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拔性考试节点0-1(或a-b)二值权重分量分法(a,b∈C且a≠b)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37445阅读:761来源:国知局
选拔性考试节点0-1(或a-b)二值权重分量分法(a,b∈C且a≠b)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选拔性考试节点0-1(或a-b)二值权重分量分法(a,b∈C且a≠b)。本人在发现现有的原始分量分法存在可能导致高分低能的阅卷量分漏洞后发明了选拔性考试试卷上各题各节点的分数等值思想、计算选拔性考试单科总分的原则与试卷上各节点阅卷所得原始分数等值化处理与合成考生的单科权重分和各科权重分总分的操作规程:计算机网络考试-阅卷平台(简称为平台),对被扫描进平台或直接在平台上解答提交的答卷上的各节点进行0-1(或a-b)二值量分,自动将此二值分转换为节点权重分,并合成单科权重分与各科权重分总分.本量分法简便易行且增强了对考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与发展潜力测量的科学性与精准性、为择优录取提供了技术保障。
【专利说明】选拔性考试节点0-1 (或a-b) 二值权重分量分法(a, b ∈ C
且a≠b)
[0001]1.【技术领域】从数学计算的角度以及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下的选拔性考试量分法与选拔性考试择优录取的科学量分的技术保障[备注:本文中引用的各常数或参数(比如a,b,α,β,X,λ等)均是复数集C中的待定系数].[0002]2.【背景技术】长期以来,对选拔性考试的改革重在命题和分数转换(如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等环节,而忽视了对阅卷量分环节的研究.[0003]现行高考量分不科学、可能导致高分低能。在选拔性考试中,存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环节——命题、阅卷量分与分数转换(如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1]).人们常常关注如何命题来让试题的经验难度更加接近实际难度,并着力使试卷的效度、信度与区分度等更加理想,以及关注对阅卷量分后得到的分数进行类似标准分的技术处理等;但人们很少关注在试卷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地阅卷量分.实际上,在试卷已经确定的条件下,阅卷量分方法的不当,也可能会导致考试后得到的分数不准确.[0004]现以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数学(理科)[2]的阅卷量分为例来具体分析现行高考阅卷量分机制的不足,剖析在试卷已经确定的情况下现有的或传统的原始分可能导致高分低能现象发生的深层次原因.[0005]在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数学(理科)试卷中,第1,2,3题均为选择题,这三道选择题的卷面分各为5分,第21题的卷面分为14分.[0006]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极端的例子.假设在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数学(理科)的考试后,全体考生对第1,2,3题的正确解答率(本人定义为正确解答该题的考生人数与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总人数的比值)均为90%,对第21题的正确解答率为1%.[0007]本人将正确解答率的倒数定义为试题相对于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群体的真实难度(简称难度).同时,将试卷上各题预设的原始分值视为命题人给试题的预设难度或经验难度.[0008]设有Α、Β两个考生参加了这次考试,且Α、Β两考生除试卷上的第1,2,3,21题外其它各题解答所得(卷面)原始分之和均为a分.A考生正确解答了第1,2,3题,获得原始分15分,但在第21题只获得原始分O分,于是A考生数学(理科)的总分为:15+a分(原始分);B考生正确解答了第21题,获得原始分14分,但在第1,2,3题,只获得原始分O分,于是B考生数学(理科)的总分为:14+a分(原始分).[0009]按照现有的或传统的(卷面)原始分量分方法计分,A考生的原始分总分比B考生的原始分总分多I分.同样,若采用“T = 100Z+500”[1](其中
【权利要求】
1.选拔性考试节点0-1 (或a-b) 二值权重分量分法(简称为“权重分”量分法)(a,b e C且a#b)[备注:所谓节点就是“一个测验题目在从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变换过程中……有些子目标……必须要达到,问题解决才有可能继续下去……把这样的子目标叫做节点”,考试阅卷评分标准中的各给分点或给分步骤也被视为节点,或说阅卷评分标准中的给分点或给分步骤与节点是同义词并可以将之统称为节点,本文中引用的各常数或参数(比如a,b,α,β,X,λ等)均是复数集C中的待定系数],该发明与现有的或传统的选拔性考试的原始分量分法(备注:现有的或传统的原始分量分法的特点是试卷卷面预设出了各题的分数值、阅卷人员依据评分标准并根据考生各题的解答情况来给出相应的分数值)的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是在选拔性考试试卷已经确定且考生已按照选拔性考试要求规范参加考试并正常交卷的情况下,阅卷者依据各题的评分标准来专业化地评判考生考试试卷上各题的实际解答情况并进行考试试卷量分,本人发明的对选拔性考试同一试卷上各题各节点的原始分数(或阅卷直接量分值)或其转换成的相关数据进行等值(等价)化处理操作进而确保考试阅卷所得选拔性考试同一试卷的各题各节点的原始分数(或直接量分值)具有等值(等价)性和可累加性的选拔性考试节点0-1 (或a-b) 二值权重分量分法(a,b e C且a古b)区别于现有的或传统的原始分量分法的特征是:在遵循选拔性考试同一试卷上各题各节点的分数等值(等价)思想、计算选拔性考试试卷单科总分的原则与选拔性考试同一试卷上各题各节点阅卷所得原始分数(或阅卷直接量分值)等相关数据等值(等价)化处理与合成选拔性考试第i名考生的第ω科考试科目的单科权重分和各科权重分总分的操作规程下,在计算机网络考试-阅卷平台上将选拔性考试试卷上的每一道选择题和每一道填空题均视为一个标准节点,同样将标准答案中的主观题的最基础最常规的通性通法的解法I的每一个给分点或给分步骤均被视为一个标准节点,而主观题相应的其他解法被定义为相对于解法 I而言的新解法,对各新解法进行编号,依次为新解法s (s e N*),计算机网络考试-阅卷平台设置了对考生给出的具有独创性的新解法s (s e N*)给予加分 人的加分机制,同时新解法s(s e N*)的每一个给分点或给分步骤均定义为新节点,在计算机阅卷界面或相应的数据扫描与输入设备等上,设计主观题解法类型s之值的选择键,在对第i名考生第t题的新解法进行阅卷前,阅卷人员在确定第i名考生的解法类型是解法s后,优先在计算机阅卷界面或相应的数据扫描与输入设备等上选定和输入s之值,然后再进行阅卷,这样计算机就会自动、准确、分门别类地进行计分、统计、传输和相应转换分数,有的主观题含有多个小问题,对于含有1(1 e N*且I > I)个小问题且这些小问题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即每个小问题均是在题目的大前提和本小题的具体条件下各自独立解答)的主观题,“权重分”量分法将其细化并分解为I个独立的主观题,各自独立地被划分标准节点和被界定新解法新节点后,再进行阅卷评分,非数学科的选拔性考试科目的阅卷采用本法中发明的相应的新的量分机制进行阅卷,阅卷过程中阅卷人员对被扫描进计算机的考生答卷(或考生直接在计算机网络考试-阅卷平台上解答并提交的答卷)上的各标准节点与新节点直接进行0-1 二值量分或者a-b 二值量分(a, b e C且a古b),正确解答一个标准节点或新节点直接给I分,否则给O分(或者正确解答一个标准节点或新节点直接给b分,否则给a分(a,b e C且a古b)),并将新节点的0_1 二值分(或者a_b 二值分)转换成相应的标准节点的分数xitk,将标准节点0-1 二值量分(或者a-b 二值量分)所得分数(或者将相应的新节点的0-1 二值分、或者新节点的a-b 二值分转换成相应的标准节点的分数)Xitk合成其节点权重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拔性考试同一试卷上各题各节点的分数等值(等价)思想、计算选拔性考试试卷单科总分的原则与选拔性考试同一试卷上各题各节点阅卷原始分数(或阅卷直接量分值)等相关数据的等值(等价)化处理操作规程,其特征为:本人在研究现有的或传统的选拔性考试原始分量分法中敏锐地发现了现有的或传统的原始分量分法存在因未能确保同一份试卷上各题的各给分点或给分步骤(节点或者标准节点)的阅卷直接量分值或其转换成的分数值中的每I分一定相互等值(等价)、从而导致所得的现有的原始分量分法下的选拔性考试同一试卷上各题各给分点或给分步骤(节点或标准节点)的阅卷直接量分值或其转换成的分数值不一定具备选拔性考试同一试卷上各题各节点的分数等值(等价)可加性的原则性错误,于是本人原创性地提出了:①选拔性考试同一试卷上各题各节点的分数等值(等价)思想——选拔性考试同一试卷上各题的各给分点或给分步骤(节点或者标准节点)的量分值或量分值经过转换后所得相应分数值必须是等值(或等价)的和可累加的,此阅卷所得的原始分或量分等或由其转换而得相应数据的等值(等价)性是其具有可累加性的基础与根本保障,②计算选拔性考试试卷单科总分的原则、前提:在计算选拔性考试单科总分前必须对选拔性考试试卷上各题的各给分点或给分步骤(节点或者标准节点)的直接量分值或直接量分值经过转换后所得相应分数值进行等值(等价)化处理操作,从而使选拔性考试同一试卷各题各给分点或给分步骤(节点或者标准节点)的分数均满足等值(等价)和可累加的要求,选拔性考试同一试卷各试题各给分点或给分步骤(节点或者标准节点)的分数的等值(等价)性和可累加性是由选拔性考试同一试卷各试题各给分点或给分步骤(节点或标准节点)的量分值或转换成的相应的分数值来求该科考试科目单科总分的前提与必要条件,各考试科目的单科总分或各科权重分总分必须具备有序性(即不同考生的同时参加同一考试科目的单科总分或各科权重分总分按照相应标准或要求均是可以比较大小进而可以按照相应标准对其单科总分或各科权重分总分进行排序的),否则所求出的单科总分或各科权重分总分是错误的和无效的,或者单科总分或各科权重分总分是无法求出来的,③选拔性考试同一试卷上各题各节点阅卷原始分数(或阅卷直接量分值)等相关数据的等值(等价)化处理与合成选拔性考试第i名考生的第ω科考试科目的单科权重分和各科权重分总分的操作规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权重分”量分法操作规程之一一在计算机网络考试-阅卷平台上设置对具有独创性新解法的特别加分机制,其特征为:设置主观题新解法的采集、评价、定义新节点、增补评分标准并在网络阅卷平台上发布的机制,对于第t(t e N*)道题(主观题),考生给出了具有独创性的新解法s (s e N*)(以下简称第t题新解法s),无论此题实际的正确解答率如何,只要该解法具有独创性和技巧性,都将被匿名提供给阅卷待定加分平台,由阅卷专家组在未知答卷者姓名的情况下集体确定是否对第t题新解法s加分以及加分数值Jts的大小,Jts的初始值或默认值为O分,但对于特别优秀的新解法的加分数值Jts可能较大或很大,网络阅卷平台发布此加分数值Jts后,对以第t题新解法s为准来量分的第i(i ef)名考生的解答,网络阅卷平台自动地对其正确给出的在第t题新解法s共q(q e N*且q > I)个新节点中的从第I个新节点到第k' (k'< q)个新节点共k' (k' ef且k'≤q)个新节点的解答赋予加分数值Jit,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权重分”量分法操作规程之二——主观题的新解法s的新节点0_1(或a_b(a,b e C且a古b)) 二值分转换为解法I的标准节点二值分Xitk(k e {I,.2,...,p})的规则,其特征如下:假设在标准答案中,第t题最基础、最常规的解法I有p(p e N*)个标准节点(依据标准节点的定义,客观题的标准节点数P = I,主观题的标准节点数P > I且P e N*),而第t题的其它新解法s或在阅卷中采集到的考生给出的新解法s(s e N*且s > I)有q(q e N*)个新节点,设第i名考生给出的第t题新解法s的解答中,其正确解答了新解法s的从第I个新节点到第k' (k' e N*且k' ^ q)个新节点共k' (k' £^且1^ Sq)个新节点,从而其该题的此解法的解答中各节点的节点分转化为标准节点的0-1 二值分的规则如下[注:本文中[X]为取整函数(其中X为实数),[X]的函数值为不超过实数X的最大整数]: ①当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权重分”量分法操作规程之三——标准节点权重分yitk,其特征为:“有比较才有鉴别”,人们又常说“价格由市场说了算”,借鉴此点,“权重分”量分法认为,第i名考生第t题第k个标准节点的权重分yitk既要反映该考生在该标准节点上的解答情况,又要参照全体考生对该标准节点的实际解答情况来决定,因此,①“权重分”量分法规定第i名考生第t题第k个标准节点的权重分yitk的计算公式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权重分”量分法操作规程之四——题目的权重分,其特征为:①规定选拔性考试第ω科考试中第i名考生第t题权重分的计算公式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权重分”量分法操作规程之五一第i名考生第ω科考试科目的单科权重分气,其特征为:①规定选拔性考试中第i名考生第ω科考试科目的单科权重分的计算公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权重分”量分法操作规程之六——非数学科的选拔性考试科目的新的量分机制,其特征为:对于能析出和细化确定试题的解答节点的科目的试卷或试题的量分方法采取数学单科[各节点直接进行0-1 (或a-b) 二值量分(a,b e C且a古b)、由此直接量分值转换成各节点权重分、单题权重分和合成单科权重分]的量分方法,对于无法或较难析出或细化出解答节点的科目或试题,比如语文中的作文等主观题的评分问题,采取增多给分点或给分步骤(节点或标准节点)的方法来细化评分规则,力求尽量将主观评价标准客观化,对于此类较难划分出节点的非数学学科的选拔性考试科目和试题的阅卷方式,采取由计算机阅卷系统随机从阅卷人员中确定四人同时对同一份试卷同一道题目的同一节点进行初评,当计算机将各节点的卷面原始分数(或阅卷直接量分值)传输到计算机网络考试-阅卷平台后,计算机阅卷系统适时进行自动检验,若四者对同一个节点评分大致相同,则取其算术平均值为该生此节点的卷面原始分数(或阅卷直接量分值),否则,若发现在同一份试卷同一试题的同一节点上同时出现两个O分与两个I分(或两个a分与两个b分)的卷面原始分(或阅卷直接量分值),则计算机系统自动将此份试卷此题(此节点)的解答提供给另外四位阅卷者再行评卷,若第二轮阅卷未再出现两个O分与两个I分(或两个a分与两个b分)的卷面原始分(或阅卷直接量分值)的情况,则将所得的两轮评卷的这八个数据实行去掉两个最高分和两个最低分(或去掉模最大的两个分数和模最小的两个分数)后对余下的四个数据进行算术平均(或对其模进行算术平均),并以此数据作为该生此题此节点的卷面原始分数(或阅卷直接量分值),否则进行第三轮阅卷,若第三轮阅卷未再出现两个O分与两个I分(或两个a分与两个b分)的卷面原始分(或阅卷直接量分值)的情况,则将此三轮阅卷所得的12个卷面原始分去掉两个最高分和两个最低分(或去掉模最大的两个分数和模最小的两个分数)后,进行算术平均(或对其模进行算术平均),并将此数据(算术平均分)作为其此题此节点的卷面原始分(或阅卷直接量分值),否则由专家组裁定其此题此节点的卷面原始分数(或阅卷直接量分值),将如上最终所得的此题此节点的卷面原始分(或阅卷直接量分值)按照前面权利要求1所述规则转换成标准节点权重分,对于非数学学科考试中的创新解答与权利要求1所述数学科一样给予加分,然后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数学单科的(标准)节点权重分合成单科权重分的公式进行合成这些学科的单科权重分成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权重分”量分法操作规程之七一选拔性考试各科成绩合成考试总分的新的量分机制,其特征为:依据不同的选拔要求与目的,由命题人员和招考单位代表等专家在考试之前根据考试大纲和相关要求确定出各科权重分的权重(其中第ω科考试科目的权重为ξ ω),然后对第i名考生的各考试科目的单科权重分\实行加权平均合成该考生的选拔性考试各科权重分总成绩(总分)Zi,其计算公式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权重分”量分法操作规程之八一本文以上计算机网络考试-阅卷平台将自动化地执行相应操作,其特征为:考生的各科答卷被规范、清晰、有序、加密、完整地扫描到计算机网络考试-阅卷平台或考生直接在计算机网络考试-阅卷平台上加密直接解答选拔性考试各科试卷(注:加密指考生选拔性考试各科答卷上的个人信息在阅卷前经过加密处理且在阅卷全部工作结束前任何人均无法查看到各份答卷对应的考生的考号、姓名、分数等关键信息的),计算机网络考试-阅卷平台自动化地将阅卷人员输入的第i名考生的第ω科考试科目的各题各节点0-1 二值或节点a-b 二值的卷面原始分(或阅卷直接量分值)转换为节点权重分、合成单科权重分、各单科权重分加权平均合成该考生选拔性考试各科权重分总分的整套程序将由本人或本人授权他人来制作成相应的(计算机网络考试-阅卷平台)软件、光盘等并经本人授权安装或授权内化到计算机网络考试-阅卷平台(计算机网络)上且实行有偿使用,计算机网络考试-阅卷平台自动地对阅卷人员输入的第i名考生的各题各解法的各节点的0-1 (或a_b(a,b e C且a古b)) 二值量分值进行相应计算处理、无需阅卷人员通过动手操作来对分数进行转换与合成。
【文档编号】G06Q50/20GK103902503SQ201410045054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7日
【发明者】袁智斌, 袁可馨 申请人:袁智斌, 袁可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