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网售电电价测算系统及其测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58734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网售电电价测算系统及其测算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算系统,特别是一种电网售电电价测算系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应用该测算系统的电网售电电价测算方法。



背景技术:

销售电价水平是影响电网企业经营的主要瓶颈,长期以来一直受政府政策影响,这对电网公司是十分被动的。

由于目前电网公司在电价测算方面没有形成通用的,体系化测算方法,一般的测算工作都是业务人员手工在excel中完成,不仅繁琐、工作效率低,而且由于不成体系,很难被其他人员理解,不易推广,另外对于测算的结果,由于缺乏评估和对比工具,决策依据不是那么可靠。

针对现有手工方式对电价进行测算分析,无法满足电网企业主动应对未来的需求,现急需提供一种能够进行电网售电电价的测算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电网售电电价测算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网售电电价测算系统,其包括测算单元;该测算单元包括:

目标电量测算子单元,其用于测算目标电量,并调整售电结构;

总电价测算子单元,用于测算、调整平段电价;以及,

峰谷测算电价子单元,用于调整峰谷电价。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以信息化的方式,建立以售电电价为核心的测算方法,体系化售电电价测算思路。

进一步,所述目标电价测算子单元包括:

目标电量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电量值;

分配项目锁定模块,用于锁定无需进行电量调整的项目;

电量自动平衡模块,用于将调整电量额对未调整项目按比例进行平摊;以及,

电量汇总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电量测算调整结果。

进一步,所述电量自动平衡模块包括:

目标电量分配子模块,用于将目标电量与基准电量的差额按照未调整项目基准电量结构比例进行平摊;

无目标电量调整子模块,用于在没有输入目标电量时,将测算电量与基准电量的差额按 照未调整项目基准电量结构比例平摊;以及,

峰谷平微调子模块,用于在同类项目下,将调整电量按照峰谷平电量结构比例平摊。

进一步,所述总电价测算子单元包括:

测算电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经目标电量测算子单元调整后的测算总电价;

分配项目锁定模块,用于锁定无需进行电价调整的项目;

电价自动平衡模块,包括一平段电价调整子模块,其用于将平段电价进行调整,将测算总收入与基准收入的差额,按照未调整项目基准收入结构比例进行平摊;以及,

电价汇总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电价调整结构。

进一步,所述电价自动平衡模块,还包括一基本电费和力率电费调整子模块,用于将基本电费和力率电费的调整额,按照未调整项目基准收入结构比例进行平摊。

进一步,所述峰谷测算电价子单元,包括

测算电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接收经总电价测算子单元调整后的测算总电价;

分配项目锁定模块,用于锁定无需进行电价调整的项目;

峰谷电价调整模块,用于将峰谷的调整额,按照峰谷收入结构比例进行平摊;以及,

电价汇总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电价调整结构。

进一步,本发明的电网电价测算系统,还包括:

单元格合并模块,用于将相同内容的单元格进行自动合并渲染;

合并/小计行汇总模块,用于当单元格进行合并渲染时,在原有的合并/小计行进行新增数据的汇总;当单元格进行直接渲染时,则自动新添加一行作为合并/小计行。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电网电价测算系统的测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目标电量测算子单元,测算目标电量,并调整售电结构,并保存相应的测算版本;

步骤2:通过总电价测算子单元,测算和调整平段电价,并保存相应的测算版本;

步骤3:通过峰谷测算电价子单元,用于调整峰谷电价,并保存相应的测算版本;

步骤4:售电收入分析,其包括对售电结构变动、售电收入变动和售电均价变动分析;

步骤5:测算版本对比分析,其包括售电结构差异分析、售电收入差异分析和售电均价差异分析。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通过目标电量接收模块,接收目标电量值;

步骤12:通过分配项目锁定模块,锁定无需进行电量调整的项目;

步骤13:通过电量自动平衡模块,将调整电量额对未调整项目按比例进行平摊;

步骤14:通过电量汇总显示模块,显示电量测算调整结果。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通过测算电价接收模块,接收经目标电量测算子单元调整后的测算总电价;

步骤22:通过分配项目锁定模块,锁定无需进行电价调整的项目;

步骤23:通过平段电价调整子模块,将平段电价进行调整,将测算总收入与基准收入的差额,按照未调整项目基准收入结构比例进行平摊;

通过基本电费和力率电费调整子模块,将基本电费和力率电费的调整额,按照未调整项目基准收入结构比例进行平摊;

步骤24:通过电价汇总显示模块,显示电价调整结构。

综上所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以信息化的方式,建立以售电电价为核心的测算方法,体系化售电电价测算思路,通过调整售电结构和目录电价,模拟各类调价方案,准确评估调价影响,增加应对政策的主动性,最大的争取有利的电价政策。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体系化测算思路,有多种测算方法,模版通用

2、易于推广

3、测算易于操作、不易出错

4、测算版本保存,支持多版本对比

5、有专门的测算版本对比分析工具,便于选择合理测算方案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测算单元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目标电价测算子单元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总电价测算子单元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峰谷测算电价子单元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单元格合并模块的处理步骤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电网电价测算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的步骤S1的具体的操作步骤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的步骤S2中的具体操作步骤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的目标电量测算的具体操作步骤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总电价测算的具体操作步骤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峰谷电价测算的具体操作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网售电电价测算系统,其包括测算单元。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的测算单元的模块连接示意图。所述测算单元1包括目标电量测算子单元11、总电价测算子单元12和峰谷电价测算子单元13。

所述目标电量测算子单元11,其用于测算目标电量,并调整售电结构;

所述总电价测算子单元12,用于测算、调整平段电价;

所述峰谷电价测算子单元13,用于调整峰谷电价。

请同时参阅图2,其为本发明的目标电价测算子单元的模块连接示意图。所述目标电价测算子单元11包括:目标电量接收模块111、分配项目锁定模块112、电量自动平衡模块113和电量汇总显示模块114。

所述目标电量接收模块111,用于接收目标电量值;

所述分配项目锁定模块112,用于锁定无需进行电量调整的项目;

所述电量自动平衡模块113,用于将调整电量额对未调整项目按比例进行平摊;

进一步,所述电量自动平衡模块113包括:目标电量分配子模块1131、无目标电量调整子模块1132和峰谷平微调子模块1133。

所述目标电量分配子模块1131,用于将目标电量与基准电量的差额按照未调整项目基准电量结构比例进行平摊;

所述无目标电量调整子模块1132,用于在没有输入目标电量时,将测算电量与基准电量的差额按照未调整项目基准电量结构比例平摊;以及,

所述峰谷平微调子模块1133,用于在同类项目下,将调整电量按照峰谷平电量结构比例平摊。

所述电量汇总显示模块114,用于显示电量测算调整结果。

请参阅图3,其为本发明的总电价测算子单元的模块连接示意图。所述总电价测算子单元12包括:测算电价接收模块121、分配项目锁定模块122、电价自动平衡模块123和电价汇总显示模块124。

所述测算电价接收模块121,用于接收经目标电量测算子单元调整后的测算总电价;

所述分配项目锁定模块122,用于锁定无需进行电价调整的项目;

所述电价自动平衡模块123,包括一平段电价调整子模块1231、一基本电费调整子模块1232和力率电费调整子模块1233;

所述基本电费子模块1231,用于将基本电费,按照未调整项目基准收入结构比例进行平 摊。

所述力率电费调整子模块1232,用于将力率电费的调整额,按照未调整项目基准收入结构比例进行平摊。

所述平段电价调整子模块1233,其用于将平段电价进行调整,将测算总收入与基准收入的差额,按照未调整项目基准收入结构比例进行平摊;

所述电价汇总显示模块124,用于显示电价调整结构。

请参阅图4,其为本发明的峰谷测算电价子单元的模块连接示意图。所述峰谷测算电价子单元13,包括测算电价接收模块131、分配项目锁定模块132、峰谷电价调整模块133和电价汇总显示模块134。

所述测算电价接收模块131,用于接收接收经总电价测算子单元调整后的测算总电价;

所述分配项目锁定模块132,用于锁定无需进行电价调整的项目;

所述峰谷电价调整模块133,用于将峰谷的调整额,按照峰谷收入结构比例进行平摊;

所述电价汇总显示模块134,用于显示电价调整结构。

进一步,本发明的电网电价测算系统,还包括一单元格合并模块和合并/小计行汇总模块。

请参阅图5,其为本发明的单元格合并模块的合并步骤流程图。所述单元格合并模块,用于将相同内容的单元格进行自动合并渲染。

所述合并/小计行汇总模块,用于当单元格进行合并渲染时,在原有的合并/小计行进行新增数据的汇总;当单元格进行直接渲染时,则自动新添加一行作为合并/小计行。

请参阅图6,其为本发明的电网电价测算方法的步骤流程图。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电网电价测算系统的测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通过目标电量测算子单元,测算目标电量,并调整售电结构,并保存相应的测算版本。

进一步,请同时参阅图7,其为本发明的步骤1的具体的操作步骤流程图。所述步骤1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通过目标电量接收模块,接收目标电量值;

步骤S12:通过分配项目锁定模块,锁定无需进行电量调整的项目;

步骤S13:通过电量自动平衡模块,将调整电量额对未调整项目按比例进行平摊;

步骤S14:通过电量汇总显示模块,显示电量测算调整结果。

步骤S2:通过总电价测算子单元,测算和调整平段电价,并保存相应的测算版本。

进一步,请参阅图8,其为本发明的步骤2中的具体操作步骤流程图。

进一步,所述步骤S2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通过测算电价接收模块,接收经目标电量测算子单元调整后的测算总电价;

步骤S22:通过分配项目锁定模块,锁定无需进行电价调整的项目;

步骤S23:通过平段电价调整子模块,将平段电价进行调整,将测算总收入与基准收入的差额,按照未调整项目基准收入结构比例进行平摊;

通过基本电费和力率电费调整子模块,将基本电费和力率电费的调整额,按照未调整项目基准收入结构比例进行平摊;

步骤S24:通过电价汇总显示模块,显示电价调整结构。

步骤S3:通过峰谷测算电价子单元,用于调整峰谷电价,并保存相应的测算版本;

步骤S4:售电收入分析,其包括对售电结构变动、售电收入变动和售电均价变动分析;

步骤5:测算版本对比分析,其包括售电结构差异分析、售电收入差异分析和售电均价差异分析。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电网售价的测算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相应原理进行介绍。

步骤一、目标电量测算

请参阅图9,其为本发明的目标电量测算的具体操作步骤流程图。目标电量测算主要是起调整售电结构的作用,通过不断的调整各用电分类、电压等级、峰谷平电量结构,形成不同的售电结构版本,通过下一步的总电价测算,观察不同售电结构对电价变动和收入的影响,在基于测算的目的,可以选择最佳的售电结构。

选择年份:确定基准电量(为选择年份的实际电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售电结构调整。

售电结构的调整有两个动作,按目标电量自动分配和用电分类调整

1.1:若按目标电量自动分配,其具体为:

以基准电量为参考,设定一个总电量,程序会以此电量自动构建一个售电结构,具体步骤为:

输入目标电量

锁定不参与分配项目(指具体的某个用电分类和电压等级)

电量自动平衡

1.2若用电分类调整,其具体为:

目标电量等于基准总电量,仅在用电分类之间进行平衡调剂,管理的意义是在保证电量不变的情况,如何优化现有售电结构,具体步骤为:

1.2.1调整用电分类总电量

1.2.2电量自动平衡

1.3峰谷平电量微调

上述两种售电结构调整动作,只是在用电类别、电压等级层面粗调,本动作在峰谷平层面进行微调,动作在前两动作完成之后,本动作的具体步骤为:

1.3.1单击调整项目峰谷平电量

1.3.2锁定不需求调整项目

1.3.3电量自动平衡

1.4电量自动平衡

调整动作会导致测算电量发生变化,此时可执行“电量自动平衡”动作,本动作基本原理:

1.4.1如果有输入目标电量,则将测算电量与目标电量的差额按照未调整项目(不含锁定项目)基准电量结构比例平摊,先纵向(用电分类、电压等级层面)再横向(峰谷平)

1.4.2如果无输入目标电量(目标电量等于基准总电量),则将测算电量与基准总电量的差额按照未调整项目(不含锁定项目)基准电量结构比例平摊,先纵向(用电分类、电压等级层面)再横向(峰谷平)

电量自动平衡详细原理如下:

如果有输入目标电量,则将测算电量与基准总电量的差额按照未调整项目(不含锁定项目)基准电量结构比例平摊,先纵向(用电分类、电压等级层面)再横向(峰谷平)。

如果无输入目标电量(目标电量等于基准总电量),则将测算电量与基准总电量的差额按照未调整项目(不含锁定项目)基准电量结构比例平摊,先纵向(用电分类、电压等级层面)再横向(峰谷平)。

所用到的公式包括:

(1)基准总电量=所选年份实际总电量

(2)未调整项目结构占比=未调整项目电量/未调整项目电量之和

(3)未调整项目电量=该项目基准电量+(目标电量-基准总电量)*未调整项目结构占比

默认和重置状态下:

(4)测算总电量=基准总电量

(5)测算平段电量=基准平段电量

(6)测算尖峰电量=基准尖峰电量

(7)测算高峰电量=基准高峰电量

(8)测算低谷电量=基准低谷电量

调整后:

(9)测算平段电量=手动调整值

(10)测算尖峰电量=手动调整值

(11)测算高峰电量=手动调整值

(12)测算低谷电量=手动调整值

(13)测算总电量=测算(平段电量+尖峰电量+高峰电量+低谷电量)

以下通过举例说明,对自动平衡进行解释说明:

按目标电量自动分配

假设基准总电量为100(居民生活用电为7,农业用电为3,大工业用电为70,一般工商业为20),输入目标电量为109,差额为9,锁定居民生活用户(包含所有电压等级)、农业用电(包含所有电压等级)不变,点击“电量自动平衡”,则未调整项目为大工业用电和一般工商业,大工业结构占比为70/(70+20)=77.78%,一般工商业为20/(70+20)=22.22%,则大工业未调整项目电量=70+(109-100)*77.78%=77,一般工商业未调整项目电量=20+(109-100)*22.22%=22,这样就将差额9纵向平摊到未调整项目上去,接下需要将大工业分配得到的差额7,横向平摊到峰谷平上,由于大工业峰谷平均未手工调整,假设大工业基准尖峰电量为10,平段为50,低谷为10,则尖峰电量结构占比为10/(10+50+10)=14.29%,平摊到尖峰的电量为差额7*14.29=1,同理平摊到平段的差额为5,低谷为1,至此平摊完毕,电量平衡。

按用电分类调整

接着上面的例子,假设没有输入目标电量,则默认目标电量=基准总电量,用户手工调整将大工业调整为77,同样居民生活用电、农业用电锁定不变,则一般工商业必然变为13,因为总电量不变,点击“电量自动平衡”,大工业的差额为7,假设10kv电压等级的结构占比为10%,则平摊到10k电压等级的差额为0.7,同样假设该项目的峰谷平中尖峰电量结构占比为20%,则平摊到尖峰电量的差额为1.4,其他类推,电量平衡。

峰谷平微调

接着上面的例子,假设用户对上述自动平衡后的结果不满意,觉得大工业10kv尖峰电量偏高,因此将其手动调低1,这样整个测算总电量下降1,锁定居民生活用电、农业用电、一般工商业用电不变,则差额将在到其他未调整项目(大工业下的其他电压等级),假设10-100kv在所有未调整项目中的结构占比为40%,则将有1*40%=0.4的差额分配到10-100kv项目下(纵向平衡),在假设10-100kv下尖峰电量结构占比为30%,则将有0.4*30%=0.12的差额分配到尖峰电量下(横向平衡),其他依次类推,电量又重新平衡。

1.5电量变动汇总表

用户可以在上述三个动作之后,查看“电量变动汇总表”,查看测算调整的结果,如果 没有达到心理预期,可以重复测算调整步骤,直到满意为止

如果测算结果满意后,选择“版本保存”,输入名称保存

步骤二、总电价测算

请参阅图10,其为本发明的总电价测算的具体操作步骤流程图。

选择年份:确定基准电量、电价、电费(为选择年份的实际数)

选择电量测算版本:步骤一测算保存的某个版本

本步骤主要作用是测算前一步骤售电结构调整之下,对电价的影响情况,管理意义就是,售电结构发生变动,在收入平衡的情况下,电价是如何变动的,是否在测算用户的预期变动之内,如果不在预期范围内,可以手动调整,调整动作有两个:平段电价调整和其他收入调整,具体如下

2.1平段电价调整,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1调整项目平段电价

2.1.2锁定不需调整项目

2.1.3收入自动平衡

2.2其他收入调整

其他收入:包括分时影响收入、基本电费(容量电费、需量电费)及力率调整电费

可调整的收入:基本电费及力率调整电费

不可调整收入:分时影响收入(只列出不调整,在峰谷电价测算中调整)

2.2.1调整项目其他收入

2.2.2锁定不需调整项目

2.2.3收入自动平衡

2.3收入自动平衡

调整动作会导致测算总收入发生变化,此时可执行“收入自动平衡”动作,本动作基本原理:

2.3.1将测算总收入与基准总收入的差额按照未调整项目(不含锁定项目)基准电量结构比例平摊,先纵向(用电分类、电压等级层面)再横向(峰谷平)

2.3.2利用电价=收入/电量,倒推出测算电价和平段电价

以下通过一具体实例对收入自动平衡的原理进行介绍:

选择了年份和步骤一保存的电量测算版本后,测算总收入与基准总收入必然有差额,因为结构发生了变化,电价又没变(很有可能价高的项目电量变大了,而价低的项目电量变少了,这种情况对电网有利,因此会导致总收入变高,然而物价局为了疏导电价矛盾,不会允 许电网这种方案,因此需要保证总收入不变,必须调价),假设基准收入是100,选择电量测算版本后,测算收入是109,差额为9,锁定居民生活用电、农业用电价格不变,则未调整项为大工业和一般工商业,假设大工业收入为70,一般工商业为20,则未调整项大工业收入结构占比为70/(70+20)=77.78%,未调整项大工业收入=70+9*77.78%=77(用此收入倒推大工业测算电价),差额为7,由于基本电费、力率调整电费与电量变化没有必然联系,因此差额全部归为平段电费(用此电费倒推大工业测算平段电价),其他依次类推,则收入自动平衡。

对于上述平衡之后的平段电价,还可以进行“平段电价调整”和“其他收入调整”,调整所产生的收入差额,在按上述的处理办法再次自动平衡。

2.4电价变动分析

用户可以在上述二个动作之后,进行“电价变动分析”,观察各用电类别、电压等级的电价变动情况是否在心理预期之内,如果没有达到心理预期,可以重复测算调整步骤,直到满意为止

2.5版本保存

测算结果满意后,选择“版本保存”,输入名称保存。

步骤三:峰谷电价测算

请参阅图11,其为本发明的峰谷电价测算的具体操作步骤流程图。

选择年份:确定基准电量、电价、电费(为选择年份的实际数)

总电价测算版本选择:步骤二测算保存的某个版本

步骤二仅将电价调整到平段电价,对于峰谷电价并没有调整,为了向物价局争取有利的电价政策,提供有说服力数据,调价方案往往还需要细化到峰谷,主要调整动作为峰谷电价调整,如下

3.1峰谷电价调整,其具体包括:

3.1.1调整项目尖峰、高峰、低谷电价

3.1.2锁定不需调整的项目

3.1.3收入自动平衡

3.2收入自动平衡

调整动作会导致测算总收入发生变化,此时可执行“收入自动平衡”动作,本动作基本原理:

3.2.1将测算总收入与基准总收入的差额按照未调整项目(不含锁定项目)基准电量结构比例平摊,先纵向(用电分类、电压等级层面)在横向(峰谷平)

3.2.2利用电价=收入/电量,倒推出测算电价、尖峰电价、高峰电价、低谷电价

3.3峰谷调价变动分析

用户可以在调整动作之后,进行“峰谷调价变动分析”,观察各用电类别、电压等级的峰谷电价变动情况是否在心理预期之内,如果没有达到心理预期,可以重复测算调整步骤,直到满意为止。

分析具体内容包括:

3.3.1总电价差异对比

3.3.2尖峰电价差异对比

3.3.3高峰电价差异对比

3.3.4低谷电价差异对比

其中,差异对比是指测算值与基准值、政府目录电价值进行对比

3.4版本保存

测算结果满意后,选择“版本保存”,输入名称保存

步骤四:售电收入分析

选择年份:确定基准电量、电价、电费(为选择年份的实际数)

峰谷测算版本选择:步骤三测算保存的某个版本

此分析是从整体上分析和把握具体某个调价方案的影响结果,具体内容包括:

4.1售电结构变动分析

用电类别的结构变动、电压等级的结构变动、分时(峰谷平)结构变动

4.2售电收入变动分析

用电类别的收入变动、电压等级的收入变动、收入来源(分时+力率+基本)变动

4.3售电均价变动分析

用电类别的均价变动、电压等级的均价变动、分时(峰谷平)均价变动

注:变动为测算值与基准值之差和变动率

步骤五:测算版本对比分析

选择年份:保证版本的可比性,只有基于同一个年份测算的版本,才有可比性

对比版本选择:步骤三测算保存的版本

从整体的角度,对比多个调价方案之间的差异,以便选择符合的调价方案

5.1售电结构差异分析

用电类别的结构差异、电压等级的结构差异、分时(峰谷平)结构差异

5.2售电收入差异分析

用电类别的收入差异、电压等级的收入差异、收入来源(分时+力率+基本)差异

5.3售电均价差异分析

用电类别的均价差异、电压等级的均价差异、分时(峰谷平)均价差异

其中,所述差异是指不同版本之间测算值与测算值之差和差异率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以信息化的方式,建立以售电电价为核心的测算方法,体系化售电电价测算思路,通过调整售电结构和目录电价,模拟各类调价方案,准确评估调价影响,增加应对政策的主动性,最大的争取有利的电价政策。同时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体系化测算思路,有多种测算方法,模版通用

2、易于推广

3、测算易于操作、不易出错

4、测算版本保存,支持多版本对比

5、有专门的测算版本对比分析工具,便于选择合理测算方案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