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多条第一电极线以及多条第二电极线。第一电极线相互平行排列于基板上,其中各第一电极线沿一第一轴向延伸,并且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垫以及串接第一电极垫的多个第一桥接部。各第一电极垫包括一第一中央部以及两第一侧部。第一中央部为矩形,且具有垂直第一轴向的一第一宽度。两第一侧部连接第一轴向上的第一中央部的相对两侧。各第一侧部为矩形,且具有垂直第一轴向的一第二宽度,第一宽度大于第二宽度。各第一桥接部连接相邻两第一电极垫的相应两第一侧部。第二电极线相互平行排列于基板上,其中各第二电极线沿一第二轴向延伸,并且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垫以及串接第二电极垫的多个第二桥接部。第二轴向垂直于第一轴向,且第一电极线与第二电极线相互电性绝缘。各第二电极线的第二电极垫在第一轴向上与第一电极线交替配置。各第二电极垫包括一第二中央部以及两第二侧部。第二中央部为矩形,位于相邻两第一电极线的相应两第一桥接部之间,且具有垂直第一轴向的一第三宽度。两第二侧部连接第一轴向上的第二中央部的相对两侧。各第二侧部为矩形,且具有垂直第一轴向的一第四宽度,第三宽度大于第四宽度。各第二桥接部分别与相应的第一桥接部交叠,且各第二桥接部串接第二轴向上的相邻两第二中央部。
[0006]基于上述,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第二电极线的第二电极垫第一轴向上与第一电极线交替配置,且第一电极垫与第二电极垫的形状对称,可有效利用基板上的可布局空间,并能增加相邻的第一电极垫与第二电极垫之间的互感电容量。据此,触控面板具有较高的触控灵敏度。[0007]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0009]图2是图1的第一电极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0]图3是图1的第二电极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1]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0012]图5是图1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3]图6至图11是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4]符号说明
[0015]100、100a、100b、100c、100e、100f、100g:触控面板
[0016]110:基板
[0017]120:第一电极线
[0018]122:第一电极垫
[0019]122a:第一中央部
[0020]122b:第一侧部
[0021]122c:开口
[0022]124:第一桥接部
[0023]130:第二电极线
[0024]132:第二电极垫
[0025]132a:第二中央部
[0026]132b:第二侧部
[0027]134:第二桥接部
[0028]140:第一导线
[0029]150:第二导线
[0030]160:第三导线
[0031]170:第四导线
[0032]180、180a:拟图案
[0033]Dl:第一轴向
[0034]D2:第 二轴向
[0035]g:间隙
[0036]L1、L2:侧边
[0037]N:节点
[0038]R:信号单元区域
[0039]S1:第一侧边
[0040]S2:第二侧边
[0041]S3:第三侧边
[0042]S4:第四侧边[0043]wl:第一宽度
[0044]w2:第二宽度
[0045]w3:第三宽度
[0046]w4:第四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47]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包括基板110、多条第一电极线120以及多条第二电极线130。第一电极线120相互平行排列于基板110上,并且各第一电极线120沿第一轴向Dl延伸。第二电极线130相互平行排列于基板110上,并且各第二电极线130沿第二轴向D2延伸,其中第二轴向D2垂直于第一轴向Dl,且第一电极线120与第二电极线130相互电性绝缘。基板110例如是玻璃(glass)、塑胶(plastic)或是其他材质的基板,而第一电极线120与第二电极线130例如是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ΙΤ0)、金属网格(metal mesh)、纳米银丝(silver nanowire)、纳米碳管(carbon nano tube, CNT)、高分子导电层或是其他材质所制成的电极线,并且能以黄光光刻(photolithography)制作工艺、网印(screen printing)制作工艺或其他制作工艺形成于基板110上,本发明不限制基板110、第一电极线120与第二电极线130的种类与制作方式。
[0048]图2是图1的第一电极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电极线120沿第一轴向Dl延伸,其中各第一电极线12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垫122以及串接第一电极垫122的多个第一桥接部124,并且第一桥接部124是沿第一轴向Dl分别串接相邻的两第一电极垫122。各第一电极垫122包括第一中央部122a以及两第一侧部122b。第一中央部122a为矩形,且具有垂直第一轴向Dl的第一宽度wl。两第一侧部122b连接第一轴向Dl上的第一中央部122a的相对两侧。各第一侧部122b为矩形,且具有垂直第一轴向Dl的第二宽度w2,第一宽度wl大于第二宽度w2。因此,两第一侧部122b可视为是在第一轴向Dl上突出于第一中央部122a的相对两侧。
[004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垫122的形状类似「十字型(crisscross)」而具有多个侧边,且每一第一电极垫122的第一中央部122a与其中一第一侧部122b以及相邻的另一第一电极垫122的第一中央部122a与对应的第一侧部122b可沿第一轴向Dl构成类似「H」型。因此,两第一侧部122b实际上是对称地连接第一中央部122a的相对两侧,而使第一电极垫122在第一轴向Dl与第二轴向D2上具有对称的形状,且经由第一侧部122b而增加其侧边的数量。此时,串接相邻两第一电极垫122的第一桥接部124实际上连接在第一轴向Dl上相邻两第一电极垫122的相应两第一侧部122b,以使第一电极线120沿第一轴向Dl延伸。
[0050]图3是图1的第二电极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参考图1与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线130沿垂直于第一轴向Dl的第二轴向D2延伸,其中各第二电极线130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垫132以及串接第二电极垫132的多个第二桥接部134,并且第二桥接部134是沿第二轴向D2分别串接相邻的两第二电极垫132。各第二电极垫132包括第二中央部132a以及两第二侧部132b。第二中央部132a为矩形,且具有垂直第一轴向Dl的第三宽度w3。两第二侧部132b连接第一轴向Dl上的第二中央部132a的相对两侧。各第二侧部132b为矩形,且具有垂直第一轴向Dl的第四宽度《4,第三宽度《3大于第四宽度《4。因此,两第二侧部132b可视为是在第一轴向Dl上突出于第二中央部132a的相对两侧。
[005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垫132的形状类似「十字型(crisscross)」具有多个侧边,且每一第二电极垫132沿第二轴向D2的一半部与相邻的另一第二电极垫132沿第二轴向D2的另一半部可沿第二轴向D2构成类似「I」型,而「I」型可视为是「H」型旋转90度之后的结果。因此,两第二侧部132b实际上是对称地连接第二中央部132a的相对两侧,而使第二电极垫132在第一轴向Dl与第二轴向D2上具有对称的形状,且经由第二侧部132b而增加侧边的数量。此外,第一电极垫122与第二电极垫132具有类似的形状与尺寸,可以增加触控面板100在第一轴向Dl与第二轴向D2上的感测线性度。此时,串接相邻两第二电极垫132的第二桥接部134实际上串接在第二轴向D2上相邻两第二电极垫132的相应两第二中央部132a,以使第二电极线130沿第二轴向D2延伸。
[0052]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线120与第二电极线130同时配置于基板110的同一面,其中第一电极线120的第一电极垫122与第二电极线130的第二电极垫132实际上共平面,且第一电极垫122与第二电极垫132不重叠。各第二电极线130的第二电极垫132在第一轴向Dl上与第一电极线120交替配置,以使沿第一轴向Dl延伸的第一电极线120与沿第二轴向D2延伸的第二电极线130相互垂直交叉。各第二桥接部134分别与相应的第一桥接部124交叠,其中第一桥接部124直接配置于基板110上,而第二桥接部134跨越第一桥接部124而配置于基板110上,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配置方式。第一桥接部124与第二桥接部134之间具有介电层(未绘示)或是其他可以使第一桥接部124第二桥接部134电性绝缘的构件,以使第一电极线120与第二电极线130彼此电性绝缘。
[005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垫132的第二中央部132a位于相邻两第一电极线120的相应两第一桥接部124之间。由于各第一桥接部124分别沿第一轴向Dl连接相应的两第一侧部122b,故每一第二中央部132a可视为是位在连接相应两第一桥接部124的四个第一侧部122b之间。更进一步地说,各第一侧部122b沿第二轴向D2位于相邻的第二电极线130的两第二中央部132a之间,并且沿第一轴向Dl经由第一桥接部124连接另一第一侧部122b,而各第二侧部132b沿第二轴向D2位在相邻的两第一电极线120的两第一中央部122a之间,并且沿第一轴向Dl对应于另一第二侧部132b。
[0054]由此可知,第一电极垫122与第二电极垫132经由第一侧部122b与第二侧部132b互相交替排列,使得第一电极垫122与第二电极垫132的侧边可以互相对应。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电极垫122与第二电极垫132以三个侧边互相对应。据此,可提高第一电极垫122与第二电极垫132之间的互感作用的强度而提高其互感电容量。此外,由于第一电极线120的第一电极垫122与第二电极线130的第二电极垫132在第一轴向Dl与第二轴向D2上都具有对称的形状且具有类似的尺寸,可以增加触控面板100在各个方向上的互感电容量,使得触控面板100在触控信号的运算中具有较佳的感测线性度。
[0055]另一方面,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电极线120的互相不接触,如图2所示。因此,每一第一电极线120可各自作为沿第一轴向Dl传递信号的一条信号线,例如是扫描线(scan line)或数据线(data line)之一。此外,每两条相邻的第二电极线130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二电极垫132的第二侧部132b相互连接。因此,每两条相邻的第二电极线130在第一轴向Dl上以相应的第二电极垫132的第二侧部132b相互连接而电性导通,使得相互连接的每两条第二电极线130可同时作为沿第二轴向D2传递信号的一条信号线,例如是扫描线(scan line)或数据线(data line)另一。在其他实施例中,各第二电极线130可互相不接触,以使每一第二电极线130可各自作为沿第二轴向D2传递信号的一条信号线,本发明不限制每两条相邻的第二电极线130必须相互连接。
[0056]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可以区分成多个信号单元区域R。各信号单元区域R的形状为矩形,并且阵列排列于基板110。各信号单元区域R均有两条沿第一轴向Dl传递信号的信号线以及一条沿第二轴向D2传递信号的信号线通过,且各信号单元区域R具有四个节点N (node),其中沿第一轴向Dl传递信号的两条信号线为上述的两条第一电极线120,沿第二轴向D2传递信号的一条信号线为上述互相导通的两条第二电极线130,而节点为第一桥接部124与第二桥接部134的交会处。此时,由于第一电极垫122与第二电极垫132的互感电容量提高,使得通过每个信号单元区域R的第一电极线120与第二电极线130的互感作用的强度增强。据此,触控面板100具有较高的触控灵敏度,而适用于操作工具的接触面积较小(例如是手指或是触控笔)的电子装置中,也可利用触控面板100的触控灵敏度提升而支援具有其他非导电物质屏蔽物(例如手套)的触控状态。
[0057]在本实施例中,矩形的各信号单元区域R的每一侧边LI与L2的长度均介于2毫米(millimeter)至6毫米之间,其中侧边LI的长度近似于两个第一电极垫122的第一中央部122a的第一宽度wl与两个相邻的第二电极垫132的第二侧部132b的第四宽度w4的长度总和,而侧边L2的长度近似于两个第二电极垫132在第一轴向Dl上的长度。因此,可以得知各第一电极垫122的第一中央部122a的第一宽度wl与相邻的第二侧部132b的第四宽度w4沿第一轴向Dl的总和介于Imm至3mm之间,而第二电极垫132在第一轴向Dl的长度介于Imm至3mm之间。然而,本发明不限制第一宽度wl与第二宽度w2的比例,不限制第三宽度w3与第四宽度《4的比例,也不限制第一宽度wl与第二宽度w2的比例相等于第三宽度w3与第四宽度《4的比例。第一宽度wl、第二宽度《2、第三宽度《3与第四宽度《4的尺寸可依据需求调整。
[0058]请继续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更包括多条第一导线140以及多条第三导线160。第一导线140配置于基板110的第一侧边SI上,其中相邻的每两条第一电极线120以靠近第一侧边SI的两第一电极垫122通过对应的第一导线140互相连接。第三导线160配置于基板110的第三侧边S3上,其中相邻的每两条第二电极线130以靠近第三侧边S3的两第二电极垫132通过对应的第三导线160互相连接,而第三侧边S3相邻于第一侧边SI。据此,用以沿第一轴向Dl传递信号的第一电极线120与用以沿第二轴向D2传递信号的第二电极线130可将信号分别传递至第一导线140与第三导线160。
[0059]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请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除了第一导线140与第三导线160之外,触控面板IOOa更包括多条第二导线150以及多条第四导线170。第二导线150配置于基板110相对于第一侧边SI的第二侧边S2上,其中相邻的每两条第一电极线120以靠近第二侧边S2的两第一电极垫122通过对应的第二导线150互相连接。第四导线170配置于基板110相对于第三侧边S3的第四侧边S4上,其中相邻的每两条第二电极线130以靠近第四侧边S4的两第二电极垫132通过对应的第四导线170互相连接,而第二侧边S2与第四侧边S4相邻。因此,触控面板IOOa中相邻的每两条第一电极线120互相并联,并且相邻的每两条第二电极线130互相并联,使得第一电极线120与第二电极线130的阻抗变小。此外,在第一电极线120的两端分别配置第一导线140与第二导线150,并且在第二电极线130的两端分别配置第三导线160与第四导线170,可以使得触控面板IOOa的感测图案较为对称,进而使触控面板IOOa在四个侧边SI至S4的感测
性趋于一致。
[0060]图5是图1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垫122与第二电极垫132之间具有多个间隙g。间隙g的宽度例如是介于10微米(Micrometer)至500微米之间,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当相邻的第一电极垫122与第二电极垫132彼此太接近时,第一电极垫122与第二电极垫132之间的触控灵敏度太高,触控面板100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例如是误触)也会更明显。因此,将第一电极垫122与第二电极垫132之间相隔一段距离,使得间隙g位于相邻的第一电极垫122与第二电极垫132,可以减少触控面板100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也不使触控灵敏度降低太多而影响触控面板100的使用。
[0061]图6至图11是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先参考图6,在图6的实施例中,触控面板IOOb更包括多个拟图案180,配置于间隙g内。图6的实施例的拟图案180为长条型,故每一间隙g内对应地配置一个拟图案180,其中拟图案180的长度介于25微米至450微米之间,且拟图案180与相邻的第一电极垫122之间的间距以及拟图案180与相邻的第二电极垫132之间的间距介于10微米至40微米之间。当第一电极垫122与第二电极垫132之间具有间隙g时,可能会使触控面板IOOb产生光学问题,例如是使用者从触控面板IOOb的外部能以肉眼看见间隙g的存在。因此,当触控面板IOOb通过设置间隙g以降低第一电极垫122与第二电极垫132的互感电容量,进而减少触控面板IOOb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时,将拟图案180配置于间隙g内,便可同时降低上述的光学问题。
[0062]类似地,请参考图7,在图7的实施例中,触控面板IOOc包括多个拟图案180a,配置于间隙g内。图7的实施例的拟图案180a为方块型,故每一间隙g内对应地配置多个拟图案180a,其中拟图案180a的长度介于25微米至450微米之间,且拟图案180a与相邻的第一电极垫122之间的间距以及拟图案180a与相邻的第二电极垫132之间的间距介于10微米至40微米之间。因此,拟图案180a也可以达到上述的拟图案180的功能。
[0063]请参考图8,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IOOd的各第一电极垫122具有开口 122c。开口 122c位在各第一电极垫122的第一中央部122a。第一电极垫122具有开口 122c,用以降低第一电极垫122的面积,进而降低第一电极垫122的电容值。此外,将开口 122c设置于第一中央部122a上,使得第一电极垫122的边缘不受开口 122c的影响而能维持与相邻的第二电极垫132的互感作用。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极垫122是以具有一个开口 122c为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制第一电极垫122的开口 122c的数量,其他实施例的第一电极垫可依据需求而具有两个以上的开口 122c。
[0064]请参考图9至图10,在图9与图10的实施例中,触控面板IOOe与IOOf的第一电极垫122与第二电极垫132之间具有间隙g,且长条型的拟图案180位在间隙g中。触控面板IOOe与IOOf的差异在于,触控面板IOOe的第一电极垫122具有一个开口 122c,而触控面板IOOf的第一电极垫122具有两个开口 122c。在图9与图10的实施例中,长条型的拟图案180除了配置于间隙g内之外,也配置于开口 122c内,其中拟图案180的长度介于25微米至450微米之间,且拟图案180与相邻的第一电极垫122之间的间距介于10微米至40微米之间。当第一电极垫122具有开口 122c时,开口 122c也可能如同间隙g—样使触控面板IOOe与IOOf发生上述的光学问题,例如是使用者从触控面板IOOe与IOOf的外部能以肉眼看见开口 122c的存在。因此,当触控面板IOOe与IOOf通过开口 122c降低第一电极垫122的电容值时,将拟图案180配置于开口 122c内,便可同时降低上述的光学问题。
[0065]类似地,请参考图11,在图11的实施例中,触控面板IOOg的第一电极垫122与第二电极垫132之间具有间隙g,方块型的拟图案180a位在间隙g中。在图11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垫122具有一个开口 122c,而方块型的拟图案180a除了配置于间隙g内之外,也配置于开口 122c内,其中拟图案180a的长度介于25微米至450微米之间,且拟图案180a与相邻的第一电极垫122之间的间距介于10微米至40微米之间。因此,将拟图案180a配置于开口 122c内,也可以达到上述的拟图案180配置于开口 122c内而降低光学问题的功倉泛。
[0066]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第二电极线的第二电极垫第一轴向上与第一电极线交替配置,且第一电极垫与第二电极垫的形状对称,其中第二中央部位于相邻两第一电极线用以串接第一电极垫的两第一桥接部之间,可有效利用基板上的可布局空间,并能增加相邻的第一电极垫与第二电极垫之间的互感电容量以及触控面板在各个方向上的互感作用的强度,使得触控面板在触控信号的运算中具有较佳的感测线性度。据此,触控面板具有较高的触控灵敏度。
[0067]虽然已结合以上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基板; 多条第一电极线,相互平行排列于该基板上,其中各该第一电极线沿一第一轴向延伸,并且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垫以及串接该些第一电极垫的多个第一桥接部,各该第一电极垫包括: 第一中央部,为矩形,且具有垂直该第一轴向的一第一宽度;以及 两第一侧部,连接该第一轴向上的该第一中央部的相对两侧,各该第一侧部为矩形,且具有垂直该第一轴向的一第二宽度,该第一宽度大于该第二宽度,各该第一桥接部连接相邻两第一电极垫的相应两第一侧部;以及 多条第二电极线,相互平行排列于该基板上,其中各该第二电极线沿一第二轴向延伸,并且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垫以及串接该些第二电极垫的多个第二桥接部,该第二轴向垂直于该第一轴向,且该些第一电极线与该些第二电极线相互电性绝缘,各该第二电极线的该些第二电极垫在该第一轴向上与该些第一电极线交替配置,各该第二电极垫包括: 第二中央部,为矩形,位于相邻两第一电极线的相应两第一桥接部之间,且具有垂直该第一轴向的一第三宽度;以及 两第二侧部,连接该第一轴向上的该第二中央部的相对两侧,各该第二侧部为矩形,且具有垂直该第一轴 向的一第四宽度,该第三宽度大于该第四宽度,各该第二桥接部分别与相应的该些第一桥接部交叠,且各该第二桥接部串接该第二轴向上的相邻两第二中央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每两条相邻的第二电极线分别通过相应的该些第二电极垫的该些第二侧部相互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各该第一侧部位于相邻的该第二电极线的两第二中央部之间,并且各该第二侧部位在相邻两第一电极线的两第一中央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各该第一电极垫的该第一中央部的该第一宽度与相邻的该第二侧部的该第四宽度的总和介于I毫米至3毫米之间,而该第二电极垫在该第一轴向的一长度介于I毫米至3毫米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 多条第一导线,配置于该基板的一第一侧边上,其中相邻的每两条第一电极线以靠近该第一侧边的该两第一电极垫通过对应的该第一导线互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 多条第二导线,配置于该基板相对于该第一侧边的一第二侧边上,其中相邻的每两条第一电极线以靠近该第二侧边的该两第一电极垫通过对应的该第二导线互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 多条第三导线,配置于该基板的一第三侧边上,其中相邻的每两条第二电极线以靠近该第三侧边的该两第二电极垫通过对应的该第三导线互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 多条第四导线,配置于该基板相对于该第三侧边的一第四侧边上,其中相邻的每两条第二电极线以靠近该第四侧边的该两第二电极垫通过对应的该第四导线互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些第一电极垫与该些第二电极垫之间具有多个间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 多个拟图案,配置于该些间隙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各该第一电极垫具有至少一开口,位在各该第一电极垫的该第一中央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 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些拟图案配置于该些第一电极垫的该些开口内。
【文档编号】G06F3/044GK103902118SQ201310099976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4日
【发明者】杨敦钧, 胡至仁 申请人: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