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07587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商品计划销售地的鉴别和伪真确定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ZL03143203.4公开了一种防伪方法,具体是在产品上附加防伪标识和身份信息,把防伪标识模式存入可查询网络数据库,通过向查询网络输入产品身份信息,调取防伪标识模式,把调取的防伪标识模式与被查产品附加的防伪标识进行比对,实现防伪的目的。此专利的缺陷是,①无法实现对书籍防盗版功能;②无防串货功能;③不能使用密码锁;④此专利中,每件产品防伪标识只有一个,无法实现多人对同一枚防伪标识加入各自的随机防伪信息,且无法实现每个人之间相互保密,无法满足高级商品的防伪,比如文物,有时需要多名专家鉴定才能更有权威性,而此专利的防伪标识只有一个,无法实现在一个防伪标识上,把多名鉴定专家每个人的随机防伪信息加上,即无法实现对同一件文物,需要多名鉴定专家同时输入自己的防伪信息的需要;⑤无法识别采用购买一件真品,利用真品防伪标识,和身份号码,复制出的无穷多件仿冒品;⑥没有保护防伪标识的功能。专利申请CN200910146824和CN200810134111公开了两种防串货方法,具体是把产品附加多种(有多少销售地就附加多少种)能够代表各个计划销售地的信息作为防串货信息,储存于可查询网络数据库,检查串货与否,是经过检查分析和查询,得出是否串货的结论。这几种方法之中,防伪方法不能实现防串货的功能,防串货方法无法实现防伪功能,更不能实现防盗版,而且两种防串货方法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对外部的防串货信息的保护措施很不得力,对于搞串货者的故意毁坏防串货信息的行为无能为力。因此上述两种防串货方法存在的问题,一是不实用,二是无法保护防串货信息被人为地毁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几种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以解决现有防串货方法不实用和对故意毁坏防串货信息的行为无能为力的问题。第一种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串货防伪防盗版力法,是在产品或其附属物上附加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通过查询市场上流通产品所附加的信息,以判别产品是否属于串货、盗版物或产品的真伪,找到串货的来源或串货责任人,判别是否串货的方式是,找到市场流通被检验产品的计划销售地,然后把找到的所述计划销售地与该件产品的实际销售地二者进行比对,若二者相符,则判别该件产品未被串货,否则,判别为串货,其特征是:以产品被交付销售商家销售为界,本方法分为A、B两部分,A部分为产品被交付销售商家前的操作步骤,B部分为找到市场流通产品的计划销售地、判别产品是否盗版或真伪的操作步骤,表述如下:A、产品被交付销售商家销售之前的操作步骤如下:A-1、在每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附加一套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所述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内含一组显性信息和一组以上的隐性信息;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可采用的形式有:①中性信息,②中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二者复合,③中性信息+产品信息二者复合,④中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产品信息三者复合;每套所述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模式为:各种形式显性信息与各种形式隐性信息的任意组合;A-2、每套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内,显性信息中包含的中性信息具有唯一性;隐性信息包含的中性信息与显性信息包含的中性信息相对应,通过显性信息可检索到任意一组隐性信息;A-3、封闭隐藏保护附加各种形式隐性信息或可存入隐性信息的器件、材料、可独立附属物,可从如下封闭隐藏保护附加方式中,任选一种以上的封闭隐藏保护附加方式:A-3-1、把已存入或可存入隐性信息的可独立附属物放置于产品的任意部位,可独立附属物方式如下:A-3-1-1、以已存入或可存入隐性信息器件、器件卡、器件装饰物作为可独立附属物;A-3-1-2、把已存入或可存入隐性信息器件卡、器件装饰物物表面印上保护性信息,或把所述器件卡、装饰物表面覆以保护层,在保护层印上保护性信息,把所述器件卡、器件装饰物作为可独立附属物;A-3-1-3、把隐性信息和保护性信息二者之中取出部分信息,印在器件卡、器件装饰物表面,其余部分信息待存入器件卡,器件装饰物内部,以所述器件卡、器件装饰物作为可独立附属物;A-3-1-4把已存入或可存入隐性信息器件、材料、印有隐性信息承印物放置于材料内部或夹在多层材料夹层,以所述材料制造产品附属物,或在所述材料表面印上保护性信息制造可独立附属物;A-3-1-5、把一个以上的密码锁作为可独立附属物,把所密码锁密码作为隐性信息;A-3-2、把各种存在形式的隐性信息或可存入隐性信息器件、材料、可独立附属物附加于产品或其附属物内部,并采用骑缝封条、骑缝封贴、粘合剂粘合、热压合、缝纫缝合、机械咬合、焊接、封闭物密封等方式把所述各种存在形式的隐性信息或可存入隐性信息器件、材料可独立附属物封合在产品或其附属物内部,封闭隐藏保护附加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方式为如下方式中一种以上的方式A-3-2-1、把已存入或可存入隐性信息的器件、材料、可独立附属物、作为产品附属物放置于产品内部;A-3-2-2、把隐性信息印在承印物表面,把所述承印物放置于产品内部;A-3-2-3、把隐性信息印在包装物内表面;A-3-2-4、把隐性信息印在内保护层表面,把内保护层印刷信息的一面朝向包装物内壁并贴附;A-3-2-5、把隐性信息印在封闭物、封条、封贴朝向包装物内部的那一面A-3-3、把各种形式隐性信息或可存入隐性信息器件、材料、可独立附属物附加于产品或其附属物外部,把外保护层或特殊保护层附着在产品或其附属物外面,把所述外保护层或特殊保护层附着在产品或其附属物外面的程序完成时,即把各种形式隐性信息或可存入隐性信息器件、材料、可独立附属物夹在产品或其附属物与外保护层或特殊保护层之间,外保护层表面需要附加如下一种以上的保护性信息:a产品信息全部或部分;b、防伪信息部分或全部;c、产品荣誉性信息的全部或部分;d、装潢图案和文文字信息全部或部分;e、政府强制性标志信息的全部或部分;f、产品合格证图案和文字信息、g、使用说明书内容全部或部分,h、产品商标图案文字信息,i、产品标贴、标牌或铭牌图案、文字信息全部或部分,附加产品外部隐性信息的方式为如下一种以上的方式:A-3-3-1、把已存入或可存入隐性信息器件、材料、可独立附属物放置于产品或其附属物外部,把所述器件、材料、可独立附属物夹在产品或其附属物和外保护层或特殊保护层之间;A-3-3-2、把印有隐性信息承印物夹在产品或其附属物和外保护层或特殊保护层之间;A-3-3-3、把隐性信息印在包装物外表面,以外保护层或特殊保护层把所述隐性信息所占区域予以覆盖;A-3-3-4、把隐性信息印在外保护层或特殊保护层朝向产品或其附属物的那一面,以外保护层或特殊保护层着在在产品或其附属物外面;A-3-4、把隐性信息附加于包装物或包装物材料夹层,附加隐性信息的方式为如下方式一种以上的方式:A-3-4-1、把隐性信息印在两层以上包装物或包装材料任意夹层间的任意一面;A-3-4-2、把印有隐性信息承印物放置于两层以上包装物或材料之间夹层;A-3-4-3、把已存入或可存入隐性信息的器件、材料、可独立附属物放置于所述相邻两层以上包装物或材料之间夹层;A-3-4-4、把隐性信息附加于单层包装材料内部或封闭物材料内部,以所述包装材料制造产品附属物;A-3-5、把各种形式隐性信息或可存入隐性信息器件、材料、可独立附属物附加于一次性容器盖,以所述容器盖盖在容器口,附加隐性信息方式为如下之一种以上A-3-5-1、把隐性信息印在容器盖内表面;A-3-5-2、把印有隐性信息承印物放置于容器盖内;A-3-5-3、把已存入或可存入隐性信息的器件、材料、可独立附属物放置于容器盖内A-3-5-4、把A-3-5-2、A-3-5-3形式隐性信息放置于容器盖夹层;A-3-6、采用隐形防伪油墨,把隐性信息印在产品或其附属物外面印有保护性信息区域内,所述隐性信息需要与保护性信息区域中的图案或文字相重叠,并把印刷隐性信息的这层油墨印在最表层;A-3-7、把隐性信息印在产品或其附属物外表面或保护层内表面,采用包装材料作为保护层把产品整体包覆或部分包覆A-4、把显性信息附加于产品或其附属物任意部位;A-5、自确定产品的计划销售地时刻开始至产品被交付商家销售场所时止,把每件产品所附如的显性信息中包含的中性信息与产品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二者予以关联,读取名件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把尚未被存入的隐性信息和/或待存入信息存入相应器件、材料、可独立附属物中,并逐一记录每件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全部各组隐性信息以及相关的计划销售地信息,或者记为:显性信息一隐性信息i(i=1~n)-计划销售地信息;A-6、把产品交付销售商家进行销售,所述销售商家的所在地区与各件产品所附加的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包含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一致;B、判别市场流通产品是否串货、盗版物或真伪:B-1、判别市场流通产品是否串货、找到产品的计划销售地,在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中一种方式:B-1-1、检索记录法: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或密码锁密码以外且与显性信息一一对应的任意一组隐性信息,检索A-5步骤中的记录,检索出与所述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相关的产品计划销售地信息作为该件产品的计划销售地;若根据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检索出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不同,以隐性信息检索出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为准。B-1-2、解读信息法:解读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解读出所述显性信息包含的计划销售地信息并以所述计划销售地信息作为该件产品的计划销售地;若显性信息被毁坏、模糊不清或不包含计划销售地信息,则解读附加在该件产品上的密码锁密码以外任何一组且包含计划销售地信息的隐性信息,把解读出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作为该件产品的计划销售地;若根据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解读出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不同,则以隐性信息解读出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为准;若根据各组隐性信息解读出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不同,则该件产品所附加的各组隐性信息不可用。B-2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的方式,是在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中一种方式或一种以上的方式组合:B-2-1、解读比对法:解读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解读出所述显性信息包含的产品信息,把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与该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实际标注的产品信息进行比对,若前者和后者相符,则判别该件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若显性信息不包含产品信息、被毁坏或模糊不清,则解读附加在该件产品上包含产品信息的任意一组隐性信息,把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与该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实际标注的产品信息进行比对,若相符,则判别该件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若根据各组隐性信息解读出的产品信息各不相符,亦判别该件产品为假货或盗版物。B-2-2、检索比对法如下:按B-2-2-1或B-2-2-2:B-2-2-1、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或显性信息包含的中性信息,检索A-5步骤记录,检索到与所述显性信息相关的全部各组隐性信息,把检索到的全部各组隐性信息与实际附加在该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的相应各组隐性信息分别进行比对,经比对,若前者与后者分别对应相同,则判别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B-2-2-2、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或显性信息包含的中性信息,检索A-5步骤记录,检索到与所述显性信息相关的任意一组隐性信息,把检索到的一组隐性信息与实际附加在该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的相应一组隐性信息进行比对,经比对,若前者与后者相同,则判别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第二种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本发明还可以这样实现:把第一种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A-5步骤中每件产品显性信息、隐性信息i(i=1~n)、计划销售地信息的记录存入可供查询的网络数据库中;检查市场上流通产品是否串货、盗版物或真伪:B-1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的方式如下,是在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中一种方式:B-1-1、检索记录法:按第一种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B-1-1;B-1-2、解读信息法:按第一种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B-1-2;B-1-3、上网索取法: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或其附属物上的显性信息或密码锁密码以外且与显性信息一一对应的任意一组隐性信息,上网索取与所述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相关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作为该件产品的计划销售地;若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索取到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不同,则以隐性信息索取到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为准。B-2、判别产品是否盗版物、真伪,是在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中一种方式或一种以上方式的组合:B-2-1、解读比对法:按第一种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B-2-1;B-2-2、检索比对法:按第一种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B-2-2-1或B-2-2-2;B-2-3、上网索取比对法,为如下两种可选择方式:B-2-3-1、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或显性信息包含的中性信息,上网索取A-5步骤所涉网络数据库中与所述显性信息相关的全部各组隐性信息,把索取到的全部各组隐性信息分别与实际附加在该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的相应各组隐性信息分别进行比对,经比对,若前者与后者分别对应相同,则判别该件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在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对其相应各组隐性信息索取时,隐性信息索取不到或索取不全,亦判该件产品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对每组隐性信息的索取,以一人为限,或以一次为限。B-2-3-2、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或显性信息包含的中性信息,上网索取A-5步骤所涉网络数据库中与所述显性信息相关的任意一组隐性信息,把索取到的这组隐性信息与实际附加在该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的相应一组隐性信息进行比对,经比对,若前者与后者相同,则判别该件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在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对其相应隐性信息索取时,隐性信息索取不到,亦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每组隐性信息的索取的限制是,以一人为限,或以一次为限。第三种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本发明还可以这样实现:在第一、二、种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A-1~A-3步骤中,在原技术方案基础上,采用一个以上密码锁或增设一个以上密码锁作为防串货密码锁,把所述密码锁存入计划销售地信息,所述计划销售地信息为地区代码,所述地区代码遵循产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所拟定或认可的代码-计划销售地地区名称的对应关系;A-6步骤变换为,把产品交付所在地与产品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一致的销售商家进行销售;A部分其它步骤不变B、判别产品是否串货,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比第一、二、种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增加一种判别产品是否串货和找到被串货产品的计划销售地的方式如下述:根据代码-地区名称对应关系,找到被检验产品实际销售地的地区代码,把找到的所述地区代码输入该件产品附加的密码锁,若密码锁能够被打开,则判别该件产品未被串货,否则判别为串货;若产品已被判别为串货,则根据代码-地区名称对应关系,把产品的所有销售地的地区代码逐一输入密码锁,把能够打开密码锁的地区代码代表的地区,判别为该件产品的计划销售地。第四种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本发明还可以这样实现:把第一种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A-5步骤变换为:在产品被交付销售商家销售之前,读取各件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把尚未被存入的隐性信息或/和待存入信息存入相应器件、材料、可独立附属物,并逐一记录每件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全部各组隐性信息,或者记为:显性信息-隐性信息i(i=1~n),并把对于每件产品显性信息——隐性信息i(i=1~n)的记录存入可查询网络数据库中;A-6步骤变换为:把产品交付销售商家进行销售;A部分其余步骤不变;B、检查市场上流通产品是否盗版物或真伪,在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中一种方式或一种以上方式的组合:B-1、解读比对法:按第一种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B-2-1B-2、检索比对法:按第一种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B-2-2-B-2-2-1或B-2-2-2B-3、上网索取比对法,按下述B-3-1或B-3-2方式:B-3-1、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或显性信息包含的中性信息,上网索取A-5步骤所涉网络数据库中与所述显性信息相关的全部各组隐性信息,把索取到的全部各组隐性信息分别与实际附加在该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的相应各组隐性信息分别进行比对,经比对,若前者与后者分别对应相同,则判别该件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在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对其相应各组隐性信息索取时,隐性信息索取不到或索取不全,亦判该件产品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对每组隐性信息的索取,以一人为限,或以一次为限。B-3-2、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或显性信息包含的中性信息,上网索取A-5步骤所涉网络数据库中与所述显性信息相关的任意一组隐性信息,把索取到的这组隐性信息与实际附加在该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的相应一组隐性信息进行比对,经比对,若前者与后者相同,则判别该件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在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对其相应隐性信息索取时,隐性信息索取不到,亦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每组隐性信息的索取的限制是,以一人为限,或以一次为限。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中A-3-1-5步骤使用密码锁的方式是,用密码锁锁住产品或其包装物的开启和/或关闭关键部位。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中A-3-1-5步骤中,密码锁密码设定人数为一人以上,当密码锁密码设定人为2人以上的情形时,各密码设定人之间对各自设定的密码可互相保密。本发明是在各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附加一套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所述的一套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是指一组以上信息组的集合,一套信息最少一组,若仅采用一组信息,可作为显性或隐性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若两组或两组以上,或可采用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结合的模式,一组作为显性信息,其他组信息作为隐性信息,隐性信息可有一组以上,记为:隐性信息i(i=1~n,n为正整数)。一套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内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为如下两种:①具有唯一性的显性信息与其对应的隐性信息一一对应,具体是指可通过任意一组显性信息检索到与其对应的唯一一组隐性信息,也可以通过任何一组隐性信息检索到与其对应的唯一一组显性信息;②具有唯一性的显性信息与其对应的隐性信息非一一对应,具体是指,只能通过任意一组显性信息检索到与其对应的唯一一组隐性信息,而不能通过任意一组隐性信息检索到与其对应的唯一一组显性信息。所述唯一性是指,在各件同种类、同规格的产品中,所附加的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没有重复的可能,必须保证一组信息只能附加于一件产品上,其他各件产品上不可以再出现这组信息,起码在产品保质期内不会再出现这组信息。所述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可包括中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和产品信息,或是上述三种信息的任意组合,即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形式可有下述任一形式:a.中性信息,b.计划销售地信息,c.产品信息,d.中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e.中性信息+产品信息,f.计划销售地信息+产品信息,g.中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产品信息。所述中性信息,为纯粹的数字或字母,如:1234567890、ABCDEFGH,或是二者的组合。所述计划销售地信息,是指产品厂家计划把某些产品在某地区销售,该地区即为计划销售地,可用地区名称或地区代码,所述地区代码是指代表地区的代码,代码与计划销售地之间的对应关系,由产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拟定或确认。所述产品信息,是指全部或部分产品参数和使用说明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如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失效日期、批号、说明书(包括质量参数、使用说明)、生产厂家、票证的发出、开出单位名称之类的信息。对“相符”的说明,所述产品计划销售地和实际销售地相符,是指,计划销售地与实际销售地基本一致,例如:如果被设定的产品计划销售地为北京市,而产品的实际销售地为北京某区,就应该认为计划销售地和实际销售地一致;如果被设定的计划销售地为北京市海淀区,而实际销售地为北京市丰台区,就应该认为实际销售地与计划销售地不符。所述产品信息相符,意为互相比对的产品信息内容大致意思相同或有相同之处,大致意思不矛盾。例如:在把从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与产品实际标注的产品信息比对时,如果通过解读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解读出的产品信息是产品生产日期,而产品包装标注的产品信息是①生产日期、②生产日期+保质期、③生产日期+厂家名称......,在这里只要二者的产品生产日期相同,本发明就认为,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与产品或其附属物标注的产品信息相符。所述显性信息,是指附加于产品,不必封闭隐藏、人眼可见的信息。所述隐性信息,是指附加于产品,需要封闭隐藏或保护的信息。所述封闭隐藏保护一是由封闭物、封条、封贴或保护层与包装物合作,二是由保护层或包装物独立,三是由主体产品独立把看得见、摸得着的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封闭隐藏为人手接触不到或看不到的信息,信息被封闭隐藏后,将令欲毁坏该信息的人无从下手,除非破坏产品或其附属物、封闭物、保护层,而毁坏产品的整体性,将使产品作为商品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而难以售出。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有四种形式,一是印刷形式的信息,印在在产品或其附属物内外表面、夹层、保护层表面、承印物表面的所述信息;二是储存于器件、材料、可独立附属物内部的所述信息;三是以密码锁作为产品附属物,以密码锁密码作为所述信息;四是夹在包装材料内部的各种形式所述信息,如图18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产品是指广义的产品,包括产品主体和产品附属物。所述产品附属物,包括产品包装物、合格证、质量、使用说明书、标签、标贴、标牌、铭牌等等。例如:面粉产品,产品主体是食物面粉,其包装袋、合格证、质量说明书、使用说明书、标签、标贴、标牌、铭牌、装饰物等等是产品附属物,包装袋属于包装物,食物面粉属于被包装物,本发明所述的产品既包括普通产品,也包括出版物产品。产品主体也称为被包装物。本发明所述防串货,是指防止或抵制串货,防伪是指防止和抵制假货、仿冒产品,盗版物是正版出版物的假冒或仿冒产品,因此,本发明所述的防伪,也包括防盗版,防伪方法也是防盗版方法。本发明把需要封闭隐藏保护的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也称为被保护信息。所述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存在形式有如下几种:一是印刷形式的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即油墨-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复合涂层;二是印有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承印物;三是存有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和可随时存入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器件;四是携带于或可携带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材料。所述器件是指所有能够储存信息的存储器,例如磁卡、芯片、电路、光卡、可探测密码锁等等物件,也可以把所述这些器件制作成器件卡、器件坠、器件吊牌等器件装饰物;所述可独立附属物,是指可独立保护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产品附属物。封闭隐藏保护附加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方式如下:c1.把可独立附属物或器件放置于产品的任何部位,制作可独立附属物方式如下:c1.1把可存入或已存入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器件、器件卡、器件装饰物作为可独立附属物。c1.2把可存入或已存入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器件卡、器件装饰物表面印上保护性信息,把器件卡,器件装饰物作为可独立附属物。c1.3把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和保护性信息二者之中取出部分信息,印在器件卡、器件装饰物表面,其余部分可储存于器件卡,器件装饰物内部,以此类器件卡、器件装饰物作为可独立附属物;c1.4把各种存在形式的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放置于材料内部或夹在多层材料夹层,如图16、图18所示,以此材料制作产品说明书、合格证、或以此材料表面印上保护性信息制作成装饰物、装潢物。以此类说明书、合格证、装饰物、装潢物作为可独立附属物。c1.5把密码锁密码作为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把所述密码锁作为可独立附属物。密码锁的用法在c4详述。c2把把各种存在形式的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可存入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的器件或材料附加于产品或其附属物内部、夹层,并对附加于产品或其附属物内部的器件或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封闭在产品或其附属物内部。可采用骑缝封条(如图27、图28所示)、骑缝封贴、粘合剂粘合、热压合、缝纫缝合、机械咬合、焊接、封闭物(如图22、图24所示)等方式予以封合,封闭隐藏保护附加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方式如下c2.1把可存入或已存入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器件、可独立附属物、材料作为产品附属物放置于产品或包装材料内部或夹层,如图15、图16所示;c2.2把印有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承印物放置于产品或包装材料内部或夹层c2.3把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印在包装物、封闭物内表面或两层以上包装物或包装材料之间夹层。c2.4把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印在内保护层表面,把内保护层贴合于包装物内表面,需要把保护层印刷信息的一面朝向包装物内表面,如图15、图17、所示。c2.5把各种存在形式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附加于单层包装材料内部或封闭物材料内部,如图18所示。以此包装材料制造包装物如果被包装物卫生条件要求苛刻,为防止被包装物被污染,附加于包装物内部的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则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所述无害化处理是指,(1)c2.1可独立附属物、器件外表面采用无毒无味材料,(2)印刷包装物、封闭物内表面的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采用普通油墨,把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所占区域以无毒无味材料覆盖,(3)印制放置于包装物内部的附有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承印物的材料和油墨、印刷包装物、封闭物内表面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油墨、内保护层,均采用无毒无味材料或可食用材料。c3把可存入或已存入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器件附加于产品或其附属物外部,把外保护层或特殊保护层附着在产品或其附属物外面,把器件、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夹在产品或其附属物与外保护层或特殊保护层之间,如图15、图17、图19~图24所示,根据保护要求,外保护层可酌情附加保护性信息。附加产品外部器件、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方式如下c3.1把可存入或已存入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器件、可独立附属物、材料放置于产品包装物外部,把所述器件、可独立附属物、材料夹在包装物和外保护层或特殊保护层之间;c3.2把印有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印在承印物夹在包装物和外保护层或特殊保护层之间;c3.3把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印在包装物外表面,以外保护层或特殊保护层把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所占区域予以覆盖;c3.4把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印外保护层或特殊保护层朝向产品或其附属物的那一面,以外保护层或特殊保护层附着在在产品或其附属物外面;c3.5.把可存入或已存入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器件、材料附加于产品的外部,以保护层封闭包覆,保护层表面附加保护性信息。c4.把密码锁密码作为产品附属物,把密码锁密码作为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密码锁可以放置于产品任何部位,用密码锁锁住产品或其包装物的开启和/或关闭处关键部位,防伪性能最佳;所述产品或其包装物开启和/或关闭处关键部位是指,只有打开密码锁锁住的部位,产品才能被开启或关闭,才能被正常使用或消费,就像用锁具锁住仓库大门,只有打开仓库门锁,才能正常出入仓库大门。例如:用密码锁锁住包装箱/盒开启处、容器开口、书籍的封面和/或封底、产品的门窗口、产品操作系统、操作部位、控制系统等等关键部位。密码锁可使用一个以上,如果使用两个以上密码锁,这些密码锁密码的设定人可为一人或一人以上,密码设定人的人数最多可与使用密码锁的个数相同。如果密码锁密码设定人为一人以上,这些密码设定人之间对各自设定的密码可相互保密,就象一个多名保管员管理的仓库,需要多名保管员同时拿出自己的钥匙才能打开仓库大门,防止某个或某几个保管员作弊一样。密码锁的用法是,把此密码锁作为产品附属物。用于防伪,是把拟定的产品隐性信息设定为密码锁密码或把密码锁密码作为产品隐性信息,附加密码锁的产品流通到市场后,当需要判别市场流通产品的真伪时,通过相关途径,找到市场流通产品上市前附加于产品的隐性信息即密码锁密码,若找到的隐性信息能够打开市场流通产品密码锁,就意味着,找到的隐性信息与市场流通产品附加的实际隐性信息二者相同,即判别该件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使用密码锁进行防串货用途时,也可以直接将地区代码作为密码锁密码,在对市场流通产品进行是否被串货的检验时,把产品实际销售地的地区代码输入密码锁,若密码锁能够打开,本发明就认为被检验产品没有被串货,也可以说,通过隐性信息解读出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与实际销售地相同。c5.把各种形式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附加于一次性容器盖,以所述容器盖盖在容器口,附加器件、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方式如下c5.1把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印在容器盖内表面;c5.2把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印在承印物,把所述承印物放置于容器盖内c5.3把可存入或已存入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器件、材料、可独立附属物放置于容器盖内c5.4把各种形式的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放置于容器盖夹层;c6.印刷方式:一是把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印在产品印有保护性信息的区域内,所述的印刷是指,把油墨——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复合层粘附于承印物表面。对于油墨——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复合层的印刷,既可采用隐形防伪油墨,也可以采用普通油墨。若采用隐形防伪油墨,可以把油墨——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复合层粘附在印有保护性信息区域内的任意部位。最佳的方案是,印在印有保护性信息区域内有文字或图案的部位,让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混于印有保护性信息区域的文字和图案内,与文字、图案相重叠,如图1、图3、图4、图7所示。如果采用普通油墨,则需要避开区域内的文字,不要与文字重叠,如图2、图5、图6、图8所示。另一个要求是,无论采用普通油墨还是隐形防伪油墨,如果印刷的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与保护性信息相重叠,对于油墨——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这层复合层,需要放置最表层,如图1、图3、图4、图7、图9、图10所示。这样的设置,可以让观察者对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看的最清楚。c7.把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印在产品外表面或保护层内表面,采用包装材料作为保护层把产品整体包覆,在包覆住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前提下,也可以把产品部分体积予以包覆。c8.把内部附有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包装物各个零件采用机械方式组合为整体包装物,如把薄板金属包装物的各个零件采用机械咬合或焊接。因为本发明是在每件产品附加一组以上的隐性信息,封闭隐藏保护多组隐性信息的形式,不一定仅采用一种封闭隐藏保护形式,因此保护隐性信息的方式,也可采用上述一种以上的方式。所述承印物,是指包装物以外的软体或固体包装材料,可以把文字和/图案等信息印在材料表面,例如纸类、膜类、金属及非金属板材。所述保护性信息,是指对器件、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具有保护作用的信息,可为如下一种以上:①产品信息全部或部分,②防伪信息部分或全部,③产品荣誉性信息的全部或部分,④装潢图案和文文字信息全部或部分,⑤政府强制性标志信息的全部或部分,⑥产品合格证图案或/和文字信息、⑦使用说明书内容全部或部分,⑧产品商标图案和/或文字信息,⑨产品标贴、标牌、铭牌图案文字全部或部分。所述防伪信息是指,用于对本产品进行真伪判别采用的信息,例如:产品的身份号码、防伪码、防伪标识等等。所述显性防伪信息,是与隐性防伪信息相对应或相关的防伪信息。所述荣誉性信息,是指消费者看到这种信息后比较放心购买,对消费者购买欲、产品的销售量具有促进作用的信息,例如3C认证标志、无公害产品认证标志、有机认证标志、欧盟认证标志、质量认证标志、地理标志、免检产品标志、优质产品标志、名牌产品标志、消费者信得过产品标志等等。所述政府强制性标志信息,是指政府管理产品之生产或流通采用的信息或宣导性的信息,例如:商品条码、、书号、产品生产许可证号码或标志、“吸烟有害健康”之类的图案或文字等等。所述封闭物,是指把固体包装材料或软体包装材料密合于包装物开口外缘,把包装物开口予以密封的零件,如图22、图24中的9号零件;所述固体包装材料,是指木材(包括瓦楞纸、木质纤维板、密度板)、金属、塑料等材料制成的薄厚板材(金属箔除外);所述软体包装材料是指金属箔,如铝箔、铜箔、铁箔、金箔、银箔等;各种薄厚纸类材料(包括易碎纸,不包括瓦楞纸)、塑料薄、厚膜等等;所述封条,是指贴合在包装箱/盒开口,封闭包装箱/盒开口的封闭物,如图27中的12号件。所述封贴,是指表面印有保护性信息,贴于包装箱/盒开口,封闭包装箱/盒开口的封闭物,其实质就是封闭产品或其附属物包装物开口的标贴;所述一次性封闭物是指,封闭物破坏以后不能修复再用,但有的封闭物被破坏以后可以更换一件新的封闭物重新封闭,如图22所示的封闭方式,封闭物与容器的封合处(是指封闭物与容器开口外缘密合部位)是在容器外部;而有的封闭物,被破坏以后无法更换新的,如图24采用的铝箔或薄膜封闭物,密合处是在容器的内部,包装程序完成以后,就把封闭物与包装物开口的密合部位隐藏到了包装物内部。产品出厂以后,如果封闭物被破坏,想重新更换封闭物,是不可能实现的。所述保护层是指附着在产品或其附属物表面,采用下述三种覆盖或包覆方式,把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夹在产品或其附属物外面的层状物件,①把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予以覆盖,②把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与产品或其附属物一起整体包覆或,③在完全包覆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前提下,仅包覆产品或其附属物部分体积,如图1、图2、图4、图6~图8、图10、图12~图15、图17、图19~图24所示的3号零件。把保护层附着在产品或其附属物表面的方式是,采用油墨(包括刮刮卡油墨)涂层、软体包装材料或非薄膜塑料类材料、金属材料,采用涂层、粘贴、贴合、封合、覆膜、热压、喷涂等方式,把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予以覆盖,可仅覆盖所述信息所在区域,只需把被覆盖信息完全覆盖即可,或可完全覆盖附加所述信息的包装物表面或包装材料表面。当产品或其包装物外部的保护层扩大到覆盖了整体产品或其包装物时,保护层便成为了包覆层,包覆层可把被保护信息与整体产品或包装物包覆在一起,也可仅包覆整体产品的部分体积,前提是,需要把被保护信息完全包覆。保护附加于包装物内部或内表面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保护层称为内保护层,保护附加于包装物外部或外表面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保护层,称为外保护层。为避免保护层被人为毁坏,可以在保护层外表面附加保护性信息,如图19、图20、图21、图23、图24所示。另外,若保护层为透明层,也可把保护性信息附加于保护层内表面。保护性信息所占区域可完全覆盖住被覆盖的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所占区域,如图19~图24所示。产品标贴、标牌、铭牌的表面印有保护性信息,集保护层与保护性信息与一体,属于本发明的一种特殊保护层。所述密码锁是指,必须知道密码锁密码,输入密码,密码锁才能被打开。除密码设定人以外,其他人得到密码锁密码的途径源于密码设定人,而不能利用工具通过对密码锁进行探测,探测到密码锁密码。通过工具能够探测到密码的密码锁,本发明归类于器件,称为可探测密码锁。一套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内包含信息的情形如下:模式一,采用显性信息的模式,即把至少一组显性信息附加于产品或其附属物上,不必封闭隐藏。模式二,采隐性信息的模式,即把至少一组隐性信息附加于产品或其附属物上,但必须予以封闭隐藏。模式三,采用一组显性信息和一组隐性信息结合的模式。模式四,采用显性信息和多组隐性信息相结合的模式。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形式可包括有:数码、一维以上条码、字母、文字、图案,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各件产品附加的中性信息可按一定规律排列,例如:123456、234567、345678,或123456、123457、123458,等多种排列方式,还可以采用随机的无规律排列,即所谓的随机性。各件产品的中性信息可以采用具有唯一性的信息,也可以采用不具有唯一性的信息组。若采用人眼无法识读的一维到多维条码或其他形式信息作为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话,可把这种信息内容译为人眼可识读信息标注于产品或其附属物上。如果附加的显性信息包含计划销售地信息,这些产品在包装程序完成后,最好把它们存放在一起,并把计划销售地予以标示,在产品出厂前需要记录计划销售地名称和代码。如果附加的显性信息是中性信息,在厂家确定了产品计划销售地之后,还需要把显性信息赋予计划销售地信息。读取每件产品显性信息,把每套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与计划销售地关联起来。如果附加了隐性信息,最好把计划销售地——显性信息——隐性信息i(i=1~n)记录在一起。为方便网上索取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需要,也可以把记录的这些组显性信息——计划销售地连同相应的隐性信息拷贝到可查询的网络数据库中,让公众能够通过市场上产品附加的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对这些产品进行是否是串货、假货及真伪的判别。判别市场上流通产品是否串货、假货、盗版的方式如下:判别产品是否串货:先找到被检验产品的计划销售地,然后与该产品实际销售地进行比对,若二者相符,则判别为非串货;否则,即判别为串货。找到计划销售地信息的途径是:①解读包含计划销售地的信息,解读出计划销售地信息;②根据显性信息包含的中性信息检索厂家对于计划销售地——显性信息——隐性信息的记录,检索出计划销售地;③上网索取计划销售地,把中性信息输入可查询网络,索取计划销售地。这种途径需要把厂家把对于计划销售地——显性信息——隐性信息记录存入可供查询网络数据库中。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可有多种方式:①显性信息包含的中性信息与隐性信息包含的中性信息结合判别真伪或是否盗版,a方式:把被检验产品显性信息或其包含的中性信息输入可查询网络,索取与显性信息相关的所有各组隐性信息,若索取到的所有各组隐性信息与产品实际附加的相应各组隐性信息全部相同,则判别为真品,否则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b方式:把被检验产品的显性信息或其包含的中性信息输入可查询网络,索取任意一组隐性信息,若索取到的这组隐性信息与产品附加的实际隐性信息相同,则判别为真品,否则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②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独立判别是否假货、盗版物,即把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分别输入可查询网络,若首次输入查询,不可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否则,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③解读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包含的产品信息,把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与产品或其附属物标注的相应产品信息相符者判别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以下对各种情形的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模式进一步说明§1.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为模式一和模式二的情形,一套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仅有一种的情形,即在产品上仅附加了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该套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模式为下述形式之一:①中性信息、②计划销售地信息、③中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两者复合、④中性信息+产品信息两者复合、⑤计划销售地信息+产品信息两者复合、⑥中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产品信息三者复合、⑦产品信息、⑧计划销售地信息+防伪信息二者复合、⑨计划销售地信息+防伪信息+产品信息三者复合。1.1找到市场上流通产品计划销售地途径对于形式①、③、④、⑥1.1a.检索法:需要在产品流向市场前,确定产品计划销售地,把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中性信息与计划销售地相关联,并把关联后的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予以记录。根据市场流通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检索此记录可得到该流通产品计划销售地。1.1b.上网索取法:需要把1.1a项记录存入可供查询网络数据库。找到市场上流通产品的计划销售地途径是,把流通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输入可查询网络,通过网络索取该流通产品计划销售地。1.1c.解读法:对于形式②、③、⑤、⑥、⑧、⑨,根据市场流通产品附加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中的计划销售地信息可解读出该流通产品计划销售地。1.2判别市场上流通产品真伪1.2a.上网查询法:对于形式①、③、④、⑥,需要在产品流向市场前之前,把每件产品显性信息存入可查询网络数据库。把市场上流通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输入可查询网络,若输入的信息是首次输入查询,则不可判别该流通产品为假货,否则,判别为假货.1.2b.解读法:对于模式⑤、⑥、⑦、⑧、⑨可解读市场上流通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包含的产品信息或防伪信息,若解读出的产品信息或防伪信息与产品包装标注的实际产品信息或与解读出防伪信息相关的显性防伪信息相符,判别为真品,否则判别为假货。若采用防伪信息比对法,需要在产品上印上与隐性信息包含的防伪信息相关的显性防伪信息。§2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为模式三的情形,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结合的模式,即一套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具有一组显性信息,一组隐性信息。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均为下述形式之一:①中性信息、②中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两者复合、③中性信息+产品信息两者复合、④中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产品信息三者复合、⑤计划销售地信息、⑥产品信息、⑦计划销售地+产品信息二者复合。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的自由组合即成为一套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模式,无论采用那种模式,显性信息包含的中性信息需要具有唯一性或随机性+唯一性。以下举例说明。2.1显性信息、隐性信息均采用形式①,且一一对应,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根据显性信息可以检索到隐性信息,反之亦然。2.1.1.两组信息相同2.1.1.1找到市场上流通产品计划销售地途径:同1.1a、1.1b;2.1.1.2判别市场上流通产品真伪:同1.2a。2.1.2两组信息不同2.1.2.1找到市场上流通产品计划销售地途径:同2.1.1,若根据两组信息查询到的计划销售地不同或显性信息被毁坏,则以隐性信息查询到的计划销售地为准。2.1.2.2判别市场流通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2.1.2.2a.上网索比对取法:把流通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输入可查询网络索取隐性信息,若索取到的隐性信息与产品上附加的隐性信息相同,则判别为真品或正版物,不同为假货或盗版物;若输入显性信息而索取不到隐性信息,亦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为提高防伪效果,这种通过显性信息索取隐性信息的模式,对索取隐性信息可设置一定的限制,所述的限制是指如下两种模式:一是以一次为限,所述一次为限,是指只允许索取一次,索取一次以后,若再索取,则不提供。这种限制模式,防伪效果最佳;别一种限制模式是以一人为限,所述一人为限是指,索取隐性信息时可向网络输入身份信息或密码,以后再索取隐性信息,通过提供此身份信息或密码,可多次索取到隐性信息,这种限制,防伪效果逊于第一种。但是这种限制也有其优点,一是,方便有基本互信人群转让防伪防盗版商品,无论仿伪商品转手多少次,转手他人之前,转手者把首次索取隐性信息者的身份信息或密码告诉商品被转手者,商品被转手者随时可以首次索取人身份信息和显性信息索取隐性信息,判别商品真伪。这类人群真伪判别,宣传了本商品的防伪方式,同时宣扬了商品品牌。上述两种对索取隐性信息限制,其防伪效果,是背景技术ZL03143203.4所不具备的,这两种限制方式的技术特征,弥补了该专利的漏洞,是对该专利的补充和完善。2.1.2.2b.上网查询法:把市场上流通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或/和隐性信息输入可查询网络,网络回复查询者,若回复首次查询,不可判别为假货;若回复非首次查询,应判别为假货。2.1.2.2a、2.1.2.2b.两方法均需要在产品流向市场前,把每件产品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存入可查询网络数据库。2.2显性信息、隐性信息均采用形式①,且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非一一对应,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根据显性信息可以检索到隐性信息,而不能反向检索。这种情形是在各件产品均附加一组具有唯一性的显性信息,也附加一组隐性信息,允许通过显性信息检索隐性信息,而不能通过隐性信息检索显性信息。这种情形下,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不是一一对应的,这意味着隐性信息的组数少于显性信息的组数。2.2.1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地途径:同1.1a、1.1b,但通过隐性信息检索到的计划销售地只能作为参考。2.2.2判别产品真伪:同2.1.2.2a、2.1.2.2b项。2.3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采用形式⑤的组合模式2.3.1找到市场流通产品计划销售地途径:通过解读市场上流通产品的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均可得到产品的计划销售地。若显性信息被毁坏,应以隐性信息解读出的计划销售地为准。2.3.2判别产品真伪或是否盗版物:通过解读市场上流通产品的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可得到产品的产品信息,若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与产品包装标注的实际产品信息相符,判别为真品,否则判别为假货;若显性信息被毁坏,应以隐性信息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为准。2.4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均采用形式⑥的组合模式判别产品真伪:解读市场上流通产品附加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得到产品信息,与实际产品包装标注的产品信息比对,相符则判别为真品,否则,判别为假货。若显性信息被毁坏或不清楚,应以隐性信息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为准。2.5显性信息采用③、隐性信息采用①2.5.1找到计划销售地途径:同2.1.2.1。2.5.2判别产品真伪:同2.1.2.2a、2.1.2.2b、2.1.2.2c项。2.6对于其他种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组合模式,说明如下:2.6.1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途径:2.6.1.1.市场上流通产品附加的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包含计划销售地信息的,可通过解读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方式取得该产品的计划销售地信息,若通过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解读出的计划销售地不同或显性信息被毁坏(或模糊不清楚),以隐性信息解读出的计划销售地为准。2.6.1.2.根据市场上流通产品附加的产品显性信息,或与显性信息一一对应的隐性信息,上网索取(需要在产品流向市场前,把每件产品显性信息与对应计划销售地存入可查询网络数据库)或检索产品流向市场前厂家对于计划销售地一一显性信息的记录,取得产品计划销售地。若以显性信息和以隐性信息索取或检索到的计划销售地不同或显性信息被毁坏(或模糊不清楚),以隐性信息索取或检索到的计划销售地为准。2.6.2判别产品真伪:2.6.2.1.网络查询法:把市场上流通产品附加的包含中性信息的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输入可查询网络,网络回复输入者,若回复为首次输入查询,不可判别为假货;若回复非首次,应判别为假货。2.6.2.2.网络索取比对法:把市场上流通产品附加包含的中性信息的显性信息,输入可查询网络,索取与显性信息不同的隐性信息,把索取到的隐性信息与该产品上的隐性信息进行比对,相同则判别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若输入显性信息而索取不到隐性信息,亦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此种索取隐性信息以一次为限或以一人为限。2.6.2.3解读包含产品信息的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把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与产品上标注的产品信息比对,相符则判别为真品,否则,判别为假货;若通过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不同或显性信息被毁坏(或模糊不清),则以隐性信息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为准。2.6.2.1和2.6.2.2均需在产品流通到市场前把每件产品显性信息-隐性信息的对应记录存入可查询网络数据库。§3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为模式四的情形,一组显性信息和多组隐性信息结合的模式,即各件产品均附加一组显性信息,附加一组以上的隐性信息,记为隐性信息i(i=1~n),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均采用下述形式之一:①中性信息、②计划销售地信息、③中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两者复合、④中性信息+产品信息两者复合、⑤计划销售地信息+产品信息两者复合、⑥中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产品信息三者复合、⑦产品信息,显性信息内包含的中性信息需要具有唯一性或随机性+唯一性,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组合模式为采用七种形式的自由组合,一套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内,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组合模式不计其数,以下先以隐性信息采用两组的模式举例说明,再对模式四的情形予以综合说明:3.1以一套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采用三组信息,即显性信息,隐性信息1、隐性信息2均采用中性信息为例说明如下3.1.1找到市场上流通产品产品计划销售地途径:3.1.1.1.根据产品上市前厂家对于各件产品计划销售地信息——显性信息——隐性信息1——隐性信息2的记录,通过显性信息或与显性信息一一对应的隐性信息检索出计划销售地;若显性信息被毁坏或模糊不清,以任何一组能够检索到计划销售地的隐性信息检索出计划销售地为准;若两组隐性信息检索出的计划销售地不同,则该产品附加的隐性信息不可用。3.1.1.2上网索取计划销售地:产品流向市场前,厂家需要把各件产品计划销售地信息——显性信息——隐性信息1——隐性信息2的记录存入可查询网络数据库。通过显性信息或与显性信息——对应的隐性信息上网索取计划销售地;若显性信息被毁坏或模糊不清,以任何一组能够索取到计划销售地的隐性信息索取到计划销售地为准;若两组隐性信息索取到的计划销售地不同,则该产品附加的隐性信息不可用。3.1.2判别产品真伪:3.1.2.1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结合判别真伪模式1:产品流向市场前,厂家需要把各件产品显性信息、隐性信息1、隐性信息2的对应记录存入可查询网络数据库。把市场流通产品的显性信息输入可查询网络索取隐性信息1和2,若索取到的隐性信息1和2与产品上附加的隐性信息1和2分别对应相同,则判别为真品或正版物,不同为假货或盗版物。3.1.2.2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结合判别真伪模式2:产品流向市场前,厂家需要把各件产品显性信息、隐性信息1、隐性信息2的对应记录存入可查询网络数据库。把市场流通产品的显性信息输入可查询网络索取任何一组隐性信息,若索取到的隐性信息与产品上的相应隐性信息相同,则判别为真品或正版物,不同为假货或盗版物。对于3.2.1.1和3.2.1.2判别真伪模式,若把显性信息输入可查询网络,隐性信息索取不到,也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对于3.2.1.1和3.2.1.2判别真伪模式,为提高防伪效果,对每组隐性信息的索取可设置一定的限制,所述的限制是指如下两种模式:一是以一次为限,另一种限制模式是以一人为限。3.1.2.3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独立判别真伪模式:产品流向市场前,厂家需要把各件产品显性信息、隐性信息1、隐性信息2的记录存入可查询网络数据库。把市场上流通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或与显性信息一一对应的隐性信息,输入可查询防伪网络数据库,网络回复输入者,若回复首次输入查询,不可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若回复非首次,应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3.2以各组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均采用形式②的组合模式为例,说明如下找到市场流通产品计划销售地途径:通过解读市场流通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或任何一组隐性信息均可得到产品的计划销售地。若显性信息被毁坏,应以隐性信息解读出的计划销售地为准。3.3以各组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均采用形式⑦的组合模式为例,说明如下判别市场流通产品真伪:解读市场流通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或任何一组隐性信息得到产品信息,与产品包装标注的产品信息比对,相符则判别为真品,否则,判别为假货。若显性信息被毁坏或不清楚,应以隐性信息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为准。3.4显性信息、隐性信息均为①、②、③、④、⑤、⑥、⑦七种形式之一。隐性信息组数为i(i=1~n),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组合模式为七种形式的自由组合,概述如下:3.4.1找到市场流通产品计划销售地途径3.4.1.1解读方式:市场流通产品附加的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包含计划销售地信息的,可通过解读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方式取得计划销售地信息,若通过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解读出的计划销售地不同或显性信息被毁坏(或模糊不清),以任何一组隐性信息解读出的计划销售地为准;若根据各组隐性信息解读出计划销售地不同,则该产品附加的可解读计划销售地之隐性信息不可用。3.4.1.2检索方式:根据附加在市场流通产品,包含中性信息的显性信息,或与显性信息一一对应的任何一组隐性信息,检索产品上市前,厂家对于各件产品计划销售地信息-显性信息-隐性信息i(i=1~n)的记录,检索出该产品计划销售地。若以显性信息和以隐性信息检索到的计划销售地不同或显性信息被毁坏(或模糊不清),以任何一组隐性信息检索到的计划销售地为准。以与显性信息非一一对应的隐性信息检索出的计划销售地只能作参考。3.4.1.3上网索取方式:产品上市前,厂家需要把对于各件产品计划销售地信息-显性信息-隐性信息i(i=1~n)的记录存入可查底网络数据库。根据附加在市场流通产品,包含中性信息的产品显性信息,或与显性信息一一对应的任何一组隐性信息,上网索取该产品计划销售地。若以显性信息和以隐性信息索取或检索到的计划销售地不同或显性信息被毁坏(或模糊不清),则以任何一组隐性信息索取到的计划销售地为准。通过与显性信息非一一对应的隐性信息索取到的计划销售地只能作参考。3.4.2判别产品真伪或是否盗版物:3.4.2.1解读法:解读市场流通产品所附加的,包含产品信息的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把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与产品包装上标注的产品信息比对,相符则判别为真品,否则,判别为假货;若通过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不同或隐性信息被毁坏(或模糊不清),则以任何一组隐性信息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为准;若通过各组隐性信息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不同,则此产品附加的可解读产品信息之隐性信息不可用。3.4.2.2上网查询法3.4.2.2.1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独立判别真伪模式:产品流向市场前,厂家需要把各件产品显性信息、隐性信息i(i=1~n)的记录存入可查询网络数据库。把市场流通产品所附加的,包含中性信息的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输入可查询防伪网络,网络回复输入者,若回复首次输入查询,不可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若回复非首次,应判别为假货或资版物。3.4.2.2.2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结合判别真伪模式1:产品流向市场前,厂家需要把各件产品显性信息和与之对应的所有各组隐性信息的记录存入可查询网络数据库。把市场流通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输入可查询网络索取所有各组隐性信息,若索取到的全部隐性信息与产品上附加的所有各组隐性信息分别对应相同,则判别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判别为为假货或盗版物。3.4.2.2.3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结合判别真伪模式2:产品流向市场前,厂家需要把各件产品显性信息和与之对应的所有各组隐性信息存入可查询网络数据库。把市场流通产品的显性信息输入可查询网络索取任何一组隐性信息,若索取到的隐性信息与产品上的相应隐性信息相同,则判别为真品或正版物,不同为假货或盗版物。对于3.4.2.2.2和3.4.2.2.3判别真伪模式,若把显性信息输入可查询网络,隐性信息索取不到或索取不到全部隐性信息,也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对于3.4.2.2.2和3.4.2.2.3判别真伪模式,为提高防伪效果,对每组隐性信息的索取或设置一定限制,所述的限制是指如下两种模式:一是以一次为限,二是以一人为限。一次为限、一人为限方式,如前述。防串货技术的难点是防止防串货显性信息被毁,本发明通过在产品上附加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同时提供了数种保护防串货信息方法,巧妙地保护了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不被人为毁坏,并把防伪与防串货方法巧妙结合在一起,均在保护显性信息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商品防串货和防伪效果,防串货性能大大提高。本发明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再通过查询附加信息判别是否串货和真伪,增加多个技术特征,弥补了本人在先专利ZL03143203.4的数个漏洞,比本专利增加了数个功能,弥补了背景技术所列的所有缺陷,本使其防伪性能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图2是采用隐形防伪油墨和普通油墨把被保护信息印刷在产品印有保护性信息部位文字区域的平面示意图。图3~图4是图1的剖面示意图。图5~图6是图2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采用隐形防伪油墨或普通油墨把被保护信息印刷在产品或其附属物印有保护性信息部位图案区域的平面示意图。图8是采用隐形防伪油墨或普通油墨把被保护信息印刷在产品或其附属物印有保护性信息部位图案区域,在所述图案附加被保护信息区域开设窗口的平面示意图。图9、图10是图7的剖面示意图。图11~图14是图8的剖面示意图。图15是把被保护信息夹在包装材料和保护层材料之间夹层的剖面示意图。图16是把被保护信息夹在包装材料之间夹层的剖面示意图。图17是把被保护信息夹在固体包装材料和保护层材料之间夹层的剖面示意图。图18是把被保护信息夹在单层包装材料内部剖面示意图图19是一个多层软体包装袋附加被保护信息示意图,图20是附加保保护层,封闭隐藏被保护信息,在保护层附加保护性信息示意图和图19、图21、图23的A向视图。图21是图20剖面示意图图22是采用封闭物封闭包装物开口和在封闭物内外表面附加被保护信息示意图。图23是图2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4是在一个包括封闭物在内的多零件组合成为完整包装物附加被保护信息和保护层示意图。图25、图26是图2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7是在包装箱或包装盒的开口粘帖封条下面或周围区域设置保护性信息平面示意图图28是封条揭下后,连同包装箱表面印刷的保护性信息一起揭下,留下空白的情形图中:1、各种形式的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或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所占区域,包括①印在包装物、材料表面或保护层表面的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②可存入或已存入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的器件、材料、可独立附属物,③印在小面积承印物表面的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在剖面图中,印在包装物或保护层表面的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为油墨——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复合涂层),2、包装物材料层,3、软体透明覆膜材料层或保护层,4、保护性信息或保护性信息所占区域文字内容(在剖面图中为印有保护性信息区域油墨——文字复合涂层),5、保护性信息或保护性信息所占区域图案内容(在剖面图中为,油墨——图案复合涂层,6、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窗口,7、保护性信息或保护性信息所占区域(在剖面图中为,油墨——保护性信息复合涂层),8、包装物整体或包装物零件,9、封闭物,10、包装物开口,11、包装箱/盒,12、封条,13、空白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封闭隐藏保护附加被保护信息方法做进一步详述。图1所示的封闭隐藏保护附加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1的方法是,采用隐形防伪油墨,把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1印在产品表面印有保护性信息文字内容4区域,把被保护信息1印在区域4的前面或最表层,如图3、图4所示,并与印有保护性信息文字内容区域4的文字相重叠,为进一步保护信息1,可把产品整体或仅在印刷被保护信息4区域,覆以透明保护层3,如图4所示。被信息1和/或保护性信息4也可以印在透明薄膜3的内表面。图2所示的封闭隐藏保护附加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1的方式是,采用油墨,把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1印在产品或其附属物表面印有保护性信息部位文字内容4区域,如图5、图6所示,所述信息1不要与区域4文字内容相重叠.。图7所示的封闭隐藏保护附加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1的方式是,采用普通油墨或隐形防伪油墨,把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1印在产品表面印有保护性信息图案内容5区域,把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1印在印有保护性信息图案内容5的前面,如图9、图10所示。所述信息1可与区域5图案内容相重叠。为进一步保护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可以在产品或其附属物整体或在印刷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区域,覆以透明薄膜保护层3,如图10所示。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1和/或产品印有保护性信息图案5可以印在透明保护层3的内表面或包装材料2的表面。图8所示的封闭隐藏保护附加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1的方式是,采用普通油墨或隐形防伪油墨,把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1印在产品印有保护性信息部位图案内容区域5,在图案5区域的印刷信息1的区域,开设一个窗口6,不要让信息1与产品印有保护性信息5部位图案内容区域5的图案相重叠,为进一步保护被保护信息,可以在产品或其附属物2整体或在印刷信息1区域,覆以透明软体薄膜层,如图12~图14所示。被信息1和/或保护性信息5也可以印在透明薄膜3的内表面。印刷图案4与被保护信息1的先后顺序,按图11~图14所示,图11、图12所示,两者在同一层,图13,前者在透明薄膜表层,图14,前者在最后层。图15所示的封闭隐藏保护附加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1的方法是,把信息1夹在包装物材料层2和保护层3之间。信息1的形式如下:一是把信息1印在包装材料层2的表面、保护层3的内表面的油墨-信息1复合涂层;二是表面印有信息1的小面积承印物;三是可存入或已存入信息1的器件、材料、可独立附属物。另外,保护层的大小是:一是仅覆盖住信息1所占区域;二是覆盖信息1所占区域所在的包装物整个表面;三是把包装物整体或部分包覆。图16所示的封闭隐藏保护附加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1的方法是,把信息1夹在相邻两层包装材料层之间夹层。信息1的形式同图15所述形式。图17所示的封闭隐藏保护附加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1的方法与图15相同,只是包装物材料2由软体材料变为固体材料。图18所示的封闭隐藏保护附加被保护信息1的方法是,在包装材料制造程序把信息1夹在单层包装材料内部,可把印有信息1承印物、可存入或已存入信息1器件、材料或其它形式携带的信息1夹在包装材料内部,器件、材料内的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可在材料制造前或后存入。图19所示为一个多层软体包装袋2,E-E剖视左侧为包装袋2内侧,右侧为包装袋2外侧。封闭隐藏保护附加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1的方式是:①把信息1附加于包装物2材料夹层,信息1的形式按图15所述形式;②把信息1附加于包装袋2内部并把包装袋2封口予以封合,附加方式:a.印在包装袋2内壁;b.印在内保护层,并把内保护层印有信息1一面朝向包装袋内壁贴附;c.把可存入或已存入信息1器件、材料放置于包装袋内部;d.把印有信息1承印物放置于包装袋内部;附加于包装袋内部的信息1,可按c2所述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包装袋开口需要采用c2所述方式进行封合;③、把被保护信息1附加于包装物2外部,封闭隐藏附加信息1的方式采用下述如图20、21所述方式;④、把被保护信息1附加于包装物2外部,封闭隐藏保护附加信息1的方式按图1、图7所述方式;⑤其它:a印刷被保护信息1所在部位的窗口6可以开或不开,若不开窗口,油墨——被保护信息复合涂层需要位于油墨——装潢图案复合涂层外侧(E-E剖视右侧);b包装袋外表层可采用透明软体材料或非透明软体材料,若采用非透明软体材料,装潢层5和显性信息可印在包装袋外表面;若采用透明材料,装潢层5和显性信息可印在表层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图20、图21所示的封闭隐藏保护附加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1的方法是:把如图15所述各种形式信息1的夹在包装物与保护层3或特殊保护层之间。为防止外保护层3被毁坏,可在外保护层3内、外表面附加保护性信息7,保保护性信息7所占区域可完全覆盖住或包覆住被保护信息1所占区域,被保护信息1所占区域边缘或顶点至保护性信息7所占区域最近边缘的距离f设置为包覆层3可整体包覆包装物,在被保护信息1完全被覆盖的前提下,包覆层3也可仅包覆包装物2部分体积图22是采用封闭物9封闭整体性容器8,封闭隐藏保护附加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1的方式是,①把信息1放置于容器8内部、印在封闭物9内表面,采用c2所述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容器8开口以封闭物8予以封闭;②、a把被保护信息1印在封闭物9外表面、b、把被保护信息1附加于容器8的外表面,把a、b两种形式附加的被保护信息1以外保护层3或特殊保护层封闭,并需酌情在保护层3外表面附加保护性信息7;图24是在一种包括封闭物9、容器开口10在内的,多个零件8(8a~8c)组合为整体包装物,封闭隐藏保护附加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1的方式是:①把可存入或已存入信息1器件、材料、印有信息1承印物放置于容器、一次性瓶盖内部,或把信息1印在容器、一次性瓶盖内壁、封闭物内表面,把附加于容器内部的信息1采用c2所述方式予以无害化处理,并把容器开口以封闭物9、一次性瓶盖等方式进行封闭;②把可存入或已存入存有信息1器件、材料、印有信息1承印物放置于容器、一次性瓶盖外部,或把被保护信息1印在容器、一次性瓶盖外表面、封闭物9外表面、外保护层3表面,封闭隐藏保护附加信息1的方式按图20、图21所述方式;③把被保护信息1附加于包装8材料夹层,如图16、图18所示;④其它:a附加于容器内表面的信息1,需要在把全部包装物8零件组合为整体包装物前完成;;b其封闭物9与包装物开口10外缘密合位置位于容器8内部.。图27、图28是封闭隐藏保护附加包装箱/盒11内部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1的方式,①把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1印在包装箱/盒12的内表面或印在小面积承印物、储存于器件内部,把所述器件或/和所述承印物放置于包装箱/盒11的内部,待装入被包装物后,以封条12粘贴在包装箱/盒11封口处,粘贴封条处需要附加保护性信息7,要求封条12与包装箱/盒11之间的粘合力足够大,若揭下封条12,印在包装箱/盒11表面位于封条下的的保护性信息7的图案或文字,就要被揭下,留下空白区域13.;②把被保护信息1附加于包装箱/盒11外部,封闭隐藏保护附加信息1的方式按图20、图21所述方式。实施例1(第一种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内容贴此)。实施例1.1在一批服装实施本发明,首先执行实施例1-A步骤;A-1、每件服装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采用一组显性信息和一组隐性信息,二者均为中性信息;A-2、显性信息具有唯一性,通过显性信息可检索到隐性信息,把显性信息和与之对应的隐性信息予以记录;A-3、把一个已存入隐性信息射频电路缝入服装内部夹层;A-4、把显性信息印在包装物表面;A-5、自确定产品的计划销售地时刻开始至产品被交付商家销售场所时止,把每件产品的显性信息与其计划销售地予以关联,记录每件产品显性信息-隐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A-6、把各件产品交付所在地与产品计划销售地信息相同的销售商家进行销售;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按实施例1-B,B-1、找到产品的计划销售地,按实施例1-B-1-1检索法:根据被检验产品上附加的显性信息检索A-5步骤记录,检索到被检验产品的计划销售地;B-2、判别产品真伪,按实施例1-B-2-2-1检索比对法: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检索A-5步骤记录,检索到该件产品的隐性信息,把检索到的隐性信息与实际附加在该件产品上的隐性信息进行比对,经比对,若前者与后者相同,则判别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实施例1.1.1把实施例1.1-A-1的隐性信息变换为:中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其它步骤不变;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按实施例1-B,B-1、找到产品的计划销售地,采用①或②、①检索法:按实施例1.1-B-1;②解读法:按实施例1-B-1-2、解读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隐性信息,把解读出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作为该件产品的计划销售地;判别产品真伪,按实施例1.1-B-2.检索比对法。实施例1.1.2把实施例1.1-A-1隐性信息变换为:中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产品信息;其它步骤不变;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按实施例1-B,B-1、找到产品的计划销售地,按实施例1.1.1-B-1;B-2、判别产品真伪,按①和/或②,①解读比对法:按实施例1-B-2-1,解读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隐性信息,把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与该件产品上实际标注的产品信息进行比对,若相符,则判别该件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②检索比对法:按实施例1.1-B-2.。实施例1.1.3把实施例1.1.1-A-1步骤显性信息变换为中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其它不变,其它步骤不变;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按实施例1-B,B-1、找到产品的计划销售地,按①或②,①检索法:按实施例1-B-1-1、同实施例1.1-B-1;②解读法:按实施例1-B-1-2、解读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解读出所述显性信息包含的计划销售地信息并以此信息作为该件产品的计划销售地;若显性信息被毁坏、模糊不清,则解读附加在该件产品上的隐性信息,把解读出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作为该件产品的计划销售地;若根据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解读出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不同,则以隐性信息解读出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为准;B-2、判别产品真伪,采用检索比对法,按实施例1.1-B-2.。实施例1.1.4把实施例1.1.1-A-1步骤显性信息变换为中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产品信息,其它不变,其它步骤不变;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按实施例1-B,B-1、找到产品的计划销售地,按实施例1.1.3-B-1;B-2、判别产品真伪,按①和/或②,①解读比对法:按实施例1-B-2-1、解读出被检验产品显性信息包含的产品信息,把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与该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实际标注的产品信息进行比对,若前者和后者相符,则判别该件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②检索比对法:按实施例1.1-B-2.实施例1.1.5把实施例1.1.2-A-1步骤显性信息变换为中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其它不变,其它步骤不变;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按实施例1-B,B-1、找到产品的计划销售地,同实施例1.1.3-B-1;B-2、判别产品真伪,按实施例1.1.2-B-2.;实施例1.1.6把实施例1.1.2-A-1步骤显性信息变换为中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产品信息,其它不变,其它步骤不变;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按实施例1-B,B-1、找到产品的计划销售地,同实施例1.1.3-B-1;B-2、判别产品真伪,按①和/或②,①解读比对法:按实施例1-B-2-1、解读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解读出所述显性信息包含的产品信息,把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与该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实际标注的产品信息进行比对,若前者和后者相符,则判别该件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若显性信息被毁坏或模糊不清,则解读附加在该件产品上的隐性信息,把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与该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实际标注的产品信息进行比对,若相符,则判别该件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②检索比对法:按实施例1.1-B-2.实施例1*1、实施例1*1.1~实施例1*1.6把实施例1.1、实施例1.1.1~实施例1.1.6各例-A-2步骤变换为,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其它步骤不变;找到产品的计划销售地、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分别按各例中采用的方式;说明:找到产品的计划销售地,各实施例B-1-1检索法为:根据被检验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检索步骤A-5中的记录,检索出与所述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相关的产品计划销售地信息作为该件产品的计划销售地;若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检索出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不同,以隐性信息检索出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为准。实施例1.2把实施例1.1-A-3步骤中射频电路暂不存入隐性信息,改在A-5步骤存入,其它步骤不变;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判别真伪方式同实施例1.1实施例1.3在一批书籍实施本发明,首先执行实施例1-A步骤:A-1、每本书籍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采用一组显性信息和一组隐性信息,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均使用一组中性信息;A-2、显性信息具有唯一性,通过显性信息可检索到隐性信息,把显性信息和与之对应的隐性信息予以记录;A-3、把一个密码锁锁住书籍的封面和封底,把隐性信息作为该密码锁密码密码;A-4、把显性信息印在书籍封面;A-5、记录每件产品显性信息——隐性信息一计划销售地信息,A-6、把各件产品交付所在地与产品计划销售地信息一致的销售商家进行销售;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按实施例1-B,B-1、找到产品的计划销售地,检索记录法,按实施例1-B-1-1-根据附加在每本书籍封面的显性信息,查询A-5步骤记录,检索到被检验产品的计划销售地信息,并把此信息作为被检验产品的计划销售地;B-2、判别真伪:采用检索比对法,按实施例1-B-2-2-1,内容是: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检索A-5步骤记录,检索到与所述显性信息相关的隐性信息,把检索到的隐性信息输入密码锁,若密码锁能够打干,则判别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实施例1.4在一批经过10名专家鉴定的文物实施本发明,首先执行实施例1-A步骤A-1:每件文物使用一组6位数字中性信息作为显性信息,10组中性信息作为隐性信息,隐性信息采用4位数字;A-2、显性信息具有唯一性;各组隐性信息与显性信息相对应;A-3、A-4:把显性信息印在包装盒表面,鉴定文物装入包装物后,采用10个密码锁锁住包装物开口,把10个密码锁密码作为10组隐性信息,10个密码锁密码分别由10名鉴定专家设定,10名专家之间,对各自设定的密码相互保密;A-5、产品被交付商家销售场前,把每件产品所附加的显性信息与产品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二者予以关联,读取各件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记录每件产品显性信息和相应的10个密码锁密码以及相应的计划销售地;A-6、把产品交付所在地与产品计划销售地一致的销售商家进行销售;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判别真伪按实施例1-B,B-1、找到计划销售地,采用检索记录法:按实施例1-B-1-1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检索A-5步骤中的记录,检索出与所述显性信息相关的产品计划销售地信息作为该件产品的计划销售地;B-2、判别真伪,按①或②,①检索比对法:按实施例1-B-2-2-1-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检索A-5步骤记录,检索到该件产品与所述显性信息相关的10组隐性信息,把检索到的10组隐性信息分别输入相应的密码锁,若10个密码锁全部能够打开,则判别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②检索比对法:按实施例1-B-2-2-2、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检索A-5步骤记录,检索到该件产品与所述显性信息相关的任意一组隐性信息,把检索到的一组隐性信息输入相应的密码锁,若该密码锁能够打开,则判别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实施例1.5在一种酒产品实施本发明,包装物采用酒瓶,开口采用一次性瓶盖封闭,先执行实施例1-A步骤A-1、使用一组中性信息作为显性信息,隐性信息使用3组,隐性信息1采用中性信息且与显性信息一一对应,隐性信息2采用中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隐性信息3采用中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产品信息(酒精含量);A-2、显性信息具有唯一性,通过显性信息可检索到任意一组隐性信息;A-3、隐性信息1印在瓶盖内表面;隐性信息2印在软体材料承印物表面,把此承印物放在瓶盖内部;隐性信息3存入磁卡并夹在瓶盖材料内部;A-4、把显性信息印在标贴表面;A-5、在产品被交付商家销售场所前,把每件产品所附加的显性信息与产品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二者予以关联,读取各件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并逐一记录每件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3组隐性信息以及相关的计划销售地信息;A-6、把产品交付所在地与产品计划销售地一致的销售商家进行销售;检查市场上流通产品是否串货、盗版物或真伪,执行实施例1-B,B-1、找到计划销售地,按①或②,①检索记录法:按实施例1-B-1-1、查看步骤A-5中的记录,根据被检验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2,检索出与所述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相关的产品计划销售地信息作为该件产品的计划销售地;若根据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检索出的计划销售地不同,则以隐性信息检索出的计划销售地为准;②解读法:按实施例1-B-1-2、解读被检验产品附加的隐性信息2或隐性信息3,解读出所述隐性信息包含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作为该件产品的计划销售地;若根据2组隐性信息解读出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不同,则该件产品所附加的各组隐性信息不可用。B-2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的方式采用①或/和②,①按实施例1-B-2-1、解读比对法:解读被检验产品附加的隐性信息3,解读出所述隐性信息包含的酒精含量,把解读出的酒精含量与该件产品标贴上实际标注的酒精含量进行比对,若前者和后者相符,则判别该件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②检索比对法:按实施例1-B-2-2-B-2-2-1或B-2-2-2:B-2-2-1、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检索A-5步骤记录,检索到该件产品与所述显性信启相关的3组隐性信息,把检索到的3组隐性信息与实际附加在该件产品上的相应各组隐性信息分别进行比对,经比对,若前者与后者分别对应相同,则判别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B-2-2-2、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检索A-5步骤记录,检索到该件产品与所述显性信息相关的任意一组隐性信息,把检索到的一组隐性信息与实际附加在该件产品上的相应一组隐性信息进行比对,经比对,若前者与后者相同,则判别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实施例1.6在一批食品实施本发明,包装物为在如图19所示的一种4层塑料薄膜叠加制成的食品包装袋。在该包装袋附加21组相同或不同的隐性信息。首先执行实施例1-A步骤:A-1、使用一组中性信息作为显性信息,隐性信息使用21组,隐性信息1~隐性信息5采用中性信息,隐性信息2与显性信息一一对应,隐性信息6~隐性信息10采用中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隐性信息11~隐性信息15采用中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产品信息(生产日期、保质期、失效日期、批号、质量参数说明书、、使用说明书、生产厂家之类的信息内容的一种以上的内容),隐性信息16~隐性信息21采用中性信息;A-2、每套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内,显性信息具有雎一性;隐性信息包含的中性信息与显性信息包含的中性信息相对应,通过显性信息可检索到任意一组隐性信息;A-3、封闭隐藏保护附加这些隐性信息的方式是,①把3组隐性信息印在3个承印物表面:其中第一个承印物放置于包装袋内部作为隐性信息1,第二个放置于包装袋夹层作为隐性信息2,第三个放置于包装袋外部作为隐性信息3,该印有隐性信息3承印物需要以产品标贴封闭覆盖之,该标贴使用普通纸;②把3个磁卡存入3组隐性信息:其中第一个磁卡放置于包装袋内部作为隐性信息4,第二个放置于包装袋外部产品标贴下面作为隐性信息5,第三个放置于包装袋夹层作为隐性信息6;③采用三个射频电路暂不存入隐性信息:其中第一个射频电路放置于包装袋内部作为隐性信息7,第二个放置于包装袋夹层作为隐性信息8,第三们放置于包装袋外部产品标贴下面作为隐性信息9;④把5组隐性信息印刷印在如下5个部位:其中第一组印在包装袋内部作为隐性信息10,该信息需要无害化处理,可采用如下a~d四种方式之一:a.采用可食用油墨印在包装袋内壁,b.采用普通油墨印在包装袋内壁,c.采用普通油墨印在包装袋内壁,再采用无毒无味材料的内保护层贴附在此隐性信息所占区域,d.采用普通油墨印在无毒无味内保护层表面,把内保护层印有隐性信息一面朝向包装袋内壁,贴附在包装袋内壁;第二组印在包装袋夹层作为隐性信息11,第三组印在包装袋外表面怍为隐性信息12,该组信息需要以外保护层贴附于隐性信息12所占区域,把隐性信息12完全覆盖,该外保护层基材使用刮刮卡油墨或易碎纸;第四组信息印在外保护层朝向包装袋外壁一面作为隐性信息13,把所述保护层贴附于包装袋外壁并完全覆盖隐性信息13所占区域,该外保护层基材使用易碎纸。为保护外保护层不被毁坏,在外保护层印上产品质量说明书和/或(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使用说明书全部或部分、防串货防伪防盗版信息、产品荣誉性信息的全部或部分、装潢图案和文字信息全部或部分、政府强制性标志信息的全部或部分、产品合格证图案和文字信息、、产品商标图案文字信息、产品标贴、标牌或铭牌图案、文字信息全部或部分);第五组采用隐形防伪油墨把隐性信息印在包装袋印有产品商标图案或其它保护性信息区域内作为隐性信息14,并把隐性信息14这层油墨印在最表层,如图1、图3、图4、图7、图9、图10所示;⑤把隐性信息15夹在包装材料内部,如图16、图18所示,以此材料制作产品合格证,此合格证表面印有产品商标图案信息,以此合格证作为产品装饰吊牌;⑥把隐性信息16存入芯片内,把此芯片制成芯片卡,把该芯片卡表面印上产品信息(采用生产日期、保质期、失效日期、批号、使用说明书、质量参数内容的一种以上内容),以此芯片卡作为产品装饰吊牌;⑦把隐性信息17与保护性信息共同存入芯片卡内部,以此芯片卡作为产品装饰吊牌;⑧把把隐性信息18与保护性信息两种信息之中,取出其中一部分信息存入芯片内部,另一部分印在芯片卡外面,把此芯片卡作为产品装饰吊牌;⑨采用三个密码锁,把该3组隐性信息作为3个密码锁密码:其中第一个密码锁放置于包装袋内部作为隐性信息19,第二个放置于包装袋夹层作为隐性信息20,第三个密码锁锁住包装袋封口作为隐性信息21;包装袋开口以热压方式封合。如果被包装物卫生条件要求苛刻,附加在包装袋内部的隐性信息,则需要无害化处理,处理方式是,一是放置于包装袋内部的承印物可使用无毒无味材料,印刷承印物表面隐性信息的油墨使用可食用油墨;二是印刷包装袋内壁隐性信息的油墨采用可食油墨,放置于包装袋内部的密码锁、射频电路、磁卡的外表面需要无毒无味材料,内保护层采用无毒无味材料。A-4、把显性信息印在包装物表面;A-5、自确定产品的计划销售地时刻开始至产品被交付商家销售场所时止,把每件产品所附加的显性信息包含的中性信息与产品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二者予以关联,读取各件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把A-3步骤③待存入信息存入相应射频电路,并逐一记录每件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21组隐性信息以及相关的计划销售地信息;A-6、把产品交付所在地与产品计划销售地信息一致的销售商家进行销售;B、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判别真伪,按实施例1-B,B-1、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采用①或②,①检索记录法:按实施例1-B-1-1,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2,检索A-5步骤中的记录,检索出与所述显性信息相关的产品计划销售地信息作为该件产品的计划销售地。②解读信息法:按实施例1-B-1-2,解读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隐性信息6~隐性信息15任何一组隐性信息,把解读出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作为该件产品的计划销售地;若根据各组隐性信息解读出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不同,则该件产品所附加的各组隐性信息不可用。B-2、检查市场上流通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采用①或/和②,①解读比对法:按实施例1-B-2-1,解读被检验产品隐性信息11~隐性信息15中任意一组隐性信息,把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与标注在该件产品包装上的产品信息进行比对,若相符,则判别该件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若根据各组隐性信息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不相符,亦判别该件产品为假货或盗版物。②检索比对法:采用a或b,a.按实施例1-B-2-2-1-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检索A-5步骤记录,检索到与所述显性信息相关的全部21组隐性信息,把检索到的全部21组隐性信息与实际附加在该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的相应各组隐性信息分别进行比对,经比对,若前者与后者分别对应相同,则判别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b.按实施例1-B-2-2-2,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检索A-5步骤记录,检索到与所述显性信息相关的任意一组隐性信息,把检索到的一组隐性信息与实际附加在该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的相应一组隐性信息进行比对,经比对,若前者与后者相同,则判别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实施例1.6.1把实施例1.6中A-1步骤的一组显性信息变换为中性信息+计划销售地,其它不变,其它步骤不变;检查市场上流通产品真伪或是否盗版物,是否串货,按实施例1-B步骤:B-1、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采用①或②,①检索记录法:按实施例1.6-B-1-①;②解读法:按实施例1-B-1-2,解读被检验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解读出所述显性信息包含的计划销售地信息并以此信息作为该件产品的计划销售地;若显性信息被毁坏、模糊不清,则以被检验产品附加的隐性信息6~隐性信息15任意一组隐性信息解读出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作为该件产品的计划销售地;若根据各组隐性信息解读出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不同,则该件产品所附加的各组隐性信息不可用。B-2、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按实施例1.6-B-2采用的方式。实施例1.6.2把实施例1.6中A-1步骤的一组显性信息变换为中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产品生产日期,其它不变,其它步骤不变;检查市场上流通产品真伪或是否盗版物,是否串货,按实施例1-B步骤;B-1、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按实施例1.6.1-B-1。B-2、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按①或/和②,①解读比对法:按实施例1-B-2-1,解读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解读出所述显性信息包含的产品信息,把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与该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实际标注的产品信息进行比对,若前者和后者相符,则判别该件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若显性信息被毁坏或模糊不清,则解读附加在该件产品上隐性信息6~隐性信息15任意一组隐性信息,把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与该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实际标注的产品信息进行比对,若相符,则判别该件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若根据各组隐性信息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不相符,则判别该件产品为假货或盗版物。②检索比对法:按实施例1.6-B-2-②。实施例2(第二种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内容贴此)。实施例2.1、实施例2*1分别把实施例1.1、实施例1*1两例-A-5步骤中每件产品显性信息、隐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的记录分别存入可供查询的网络数据库中;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按实施例2-B,B-1、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可选择如下方式:①或②,①检索法:按实施例1*1-B-1-1;②上网索取法:按实施例2-B-1-3方式加下: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或与显性信息一一对应的隐性信息,上网索取与所述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相关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作为该件产品的计划销售地;若限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索取到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不同,则以隐性信息索取到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为准。B-2、判别产品是否盗版物、真伪:可选择如下方式:①或②,①检索比对法:按实施例1.1-B-2.;②索取比对法:均按实施例2-B-2-3-1方式如下: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上网索取A-5步骤所涉网络数据库中与所述显性信息相关的隐性信息,把索取到的隐性信息与附加在该件产品上的实际隐性信息进行比对,经比对,若前者与后者相同,则判别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在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对其相应各组隐性信息索取时,隐性信息索取不到,亦判该件产品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对每组隐性信息的索取,以一人为限,或以一次为限。实施例2.1.1、实施例2*1.1分别把实施例1.1.1、实施例1*1.1两例-A-5步骤中每件产品显性信息、隐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的记录分别存入可供查询的网络数据库中;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按实施例3-B,B-1、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可选择如下方式:①或②或③,①检索法:按实施例2*1-B-1-1;②解读法:按实施例1.1.1-B-1-②;③上网索取法:按实施例2.1-B-1-②;B-2、判别产品是否盗版物、真伪,按实施例2.1-B-2。实施例2.1.2、实施例2*1.2分别把实施例1.1.2、实施例1*1.2两例-A-5步骤中每件产品显性信息、隐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的记录分别存入可供查询的网络数据库中;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按实施例2-B,B-1、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按实施例2.1.1-B-1之①检索法或②解读法或③上网索取法;B-2、判别产品是否盗版物、真伪,采用①和/或②:①按实施例2.1.1-B-2之检索比对法或索取比对法;②按实施例1.1.2-B-2.-①之解读比对法。实施例2.1.3、实施例2*1.3分别把实施例1.1.3、实施例1*1.3两例-A-5步骤中每件产品显性信息、隐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的记录分别存入可供查询的网络数据库中;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按实施例2-B,B-1、找到计划销售地:按①或②,①检索法、上网索取法分别按实施例2.1.1-B-1-①、③;②解读法:均按实施例1.1.3-B-1-②;B-2、判别真伪,按实施例2.1-B-2.实施例2.1.4、实施例2*1.4分别把实施例1.1.4、实施例1*1.4两例-A-5步骤中每件产品显性信息、隐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的记录分别存入可供查询的网络数据库中;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按实施例2-B,B-1、找到计划销售地:B-1、找到计划销售地,按实施例2.1.3-B-1;B-2、判别真伪,①和/或②,①按实施例2.1-B-2;②解读比对法:均按实施例1.1.4-B-2-①。实施例2.1.5、实施例2*1.5分别把实施例1.1.5、实施例1*1.5两例-A-5步骤中每件产品显性信息、隐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的记录分别存入可供查询的网络数据库中;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按实施例2-B,B-1、找到计划销售地:按实施例2.1.3-B-1;B-2、判别真伪:①和/或②,①按实施例2.1-B-2;②解读比对法:按实施例1.1.2-B-2.-①。实施例2.1.6、实施例2*1.6分别把实施例1.1.6、实施例1*1.6两例-A-5步骤中每件产品显性信息、隐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的记录分别存入可供查询的网络数据库中;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按实施例3-B,B-1、找到计划销售地:按实施例2.1.3-B-1;B-2、判别真伪:①和/或②,①按实施例2.1-B-2;②解读比对法:按实施例1.1.6-B-2-①。实施例2.3把实施例1.3-A-5步骤中每件产品显性信息、隐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的记录分别存入可供查询的网络数据库中;检查市场上流通产品是否串货、盗版物或真伪,按实施例2-B步骤,找到计划销售地:按①或②,①检索记录法,按实施例1.3-B-1;②按实施例2-B-1-3-1-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或其附属物上的显性信息,上网索取与所述显性信息相关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作为该件产品的计划销售地;判别产品真伪:按①或②,①检索比对法:按实施例1.3-B-2;②索取比对法:按实施例3-B-2-2-1-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上网索取A-5步骤所涉网络数据库中与所述显性信息相关的隐性信息,把索取到的隐性信息输入密码锁,若密码锁能够打开,则判别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若隐性信息索取不到,亦判该件产品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对每组隐性信息的索取,以一人为限,或以一次为限;实施例2.4把实施例1.4-A-5步骤中每件产品显性信息、隐性信息1~隐性信息10、计划销售地信息的记录存入可供查询的网络数据库中;检查市场上流通产品是否串货、盗版物或真伪,按实施例3-B,B-1、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按①或②,①按实施例1.4-B-1;②上网索取法,按实施例3-B-1-3-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或其附属物上的显性信息,上网索取与所述显性信息相关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作为该件产品的计划销售地;B-2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按①或②或③或④,①、②检索比对法:按实施例1.4-B-2-①、②;③、④上网索取比对法:③按实施例2-B-2-3-1、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上网索取A-5步骤所涉网络数据库中与所述显性信息相关的10组隐性信息,把索取到的全部各组隐性信息分别输入相应的密码锁,若10个密码锁全部能够打开,则判别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在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对其相应各组隐性信息索取时,隐性信息索取不到或索取不全,亦判该件产品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对每组隐性信息的索取,以一人为限,或以一次为限;④按实施例2-B-2-3-2、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上网索取A-5步骤所涉网络数据库中与所述显性信息相关的任意一组隐性信息,把索取到的这组隐性信息输入相应的密码锁,若密码锁能够打开,则判别该件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在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对其相应隐性信息索取时,隐性信息索取不到,亦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每组隐性信息的索取的限制是,以一人为限,或以一次为限。实施例2.5把实施例1.5-A-5步骤中每件产品显性信息、3组隐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的记录存入可供查询的网络数据库中;检查市场上流通产品是否串货、盗版物或真伪采用实施例3-B:B-1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的方式是:①或②或③,①检索记录法:按实施例2-B-1-1,同实施例1.5-B-1-①;②解读信息法:按实施例2-B-1-2,同实施例1.5-②;③上网索取法:按实施例2-B-1-3,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或其附属物上的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2,上网索取与所述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相关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作为该件产品的计划销售地;若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索取到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不同,则以隐性信息索取到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为准。B-2、判别真伪:采用①或/和②,①解读比对法,按实施例1.5-B-2-①。②两种方法,a或b,a.检索比对法,按实施例1.5-B-2-②;b.索取比对法:按实施例2-B-2-3-B-2-3-1或B-2-3-2,B-2-3-1、根据附加在实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上网索取A-5步骤所涉网络数据库中与所述显性信息相关的3组隐性信息,把索取到的3组隐性信息与实际附加在该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的相应各组隐性信息分别进行比对,经比对,若前者与后者分别对应相同,则判别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在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对其相应各组隐性信息索取时,隐性信息索取不到或索取不全,亦判该件产品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对每组隐性信息的索取,以一人为限,或以一次为限。B-2-3-2、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上网索取A-5步骤所涉网络数据库中与所述显性信息相关的任意一组隐性信息,把索取到的这组隐性信息与实际附加在该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的相应一组隐性信息进行比对,经比对,若前者与后者相同,则判别该件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在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对其相应隐性信息索取时,隐性信息索取不到,亦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每组隐性信息的索取的限制是,以一人为限,或以一次为限。实施例2.6把实施例1.6-A-5步骤中每件产品显性信息、隐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的记录存入可供查询的网络数据库中;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按实施例2-B,B-1、找到计划销售地,可使用的方式为①或②或③,①检索法:采用实施例2-B-1-1,同实施例1.6-B-1-①;②解读信息法:按实施例1.6-B-1-②;③上网索取法,采用实施例2-B-1-3: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或其附属物上的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2,上网索取与所述显性信息或隐性信息2相关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作为该件产品的计划销售地;若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索取到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不同,则以隐性信息索取到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为准。B-2、判别产品真伪,需按实施例2-B-2,采用①或/和②,①解读比对法:按实施例1.6-B-2-①;②a-检索比对法或b-上网索取比对法:a.按实施例1.6-B-2-②;b.按实施例3-B-2-3-1、B-2-3-2任选其一,B-2-3-1、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上网索取A-5步骤所涉网络数据库中与所述显性信息相关的21组隐性信息,把索取到的21组隐性信息分别与实际附加在该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的相应各组隐性信息分别进行比对,经比对,若前者与后者分别对应相同,则判别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在根据显性信息对其相应各组隐性信息索取时,隐性信息索取不到或索取不全,亦判该件产品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对每组隐性信息的索取,以一人为限,或以一次为限。B-2-3-2、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上网索取A-5步骤所涉网络数据库中与所述显性信息相关的任意一组隐性信息,把索取到的这组隐性信息与实际附加在该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的相应一组隐性信息进行比对,经比对,若前者与后者相同,则判别该件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在根据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对其相应隐性信息索取时,隐性信息索取不到,亦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每组隐性信息的索取的限制是,以一人为限,或以一次为限。实施例2.6.1把实施例1.6.1-A-5步骤中每件产品显性信息、隐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的记录分别存入可供查询的网络数据库中;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按实施例3-B,B-1、找到计划销售地,可使用的方式为①或②或③,①检索法:按实施例3.6-B-1-①;②解读信息法:采用实施例1-B-1-2,分别按a或b,a.按实施例1.6-B-1-②;b.解读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解读出所述显性信息包含的计划销售地信息并以此信息作为该件产品的计划销售地;若显性信息被毁坏、模糊不清则解读附加在该件产品上的隐性信息6~隐性信息15任意一组隐性信息,把解读出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作为该件产品的计划销售地;若根据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解读出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不同,则以隐性信息解读出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为准;若根据各组隐性信息解读出的计划销售地信息不同,则该件产品所附加的各组隐性信息不可用。③上网索取法:按实施例2.6-B-1-③。B-2、判别产品真伪,按实施例2.6-B-2.实施例2.6.2把实施例1.6.2-A-5步骤中每件产品显性信息、隐性信息、计划销售地信息的记录分别存入可供查询的网络数据库中;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按实施例3-B,B-1、找到计划销售地,按实施例2.6.1-B-1;B-2、判别产品真伪,需按实施例2-B-2,采用①或/和②,①解读比对法:按实施例2-B-2-1、解读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解读出所述显性信息包含的产品信息,把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与该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实际标注的产品信息进行比对,若前者和后者相符,则判别该件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若显性信息被毁坏或模糊不清,则解读附加在该件产品上隐性信息11~隐性信息、15任意一组隐性信息,把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与该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实际标注的产品信息进行比对,若相符,则判别该件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若根据各组隐性信息解读出的产品信息各不相符,亦判别该件产品为假货或盗版物。②检索比对法或上网索取比对法,按实施例2.6-B-2-②实施例3(第三种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内容贴此)。实施例3.1把前述各实施例实施如下内容:在各例中增加一个密码锁作为防串货密码锁,把密码锁锁住产品包装物开口,把所述密码锁密码依产品的计划销售地地区代码设定,所述地区代码计划销售地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产品的生产者所设定或认可;B、判别产品是否串货,找到产品计划销售地,按实施例8-B,比前述各实施例增加一种判别产品是否串货和找到被串货产品的计划销售地方式如下述:根据代码-计划销售地地区名称对应关系,找到被检验产品实际销售地的地区代码,把找到的地区代码输入该件产品附加的防串货密码锁,若密码锁能够被打开,则判别该件产品未被串货,否则判别为串货;若产品已被判别为串货,则把地区代码-地区名称对应关系记录中各个地区代码逐一输入防串货密码锁,能够打开密码锁的地区代码代表的地区,是该件产品的计划销售地。实施例3.1*把实施例3.1中的增加一个密码锁作为防串货密码锁变换为本例的在原密码锁中利用原来所附加的一个以上密码锁,利用防串货密码锁判别产品是否被串货的方式,同实施例3.1-B。实施例4(第四种防串货防伪防盗版方法内容贴此)。实施例4.1、实施例4.1.1~实施例4.1.6、实施例4*1、实施例4*1.1~实施例4*1.6分别把实施例1.1、实施例1.1.1~实施例1.1.6、实施例1*1、实施例1*1.1~实施例1*1.6各例中A-5步骤变换为:在产品被交付销售商家销售之前,读取各件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并逐一记录每件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隐性信息,并把此记录存入可查询网络数据库中;各例A-6步骤变换为:把产品交付销售商家进行销售;其余步骤不变;检查市场上流通产品是否盗版物或真伪,各例均按实施例3-B,①为B-1;②为B-2或B-3;实施例1.1实施例1*1、实施例1.1.1、实施例1*1.1、实施例1.13、实施例1*1.3均按②;实施例1.1.2、实施例1*1.2、实施例1.1.4、实施例1*1.4、实施例1.1.5、实施例1*1.5、实施例1.1.6、实施例1*1.6均按①和/或②;①解读比对法,按实施例1-B-2-1、解读附加在被检验产品上的显性信息,解读出所述显性信息包含的产品信息,把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与该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实际标注的产品信息进行比对,若前者和后者相符,则判别该件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若显性信息不包含产品信息、被毁坏或模糊不清,则解读附加在该件产品上包含产品信息的隐性信息,把解读出的产品信息与该件产品或其附属物上实际标注的产品信息进行比对,若相符,则判别该件产品为真品或正版物,否则,即判别为假货或盗版物;②检索比对法或索取比对法:为B-2或B-3:B-2为实施例3-B-2-2-1或B-2-2-2,B-3为实施例3-B-3-1或B-3-2,实施例3-B-2-2-1或B-2-2-2均按实施例1.1-B-2;实施例3-B-3-1或B-3-2均按实施例2.1-B-2-②。实施例4.3把实施例1.3-A-5步骤变换为:在产品被交付销售商家销售之前,读取各件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并逐一记录每件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隐性信息;A-6步骤变换为:把产品交付销售商家进行销售;其余步骤不变;检查市场上流通产品是否盗版物或真伪,按实施例4-B,可选择检索比对法或索取比对法:按实施例1.3-B-2.实施例4.4把实施例1.4-A-5变换为:在产品被交付销售商家销售之前,读取各件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逐一记录每件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全部各组隐性信息,把每件产品显性信息——隐性信息1~隐性信息10的记录存入可查询网络数据库中;A-6步骤变换为:把产品交付销售商家进行销售;判别产品真伪、是否盗版物,按实施例3-B,采用①或②或③或④,①、②检索比对法:按实施例2.4-B-2-①、②;③、④索取比对法:按实施例2.4-B-2-③、④。实施例4.5分别把实施例1.5中A-5步骤变换为:在产品被交付销售商家销售之前,读取各件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并逐一记录每件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隐性信息,并把此记录存入可查询网络数据库中;各例A-6步骤变换为:把产品交付销售商家进行销售;其余步骤不变;判别产品真伪,按实施例3-B,按①和/或②,①解读比对法:按实施例2.5-B-2-①;②检索比对法或索取比对法,按实施例2.5-B-2-②。实施例4.6、实施例4.61、实施例4.62把实施例1.6、实施例1.6.1、实施例1.6.2各例中A-5步骤变换为,在产品被交付销售商家销售之前,读取各件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并逐一记录每件产品附加的显性信息、隐性信息1~隐性信息21,并把此记录存入可查询网络数据库中;各例A-6步骤变换为:把产品交付销售商家进行销售;其余步骤不变;判别产品真伪,均按实施例3-B,分别同实施例2.6-B-2.、实施例2.6.1-B-2、实施例2.6.2-B-2。实施例4.7在一种发票实施本发明,防伪方式为:每张发票均使用一组经验唯一性的显性信息,显性信息后段为签发单位代码(相当于产品信息),一组隐性信息,隐性信息采用中性信息且与显性信息对应,签发单位需要注明或加盖单位公章,判别真伪方式:根据显性信息上网查询隐性信息和产品信息,把查到的隐性信息和产品信息分别进行比对,若两者均相同或相关,则判别发票为真品,否则为假发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