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4216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一遮蔽层,设置于该基板表面,并位于该基板周边,包含一半透结构。通过于遮蔽层中设置一半透结构,通过对半透结构的材料、厚度及内部结构的设计,使得电子产品中背光源可通过该半透结构,从而被用户可见,且当被光源未被开启时,该半透结构通过减少外界光线的穿透,使得肉眼无法轻易察觉出其与周边遮光结构的颜色差异。
【专利说明】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是关于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0002]触控面板作为一种输入设备被广泛使用于电子产品中,其一般都配置于电子产品的表面,以供用户的直接操作,故大部分电子产品会在触控面板上设置一些图案标识以美化产品外观、标识功能信息,如产品logo、Icon标识,该些图案标识通常是通过在触控面板的遮蔽层上进行镂空处理得到,该些图案标识形成后,会一直被用户可见,即无论电子产品的背光是否开启,该些图案标识都是可视的。
[0003]随着产品设计越来越人性化,该些图案标识已不能完全满足产品设计的需求,在一些电子产品中,需设计一种图标,该图标需在产品中的背光源未开启时,不被用户可见,而当产品中的背光源开启时,图标才会显现出来。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结构,以实现上述的图标设计需求。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一遮蔽层,该基板表面,并位于该基板周边,包含一半透结构。
[0006]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半透结构包括一半透油墨层。
[0007]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半透结构包括一光学匹配层,设置於该半透油墨层与该基板之间。
[0008]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光学匹配层包含一第一匹配层及一第二匹配层,其中,该第一匹配层设置于该基板上,该第二匹配层设置于该第一匹配层上,该半透油墨层设置于该第二匹配层上。
[0009]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匹配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该第二匹配层的材料为五氧化二铌。
[0010]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遮蔽层包括一遮光结构,其中该遮光结构至少有部分与该半透结构相邻接。
[0011]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半透结构包含一光阻层,该光阻层设置于该基板上。
[0012]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遮光结构的材料为光阻。
[0013]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半透结构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3微米,小于等于0.6微米。
[0014]在一实施例中,更包含一触控感测器,其中该触控感测器与该遮蔽层设置于该基板的同一表面,遮蔽层位于该触控感测器与该基板之间。
[0015]在一实施例中,更包含一触控感测器,其中该触控感测器与该遮蔽层分别设置于该基板的两个相对表面。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面板,通过于遮蔽层中设置一半透结构,通过对半透结构的材料、厚度及内部结构的设计,使得电子产品中背光源可通过该半透结构,从而被用户可见,且当被光源未被开启时,该半透结构通过减少外界光线的穿透,使得肉眼无法轻易察觉出其与周边遮光结构的颜色差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正视图;
[0018]图2A、图2B为图1侧视图;
[0019]图3、图4、图5为沿图1中AA’线的剖面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制作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之技术特征及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之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0022]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正视图。触控面板1,包括基板10,遮蔽层11,遮蔽层11基板10表面,并位于基板10周边,包含半透结构110。请同时参阅图2A,图2A为图1的侧视图,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结构。触控面板I更包含触控感测器12,其中触控感测器12与遮蔽层11位于基板10的同一表面,遮蔽层11位于触控感测器12与基板10之间,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请参阅图2B,图2B为图1的侧视图,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结构。如图2B所示,触控面板I更包含触控感测器13,其中触控感测器13与遮蔽层11分别设置于基板10的两个相对表面,即基板10位于触控感测器13与遮蔽层11之间。
[0023]上述实施例中,基板为一透明盖板,其一表面可供用户直接触碰操作。基板的材料可以为透明强化玻璃,或者透明塑胶板。触控感测器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并不做限制,其可以是电容式触控结构中的双层感测电极结构或单层感测电极结构,触控感测器与基板的整合方式亦不在本实用新型中进行限制,其可以是直接形成在基板表面,也可以是通过其他贴合方式与基板进行整合,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何种整合方式,触控感测器都是形成于基板的非触碰面。
[002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遮蔽层设置在基板的周边,其可以是环设于基板的四周,亦可以仅设置在基板的一个或多个周边,本实用新型并不进行限制。遮蔽层一般由不透光材料形成,用以遮蔽触控面板结构中的一些非透明的周边电路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遮蔽层包含半透结构及至少有部分与该半透结构相邻接的遮光结构,其中该半透结构用于实现【背景技术】中所述的,背光源未开启时,半透结构不被用户可见,而当产品中的背光源开启时,半透结构才会显现出来的需求,请参阅图3、4、5,图3、4、5为沿图1中AA’线的剖面图,其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半透结构的不同实施方式。
[0025]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半透结构IlOa包含半透油墨层1101,其中该半透油墨层1101的颜色与遮光结构111的颜色相同,且其具备一定透明度,换言之,半透油墨层1101可使部分光线穿透。本实施例中,遮光结构111可由深色有机光阻材料或油墨组成,且其可以是由单层或是多个层级组成的遮光结构。当背光源开启时,光线从触控面板I的非触控面进入,照射到半透结构IlOa的光线可部分穿透进入用户视线,而照射到遮光结构111的光线几乎完全被遮蔽,无法进入用户视线,从而使得用户明显观察到半透结构IlOa的存在,即半透结构IlOa被用户可见;当背光源关闭时,由于半透结构IlOa与遮光结构111的颜色相同,故不易被用户观察出其中的差异,即半透结构IlOa不被用户可见。
[0026]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除半透结构IlOb与图3所示实施例的半透结构I1a不同,其余结构与图3所示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的半透结构IlOb与图3所示实施例的半透结构IlOa的区别在于,半透结构IlOb包括半透油墨层1101及光学匹配层1102,其中光学匹配层1102设置于基板上,半透油墨层1101设置于光学匹配层1102上,换言之,光学匹配层1102设置于半透油墨层1101与基板10之间。由于半透油墨层1101与邻接其周边的遮光结构111的材料不同,为了进一步减少两者之间的色差,本实施例增设了光学匹配层1102,使得在背光源关闭时,半透结构IlOb与遮光结构111之间色差几乎不会被用户察觉。其中,光学匹配层1102包含第一匹配层1102a及第二匹配层1102b,其中第一匹配层1102a设置于基板10上,第二匹配层1102b设置于第一匹配层1102a上,半透油墨层1101设置于第二匹配层1102b上。第一匹配层1102a由硅的氧化物组成,如二氧化硅;第二匹配层1102b由五氧化二铌组成,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光学匹配层为两层结构,于其他实施例中,其也可以为单层,或者三层的结构。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半透结构特别适用于遮光结构111由深色光阻材料层组成的触控面板结构中,由于光阻材料较油墨材料颗粒小,故由其组成的遮光结构更易与半透油墨层产生色差,通过增设光学匹配层,可减少之间的色差。
[0027]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除半透结构IlOc与上述实施例的半透结构不同,其余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半透结构IlOc包含光阻层1103,设置于基板10上,其中光阻层1103的颜色与遮光结构111的颜色相同,且光阻层1103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3微米,且小于等于0.6微米,光阻层1103的厚度为上述范围时,既可保证半透结构IlOc的半透特性,又与遮光结构111之间存在的色差不易被用户察觉。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较佳的,遮光结构111的材料与光阻层1103相同,即为相同材料的光阻,以最大范围降低其与半透结构IlOc的颜色差异。
[0028]图3、4、5所示的实施例中,分别通过对半透结构的材料、结构组成及厚度进行设置,使得半透结构可在背光源开启时可被用户所见,而背光源关闭时,半透结构不被用户可见,以实现【背景技术】中所述的,背光源未开启时,半透结构不被用户可见,而当产品中的背光源开启时,半透结构才会显现出来的需求。
[0029]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触控面板通过以下方法形成。请参照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0030]如图6所示,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0031]SI,形成一遮蔽层于一基板周边。其中遮蔽层的材料可为光阻或油墨,可通过涂布、印刷或光刻的方式形成于基板周边,该基板为一透明盖板,其一表面可供用户直接触碰操作。基板的材料可以为透明强化玻璃,或者透明塑胶板。
[0032]S2,形成一半透结构于该遮蔽层中。根据半透结构的不同实施例,形成半透结构的方式可以是,先将部分遮蔽层镂空,再于镂空处形成半透油墨层;或者,先将部分遮蔽层镂空,并于镂空处设置光学匹配层,再于光学匹配层上设置半透油墨层;或者,直接对遮蔽层进行蚀刻处理,降低其厚度,以形成半透结构。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 一遮蔽层,设置于该基板表面,并位于该基板周边,包含一半透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触控面板,其中该半透结构包括一半透油墨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触控面板,其中该半透结构包括一光学匹配层,设置於该半透油墨层与该基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触控面板,其中该光学匹配层包含一第一匹配层及一第二匹配层,其中,该第一匹配层设置于该基板上,该第二匹配层设置于该第一匹配层上,该半透油墨层设置于该第二匹配层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之触控面板,其中该第一匹配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该第二匹配层的材料为五氧化二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触控面板,其中该遮蔽层包括一遮光结构,其中该遮光结构至少有部分与该半透结构相邻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之触控面板,其中该半透结构包含一光阻层,该光阻层设置于该基板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之触控面板,其中该遮光结构的材料为光阻。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之触控面板,其中该半透结构的厚度为大于等于0.3微米,小于等于0.6微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触控面板,更包含一触控感测器,其中该触控感测器与该遮蔽层设置于该基板的同一表面,遮蔽层位于该触控感测器与该基板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触控面板,更包含一触控感测器,其中该触控感测器与该遮蔽层分别设置于该基板的两个相对表面。
【文档编号】G06F3/044GK203930722SQ201420087288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7日
【发明者】谢燕俊, 江耀诚, 赖彬, 冯风辉 申请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