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其弹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501362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及其弹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主体、输入输出接口和设置于主体上的弹出装置。弹出装置包括壳体、可相对壳体滑动并外露的承载件、以及设置于壳体与承载件之间的第一驱动模组和第二驱动模组。输入输出接口与承载件相固定。第一驱动模组用于产生第一作用力,第二驱动模组用于产生与第一作用力方向相反的第二作用力。当承载件外露于壳体时,第二作用力小于第一作用力。承载件可在外力作用下沿第二作用力的方向滑动至第一位置以使第二作用力增大至大于第一作用力,而后在外力撤消后所述承载件可在第二作用力的驱动下沿第二作用力的方向继续滑动并收容于壳体内以使输入输出接口隐藏于壳体内。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电子设备的弹出装置。
【专利说明】电子设备及其弹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弹出装置,尤其是一种具有输入输出接口的电子设 备及弹出该输入输出接口的弹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大多数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输入输出(I/O)接口都是固定于电子产品的外壳 上且外露于所述外壳,例如笔记型电脑上的USB接口等。这种结构设计能够给用户在使用 I/O接口时带来一定的便利性。然而,由于I/O接口总是外露于外壳,这使得I/O接口上容 易沾染灰尘。


【发明内容】

[0003]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输入输出接口沾染灰尘的电子设备。
[0004] 另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该电子设备的弹出装置。
[0005] -种电子设备,包括主体、输入输出接口和设置于主体上的弹出装置。弹出装置包 括壳体、可相对壳体滑动并外露的承载件、以及设置于壳体与承载件之间的第一驱动模组 和第二驱动模组。输入输出接口与承载件相固定。第一驱动模组用于产生第一作用力,第 二驱动模组用于产生与第一作用力方向相反的第二作用力。当承载件外露于壳体时,第二 作用力小于第一作用力。所述承载件可在外力作用下沿第二作用力的方向滑动至第一位置 以使第二作用力增大至大于第一作用力,而后在外力撤消后所述承载件可在所述第二作用 力的驱动下沿第二作用力的方向继续滑动并收容于壳体内以使所述输入输出接口隐藏于 壳体内。
[0006] -种弹出装置,其上设置有输入输出接口。所述弹出装置包括壳体、可相对壳体滑 动并外露的承载件、以及设置于壳体与承载件之间的第一驱动模组和第二驱动模组。输入 输出接口与承载件相固定。第一驱动模组用于产生第一作用力,第二驱动模组用于产生与 第一作用力方向相反的第二作用力。当承载件外露于壳体时,第二作用力小于第一作用力。 所述承载件可在外力作用下沿第二作用力的方向滑动至第一位置以使第二作用力增大至 大于第一作用力,而后在外力撤消后所述承载件可在所述第二作用力的驱动下沿第二作用 力的方向继续滑动并收容于壳体内以使所述输入输出接口隐藏于壳体内。
[0007] 由于输入输出接口在不使用时可隐藏于壳体内,因此,电子设备及其弹出装置能 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输入输出接口沾染灰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 图1为本发明中I/O接口外露时弹出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0009] 图2为图1中I/O接口隐藏时弹出装置的状态示意图。
[0010] 图3为图1中弹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11] 图4为图3中上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0012] 图5为图4中上壳体组装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3] 图6为图3中支撑件上第一固定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4] 图7为图6的反向示意图。
[0015] 图8为图3中承载件的分解示意图。
[0016] 图9为图8的反向示意图。
[0017] 图10为图3中导向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18] 图11为图1沿X I - X I线的剖视图。
[0019] 图12为图2中I/O接口隐藏过程中沿XIII- XIII线的剖视图。
[0020] 图13为图2中I/O接口隐藏后沿XIII- XIII线的剖视图。
[0021]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主体、输入输出接口和设置于所述主体上的弹出装置,所述弹出 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装置还包括可相对壳体滑动并外露的承载件、以及设 置于壳体与承载件之间的第一驱动模组和第二驱动模组;所述输入输出接口与承载件相固 定;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用于产生第一作用力,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用于产生与第一作用力方 向相反的第二作用力;当所述承载件外露于壳体时,所述第二作用力小于第一作用力;所 述承载件可在外力作用下沿第二作用力的方向滑动至第一位置以使第二作用力增大至大 于第一作用力,而后在外力撤消后所述承载件可在所述第二作用力的驱动下沿第二作用力 的方向继续滑动并收容于壳体内以使所述输入输出接口隐藏于壳体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承载件收容于壳体内时,所述第 二作用力大于第一作用力;所述承载件可在外力作用下沿第一作用力的方向滑动至第二位 置以使第二作用力减小至小于第一作用力,而后在外力撤销后所述承载件可在所述第一作 用力的驱动下沿第一作用力的方向继续滑动并外露于壳体,以使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外露于 壳体。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模组包括扭簧,所述扭簧 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壳体和承载件上,所述扭簧处于压缩状态以提供所述第一作用力。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模组包括第一磁铁和第 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分别固定于所述壳体和承载件上,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 磁铁相互吸引以提供所述第二作用力;当所述承载件收容于所述壳体时,所述第一磁铁和 第二磁铁紧密接触以使所述承载件相对壳体固定。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装置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 上的支撑件,所述承载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承载 件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对应的限位臂,当所述承载件外露于壳体时,所述限位槽和限位 臂相互卡合以使所述承载件在第一作用力的方向上相对壳体固定。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和可拆卸地组装 于下壳体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共同形成容置空间用于收容所述承载件;所述上 壳体包括本体和枢转连接于所述本体上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上设置有推动臂,所述转动 件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本体转动,以使推动臂推动所述承载件沿第一作用力的方向滑动 至第二位置。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上设置有凸肋,所述转动件 包括侧缘,当所述承载件外露于壳体时,所述侧缘抵顶于所述凸肋上以使所述承载件在第 二作用力的方向上相对壳体固定。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承载件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时, 所述转动件遮挡所述承载件,以隐藏所述输入输出接口。
9. 一种弹出装置,其上设置有输入输出接口,所述弹出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 述弹出装置还包括可相对壳体滑动并外露的承载件、以及设置于壳体与承载件之间的第一 驱动模组和第二驱动模组;所述输入输出接口与承载件相固定;所述第一驱动模组用于产 生第一作用力,所述第二驱动模组用于产生与第一作用力方向相反的第二作用力;当所述 承载件外露于壳体时,所述第二作用力小于第一作用力;所述承载件可在外力作用下沿第 二作用力的方向滑动至第一位置以使第二作用力增大至大于第一作用力,而后在外力撤消 后所述承载件可在所述第二作用力的驱动下沿第二作用力的方向继续滑动并收容于壳体 内以使所述输入输出接口隐藏于壳体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弹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承载件收容于壳体内时,所述 第二作用力大于第一作用力;所述承载件可在外力作用下沿第一作用力的方向滑动至第二 位置以使第二作用力减小至小于第一作用力,而后在外力撤销后所述承载件可在所述第一 作用力的驱动下沿第一作用力的方向继续滑动并外露于壳体,以使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外露 于壳体。
【文档编号】G06F1/16GK104090630SQ201310109564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日
【发明者】曹泰安, 陈宏明, 江协志, 刘晓宇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